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49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极少出现在古装影视剧中的冷门兵器,郑成功却因它吃了大亏!​

[复制链接]

1837

主题

2110

帖子

747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7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8 12:1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小龙生前凭借一副出神入化的双截棍,在电影屏幕上所向无敌,打翻了无数对手,因此,手持双截棍的李小龙就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一个非常经典的角色。很多男孩都被李小龙舞动双截棍的姿势“帅到了”,也开始练习双截棍,期待着能在心爱的女孩面前来一通帅气的表演,从而获得“帅呆”的称赞。
双截棍是李小龙的标志武器


但是,玩双截棍的男孩多,知道双截棍历史渊源的人却很少。为何呢?这是因为,无论是传统的所谓“十八般兵器”,还是我们一般看到的古装影视剧中,都极少出现双截棍的身影。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军队所使用的兵器,无外乎大刀红缨枪、弓弩盾牌等等,双截棍这玩意儿看着既不威风凛凛,又不威武霸气,似乎根本摆不上台面。其实,这只不过是我们对这种兵器不了解罢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双截棍不但是一种战场上很常见的近身格斗兵器,还曾经创作过非常辉煌的战绩。不信?看了这篇文章您就信了。
传统的所谓“十八般兵器”,并无连枷棒的存在


先说双截棍这种兵器是怎么来的。双截棍在古代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连枷棒”或者叫“夹棍”,“双截棍”只是民间的俗称而已。这种冷门的兵器,其原型是来自于农民用来给稻子或麦子脱粒的一种农具——连枷。这种农具,通过铁环或铁钩将两段分离的棍棒连接起来,农民在挥动第一节棍棒时,由于力间距的原理(这个原理学过初中物理的都知道),第二节棍棒会以成倍的重力砸向麦粒或稻粒,使坚硬的外壳被砸开。这种结构的妙处,就在于它比一般的棍棒打击距离更远,而且使用者在使用同样力量打击的时候,末端施加的打击力量会远大于一般的棍棒。如此“打人神器”自然逃不过“民转军”的命运,最终从农具转变成了兵器。
连枷原先就是一种用来脱粒的农具


在历史上,首先大规模装备连枷棒这种兵器的是北宋军队。北宋军队由于面对强大的辽国骑兵经常是处于被动防守的状态中,因此打得远、打得狠的连枷棒就成了一种非常理想的步兵武器。在宋军当中,连枷棒是一种常备的制式武器,为了增强杀伤力,宋军还在木质的连枷棍外面裹上铁皮、钉上铁钉。它的首要作用是用来守城。宋人记载:“连梃(连枷棒),如打禾连枷状,打女墙外上城敌人”。想想看,当辽国士兵刚爬到城头,还没越过女墙的时候,一根裹着铁皮、钉着铁钉的连枷棒突然当头砸下,那酸爽……而因为连枷棒的长度优势,宋军士兵则可以在离女墙较远的地方挥动连枷棒,从而躲开辽军飞蝗般的箭矢。连枷棒守城有如此“神效”,宋军自然是爱不释手,以至于到了“凡筑城为营,……每三尺置连枷棒一具”的地步。
《武备志》中所绘的连枷棒样式


除了守城,在骑兵作战中,连枷棒也是个标准的“大杀器”。宋仁宗年间,广西僮族(壮族)首领侬智高起兵造反,宋朝派出名将狄青前往镇压。侬智高亲督全军排成三列阵,与宋军决战。僮族士兵手执大盾、标枪,身穿绛衣,望之如火。宋军则以精锐的西北骑兵为先锋。这些西北骑兵,不但身穿铁甲,而且普遍装备了连枷棒。他们纵马猛烈冲击侬智高大阵,宋人记载:“贼之标牌军为马军所冲突,皆不能驻。军士又纵马上铁连枷击之,遂皆披靡,相枕籍死,贼遂大败。”这一仗,侬智高军完全被纵马挥舞铁连枷的宋军骑兵冲垮,被斩首二千二百级,官属死者五十七人,还有五百余人被俘。经此一战,侬智高一蹶不振,终被宋朝平定。
装备了连枷棒的骑兵,挥舞起来威力惊人


