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1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桐城怪杰:潘家有儿“离经叛道”

[复制链接]

2699

主题

3076

帖子

993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6 11:0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任芜湖海关总督的潘赞化

潘赞化(1885—1959),字赞华,号世璧,晚号仰聃。桐城西乡(今练潭乡潘楼村)人,现代知名人士、诗人。辛亥革命后,他先后供职过芜湖海关监督,参加了蔡锷护国军的讨袁活动,担任过国民革命军33军的一个副师长、实业部专员等等,堪称辛亥革命元老。

潘赞化:潘家有儿“离经叛道”

文|徐子健来源|合肥晚报

主张儒、释、道三元合一,交往者多僧尼、居士,举止颇为古怪——这是乡人对他的认识,因此大家称之为“桐城怪杰”;身高体魁,长髯拂胸,举止潇洒,擅长诗作——这是世人眼中的他,一代风流名士。

这个“两面派”就是潘赞化,一个“离经叛道”的传奇男子。

1885年,按农历习惯叫法为乙酉年。这一年,已近迟暮的晚清政府对内、对外都已表现出有心无力来。国家大势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并没有太多影响,天津卫的潘家上上下下就沉浸在添丁进口的快乐中。潘家祖籍安徽桐城西乡(今练潭乡潘楼村),当家人潘黎阁任清廷京津道台,因此举家迁往天津居住。异地他乡,潘道台当然希望家里人丁兴旺,因此孙子小赞化的出生,让他非常开心。

不幸的是,赞化出生没多久,父母就双双离开了人世。在祖父潘黎阁的安排下,赞化交由伯母戴氏抚养。慈祥的戴氏让小小的赞化找到了失去的母爱。在祖父以及伯母的悉心照料下,潘赞化在天津度过了自己快乐的童年。1895年,11岁的潘赞化随着家人一起回到了故乡——桐城。

作为徽文化乃至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桐城派,文风上力求“清真雅正”,思想上则多为“阐道翼教”,世人赞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可见其影响力。而追溯桐城派奠基人,则必须提到潘江这个名字。桐城派师承关系有这样两种说法:鼐承櫆,櫆承苞,苞承戴,戴承江。亦云:戴、法(苞胞兄,古文功力在苞之上,未仕而隐逸)、苞均师侍潘木崖(潘江号木崖)。而这个叫潘木崖的大师就是潘赞化的祖上。

如此渊博的家学传承,让潘赞化在同龄人中显得出类拔萃,十来岁就能达到出口成章。后来在祖父潘黎阁的授意下,潘赞化在舅父家中寄养一段时候后,到他堂兄潘晋华任教的上海同文馆继续就读。

渐渐长成的潘赞化比一般南方人要高大很多,身高体魁的他行为举止潇洒飘逸,加之他总是与那些修身养性的僧尼、居士交往,在乡邻眼里,他有些超凡脱俗,俨然化外之人,因此大家送他一个外号:“桐城怪杰”。

好男儿志在四方。一个偶然的机缘让潘赞化找到了自己的梦想。

1901年,17岁的潘赞化在堂兄潘晋华的引荐下,见到了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皖城志士”陈独秀。刚刚组建“青年励志社”的陈独秀渊博的学识、过人的胆气打动了心高气傲的潘赞化,而潘赞化那股子离经叛道的秉性也让陈独秀赞赏不已,二人旋即成为知己。

自此,潘赞化下定决心:将“离经叛道”进行到底。

1903年4月的一天,陈独秀约潘赞化等有志革命事业的几个年轻人一起商讨推动安徽反俄斗争形势发展的行动。陈独秀对他们说:“现在大家爱国情绪十分高涨,我有一个想法,写一个‘知启’,在藏书楼开一个演讲大会。你们看怎么样?”潘赞化当即表示赞成。

历史记住了这一天,1903年5月17日。

位于安庆城内孝肃路北正街的藏书楼,是潘赞化堂兄潘晋华等人捐资兴建的,在当时已经成了皖省宣传革命的中心和策源地。

那天,大雨滂沱,藏书楼前仍汇集了大约300人,其中包括安徽高等学堂、安庆武备学堂的青年学生和一些爱国进步人士,人群中的潘赞化仔细聆听了陈独秀激情昂扬的演讲,热血沸腾。

在被誉为“安徽革命第一声”的藏书楼演讲之后,陈独秀宣布正式组织“安徽青年励志会”,签名者126人,潘赞化与陈独秀、潘晋华等人组成章程起草委员会,声明“拟与上海爱国学社一起,并联络东南各省志士,创一国民同盟会”。

