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9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打造顶级棋手角度看中国前五位世界围棋冠军

[复制链接]

2710

主题

628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1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10 08:5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才的秘密在于事先做好大量的准备和深入细致的理论上的可能性探索,以及棋盘上的多方面的灵感。---前苏联国际象棋宗师鲍特维尼克

在中国围棋历史上我们打造过顶级棋手吗?

有的,中国围棋打造出来的首位顶级棋手是后来被封圣的聂圣。毋庸置疑聂圣的辉煌首先源自于他自己的专注、努力和他在大胜负面前的冷静决断力,但人们常常忽视了老中国围棋压箱底的两大支柱--即集体研究和初步成型的综合备战体系对聂圣飞跃的助推作用。老中国围棋为了提高领军棋手也曾玩出过不少的花样,年轻的汽油可能还不知道加压棋,所谓加压棋是老中国围棋因缺乏和高手过招的条件,为了助力我领军棋手提高棋艺,让领军棋手一对二或一对三对局,即两位、三位专业棋手可以互相商量着和领军棋手对局,试图给领军生造出一个高水平的对手来。聂圣擂台显威后随着对棋的专注下降,再加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围棋市场化改革,老中国围棋的重要助推支柱因不适用市场机制都逐渐涣散了,聂圣离世界冠军曾近在咫尺,但架不住昏招的层出不穷而辉煌不再。

马晓春
严格说马晓春并不是获得世界冠军的第一个华人,因为在他之前林海峰就拿过世界冠军。论第一个拿世界围棋双冠王的华人,那么马晓春是无可争议的第一人,这档次就更高了,而且和林海峰由日本培养不同马可是纯粹的由中国本土培养。马晓春豪夺双冠王这标志着60后棋手开始在世界围棋舞台上取代50后超一流棋手,不过在当时谁都没有料到,70后顶级棋手大李正在快速成熟,留给60后一代棋手的时间已然不多了。
太祖曾回顾土共的发家史的教训时曾说过:“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的历史教训,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同样我们回顾中国围棋史时一样会看到这样的问题,马晓春夺取东洋证券杯后有小韩记者曾问他,今后最大的对手是谁?马晓春回答说是自己。这是真的吗?显然不是。马晓春在胜利面前忘乎所以,旋即就犯下了大错。如果说应氏杯聂圣因输掉第4局而下的随手是现代围棋史上最糟糕的随手,那么马晓春对战大李而拟定的对战策略亦可谓是围棋史上最糟糕的对战策略,想在官子上击倒大李这是典型的以短击长。要知道马晓春冲破上一代超一流小林光一的压制都没能在官子技术上占过小林的便宜,小林是50后超一流中收官技术最杰出的,马晓春凭借灵活多变的前半盘取得领先后方能抵御住小林后半盘的追击。现在马的对手大李他对后半盘精准收束的研究更是领先了同时代棋手一大步,年龄上又有对马十岁的优势,单纯就计算力而言马晓春对大李也有着不可逆的劣势,马对战策略的失策也意味着中国围棋已不能用集体智慧为领军棋手提供大赛综合备战准备,棋手本人得意完了再来一个大意,以短击长的结果是一败再败。

俞斌
俞斌是第二位世界冠军获得者,当时俞斌不曾是中国棋界争夺世界冠军的主力选手,正在国人苦求世界冠军而不得之时,这位非主力选手冷不丁的上来拿一个冠军自然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惊喜,故而俞斌得到了舆论广泛的好评。但我必须指出俞斌的夺冠属于爆冷并无改变当时棋坛格局的意义,俞本来就不具备为中国围棋时常争夺世界冠军的实力,他要再进决赛都得再等23个世界比赛后才成,所以俞的爆冷和当时中国围棋的诸多个亚军也并无多少本质的区别,说穿了也就是在面子上好看点罢了。对于有关细节感兴趣者可参见我的网文《说说俞斌拿世界冠军背后所不为人知的秘密》。

常昊
大约在03年常昊曾对围棋天地的记者说,鱼头是国内棋手中最早意识到围棋竞技焦点转移到后半盘趋势变化的人。以前聂圣、秀行大师在研讨围棋时注重的都是前半盘,后半盘甚至是中盘的棋基本都不摆,鱼头对比韩流后发现这么搞可不成,于是率先改变,对此常昊也深以为然。待常昊大约99年开始领军中国围棋时,常昊就是后半盘致胜理念的忠实信徒,这么干下去有效果吗?其效果大约就是六连亚,六个亚军亦可见常昊深厚的功力,可毕竟在决赛上输给小韩六回,正苦等世界冠军不得而焦躁不安的国人自然不答应,常昊由此饱受舆论的抨击。

那么俞、常二人对围棋技术变革趋势的认识到底有何偏差呢?加强围棋后半盘收束的研究当然很重要但仅这样做是不够的,常昊等70后大多在棋风上向大李的防守型围棋靠拢,但是大李全盛期的制胜公式绝不是单纯的后半盘精密收束。对大李还是老曹看的准,老曹曾大致意思说过,若领先大李的目数少多半抗不住他后半盘的追击,可你若想再领先多一些,一旦过分就会被大李紧紧揪住不放,能够把老曹揪住不放这份中盘掌控全局的压迫力量才是大李精密收束背后的支柱,而俞、常二人把这个关键支柱都给看漏了。常昊拿第六次亚军时,他的对手小李赛后曾给出过非常中肯的技术分析,小李说:“这次决赛常昊九段的负担太大了。他的长处是均衡感卓越。但是,如果说他的短处那就是‘没有长处’。没有长处到了需要一举致胜的时候拿不下来。简单地说,就是不能把棋引到自己的方向上去。没有长处就是最大的短处。”[1]丰田杯失利对常昊冲击很大,促使常昊开始反思自己一以贯之的棋路,在应氏杯上常昊一反常态依托开局占据的有利地形不惜和小崔在中盘阶段就决一死战,小崔在实力上毕竟还不是小韩王牌,常昊在有了正确的对战策略后又遇到的是小韩围棋相对薄弱的一环,终于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当时中国棋界的有识之士在高兴之余应该会有足够的危机意识,中国围棋需要来一场变革不能再这样广种薄收下去了。


