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49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面曝光古人生活细节,带你看清真实的古人!

[复制链接]

2667

主题

62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78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 14:3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可你了解古人的日常生活吗?很多时候我们对古代历史的了解仅限于电视中演的那些王侯将相和才子佳人,但是我们对古人们的日常生活却一无所知。大多数人以为,古人的日常生活应该是就是日升而作,日落而息。如果这样以为那就是错了,其实古人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相信大家肯定很疑惑:
古代的厕所长什么样子?
古人上厕所用什么?
古人一天吃几顿饭?
古人说话也用文言文吗 ?
古人能听懂我们说话吗 ?
大家想要的答案就在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里!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作者:讲历史的王老师



在《古代人的日常生活》这本书中,有很多关于古人日常生活的细节描述,它围绕古人的生活、饮食、文化、情感和社会五大块内容,直面回答了大家对古人日常生活的全部疑惑,用一本书满足你对古人日常生活的全部好奇。

NO.1古代人如何上厕所?
在上古时代,厕所很简陋,就是露天挖一个大坑,人在坑边上如厕。后来,人们在粪坑上面搭建了小屋,估计是怕露天风大把人吹进粪坑。那时候上厕所的确是一件危险的事,如果不小心掉进坑里,不摔死也会被淹死。历史上其实真有这样的事:春秋时的晋景公,就是如厕时掉进粪坑淹死的。《左传·成公十年》就记载过晋景公“如厕,陷而卒”,但也有人分析他是上厕所时突发疾病才掉进粪坑死的。晋景公因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厕所殉职的君主,估计也是唯一的。

NO.2古人上厕所用什么?
今天人们上完厕所都用纸巾擦屁股,可造纸术是汉代才改进并推广的。
即使是汉朝以后,中原文明也比较爱惜纸,认为那是文化用品,有了纸后很长时间里也没舍得用来擦屁股。直到元朝,蒙古族人入主中原,人们才开始普遍用纸擦屁股。可那时候的纸张想必没有今天的纸巾这般柔软,所以使用前得反复揉搓软化。元朝时也如此,据《元史·列传第三·后妃二》记载,“裕宗徽仁裕圣皇后”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昭睿顺圣皇后”非常孝顺,婆婆上厕所擦屁股之前,她都会用自己的脸试试卫生纸的柔软度,柔软度够了才给婆婆用。明清两朝也继续使用纸张来擦屁股。
那元朝之前古人用什么擦屁屁呢?答案是“厕筹”,又叫“搅屎棍”。这是一种二十多厘米长的条形木片或竹片,古人如厕后就用这个东西解决,具体使用方法,可能和“用木勺吃冰激凌”的操作差不多。



NO.3古人一天吃几顿饭?
我国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甲骨文中,里面就记载了商朝时的一日两餐制。那时候人们将一昼夜分为八个时段,依次是:旦、大食、大采、中日、昃、小食、小采、夕。也就是说,在商朝的时候,古人是一日两餐,上午一餐,下午一餐。
至少从西周开始,中国人又将一昼夜二十四小时平均划分为十二个时段,是为“十二时辰计时法”。这十二个时辰中,有两个叫“食时”和“晡时”的时辰,就是古人一日两餐的时间,分别是上午的7点到9点和下午的3点到5点。
先秦时期形成的一日两餐的传统,到唐朝时发生了变化。唐朝时,在上下午两餐的中间,多了一顿点心。也许是因为唐朝时人们白天活动的时间较之前延长了,两顿饭中间隔得太久容易饿,所以就在中午加了顿点心,是为午饭的雏形。
到了宋朝,商品经济活跃,城市空前繁荣,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加快了,吃午餐就更必要了。宋代夜市发达,晚上还可以吃夜宵。
明朝时,江南地区基本普及了一日三餐。
到了清朝,汉族人基本上都是一日三餐了。但是,作为统治者的满族人,仍然保留着一日两餐的传统。可以看出,一日几餐还涉及民族习惯和价值观念。

