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47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米芾“无为”而治

[复制链接]

2717

主题

62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1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14:4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物简介

    米芾(1051年—1107年)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天资高迈、人物萧散,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学而优则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千百年来滋养了一批又一批学人,在书画方面自成一家的米芾没能免俗,但其癫狂的个性注定了他的仕途不顺。翻看米芾的履历表,多是校书郎、书学博士这样的闲职。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他到了晚年,竟在无为当上了知军这样的实权派。而在知军无为的两年多时间内,米芾留下了很多故事……

    ●米芾知无为军是奖是贬?

    地处皖中的无为南濒长江,北依巢湖,可谓通江达海。但在过去,这里并不是什么富庶之地。

    无为古称濡须,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设置,取道家思想“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到北宋年间,经过四五百年的发展,无为这个小城仍属于朝廷的边远地区。

    于是,米芾到了这里。

    无为县米芾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沈怀玉告诉我们,“《宋史》中介绍了米芾的先祖是宋初勋臣,他算是官宦子弟,更值得一提的是米芾母亲还是皇帝乳娘。”

    有这样的家庭背景,按理说,米芾应该在当时的官场上呼风唤雨,但很遗憾,米芾的仕途一直不顺。

    生于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的米芾在17岁那年,“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恩补秘书省校书郎”。也就是说老妈找关系、走后门,才给米芾安排了一个给典籍订正讹误的差事。

    从这个校书郎起步,米芾宦游四方,分别干了临桂尉、杭州从事,到42岁做到雍丘知县。50多岁,眼看快退休了,米芾终于回到权力中心,但只是担任太常博士、书学博士。博士,听起来不错的名头,但其实职称清要,且品级不高,不过七品芝麻官。

    这种的局面直到米芾53岁才改观。

    那是崇宁三年(1104年)7月,米芾接到宋廷颁发的封授为无为知军的文告。

    沈怀玉解释说,宋代的“军”不是军事单位,而是一种行政建制,相当于州、府。长官一般由中央派员,称“权知军州事”(暂时主持地方军队和民政事务),简称“知军”。无为军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当时的无为军隶属淮南西路,下辖巢、庐江、无为三县。

    而在知无为军之前一年,时任太常博士的米芾遭暗中举报,与“某公”一起被降官,米芾自请监管洞霄宫,絮聒期末,其实就是赋闲在他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家中。

    从不明不白地被贬,到一年后莫名其妙地“复官”,米芾就像一个玩偶,在历经王安石变法,元祐党祸的北宋官场上浮浮沉沉。

    初到无为的米芾心情很不好,因为无为的“僻陋”超出了他的想象,“无为在淮右,地最僻”,且交通不便,村野散落,人口不到10户,根本无法与东京(今开封)、洛阳等繁华之地相提并论,就是和他的居住地润州也不可比。

    我们在米芾的一封书简中看到“濡须僻陋,月十日无一递,无一过客,坐井底尔”字样。由此可知,“知无为军”对米芾来说,名“复官”实“贬谪”。

    ●两年知军有为还是无为?

    在无为县城北门附近,有一个古旧的院落,就是无为尽人皆知的米公祠。

    无为县米芾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是围绕宝晋斋等几处米芾当年留下的古迹修造的一个建筑群。“目前,米公祠正在装修维护中,在不久的将来,无为县还将以米公祠为核心,打造米公祠文化旅游一条街。”

    推开厚重的大门,似乎打开了时间通道,我们进入另外一个世界……

    接到知军无为的消息,米芾的心情在“复官”与“被贬”之间游离。已然知天命的米芾调整着自己:上岁数了在无为这样的地方,或许能更好地排遣自己,他极力平复心中的愤懑,以恬淡无为和包容的心境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米芾自幼在宫廷长大,对民间现状知之甚少,直到出仕后当了一些地方官,他才知道百姓的生活并不像各地官员上奏的那么美好。

    出知无为军后,米芾上有朝廷沉重的赋税压力,下有百姓苦不堪言的生活。在夹缝中,米芾苦苦寻求平衡的良策。

    身处无为之地,他想到了无为而治。

    对上司的催促,米芾假装不闻不问,能拖则拖,能扛就扛,拖不了也扛不住的,便屡屡自称“抱疾之官,十日九假,事皆委薛侯”,这个薛侯名叫薛乐道,是米芾无为军任上最好的朋友的助手,他将大小事务交给他处理,自己就有了回旋之地。

    但是,他真的无为吗?

