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德,朝鲜族抗联女战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管理局副局长。1917年12月29日出生,李在德出生于朝鲜平安南道介川郡沓道里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0年日本人侵占了朝鲜全境,她一家老小离开故土。1924年夏,举家迁居黑龙江省萝北县梧桐河西屯。是著名抗日女烈士金成刚之女。
1932年秋加入共青团,曾任区团委委员兼任屯团小组长。1933年她和其他团员青年一起在裴敬天、张兴德的领导下,张贴抗日标语,撒传单,送信件和搞联络,坚持抗日斗争。1934年秋,她同裴成春等在汤旺河里创办后方临时被服厂,给部队战士做衣服。1936年7月,李在德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7年7月,经冯仲云和赵尚志介绍,李在德和于保合结婚。8月随丈夫到巴兰河上游的东岔河张木营子抗联三军基地参加后勤工作。1940年,李在德在苏联参加军事训练和学习无线电收发报与无线电使用及修理。后到北野营参加训练,继续学无线电。1941年7、8月份,随二路军二支队队长王效明率领的小部队回国打游击,担任小部队的收发报,在宝清、富锦、依兰一带打击敌人。 1942年冬天,李在德随姜信泰政委返苏,被编在八十八旅交通营当战士。1945年3月,八十八旅党委作出了恢复李在德党籍的决定。1945年12月,回国在吉辽军区、吉林省军区电台工作,后任延边朝鲜族干校副科长和龙县妇联主任。著作有回忆录《松山风雪情》。1950年1月,李在德被中组部分配到政务院(国务院)秘书厅秘书处担任机要秘书,负责管理政务院公章和周恩来总理印章及机要文件。1969年到“五.七”干校劳动。1979年恢复人大党委会图书馆主任职务。1982年6月任全国人大党委会秘书局副局长。1982年9月离休。 母亲金成刚烈士是被日军活埋的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委员;从懂事起她就受到崔庸健、冯仲云等革命前辈的熏陶和影响,成为东北抗联6军最早最年轻的女战士。 李在德2岁的时候,因爷爷被地主活活打死,父亲李相熙因参加朝鲜解放“独立团”,被日军逮捕入狱,全家跟随奶奶安顺姬于1920年冬来到中国辽宁省丹东郊区农村,1924年又迁移到黑龙江省汤原县梧桐河附近的福兴屯落户。当时屯里有松江省督军吴俊生为发财而开设的“福丰稻田公司”,以垦荒方式出租土地让农民租种水稻。由于不断提高地租外,还收苛捐杂税,农民又要受到二房东(吴俊生的代理人)的盘剥,辛苦一年,农民所剩无几,艰难度日。
1928年初春,屯子里来了三个人,其中一位身材魁梧,嗓音宏亮,大约30来岁,能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语。他,就是后来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第二号领袖人物,老革命家崔庸健。不久前,他刚刚参加过著名的广州起义。他作为中共党员和黄埔军校的教官兼第五期第二区队队长、亲率2-300多兵力激战10多个小时。起义失败后,为摆脱特务们的跟踪盯梢,他冲破层层封锁,从广州来到东北。到东北后,他以教书为名,四处传播革命火种,然而处处遇到障碍。他在黑龙江省通河县的大古洞、小古洞一带进行革命活动时险些被捕杀害。于是他又来到福兴屯。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州省委派干部到各地组建抗日武装。如杨靖宇到南满领导盘石游击队;赵尚志到张甲州创立的巴彦游击队;周保中到王德林领导的救国军。