宋朝灭亡以后,由于元朝统治者对民间习武的戒备和压制,连枷棒这种近战利器被打入了“冷宫”。这种原本在战场上横扫千军的兵器,到了元朝变成了舞台杂耍表演的道具。元朝灭亡后,明朝对民间习武的控制有所松动,连枷棒终于又回到了兵器的行列。不过,连枷棒在明代却再也不复宋代时的那种地位了,它不是明军大规模装备的制式兵器,而只能屈身于民间习武者们的“杂器”行列中,同铁鞭、铁链子、铁尺、狼筅这些“非主流”的兵器为伍了。直到清朝建立,已经沉沦了很久的连枷棒终于又焕发了“第二春”,再次在战场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明代民间习武者在练习连枷棒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南明将领郑成功,趁清朝八旗军主力向云贵进军、消灭永历政权的机会,率领十七万大军,乘坐数百艘战船,连樯北上,一举突袭了清军力量相对薄弱的江南地区。郑家军当中,有一支非常精锐的重装步兵部队,他们头戴铁盔,身穿厚厚的铁甲,装备着威力强大的斩马刀,攻击力和防御力都十分惊人。这就是著名的“铁人军”。在郑成功进攻镇江的战役中,铁人军组成的战线顶住了八旗骑兵的猛烈冲击,并用斩马刀将八旗骑兵砍得人仰马翻。此战,以往横行天下的八旗铁骑被铁人军打得一败涂地,参战的三千多清军几乎全军覆没。从此“铁人军”的威名传遍大江南北,让清军上下闻风丧胆,郑成功乘势进围南京。清朝的漕运总督亢得时,迫于朝廷的严令不得不带兵从高邮援救被郑家军包围的南京,因为害怕铁人军的威力,他居然在途中跳水自杀。宁可自杀也不敢与铁人军交锋,清朝官员对铁人军的恐惧可见一斑。
现代复原的铁人军盔甲


但是,让郑成功和清朝官员都没有想到的是,杀得八旗铁骑人仰马翻的铁人军,最后却败在了一群没有盔甲的绿营兵手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南京被围之后,清廷一面紧急调八旗大军南下,一面又从南京周边调集各路绿营兵救援。当时任清朝苏(州)松(江)总兵的梁化凤,就带领着手下三千多绿营兵紧急增援南京。一开始,南京城里的八旗将领很瞧不起梁化凤带来的这三千多绿营兵。因为这些绿营兵为了赶时间,基本都是轻装,很少有盔甲。骑兵也很少,大多都是穿着草鞋的步兵。使用的兵器也是五花八门,尤其是连枷棒,这种兵器在八旗军里基本没有装备,八旗军装备的都是长弓大箭,长枪大刀之类的“主流”兵器,对连枷棒这种古怪的玩意儿根本不屑一顾。但是梁化凤心里有数,因为他的部下之所以装备连枷棒,就是为了针对铁人军而来的。
在南京之战中立下奇功的梁化凤


七月二十三日,清军从南京城内主动出击,开始攻击围城的郑军。梁化凤率领的三千绿营兵担负向南京城东制高点——观音山进攻的重任。郑成功十分清楚观音山的重要性,将他最精锐的“铁人军”驻扎在此处。清军发起攻击后,果然遭到了铁人军强悍的阻击。看着满身铁甲、疯狂挥舞斩马刀的铁人军,清军士兵都感到了极大的恐惧。这时,梁化凤率领着三千绿营兵,挥舞着连枷棒向铁人军发起了无畏的进攻。他们使用连枷棒和铁人军的斩马刀硬钢正面,由于连枷棒全都裹上了厚厚的铁皮,斩马刀碰上去,非但斩不断连枷棒,反而会被强大的反作用力将刀锋砸钝,铁人军士兵也会被这巨大的冲击力震得虎口发麻。而保护着他们刀枪不入的沉重铁甲,在连枷棒的打击面前也失去了保护作用。沉重的连枷棒每次带着巨大的力量砸到铁甲上,都会对铁甲里面的肌肉和骨骼形成巨大的冲击。更要命的是,由于铁甲太重,铁人军士兵饶是体力过人,也经不起长时间的对打。而梁化凤的绿营兵全是无甲轻步兵,打起来体力比铁人军好得多。结果经过一番恶战,曾经威震清廷的铁人军终于被打得支撑不住,全线溃败。此时悲剧出现了——他们所穿的铁甲太重了,以致于逃跑都跑不动,一个个被轻装的绿营兵追上,再用连枷棒照头一棒,打翻在地。观音山的溃败直接导致了郑军的全线崩溃,郑成功只得收拾残兵败将一路退出了长江。而他最精锐的铁人军,一大半都折损在了连枷棒的打击之下。
打败赫赫有名的铁人军的就是这样一身打扮的绿营兵


南京一战,打出了连枷棒的威风。从此,这种明代只是民间习武人士使用的“非主流”兵器进入了清军制式兵器的行列。《大清会典》记载:“八旗汉军佐领下,鹿角一,连棍(连枷棒)四”、“汉军鸟枪营,连棍一百六十”、“汉军骁骑火器营,连棍二十”。在清朝皇帝出行的八旗仪仗队中,装备了连枷棒的骑兵也赫然在列。连枷棒终于在清代再现了辉煌!
《帝国时代3亚洲王朝》中专门给清朝设计了连枷骑兵这一兵种


看了本篇文章,您是否对连枷棒这种冷门兵器产生了兴趣呢?可惜,双截棍只是缩短版的连枷棒,威力更是远逊于连枷棒。您拿着双截棍练练,健健身,摆摆酷还可以,想拿它去打重装步兵?那还是算了吧。
参考文献:《武经总要》、《宋史》、《续资治通鉴》、《武备志》、《中国军事史(第一卷)》、《清史列传》、《大清会典》、《礼器图式》、《梁宫保壮猷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9-21 23:38 , Processed in 0.2121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