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9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围棋这点事儿(22)-2、缓急

[复制链接]

2717

主题

62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1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10:3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缓急

在学习布局的时候,老师都会讲到“大场”和“急所”这两个概念。
什么是大场呢?大就是大的意思了,场呢,顾名思义就是场所的意义,合起来就是大的地方。在布局阶段什么是大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道题。
在图一中,A—D这几个点如何选择?

(图一:问题图)
老师通常会讲A点最大,因为他可以使得黑棋上面三个子联系起来,增加黑棋成空的潜力,所以白棋要考虑分散黑棋,避免黑棋连接成为一片。B点其次,白棋守角也是不错的选点,较A点稍逊,但是毕竟守了一个“无忧角”,也不错。C点最次,因为既没有守住角,也没有打散对方。这里面的A点就是“大场”。
什么是“急所”呢?按照字面的理解,“急”就是紧急,“所”就是某某地方,某某所在的意思,连起来就是紧急的地方。我们再来看一个局面。
在下面图二中,A—C三个选点白棋该如何选择?


(图二:问题图)
图中,C点如前面所说,是大场,黑棋走此点可以连片,白棋可以选择此点。但是这却不是正确的招法,真确的招法是走A点,因为A点是急所。黑棋正常的走法如下图所示,这样黑棋才算走完了局部的定式。图中“△”一子确保了黑棋免受白棋的攻击,我们在看看白棋走到A点的变化(图四)。
(图三:黑棋走如图“△”的点,黑棋才算走完了局部变化。)

(图四:黑棋受到攻击,白棋接着攻击黑棋展开局面,白棋好。)

“急所”的价值大于“大场”,这是围棋中的定理。如果行棋过程中忽视急所则被视为行棋过“缓”。围棋行棋中的缓急就好像人的呼吸,太急促不行,太缓慢也不行。急所和大场辩证关系,大场更想期货,现在的市值有限,而急所则具有更大的变现价值,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对手棋子的市值和可预期的增值。
布局阶段的急所和大场的判断还相对容易,到了中盘阶段,如何判断缓急呢?看下面的实战案例。
下图前面引用过,是武宫正树先生在第九届棋圣战上与赵治勋先生的对决。
(图一:问题图)

这个局面下黑棋应该如何选择呢?武宫先生在这里做了一些讲解。我们先看C点,这个点价值不小,可以清楚的数得出目数,但是如果被白棋走到了B点,黑棋中央的潜力是否都已经没有了。


(图二与图三)
从图二和图三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如果图二中白棋上面的潜力大增,而图三则是黑棋潜力大增。

这个潜力意味着什么呢?以为这可以通过攻击侵入的棋子来获得更大的利益,这个利益肯定是要比C点要大的多的。即使是走在中央,也不嫩随便走。武宫先生对A点和B点进行了分析。如果黑棋走A点将形成如下图的局面。


(图五:分析图)
武宫先生认为如果走A位的话,白棋也会趁机在上面构筑阵势,黑棋得不偿失。对这些地方的判断就是要求对中盘选点的缓急有足够清楚的认识。围棋大师们指出两类的选点不能放过:
1、攻击的要点。通过抢占攻击的要点来形成局面的优势,获得利益。
2、中央的要点。“入腹争正面”是历来被强调的中盘战斗的要诀。
说起来简单,但是实际上各位大师对要点的理解是非常不一样的。因为所谓要点的价值并不是真金白银,而是一种期待。武宫正树先生经常在中央投下重金,最后血本无归,加藤正夫先生要经常在“局面主动的”情况下失掉了胜利。倒是棋风扎实的小林光一先生不少的胜利,以“治孤”为看家本领的赵治勋先生获得七十多个冠军头衔。
人工智能通过“胜率”这一数字化的判断为每一招棋做了一个数量化的价值判断,然而背后是什么?这种概率化的价值判断对人类棋手有什么价值呢?
投资总是有风险的。现在的棋手往往认为现实的价值更大,以后就看谁的力量大了。局面上同时出现了多个攻击的要点时,仔细计算后面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就很重要了。这种计算对于人类棋手来讲拼的就是计算力了,所谓的战斗力就是计算力,计算力相当时,两强相遇勇者胜。基于对选点的选择,就是性格决定命运了,就好像诸葛亮先生喜欢用火,当然就选择可以有利于火攻的要点了。
在布局中,缓急的选择取决于棋手的战略规划,比如武宫先生就是三连星,小林光一先生则平衡开局,赵赵治勋先生则先把现金拿在手里再说。布局的缓急体现在对中盘的规划,有一句判断布局阶段谁稍优的说法,就是抢到全盘最后一个大场的具有一些优势,或者或占据了主动权。
近十年来,已经很难看到早年日本“六超”称霸棋坛的那种棋了。从角到边,进而中央,棋局进入一种易于掌控的状态。今年的围棋从布局开始就进入一种战斗的规划状态,其中“变形中国流”是其中的的