1932年秋未,满州省委派巡视员冯仲云来到汤原中心县委视察并负责组建抗日游击队。他辗转来到鹤立镇北新建的7号屯,被县委安排到李在德家住。于是李在德经常与和譪可亲,平易近人的冯叔叔攀谈起来,听他讲中央苏区的少先队员机智地和敌人做斗争的故事等,学到许多革命道理。无疑,冯仲云成为她革命的又一引路人。 1933年初的一天,冯仲云和县委的干部们在李在德家里开会,突然一群穿着便装的土匪从村西闯了进来。在外面放哨的李在德急忙跑回家报了信。这时土匪已进村,挨家挨户搜抢了,情况万分紧急。冯仲云立即命令疏散,并藏好文件。这时李在德的奶奶安顺姬老人急中生智,叮嘱他“你千万别开口,装哑巴,一切由我来应付”。正说着,几个端枪的土匪进了屋,四下乱翻。当发现李在德和她奶奶身后的冯仲云后,扑上来就是一顿拳脚相加,然后往外拖。李在德的奶奶不顾一切冲上前用瘦弱的身子护着冯仲云,大声哭喊:“饶了他吧。他是我的哑巴儿子,从朝鲜来看我的。”李在德和她的母亲也扑到冯仲云的身边拽住他。众匪见拖不走,恼羞成怒,正准备下毒手。在这危机时刻,村里的地下党员和乡亲们都围了过来,异口同声地说:“这哑巴确实是老安太太的儿子,刚来不几天。”土匪们觉得众怒难犯,悻悻地走了。土匪走后,冯仲云看着李在德奶奶身上被撕破的衣裙和打伤的脸,流下了感激的热泪。事后不久,李在德奶奶病故了。后来冯仲云知道后非常难过,特意到老人坟前放上一把野花,默立了许久许久。 裴成春,李在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李在德从母亲牺牲后,到部队从没有离开过她。裴大姐对于李在德是妈妈、姐姐,战友为一体的。裴大姐的2个弟弟裴锡哲和裴锡久都为创建游击队献出了生命。三弟裴敬天与李在德是青梅竹马。早在1928年崔石泉(崔庸健)创办的松东模范学校开学时,她俩是同时入学的。不过李在德上一年级,裴敬天因年龄大上了4年级。后来在学生中裴敬天又是最早入团、入党。中等身材、天资超群、才能出众的裴敬天,长得又帅,女孩子们私下里都夸他是美男子。那时李在德家比较穷,裴敬天不仅帮她学习,还省下铅笔、本子给她用,象小妹妹一样关心爱护她。有时还帮李在德家干些活儿,深得她妈妈和奶奶的喜欢,夸他长大一定有出息。李在德也把他当成哥哥,只要见到他心里就特别高兴!特别是看到他带领少先队站岗放哨,进行军训,活象个将军似的。偶尔听到别人夸他,她就从心里崇拜他。当时李在德有一个富农出身的同学李元珍,曾向她提出交朋友的要求,被当面回绝了。他不死心又托人到她家说媒,同样被她的母亲拒绝了。后来正是由于他的出卖和告密,李在德的母亲金成刚等12烈士被日军杀害。
随着年龄的增长,裴敬天更加关心李在德的政治进步。正是在他的帮助和介绍下,李在德不满15岁就加入了共青团。所以李在德在母亲牺牲,在部队与裴大姐在一起时时候,更加思念起裴敬天。那时裴敬天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到外地做重要的秘密工作,她就总是为他担心。而且当他回到游击队时,她就特别开心。他们之间很少说话,更难单独在一起,但只要见到他,李在德就感到安心,愉快!屡建战功的裴敬天,成为当时朝鲜族骨干中提拔得最快的6军2团政治部主任。而那时他才23岁。 1935年冬的一天,裴敬天从前方打仗回来,见到李在德便说:“女大18变,越变越好看啊!”当着众人面,说的李在德羞得满脸通红,不知往哪儿藏。那时裴敬天已是团政治部主任(当时没设政委),腰里插着匣子枪,更加显得英俊威武,再加上他的夸赞,李在德心里美滋滋的。其实!裴大姐早就看出三弟裴敬天与李在德的默默相恋。于是这次见面之后,就由她做主,两人正式订了婚。他俩约定,啥时候把鬼子赶走,啥时候结婚。 然而命运又一次无情地打击了李在德。1936年4月,根据省委指示裴敬天受命率230多人的派遣队准备南下,与南满抗联部队取得联系,以配合红军北上联合抗战。当部队开到依兰县境内的“西湖景”山区时,遇到一千多名日伪军的包围。在10多个小时的激战中先后消灭120多个敌人,伤无数。最后因弹尽粮绝,战至最后一人,裴敬天壮烈牺牲。
