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大楼建筑周围的拆除现状 建筑外墙写有“保”字 走进滁城东关遵阳街,一座古朴沧桑砖木结构的小楼首先映进你的眼帘。它不算高大,滁州人说它三层,其实,充其量仅有两层半。顶层只有两米多高,个高的汉子伸手能摸着檐口和阁楼。历经百年风雨的洗刷,墙角没有滋生苔藓,门窗没有裸露木筋,青砖白缝拥抱着木榫框架的四壁,牢固挺拔,丝毫没有伛偻老态。一垄垄瓦楞尽心尽职,用坚韧的毅力守护,不给瓦松侵袭留下丝毫安身之地。百岁之身没有向年轮岁月低头,在一片低矮平房的衬突下,它依然鹤立鸡群气宇轩昂,对世人展示自己的雄姿艳色,诉说亲身经历的历史。
这就是滁州古城有百年历史的十一座大楼之一的胡家大楼。 老东关未拆除前的胡家大楼 开棺材铺 徒工变成老板
胡家大楼的建造者胡庆森(1863-1939),出生贫苦家庭。自幼无钱上学,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琐事,以补贴家庭生活。到了十四五岁时有了一把力气,跟随一位木匠师傅学艺,十八岁出师。他学的是圆木,箍桶箍盆,肩着工具挑子走街串巷为客户修修补补。 胡庆森做木工活精益求精,箍出的桶盆无需刮腻上油,滴水不漏。手艺渐渐做出来,在滁州方圆数十里地有了名气。胡庆森决定开一家棺材店。但胡庆森一贫如洗,除了肩上一副木匠工具挑子,再无任何家当。就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坐落在滁城东大街92号刚开张不久的惠康钱庄老板苏子万找上门,说愿意给胡庆森贷款放钱。 很快,胡庆森收到第一桶金,棺材店的生意越发红火。三年下来,胡庆森不仅还了苏老板的放债,还购买下租赁的店面房,娶妻生子。胡庆森没有忘记给自己的店面立字号。他请来滁城最有名气的读书人,最终得名:胡泰森。 十年打拼 创造财富神话 胡庆森不是安分守己甘于满足的人,棺材店生意兴隆,每月销售十余具以上。后来,胡庆森得知木材生意的赚头,远远超过做棺木。于是,胡庆森又从惠康钱庄借贷五千大洋,从江西上游放下一个木排,进入长江口用拖轮沿清流河运到东关,新办一处木材行,除满足自家棺材店使用外,对外销售。 上世纪20年代中期,滁州城乡发生一场瘟疫(霍乱),每天噩耗频传,死亡人数日俱增多,且大多是贫穷百姓。胡庆森见需求来势凶猛,改变生产经营,从外地请来一些木工,把五分厚的板材一分为二,改作薄皮棺材,以满足平民人家需要。那场瘟疫持续半年多,加之,军阀混战,木材用量剧增,胡庆森从江西放下两次木排都没够用。天灾人祸,使得胡庆森财富膨胀。 胡庆森又见粮油市场火爆,将赚来的部分资金分别再投资建造机米坊和油坊,同时开办粮食行。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人人不可避之。加之先前的木材行、棺材店,与人息息相关的产业链逐步形成。十年打拼,财富的神话在这位貌不惊人的汉子身上出现奇迹。 推陈出新 建造胡家大楼 胡庆森膝下有九子三女,逐年成人娶妻生子。加上多处经营,商来客往,居住不便,胡庆森决定建造一幢楼房。 胡庆森请来滁州最著名的地理先生文锦斋,相看几处宅基,均不理想。文锦斋建议将遵阳街平房拆除原地兴建楼房,遵阳街地势高起,地基宽平,西背琅琊诸峰,东依清流河水,交通便利,人气旺盛,是难得风水宝地。胡庆森欣然接受。 文锦斋又根据胡庆森的要求,设计出胡家大楼建造图纸,既要有江淮民居特色,又要新颖不落俗套。 1929年初夏,胡家大楼动土开工。胡庆森要求把胡家大楼打造成滁城难得的精品,来显示胡家的荣耀。建房的工匠大都来自苏锡园林建筑高手,精雕彩绘皆能。砖瓦从江南购买,青砖灰瓦小巧精致。灌浆全用糯米汁与石灰锤打而成。年底,胡家大楼竣工。 风云变幻 见证百年历史 胡家大楼建成并没给胡家带来好运,相反遭到嫉妒诽谤排挤打压。苛捐杂税自不必说,官府筹资,驻军拉伕,黑道敲竹杠,此起彼伏,轮番车轴。 胡庆森不惜重金决心培养子女上学。九子胡玉文天资聪明,文质彬彬,是读书的好材料。美中不足,身体文弱。胡家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胡玉文不负众望,考取南京金陵大学。就在胡家踌躇满志,一场灭顶灾难降临,滁州沦陷。八年奴役,胡家每况愈下。1939年冬,胡庆森这位创造财富神话的奇人,在郁郁寡欢中结束他传奇的一生。 抗战胜利后,胡家兄弟在母亲胡三娘带领下,重振家业惨淡经营。滁城解放时生意形成规模,家产颇丰,成为首屈一指的富商,胡三娘虽然识字不多,但她关心时事眼光远大,对共产党的政策理解深刻。在分家前夕,她做出一个果断决定,带头捐款60万,购买三架飞机支援前方抗美援朝。 1951年2月17日,胡家五世同堂的望族开始分家。在公亲四邻和街长的公证下,拟出分家字据。 1952年胡家大楼私房改造,人去楼空,这座百年老宅历经时代风雨,见证百年历史的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