“藏书楼事件”让潘赞化成了“大逆不道”之人,恐慌的清廷四处搜捕。无奈之下,潘氏兄弟流亡日本,潘赞化入东京振武学堂学军事,并加入孙中山在东京组织的“兴中会”。不久,受孙中山派遣,潜回安庆进行民主革命活动。

但徐锡麟刺杀恩铭捐躯,安庆起事失败,当局加紧追捕革命党人。潘赞化只能再次出走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兽医。

随着武昌起义枪声响起,辛亥革命的大幕拉开,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辛亥革命胜利后,1912年,潘赞化被安徽都督柏文蔚委任为芜湖海关监督。当时,走私风气严重,稽查人员徇私舞弊,关税日益减少。潘赞化到任后,在陈独秀等人的建议下,严厉打击走私,使关税收入大增。当时,财政大权握在北洋军阀手中,但潘赞化不愿将关税解缴北京,他与陈独秀商议后,将税款悉数汇寄给上海同盟会。潘赞化此举受到孙中山的当面称赞。此后,潘赞化辗转各地,参加了蔡锷护国军的讨袁活动、担任过国民革命军33军的一个副师长、实业部专员等等。

直到1940年,志在四方的潘赞化有了叶落归根的念头。于是,他断然离开政界,返回故乡桐城。鉴于自己30多年来励志奋斗、求索富国强兵之道从未遂愿,潘赞化遂遵循老友陈独秀“欲启民智,必先兴办教育”的教导,投身家乡教育事业,出任桐城孟侠中学校长,还在老家潘家楼创办了木崖、黎阁小学,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

潘赞化的晚年生活非常简朴,白布长袜扎在裤腿之外,外出时草帽芒鞋,长发飘拂,研读释道经典,一派道风仙骨。1959年8月,这个“化外之人”病逝于安庆。

七十五年,时间长河的一个片段,但潘赞化的这个片段却走得格外有神有色。

与同时代芸芸众生相比,潘赞化不仅敢于向腐朽的清政府说不,还毅然顶着世俗的巨大压力娶一个青楼女子。要知道,这个压力大到他的亲朋、知己都觉得“伤风败俗”。

不过,时间证明了,潘赞化的眼光是独到甚至毒辣的,因为当初那个青楼女子后来成了中国画坛第一才女,她就是潘玉良。

在认识潘玉良的时候,潘赞化是同盟会会员、是芜湖海关监督,并且与表妹方世善完婚。而潘玉良还只是一个被舅舅卖进芜湖县城怡春院的17岁的名叫张玉良的苦命女子。

那是一场“致命”的邂逅。

海关监督潘赞化来芜湖上任,当地政府及工商各界同仁举行盛宴,为新任监督接风洗尘,商会会长找来怡春院的张玉良献上弦歌助兴,玉良轻拨琵琶,慢启朱唇,一曲《卜算子》古调在厅内婉转回荡:“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弦歌落定,潘赞化即动了恻隐之心。

后来,当商会会长把玉良当礼物送给潘赞化时,潘赞化没要她,而是把床让给她,自己打了个地铺睡。一个正直而有怜悯心的男人总是让女人欲罢不能,况且他重情重义到不看低一个青楼女子,玉良的心似乎找到了归宿。

一个身居要职的有妇之夫,一个沦落风尘的青楼女子,这样的结合会被口水淹死的。当潘赞化为玉良赎身并准备结婚时,所有的亲戚朋友以及同事都认为潘赞化“伤风败俗”,纷纷表示不会出席其婚礼。

潘赞化想到了好友陈独秀。接到潘赞化邀请后,陈独秀慨然赴约,作为唯一的来宾和证婚人出席了这场婚礼。

不被祝福的婚姻是不是就不幸福?改为夫姓的潘玉良并没有被潘家人所接纳。别无选择,潘赞化看到玉良身上的艺术潜能后将其送到法国,一来避开世俗的压力,二来让她学习美术。

远在欧洲的潘玉良将自己对丈夫的爱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动力,终使她学有成就,成为教授,跻身于国际画坛名流之列,其作品多次在巴黎、罗马展出,名震一时。

因为世事、时局的原因,潘赞化回绝了潘玉良回国团聚的愿望,两个相爱的人中间隔着千山万水,但心却始终在一起——就像玉良脖子上那根项链,里面嵌有她与潘赞化的合影。

1959年,潘赞化病逝的消息传到法国,潘玉良悲痛欲绝,就此染病。潘赞化对她有再造之恩,而她在他弥留之际却没能陪伴他,这份内疚和自责让潘玉良的心一瞬间苍老了。1977年,她在巴黎永远地安眠了。

我们不知道,两个背负着沉重世俗压力的爱人能否在天堂相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23 13:12 , Processed in 0.57934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