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4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围棋这点事儿(6)-第二部分:雾里看花说围棋

[复制链接]

2667

主题

62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78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3 15:2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二部分:雾里看花说围棋

前夜:准备许久的一次围棋巡礼

三十年岁月荏苒,偶像已经老去,唯有热爱不变。
2013年,聊发少年狂的我写了《二十世纪围棋漫游之昭和》,在文章中,我探索了时代与大师们的生存空间,那个时候,我就有个想法,想对围棋的技术和思想层面的东西进行一些思考。因为,我认为每一项技术后面都存在一个思想,无论是在棋盘上,还是在棋盘之外。然而这五年间却一直没有动笔,总觉得不知道从哪里写起,毕竟我并不是围棋职业高手,然而人工智能的出现激发了我,我一度以为思考的目的是要找到答案,现在我觉得思考的目的是找到正确的问题。
2016年,人机大战之前,我对围棋一度丢失了感觉,变得越来越竞技化的现代围棋跟我心中的围棋多少有些价值冲突。我发现能够登上《围棋天地》杂志的都是一盘盘的混战,激斗,很难看到“流水不争先”的棋局了。棋盘之外,在“暴力围棋”的笼罩下,棋手似乎也失去了个性与思想。想想看,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的豪杰们每个人还都有个独门暗器和行走江湖的“绰号”,如今的棋坛再也不见渗透流,宇宙流这样风格迥异的对决。在今天的棋谱中,我很难找出如聂老、马老和小林光一先生、武宫正树先生这样风格鲜明、赏心悦目的棋局了。
棋盘上的招法与时俱进,不断变幻。然而“秀策流”容颜易老、三连星雨打风吹,只有中国流还在不时的行走江湖。各种定式在潮流中不断的寻找流行的空间,生存的意义。
一直被人类认为布局是人类地盘的地方如何让人工智能获得了决定性的优势呢?人工智能展示的招法不仅冲击眼球,也冲击着人类的围棋三观,如果说“五路尖冲”这样的招法还在人类可以理解的范围内,布局阶段的“点三三”的“挂角”手法则是让人类觉得自己离围棋有些远了。
人类问:这……有意思吗?人工智能答:有点儿意思。
人工智能的招法让我找到了写作的起点。我想做一次思考,做一次探索,不是为了找到什么“正解”,只想做一次跨越时空的围棋巡礼。
张志宏2017年10月
写于回龙观家中



布局:自由飞翔

1、关于布局

无论是下围棋的时候还是打谱的时候,我最喜欢都是布局。
我常常在布局中长考。曾经有棋友说我这是附庸风雅,因为我经常以武宫先生在第四十三期本因坊战中的长考为楷模,而实际上并不是如此。
面对着空旷的棋盘,有什么可以想的呢?一方面是对一局棋的构思,另一方面是思考对手。如果对手是稳健型的棋手,我就会考虑走大模样或者攻击型的布局,这样他越是想控制局面,局面就会难以控制。如果对方是战斗型的对手,我会考虑走的稳健一些,让他无处发力。棋盘之上的是招法,棋盘之外的是人性的较量。这个说起来简单,其实很不简单。很多棋手都想用抢先走在高位的方式遏制武宫正树先生的宇宙流,但是能做到并不容易。
为了能够在布局阶段取得优势,我用心学习高手的布局。吴清源先生的《吴清源布局之黑白的下法》,大竹英雄先生的围棋布局书籍,坂田荣男先生的《围棋骗招剖析》以及武宫正树先生的《三连星必胜法》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为了透彻的熟悉一种布局的攻防要领,我在大二那一年无论执黑还是执白都下三连星(图一:三连星),所用的招法都是武宫先生书里写的,那一段时间是我围棋岁月的黄金时间。后期更多的读吴清源先生的布局书,他的布局观点对我有很大的影响,这使得我在布局阶段的招法开始变得多样化起来。
围棋棋盘上有九个“黑点”,这些位置被称作星位。棋盘就是中国人对宇宙的一种理解。
在开局的时候,连续将棋子走在同一侧的星位的开局就叫“三连星”布局。