    我们查《无为州志》看到,米芾之后主政无为的历代官员,都对米芾的施政有着很高的评价。有说他“善察民冤”,有说他“与民无扰,与物无竞”,明代庐州府同知刘师朱更是赞誉他“清风灏气,至今袭人”。

    而最能反映米芾知军无为全貌的应该是《米公墓志铭》里的一段记载:“(米芾)平居退然,若不能事事;至官,下则率职不苟,喜为教戒,吏民初为烦,已而安之。时亦越法纵舍,有足大者。”

    通过这个,我们知道,米芾的“无为而治”并非“不治”,只不过是他同情百姓又无力抗争的一种策略罢了,实际上是“无为无不为”。

    关于米芾知军无为,有一篇很重要的《到任榜》,尽管是逃不开那个时代窠臼的官样文章,但仍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米芾的施政理念:“饥荒则赈济缓急,阙乏则借贷与钱粮,百姓无干本加倍利,无流离乡土而衣食给足……”

    对待百姓,米大人可谓尽心尽力。

    宋时无为军旱涝灾害很频繁,有首古老的民谣说道:好一个无为州,十年九不收;若要收一年,锅巴盖墙头。既可以看出这一方土地上的百姓遭受灾难的辛酸血泪,又能看出他们对这片沃土的依恋和期盼。

    知军米芾顺乎民心合乎民意,春耕之前,米芾就率领本军官员举行亲耕仪式,去官田犁田,一是示为农先,二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春夏之交,他去郡圃察看播种。农历四月后,即“麦熟梅子黄”时,米芾又催促农民一边收割麦子,一边放水犁田,准备插秧。秋收时节,米芾会登楼观察庄稼长势和收成。而有一年他登楼却看到了“再生稻”:庄稼连续获得大丰收,就连再生稻也是一穗九歧,绿浪盈畴,长势喜人。自此留下了“稻孙楼”的千古佳话。

    重农的同时,米芾也因地制宜提倡渔业。无为军河溪港汊纵横交织,水域资源得天独厚,尤其是东南一带,最适宜渔业生产。米芾引导人们宜渔则渔,不必围湖造田,浪费人力物力。无为西北为山区,开春时,米芾鼓励大家在塘里投放、培养鱼苗,以便长大后捕捞。这时的无为鱼肥稻熟,是个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文化人米芾在无为也没有忘记兴学。他先后为芜湖县学书《芜湖县学记》、无为军学题写《御制碑》,并多次到军学、乡教视察,指示军学要搞好造士、选士工程,这相当于今天的教书育人和选拔人才。他还不忘勉励军学内的师生,要求他们养德修学,使本军乡里形成“成人有德,小子有造”的文明风气。

    米芾知军无为的两年多时间内,基本风调雨顺,没有出现大的灾荒,偶有蝗虫过境,也没有造成致命危害。安居乐业的百姓都说是托米知军的福,沾了米大人的光。

    米芾听了难免得意,高兴地填了一首《丑奴儿》:“踟蹰山下濡须水,我更委它,物阜时和,迨暇相逢笑复歌……”

    “在政事管理之外,米芾没有丢掉自己书画大家的本分。”无为县米芾书画研究会秘书长俞能金说道,“宝晋斋就是米芾在无为书画成就的集中体现。”

    米芾住所在军治之西,他将居所命名为宝晋斋。宝晋斋前即墨池,中有一座六角伞形的投砚亭,亭中一石案,四石凳,四周环水。传说米芾当年某日于亭闲暇无事时,听蛙声不绝,遂引砚投之,蛙遂禁不复鸣。第二天,“一池碧水变为黑色”,米公题“墨池”碑于旁,故称之为墨池。米芾经常在这里写写画画。

    米芾崇尚晋人法帖与名画,广为搜求,不惜耗费巨金。相传他得王羲之的《王略帖》、王献之的《中秋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及顾恺之的名画《净名天女》、戴逵的名画《观音》等真迹后,都收藏在宝晋斋内,并将收藏的晋人法帖勒石上碑,称《宝晋斋贴》。

    俞能金还跟我们说了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典型的只有米芾才能做出来的怪事:米芾在无为做官时,听说无城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动,怕招来不测。米芾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词:“我想见到石兄已经20年了,相见恨晚。”此事日后被传了出去,由于有失官方体面,米芾被人弹劾差点罢了官。但米芾一向把官阶看得并不很重,因此也不怎么感到后悔,后来就画了《拜石图》。画此图的意图也许是为了向他人展示一种内心的不满。拜石及拜石图碑刻经千年沧桑,现分别陈列在无为县图书馆、无为米公祠内。

    ●米芾留下的不止米公祠……

    米芾在无为军的任职自崇宁三年(1104年)7月直到崇宁五年(1106年)秋冬间离任,两年多时间。米芾离任去世后,无为人在宝晋斋的旧址上建米公祠以示纪念。

    在无为的采访,我们围绕米公祠这个核心延伸、衍生出很多关于米芾的历史记忆。但历史终究藏入时间的角落,在无为人眼里,他们更看重的是现在和未来。

    在无为,成立于1996年10月的无为县米芾书画研究会是家喻户晓的一个民间组织,他们旨在用米芾这个品牌为无为贫瘠的文化领地涂上一抹亮色,而其每周一次的笔会已经带动和发展了众多的书画爱好者。

    另外,我们从无为县政府了解到,目前,无为正以无为县米芾书画研究会为载体,联络襄阳(米芾故乡)、镇江(米芾长期居住地),共同打造三地米芾文化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27 21:02 , Processed in 0.3109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