当裴大姐把这一不幸的消息告诉李在德时,她顿觉五雷轰顶,一下子瘫倒在裴大姐的怀里失声痛苦……不知过了多久,战友们才从山坡松树下的冰冷寒夜中找回营房。 从此,李在德无意再谈婚嫁的事情,无情的打击和残酷的环境使她很怕再经历同样的痛苦。1937年7月,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扩大会议在汤原县以西,依兰与伊春交界处的帽儿山6军被服厂举行。赵尚志、冯仲云、张兰生、李兆麟等军、地领导参加了会议。吉东省委代表周保中也应邀出席会议。3军宣传科长于保合担任会议记录。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不仅经过了政治决议,还制定了各军行动计划。还决定将独立师扩编为抗联11军,军长祁致中,副军长张甲州、政治部主任金正国。在这次会议期间,6军被服厂的全体人员承担了后勤服务工作。李在德也和大家一起为首长们烧水、缝洗衣服,改善伙食,干得劲头十足。 从1941年夏到1942年冬,李在德随二路军(此时抗联11个军改编为三个路军)二支队队长王效明和政委姜信泰带领的30多人的小分队,从饶河附近过乌苏里江回到国内,在依兰、宝清、富锦一带活动、侦察敌情。期间,她亲眼看到司务长王起刚、炊事员李成相,指导员李在明等战友,在行军路上饿倒之后再也起不来的悲壮场面。大家听到“走不动了、不行了,但死也不叛变,要革命到底”的临终遗言时,泪如泉涌。可活着的人们虚弱的连掩埋战友的力气都没有,只好将遗体安放在树丛里,发誓一定要为战友报仇! 李在德最后一次见到金日成主席是1993年7月。她先后浏览了妙香山、金刚山、长白山天池和密林深处金正日同志出生的抗联密营。22日中午,金主席在会客厅与李在德亲切握手问候,并拉着她的手走到照相的地方,直到照完相才松手。第二天这张照片登报后,许多人纷纷打电话询问这个和金主席牵手照相的老太太是什么人?一些记者也要采访。当时李在德想:金主席越到晚年,越珍惜这种老战友的情谊。不知他是否有某种预感……果然第二年(1994年7月8日)金主席病故。7月14日,她带着极其悲痛的心情飞往平壤参加了隆重的葬礼,向金日成主席告别。 她想,金主席虽然去逝了,但他和中国老一辈革命家亲手缔造的,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将永世长存!她愿有生之年为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共同事业做最大努力! 建国后李在德在政务院(国务院)负责保管周恩来总理名章和政务院公章,被戏称为“掌玺大臣”,1982年在全国人大常委办公厅秘书局副局长岗位上离休。
1964年,她还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商讨国家大事。这是她一生的荣幸。然而两年后“文革”暴发,她也未能幸免于难。直到1979年才彻底平反,于1981年任办公厅秘书局副局长,1982年离休。当采访快要结束时,老人心情沉重地告诉记者,她的爱人于保合于1985年4月9日病逝后,遵照他生前的遗愿,将骨灰撒在了松花江、帽儿山、宝泉岭等他战斗过的白山黑水及赵尚志牺牲地的“尚志公园”的一片松林之中。 “君乃松山客,素知凌风雪,风雪总无情,幸有耐寒节。”这是抗联老战士,黑龙江省原省长陈雷同志赠送给于保合、李在德夫妇的一首诗,更是李在德老人一生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