罗洗河
罗洗河凭借着自己的天赋爆发在三星杯上把小韩高手全数击败,既有在预选赛胜金鹤洙,林至涵,李英信,柳时薰这些中坚棋手的棋,也有在本赛胜赵汉乘,宋泰坤这样的一流强手,更有胜李世石这样王牌,半决赛胜崔哲翰,决赛拿下李昌镐。总有些个天真的鱼粉喜欢说俞斌夺冠含金量十足,睁开眼看看罗洗河吧,人家的三星杯之旅才叫含金量十足!

罗洗河的获胜改变了世界棋坛的格局,动摇了小韩王牌棋手统治棋坛的根基,这本值得大书特书的围棋大捷似乎并没有得到国人足够的重视,人们呀真不该忘记中国围棋是如何才走到今天的。


在罗突破之前中国棋界在竞技上终于痛下决心开始变革,改变了过去棋手各自为战的局面,马晓春把老中国围棋压箱底的支柱--集体研究和综合备战体系全部给拿了回来,并进行更加系统的训练,在中国围棋实力上的量变积累到相当程度时中国围棋的质变终于到来了!尽管罗洗河的夺冠意义重大,但就罗九段而言客观说他的夺冠仍属于爆冷,罗也不具备为中国围棋时常争夺世界冠军的实力。但此时的中国围棋通过变革助推领军棋手崛起,罗夺冠后中国围棋并未停顿而是乘胜向小韩发起了更猛烈的冲击。


马晓春曾和采访他的记者回顾这一时期曾说:“05年之前成绩比较差,大概也就差一点,一直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那之前我们有很多的比赛,五打三、六打二甚至七打一的局面,最终冠军都被李昌镐或者曹薰铉拿走了,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刚才你说的怎么对二李有一种恐惧心理。正因为这个问题,根本问题在这儿,......解决二李的问题,世界上最好的棋手和大家就变成一场混战了,混战里面你的机会就很大了,所有的比赛冠军拿了四到五个也是属于正常现象”。

古力
古力夺冠后意味着中韩对抗的中方主将开始登上舞台中央。古力和60后、70后不同,前二代棋手在中盘力方面都不及小韩顶尖骁勇善战,而古力和小韩在中盘力方面也已同步,原先最大的短板已经补齐。古力唯一让人们惋惜的是,在古李争霸中未能笑到最后。


自古力领军中国围棋后,马晓春教练却有着自己的烦恼,这是因为棋手集体研究心得共享模式和市场化机制天然的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中国围棋处于危急存亡之秋时,棋手们尚可把棋艺心得拿出来共享,等到世界上最好的棋手和大家混战时机会来了自然难以为继。另外马晓春还发现他的职位并无实权、不仅很多事得受制于人,待遇还很低每月也就二千块,导致他的动力也在下降。[2]


不过好在马九段并没有懈怠过长的时间,很快他又有了更为深邃的谋划,一方面加强大赛综合备战体系,不仅着眼于分析交战双方棋手棋艺上的长短,对对手的性格、心理都做细致的研究,还对国手的棋风演进有相当独到的见解。由于中国围棋曾先天不足,先学日本,后又改学小韩,学习不可谓不专注,但问题在于多停留于吸收消化缺乏融会贯通和创新。韩流肆掠在技术上的本质是并不是说全面的升级了日本围棋理论而是把中日棋手引入到了一个陌生的荒野中,马晓春也试图让中国围棋能站到技术发展的新制高点上,他期望让国手把中国围棋史上两次吸收的精华融汇贯通。打个比方这相当于拿掉崇山峻岭式的美丽围棋里不符合实战的形式主义,把注重子效的全局视野和中盘刚健的战力有机结合起来,这一探索并未得到被当时的中国棋界重视,那时棋界唯棋盘暴力是图,马晓春的这一尝试随着他的下岗戛然而止。[3]等到阿尔法横扫人类时,这时候棋界才恍然大悟原来全局观的威力是如此强大(阿尔法当然要远高于马晓春的探索,但马探索的指向却得到了阿尔法的证明),当年国人之所以奉韩流暴力围棋为圭臬,只是看到眼前韩流彪悍难挡,痛感全局观模式不切实际,其实这并不赖全局观,只是中日棋手对中盘力的研究太过不足,缺乏中盘力的全局观也有些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顽疾,着实低估了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威力。


古李争霸以古力败下阵来告终,很多人注意到了在把握战机方面小李确实能先古力一步,但被人们忽略的是小李对大赛的分析准备是缜密而周全的。顶级棋手在争霸中无不倾尽全力,类似于角力的比拼快要接近于极限的临界点,这时哪怕施加微小的影响因素都可能让比拼的结果为之改变,让人扼腕的是,在古力最需要的时候原已建立的大赛综合备战体系又告缺失,以至于在关键的大赛上古力终究未能弥补自己被对手利用的弱点而功亏一篑。


总的来说打造顶级棋手方面我们有过成功的经验,但却又长期被束之高阁,待马晓春重启这份成功的经验并注入了他自己的探索心得后,中国棋园并没有汲取这份难得的宝贵财富,即便在坐拥史上最强的人才厚度的情况下仍仅仅满足于搞人海战术,看来小富即安的棋园对于中国围棋是如何才走到今天的,仍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18 12:28 , Processed in 0.2426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