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驻沪办事处(兼新四军驻沪办事处)旧址 多福里 八路军驻沪办事处旧址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国26年8月,李克农来到黄浦江畔,在福煦路多福里21号(今延安中路504弄21号)设红军驻沪办事处,对外称“李公馆”,秘密开展工作。 1937年8月, 中国共产党根据抗战的新形势,在中共上海办事处、红军驻沪办事处的基础上,建立了公开的八路军驻沪办事处(简称“八办”),李克农、潘汉年、刘少文先后任主任。其主要工作是:联合各阶层人士,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版《内地通讯》《文献》及多种书刊,扩大宣传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营救被捕同志,安置出狱同志;联络江南抗日武装,采办八路军、新四军急需物资等。1937年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租界成为“孤岛”。“八办”迁至萨坡赛路264号(今淡水路192号),并转入半公开和地下活动,一直坚持到1939年年底。 1962年7月,经市人民委员会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址
安义路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址 图片来源:东方网 毛泽东寓所旧址二层内景 图片来源:上海静安文明网 安义路1920年毛泽东寓所南立面图 安义路63号,解放以前被称为“哈同路民厚南里29号”。1920年5月5日,毛泽东为领导“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来沪居住了两月有余。其间,他多次拜访陈独秀,研讨马克思主义,酝酿创建中国共产党。与此同时,他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宣传革命道理的“激扬文字”,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毛泽东回忆起这段经历时称,这“是一生中最关键时刻”。 这幢沿街的坐南朝北砖木结构两层楼房,楼下是客堂间,放着一张方桌和几把椅子,用来会客和吃饭。楼上是卧室,当年毛泽东就睡在靠北的落地长窗旁的板床上。1959年,旧居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一年多的修缮,在2013年12月26日,也就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日起,“1920年毛泽东旧居”免费向公众开放。 上海茂名路毛泽东旧居 安义路1920年毛泽东寓所南立面图 上海茂名路毛主席旧居北立面图 茂名北路“甲秀里”是毛泽东1924年在上海的居住地。 这是一幢富有上海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石库门建筑风格的老房子,弄口竖立着“甲秀里”字样的牌坊,弄内青砖铺垫地面,毛泽东诗词碑刻镶嵌在青砖墙上。1977年,旧居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至今,这里尚在进行全面的修缮,整个大修聘请具有历史保护建筑资质的队伍进行施工,大修完全遵循石库门技艺,“修旧如旧”。 此前,旧居以“1924年毛泽东在上海”为主题陈列,突出旧居的历史价值与意义。在毛泽东一家当年居住过的厢房里,“毛泽东坐在书桌旁深情地望着夫人杨开慧,夫人坐在床边抱着岸英,哄着睡在摇篮里的岸青”,栩栩如生的蜡像烘托出毛泽东全家团聚、其乐融融的温馨情景。 刘长胜故居
刘长胜故居(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现照 陈列馆重现了由刘长胜任店长的荣泰烟号,烟号店铺也曾是党的秘密活动机关之一 刘长胜故居南立面图 刘长胜故居坐落在繁华的静安寺地区愚园路上。这是一座花园住宅,砖混结构,占地面积239平方米。主立面呈对称式布局,内嵌阳台,铸铁直棂式栏杆;两侧设置三角形山墙,并有石饰。红瓦坡屋顶,开有老虎窗;鹅卵石墙,木制矩形门窗。 这里也是中共中央上海局的秘密机关之一。当时,刘长胜家在二楼,当时的地下市委书记张承宗则住三楼,而同楼的甚至还有一个国民党特务。当地下党在刘长胜家中联络,刘长胜的妻子和孩子就在屋外放哨,还用搓麻将的声音示意。 2001年,为保护这幢极具价值的文物建筑,有关部门决定运用建筑整体加固推移技术将刘长胜故居整体东移130米。 如今,这里作为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通过实物陈列,情景模拟,影视合成等一系列表现手法,介绍了上海地下工作者可歌可泣的业绩。 四行仓库 解放前四行仓库的资料照片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晋元纪念广场CFP供图?为纪念抗战英雄谢晋元将军而命名?图片来源:《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11日06版) 创建于1931年的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静安区中南部的仓库建筑,它是当时闸北一带最高大的建筑物,正门门牌号为光复路1号。这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它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联合仓库,被称为“四行仓库”。 淞沪会战时期,这里曾驻扎452名国民党将士,英勇抵抗日军的进攻。1985年9月3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正式将其命名为“八百壮士四行仓库抗日纪念地”。 2015年8月10日,晋元纪念广场建成,四行仓库改造也全面竣工。作为改建工程“重头戏”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建于四行仓库建筑体内的一二三层。于当月13日,淞沪会战78周年纪念日之际,作为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落成开馆。 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处
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处 图片来源: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官网 侵华日军登陆处纪念地瓮城北立面图 瓮城城楼正立面图 瓮城城楼横剖面图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发动淞沪战役。1937年11月5日(农历十月初三),侵华日军以10万之众,在金山卫沿海地区登陆,我沿海守军在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状况下,殊死抵抗,奋勇杀敌,终因寡不敌众,仅40余人突围,其余全都壮烈殉国。日军登陆后对城内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大肆屠杀,实行“三光”政策,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十月初三”惨案。 1984年3月,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处由上海市政府公布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遗址纪念地”。1985年9月,金山县政府在此建亭立碑。 经过修缮、扩建,纪念地目前主要有抗日主题壁画、雕塑、古城墙遗址、日军碉堡、警世钟亭、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处碑铭等展示内容,城楼上增设有“侵华日军在金山的暴行”主题陈列室。 小蒸农民暴动活动旧址
