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桂
郎溪县首镇梅渚,1916年至1918年(民国五至七年),四境桑林遍植,蚕茧业欣欣向荣,茧行由四家增至八家。1918年(民国七年),梅渚商会又直隶于中华全国总商会。时任首届直隶分会的会长殷源浚(梅生)鉴于将茧运沪缫丝,利润不高。如果就地设厂缫丝、织棉,不但减少干茧运费,而且可以发展当地的丝织企业,又可使青年女工有就业机会。他认为传统的手工缫丝质差量少,已不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必须用电力代替体力。因此,开设电厂是必备的条件。 现将悔渚耀海电灯公司创建及倒闭的经过分述如下: 一、筹备 1882年(清光绪八年),上海电气公司诞生,以电气照明引用于中国。随着机器生产的发展,电气不仅是单纯的照明,也是工业大生产必不可缺少的原动力。此时帝国主义的洋货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力量微薄,为了民族工业的振兴,在城市集镇也与之竞争。因而在若干年代之后,电气在中国不但用于工业生产的大城市,也渗透到若干的农村集镇。 二十世纪初,邻县溧阳殷家桥人殷源薄(鹤山)及其二弟殷源浚(梅生)在郎溪县梅渚镇拥有雄厚的资产,开设了两爿杂货店、一爿布店,时有流动资金银元四万元。殷源浚愤恨清廷的腐败、官场的黑暗,无心再求功名,于是致力于实业。 1909年(清宣统元年)他在上海参加了南洋劝业会,回乡后倡导发展蚕桑事业,又设想随着桑业的兴旺可促进细丝的发展,若建厂缫丝,电气动力应当先行一步。在此情况下,他筹措创办了梅渚电厂。 1919年(民国八年)秋,殷源浚与梅渚商界虞仁山、吴敬卿、吴开训,盐栈经理席幼泉、汪允功、王洪荣、王洪谦、张铭洪,及地方绅士吴聘鲁、其兄殷鹤山等协商,准备在梅渚镇创办电灯公司。初暂定以三万银元(纸币值与之相等)为基金,分60股,每股500元。当即起草了公司章程,公推殷源浚为董事兼经理,虞仁山、吴开训为副经理。是年冬,殷、虞、吴三人同赴上海,接洽购买机器,聘请技师,准备设厂经营。 二、创建 1920年(民国九年)初春,殷、虞二人再赴上海,经友人介绍聘请了技师陈顺贤(上海人)。据说此人曾在上海电气公司学徒,当过技术员(陈家属系高淳东坝人,叫葛竞英),由陈顺贵经手向上海×路×洋行购置德国造西门子36千瓦直流发电机一台,道安尔制60匹马力皮带转动柴油机一台,和其它一切安装设备及绝缘纱线、灯泡等。又经陈介绍聘请了技工阿四。 所有机械设备从上海水运至梅渚,在河沿用大毛竹垫底将机器起至岸上,安装在河沿的虞姓祠堂内正中一间(该屋1979年拆掉,改建了梅渚粮站仓库,现存南面一间),又在祠堂后而挖了一个冷却池,长6米、宽3米、深3米,三间祠屋都租赁给电灯公司。又购买40根杉木作电杆。机器安装及开、停由陈负责,线路架设由电工阿四负责。 同年四月底(农历),一切准备就绪,五月初五正式发电,灯火彻夜通明,居民兴高采烈。这是古老的梅渚镇有史以来第一次见到电灯,也是郎溪县第一个电厂的诞生。 电灯公司在筹备过程中经议,定名为“耀梅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在刷新的粉墙上,由紳士吴聘鲁手书“耀梅电灯公司”招牌。据说取“耀梅”两字含两种意思,一是“光耀梅渚”,二是殷梅生经手创建,为了永远纪念“梅生”的业绩。 三、股份内容及机械 “耀梅电灯公司”投资为三万元,分60股,每股500元。具体股东为:殷梅生兄弟俩20股,盐栈10股,汪允功10股,吴开训5股,吴敬卿4股,虞仁山5股(部分以房租金作股),王洪荣2股,王洪谦、张铭洪各1股,陈顺贵2股(以工资作股),又将陈推为副经理,同时申报中华全国总商会注册备案。 原动机座数:一台60匹马力柴汕机,一台36千瓦直流发电机,输出电压220伏。线路总长约1.11公里。企业性质:“民营”。营业区域:梅渚镇机关、公安分局、商团、学校、商店、街道内少数居民的照明。大部分灯头为16支烛光,少数40支及100支烛光灯头,460余盏,大街路灯20盏。16支烛光一盏灯,每月电费1.05元;其40支烛光及100支烛光电费以其类推计算,每度电0.32元。公安分局、商会、商团、学校、路灯电费皆由治安消防经费开支,发电时间每晚5-6时至深夜12时左右停机停电。 电厂开创后,内部业务由陈顺贵负责,月工资为60元;电工阿四(人称他为老柜)月工资40元;电厂炊事员一名,勤杂一名,月工资不到10元(伙食)。至于竖电杆、挖冷却池,皆系临时雇用。 四、最终倒闭 “耀梅电灯公司”投资三万元的巨款,用偌大的火力动力,每月收入不及600元,仅仅是为了照明,岂不是得不偿失吗?殷梅生创办电厂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照明,而是计划在几年之后设厂发展电力缫丝。遗憾的是,殷梅生还没有看到电气的威力,即过早地于1922年冬逝世了。但他在临终前几天,还对梅渚商界探望他的同仁说:“梅渚丝厂尚未筹建,我已抱怨终年了。” 殷去世后,1923年,电厂转让给技师陈顺贵经营。大部分股东因两年的亏损都想抽股,经协商除以五年的时间,以原股的七折退还本金。延续到1931年(民国廿年),电厂终因亏本过多而倒闭。陈顺贵只得将全部机器、绝缘线一并拆走,迁往高淳县东坝镇与其弟陈顺金合股开办了“三阳顺记电灯厂”。 倒闭的原因,除原股东急于抽股外,另一原因即是那时军阀混战,社会不安,洋货挤掉民族工商业,茧行倒闭,梅渚商业由盛而衰;加之用户偷电太多,经营了十一年的梅渚耀梅电灯公司,因蚀本将半不得不夭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