一个典型布局,围棋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我们就借变形中国流来系统的探讨一下缓急这个话题。
下图是一个标准的变形中国流开局,我们用白棋二连星来应对黑棋的变形中国流。
(图六)
变形中国流带来的第一个话题是当黑棋挂角的时候,白棋应该如何应对?
早期强调白棋走B位,理由如下图:


(图七)
早期的棋手认为,在图七中,由于白棋走在高位,以后在A位打入比较严厉,而黑棋如果回补一手则效率太低。
后来发现守攻击黑棋在角部有很多的腾挪手段,攻击并不如想象的严厉,近些年已经很少有棋手如图走白棋了。

黑棋完成变形中国流之后,白棋下一手几乎是必然,作为黑棋也知道,所以准备了各种应对的手段。


(图八)
白棋“△”一子分投基本是必然的,因为如果这点被黑棋走上黑棋潜力大增。
为了应对白棋的分投,黑棋从一开始的A、B两点演变到C、D两点,棋局直接进入中盘。

图八中C和C这样的招法曾经是不被认可的,因为这种手段容易让白棋变得比较强大,但是如果在白棋变得强大的同事,黑棋能够获得强大的潜力则局面也不错,下图是早期变形中国流的一个变化。
(图九)
这图中白棋很厚,黑棋虽然让白棋走厚,但是高效率的将连边带角的实地为了起来,以后如果白棋从A位进来,由于外面的黑棋的强大,黑棋可以强杀白棋侵入的棋子。
棋子的大小价值有了新的理解。白棋很结实的结构变得很缓,而黑棋似乎零散的结构却很有效率,这不就是吴清源老师追求的局面平衡吗?
既然有那么多的手段对付白棋分投的棋子,那么如果不分投呢?
下图也是高手的实战,白棋从黑棋的内侧挂角,抢到先手后在打散局面,如何,似乎也不错,看来被认为是绝对正解的分投也不一定。对于喜欢慢慢下的棋手这也是不错的选择。


(图十)
围棋的发展就在于我们对基础价值的判断原理的思考和招法的研究。我们来看一下人工智能的下法。

(图十一)上图的下法是小时后被老师骂了很多次的,因为这个变化白棋的走法给了黑棋很好的形状,图中白6的下法是很不好的走法,可是人工智能就这么下了,而且还赢了。
再看一局。


(图十二)
仅仅是开局点三三就已经让人类棋手无法理解了,白棋还让黑棋形成了连片,这样的局面白棋的胜率还是不错的。如何理解呢?连片作为大场的价值也许要重新反思了。
缓急的说法无非是为了解决一些人类无法量化的棋子价值的判断。类似的说法还有棋型的好与坏,坏的形状总是价值不高的。比如下面这个图,图中的A点是不能走的,如果白棋走了,就形成了一个很不好的的形状。
(图十三)
上面的图十一中的白6也是坏棋,因为给了黑棋很好的形状,能够给别人很好形状的棋也不是好棋。
人工智能不区分好坏,也不管是否缓急,他用胜率说话。我们用缓急和好坏来表达棋子价值的大小,没办法,我们的计算力不如无人智能,无法参透他胜率背后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一下我们对于缓急的看法,不固守于现有的理论和招法。
当年吴清源先生的新布局问世的时候,坊门精英前田陈尔就喊出了“打倒新布局”,结果是大家更好的融合,围棋进步了。
今天我们不用在人工智能面前妄自菲薄,自哀自怨,我们需要进行思考方法的升级,进而去理解招法背后的东西。攻击依旧要找要点,入腹依旧需要正面,但是要知道点在哪里,门开哪方。
忽然觉得围棋不仅是技术和艺术,想下出好棋还需要一些科学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30 15:32 , Processed in 0.2346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