(图一:三连星布局)
中日围棋擂台赛之后,“聂旋风”将围棋推广到全国,中央电视台应广大棋迷的要求开设了《棋道经纬》节目,我基本上就是跟着这节目学会的围棋。当时,中央电视台经常转播围棋比赛,其中聂老的比赛最多,中日围棋擂台赛,富士通杯等等。还记得第一届富士通杯上转播聂老对林海峰先生的“海峡对局”,直到转播时间结束的时候,对局也没有下完,虽然解说认为是聂老优势,但是在随后的新闻里我却听到了聂老败北的消息,这个结果让我难过了许久。在听对局讲解的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聂老每次都在布局阶段就领先对手了,显示了卓越的大局观。后来知道了日本的藤泽秀行棋圣,棋圣号称“前五十手天下第一”,结果这位天下第一的人在擂台赛上输给了聂老。孙子兵法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是布局的价值,在这样的想法下,布局就成了我重点的研究领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对局的时候,布局阶段我往往会稍稍领先对手,遇到强手的时候也不会落后。
回想在大学的时候,我在布局阶段经常会有一些“飞跃的招法”,这些招法往往出现在常识之外。这些所谓的“飞跃的招法”是我基于“棋理”的思考和对中盘的构思,比如如何抢到最后一个大场,如何降低对手的子效,如何增加中盘控制力,如何遏制对手,避免进入对手擅长的领域等。虽然复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言不合棋盘上见分晓”的情况,我往往可以笑在最后。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人工智能了,人工智能在布局阶段的招法彻底的毁了我的“围棋布局三观”,而且人工智能的招法频繁的出现在职业棋手的对局中,那些使用人工智能招法的棋手的成绩明显优于还采用传统布局的棋手,比如周睿羊,一度被称为“人间阿尔法狗”,柯洁和朴廷桓就不用说了。坦率的说,人工智能对付中国流的招法我还可以理解(图二),但是对于布局阶段就星位点角(图三)以及小目大跳守角(图四)的这些下法我还是非常的“一头雾水”。


(图二:朴廷桓执黑对MASTER)

图中带“◎”标记的棋子很轻妙,黑棋左右动弹不得,很有日本棋圣藤泽秀行的风范。
这就好像两名武士比武,一位刚刚使出了刚猛无比的“降龙十八掌,对方轻轻了来了一招“太极推手”,四两拨千斤。


(图三:星位点角ZERO40天VSMASTER17)
  
随着最近这招最近频频行走于江湖,但是内心里总觉得这种一上来就奔着“下三路”的招法不够光明正大。
二间守家这步棋在昭和时代就有棋手使用,包括二间挂角,所以并不觉得很突然。

(图四:小目大跳守角AZeroVSALee17)
自从人工智能出现之后,江湖大乱。
人工智能初出茅庐之时好像诸葛亮初到新野,其对小李的第一局仿佛诸葛出山第一战之“火烧博望坡”,刘备虽然满意,关张尚有不服。第二战“火烧新野”则让人不敢小觑,第三战“火烧赤壁”,小李陷入绝境,人工智能摇身成为“阿老师”。那个时候,阿老师你还是会撒娇的,第四战露出了软肋,小李晋升为最强程序测试员,第五站小李虽败,还是给人类留了一些可以想象的空间。之后,“阿老师”开始闭关,然后高调出山,名号“大师”。除了60连胜的成绩之外,“大师”的每局棋都在挑战人类对围棋的认知,那个时候,“大师”的棋我们还可以看得懂。乌镇一战之后,“大师”挂印封金,留下一串脚步让世人唏嘘不已。
坦率的说,我对2017年的围棋有些厌烦,因为看不懂。百无聊赖之际,我开始温习最近十年间的对局,每年的十大对局,各大棋战的决赛对局,看那些昔日的光辉,那些看得懂的棋。
2017年,《围棋天地》开始连载吴清源先生和木谷实先生的《新布局》,对这套文章的学习让我冷静了下来。如果说吴清源先生和木谷实先生发现第一次发现了“星位”和“三·3”的价值,让围棋从局部的斗智走向了全局的运筹,人工智能则是第二次发现了围棋。
围棋还需要布局吗?看了人工智能的对局之后,我常常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答案也许是“布局是需要的,但是未来的围棋布局不是我们已经熟悉的样子”。是否吴清源时代的新布局,在中日两国的棋圣黄龙士和道策看来,也许亦如我们今天看人工智能下出的围棋吧。
我无法预知未来围棋的布局是什么样子,无法知道天元是否成为第一招的最佳点,至少我们可以做一些思考,思考的过程也很有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9-22 17:35 , Processed in 1.2650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