小蒸农民暴动活动旧址现状大门 小蒸农民暴动旧址位于小蒸镇,原为陆少泉医生住宅。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旧式两层楼房,占地面积188平方米,建筑面积260平方米。1961年被核定为青浦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初,中共小蒸乡党委开始在旧址筹建陈列馆,1984年建成对外开放,由小蒸乡人民政府主管。 民国16年(1927年)“四·一二”后,陈云到练塘、小蒸地区传达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组织小蒸农民军暴动。当时农民军领导人陆铨生、吴志喜、陆龙飞等,经常在此传达党的指示,部署斗争决策。民国17年1月3日袭击逼租水警枪船和1月5日夜间的小蒸暴动,都在这此决定。 如今这里陈列着农民暴动使用过的武器、领导人陈云、吴志喜等使用过的家具、生活用品等,还有大量有关暴动的照片和文书资料。 《义勇军进行曲》纪念地
国歌纪念广场 由建筑设计师邢同和担纲规划设计的“国歌纪念广场”,占地2.7万平方米,以直径为54米的圆形“国歌主题广场”为核心。 广场内处处蕴含着国歌的元素:圆形广场地面上设置多道0.3米宽环状带,暗示着唱片的造型,寓意《义勇军进行曲》在上海诞生,从上海唱响全中国;广场中央,一座12米高的青铜雕塑分外醒目。这座雕塑的主体造型是一面经过战火和历史风云洗礼的国旗,旗前还有一把军号。凝望雕塑,那段峥嵘岁月不禁浮现眼前。 在广场西南侧,还有国歌展示馆可供游客参观。展示馆由序厅、国歌诞生厅、国歌纪念厅、国歌震撼厅、辅厅(世界国歌厅)、我和国歌厅组成。展厅内采用世界先进的48声道环形影院,展出着400余件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 中共上海区委早期党校旧址
复兴中路239弄4号现状 辣斐德路冠华里 ( 今卢湾区复兴中路239弄)4号曾是我党最早的党校之一。 这是一座旧式里弄石库门建筑,3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为150平方米,坐北朝南,黑漆大门,花岗岩条石门框,两旁饰方壁柱,门楣有花卉浮雕,外墙水泥仿石饰面,二楼出挑阳台。 1926年中共上海区委于此创设党校,对外称启迪中学。江浙区委宣传部主任尹宽任校长兼校党支部书记,周恩来、瞿秋白、彭述之等曾来校授课。1927年2月,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爆发,党校提前结束。这里随即成了武装起义的临时指挥机关和联络处。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人常在这里开会碰头。 上海第二次工人武装起义失败后,冠华里党校的活动也宣告停止。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这幢不寻常的房子,在江、浙、沪地区的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共中央阅文处旧址
中共中央阅文处旧址?图片来源:东方网 中共中央阅文处旧址位于静安区江宁路673弄10号(原戈登路恒吉里1141号)。这是一幢砖木结构二楼二底的石库门住宅。 1930年,中央阅文处负责人张纪恩租下这幢石库门楼房。楼上的房间表面看来是普通卧室,实际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和阅批文件的地方,中央领导常来此阅读文件。 这里又被称为“中央文库”,是我党的第一座中央级秘密档案库。它保管着党从诞生起直至1933年党中央撤离上海期间的重要文书档案,共计两万多份。这些档案记录着一部中共建党史、一部人民军队壮大史、一部领袖人物史,在党史上的意义十分重大。直到1949年上海解放,一批忠贞不渝的共产党人,为保护“中央文库”与敌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中共中央阅文处旧址2011年8月被静安区文化局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上海交通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园区 上海交通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园区一号门房东立面图 上海交通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园区老图书馆西立面图 上海交通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园区内的“五卅”纪念柱 图片来源:中共徐汇区委党建网 上海交通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园区内的史霄雯穆汉祥烈士纪念碑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网 园区位于华山路1954号,原为南洋公学,始建于1896年,盛宣怀(1844—1916年)创办,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大学。1921年改名交通大学。 校园内建筑围绕大草坪周边布局,整体建筑风格以折中主义为主,呈现出哥特式、文艺复兴式、中国古典式等样式特征。建筑群包括一号门房、中院、老图书馆、体育馆、总办公厅、工程馆、新上院、新中院、北四楼、执信西斋、科学馆、史霄雯穆汉祥烈士墓、五卅纪念柱等。 “五卅”纪念柱:1925年5月,为抗议内外纱厂日方资本家残酷杀害共产党员、工人领袖顾正红,上海市民掀起反抗帝国主义浪潮。5月30日午后,南洋大学(交大时名)学生结队前往南京路游行,行中遭到英印巡捕的枪杀和逮捕。交大附中同学陈虞钦身中7弹,不治身亡。当场十余人牺牲,数十人受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附中同学吴恒慈为“五卅惨案”而悲愤万分,癔病旧疾复发,医治无效去世。1925年11月21日,南洋大学举行陈虞钦、吴恒慈两烈士追悼会。1926年,南洋大学在校园中设立“五卅”纪念柱一尊,以示纪念。
史霄雯穆汉祥烈士墓:1949年5月20日,上海交大毕业班同学穆汉祥和史霄雯,被敌人秘密杀害。他们4月底和5月初先后被捕,在死牢中受尽酷刑。为了维护组织和战友们的安全,拒不开口。他们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于宋公园(今闸北公园)。之后,交大为史霄雯、穆汉祥烈士建造了纪念碑。陈毅市长为纪念碑题词:“为人民利益而光荣就义是值得永远怀念的!” 华山路1954号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94年2月15日、2005年10月31日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10年,上海交大历史建筑群以“南洋公学旧址建筑群”的名义,被列为徐汇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