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0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图才知道,为什么伊犁是中国在新疆最后的底线?

[复制链接]

516

主题

2119

帖子

6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1 09:1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下面的山川走势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新疆有一个非常另类的角落显得格外突兀,它就是介于博罗科努山和天山山脉之间的伊犁河谷。发源于两山之间的伊犁河蜿蜒向西,最后流入巴尔喀什湖,显然这个夹角与哈萨克斯坦东部属于同一个地理单元。因此,如果以地理划界的传统思维来审视问题的话,要么自巴尔喀什湖向东至伊犁河源头的广大地区都属于中国,要么这个夹角就从中国的版图上剥离,无论如何也不能变成现在这样一家一半的情形。事实上,原来的我们的确是拥有整个伊犁河流域的,如今仅剩上游的一小段也是国家最后的底线。

▲伊犁河谷


与新疆大部分地区的干旱缺水不同,这处河谷自古就是水草肥美之地。博罗科努山与天山形成西宽东窄的喇叭口,尽管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抵达中亚时已是强弩之末,但在这种地形的拦截下,大部分雨水在此沉降,伊犁河谷由此成为四方觊觎的“塞上江南”。康雍乾时期,与大清帝国鏖战70年的准噶尔汗国发源于此,当时的厄鲁特蒙古就占据着整个伊犁河流域,当然也包括现在的哈萨克斯坦东部。公元1755年乾隆皇帝彻底平定准噶尔之乱,原准噶尔汗国的土地被纳入清朝版图,此时中国拥有的不仅是伊犁河源头的夹角,还包括整个伊犁河下游和巴尔喀什湖。

▲平定准噶尔


可惜好景不长,或许是乾隆一朝过度透支了帝国的辉煌,仅仅一百年之后大清已经无力抵消沙皇俄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清王朝元气大伤,俄罗斯在东北加紧蚕食的同时,不忘从西北向中国渗透。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出炉,外西北44万平方公里被沙俄强行割占,其中就包括伊犁河下游三分之二的土地。尽管在中方的强烈抵制下,俄国未能窃取整个伊犁河谷,但事情显然不会就此结束。果不其然,条约签署的第二年,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侵入新疆并将清帝国的势力逐出了这一地区。俄罗斯则趁火打劫,将军队开进了伊犁河谷仅剩的三分之一区域,然而这一次大清决定不再退让。

▲丧失外西北


1876年左宗棠抬棺出征,仅用一年便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全部收复,而面对仅剩的伊犁河谷上游地区,清俄双方各有打算。精于地缘的俄国人明白这个夹角意味着什么,因此竭尽全力将其从中国版图上剥离。只要清帝国同意以天山和博罗科努山为界,则全部伊犁河流域尽归沙俄所有,届时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不仅可以承载更多的移民和军队,崇高的山脉也能成为防备东方反扑的天然屏障。对于俄国的侵略诉求,大清的底线是必须据有伊犁河谷的上游三分之一段,并且为此不惜诉诸武力。在这一点上以左宗棠和杨增新为代表,他们清楚地看到这处夹角面积虽小,但是意义重大。伊犁河发源于此,在中亚这种整体干燥的气候下,水源就是生命,谁控制了上游谁就拥有了主动权。即使国家一时羸弱,无法左右历史大势,但只要为子孙后代留下本钱,就不怕后世没有翻身的机会。

▲清俄对峙


事实上,只要看一眼后来苏联对这一地区的倚重和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无奈就能立马明白左宗棠等人的高瞻远瞩。沙俄将伊犁河下游收入囊中之后便开始在此发展农业,苏联时期这里是中亚最重要的粮仓,尽管农业灌溉截流了大量的水资源,但剩下的伊犁河水仍旧能够将巴尔喀什湖变得“东咸西淡”。那么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在上游筑坝的话,下游会发生什么?哈萨克斯坦从苏联独立后的最大一个动作就是把首都从阿拉木图迁至阿斯塔纳,而从阿拉木图的位置我们也多少能够猜到哈方的无奈。阿拉木图位于伊犁河下游的集水区,俄国人当初选址于此的初衷是为了以之为中心辐射整个伊犁河流域,但在中方牢牢掌握伊犁河上游的情况下,这种辐射就显得多少有些力不从心。我们不敢保证如果当初俄国为哈萨克人拿到整个伊犁河谷的话,后来的哈萨克斯坦就一定不会迁都,但至少有这么大一片区域做依托,哈国人会犹豫一下。

▲哈萨克迁都


话说回1878年,在清俄双方互不相让的情况下,清廷派出旗人崇厚为特使赴俄谈判,结果此人经不住俄国恫吓,擅自签约将伊犁全数割让给俄方。朝廷得知大怒,并派特使重新谈判,但俄国以法律文件生效为由拒绝复谈,清廷很是为难。关键时刻,左宗棠挥兵压境,并放出话来:“不谈判,就动手”,眼见中方如此决绝,俄人终于松口。1881年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再赴彼得堡,双方签订《中俄改订条约》,伊犁河谷重回祖国怀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16 12:14 , Processed in 0.25136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