NO.4古人能听懂我们说的话吗?
古人日常说话也讲白话文,但是他们不能和我们沟通。因为古人白话文的发音和我们现代汉语发音大不相同。
根据古汉语学者的研究,历史上古代汉语的发音大致经过三个时期的变化,分别是上古音、中古音和近古音。上古音指从西周到汉朝的汉语发音;中古音指从南北朝到唐朝的汉语发音;近古音指从宋朝到清朝的汉语发音。
这三种发音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和现代汉语的发音更是天壤之别。比如说同样是“青青子衿”这句话,三个时期的古汉语发音分别是:
上古音(周朝、秦朝、汉朝):cen cen cilumu kelumu
中古音(南北朝、隋朝、唐朝):ceng ceng ci ginmu
近古音(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初年):cing cing zi gin

NO.5古代结婚难吗?
在上古时期,婚姻制度和今天不一样,结婚是不难的。无论是群婚制,还是抢婚制,婚姻都是相当随意的。确切地说,那时候并没有严格的婚姻,大家开心就好。
古代儒家社会,很少有自由恋爱,因为在保守的主流价值观下,未婚男女很少有接触的机会。古代大部分婚姻都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白了就是在长辈安排、媒婆介绍后结婚。这种婚姻中的夫妻双方,在婚礼前都不一定见过彼此,也就无所谓喜欢不喜欢了。所以,古代的包办结婚不会存在“主观上的结婚难”。近年来,大龄男女们知音难觅,很多人又开始怀念起“父母之命”式的包办婚姻了,管他喜欢不喜欢,至少省事。

NO.6古代人有夜生活吗?
古代中国是传统的农耕型社会,大部分人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时间。
在先秦时就已经有的十二时辰计时法中,晚上9点开始的亥时又名“人定”,意思是人得定住了,该睡觉了。其实古人也不是天黑了就马上睡觉,多少还是有点夜生活的。不同阶层的人,夜生活的丰富程度也不尽相同。
对于广大农村民众而言,天黑后就大多都睡觉了。毕竟那个时代照明太贵了,无论是油灯还是蜡烛,都是普通民众消费不起的,蜡烛得到明清时期才能进入平民阶层。所谓的“挑灯夜读”,那都是古代有钱人家的生活方式。
平民人家如果睡不着,最普遍的夜生活就是借着月光家人一起唠嗑。城里面稍微好一点,晚上还能听一听巡夜人员打梆子的声音,提醒你注意防火防盗。
唐朝之前,城里人想晚上出去逛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有严格的“夜禁制度”,晚上出去上街会挨揍的。
唐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控制的松弛,夜禁制度逐渐废弛。根据学者考证,扬州城是第一个废止了夜禁的城市。
到了宋朝,夜禁制度彻底取消,北宋都城开封彻底成为不夜城。每至傍晚,夜市开始,民众可以到酒楼茶坊欣赏音乐舞蹈,有点类似今日的演艺类酒吧夜总会。
古人这种幸福的夜生活只在宋朝持续了三百年,元朝重新开始夜禁,明清循之,于是古人的夜生活又复归沉寂。
尽管古代常有夜禁,但权贵阶层在自家还是可以通宵娱乐的。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豪门夜趴,要属南唐兵部尚书韩熙载的夜宴了,其场面还被记录到名画《韩熙载夜宴图》里。韩熙载的夜趴里,有琵琶独奏,有六幺独舞,有管乐合奏,场面非常热闹。参加这场夜趴的,不光有官员权贵,还有新科状元,甚至还有韩熙载的和尚朋友。古代的和尚也爱夜生活啊!其实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要想过得好,你都得有钱!



这本书可以满足你对古人日常生活的全部好奇!
从先秦讲到明清,从衣食住行讲到社会文化,覆盖古代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曝光古人生活细节,带你看清真实的古人。每一个问题,都写得像段子,每一个知识,都有史料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9-22 07:29 , Processed in 0.22801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