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7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围棋与名人》第三章 隋唐五代(下)

[复制链接]

2717

主题

62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1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17 00:44: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5.元稹家中棋会
  元稹是一位热心的围棋爱好者。他与白居易不仅是志同道合的诗友,也是兴趣相投的棋友。元稹交往的文士名流中,也多有喜爱围棋的人。朋友们聚在一起,不谈琴书、不恋园景,纹枰对坐,从容谈兵,亦是一桩风流雅事。元稹有长诗:《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敝居见赠二十四韵》,生动描述了他在自己家中组织棋会的情景:
  鸣局宁虚日,闲窗任废时。琴书甘尽弃,园井讵能窥。运石疑填海,争筹忆坐帏。赤心方苦斗,红烛已先施。蛇势萦山合,鸿联度岭迟。堂堂排直阵,衮衮逼羸师。悬劫偏深猛,回征特巇。旁攻百道进,死战万般为。异日元黄队,今宵黑白棋。斫营看迥点,对垒重相持。善败虽称怯,骄盈最易欺。狼牙当必碎,虎口祸难移。乘胜同三捷,扶颠望一词。希因送目便,敢待指纵奇。退引防边策,雄吟斩将诗。眠床都浪置,通夕共忘疲。晓雉风传角,寒藂云压枝。繁星收玉版,残月耀冰池。僧请闻钟粥,宾催下药巵。兽炎余炭在,蜡泪短光衰。俛抑嗟陈迹,殷勤卜后期。公私牵去往,车马各支离。分作终身癖,兼从是事隳。此中无限兴,唯怕俗人知。
  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大型的棋会,与会的人很多。从掌灯时分一直下到第二日天明。局中争斗异常激烈。诸棋流分手时还约定再战的日期。诗人和他的朋友嗜棋程度之深,棋会气氛之热烈,无疑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首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士人弈棋的某些具体情景,对于我们了解唐代的围棋,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16.刘禹锡《观棋歌送儇师西游》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彭城人。贞元九年进士,永贞年间,参预王叔文等政治革新活动,被贬朗州司马。诗文自成一家,与白居易齐名,世有刘、白之誉。
  刘禹锡围棋下得不错。他作有《海阳湖别浩初师》一诗,记述他与长沙布衣浩初的交谊。诗前小引曰:“……(浩初)师为诗颇清,而弈至第三品,二道皆足以取幸于士大夫。”又说:“师慕道,于泉石为笃,故携之以嬉。及言旋,复引与共载于湖上,弈于树石间。”诗中有云:“爱泉移席近,闻石辍棋看。风止松犹韵,花繁露未干。”
  浩初弈棋至第三品,功力已属不浅。刘禹锡与之“弈于树石间”,棋艺也自非同一般。
  此外,刘禹锡的诗中,还有一些涉及围棋的散句。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茶炉余绿笋,棋局就红梅”、“往往游不归,洞中见博弈”等等。
  刘禹锡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期间,曾作长诗《观棋歌送儇师西游》,记述了一位围棋高手:
  长沙男子东林师,闲读《艺经》工弈棋。有时凝思如入定,暗复一局谁能知。今年访余来小桂,方袍袖中贮新势。山城无事秋日常, 白昼懵懵眠匡床。因君临局看斗智,不觉迟景沉西墙。自从仙人遇樵子,直到开元王长史。前身后身付余习,千变万化无穷已。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见搏击三秋兵。雁行布阵众未晓,虎穴得子人皆惊。行尽三湘不逢敌,终日饶人损机格。自言台阁有知音,悠然远起西游心。商山夏木阴寂寂,好处徘徊驻飞锡。忽思争道画平沙,独笑无言心有适。蔼蔼京城在九天,贵游豪士足华宴。此时一行出人意,赌取声名不要钱。
  从诗的描述看,儇师无疑是湖南棋坛之领袖人物。“有时凝思如入定,暗复一局谁能知”,确是行家描写围棋高手的语言。高手都能在脑子里复演棋局变化,这是一般爱好者所难以企及的。儇师棋艺高超,”行尽三湘不逢敌”,不禁“悠然远起西游心”。对于一个区域高手来说,自然还不能称为“通国善弈”。但既身怀绝技,必有凌云之志,所以要去长安寻求知音。唐代的长安是全国围棋中心,聚集了中外围棋高手,在那里英雄方有用武之地,刘禹锡称儇师“赌取声名不要钱”,一语道出了儇师求取功名的欲望。大凡身怀绝技之人,总是将“名”看得比“利”重,“利”是身外之物,而“名”才能流芳百世。
  儇师是否到达长安,在长安遭际如何?史料中没有留下丝毫记载。我们今天甚至连他的名字也无从考证。只是依赖刘禹锡的这首长诗,后人才知道,当时在湖南长沙曾经出现一位围棋高手,他那不甘寂寞,奋身进取的精神,足以使他在唐代弈林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儇师的长安之行,结果可能并不成功。但人生在世又有几人一定成功呢?只要有上进之心,舍身追求,不成功也无遗憾。一个时代的围棋,正是在那些成名的、不成名的棋手的共同追求中,才得以向前发展的。
17.一灯明暗复吴图
  “吴图”一词,首见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中,历来注家均不知所云。1962年,《敦煌写本棋经》发现后,“吴图”之谜才真相大白。《敦煌写本棋经》两次提到“吴图二十四盘”,系指三国时期,吴国留下的“棋势”。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太和进士,官至中书舍人。诗赋、古文俱佳,尤擅七绝,为世所推崇,人称“小杜”。
  杜牧有诗云《送国棋王逢》: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伏柱,鏖兵不羡霍嫖姚。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诗中形容王逢善于治孤(羸形暗去春泉长),也擅长攻击(拔势横来野火烧)。无论是守御、还是鏖战,都极合古人章法。诗人希望:“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宋马永卿《嬾真子》释云:“七十更万日者,牧之是时年四十二、三,得至七十,犹有万日。”
  杜牧既能与国手周旋,棋艺想必不会太差。后来,杜牧又有诗送王逢,题曰《重送绝句》:
  绝艺如君天下少,闲人似我世间无。别后竹窗风雪夜,一灯明暗复《吴图》。
  从诗中可以知道,杜牧在40多岁的时候,曾花费时间专心研究棋艺。风雪夜、摇曳的烛光,诗人在棋盘上摆着古谱上的各种棋势,倾神思索其中的奥妙,完全是一幅动人的图画。
  王逢的事迹不见于史料记载。杜牧生活的年代中,擅名的棋手只有棋待诏顾师言。但杜牧既称王逢“国棋”,恐非溢美之辞。因为“围棋国手”的帽子,不是随意即可奉送的。一位棋手要想荣膺“国手”的称号,要经历一段“真刀真枪”艰难的历程:他必须战胜区域高手,还必须战胜全国有名的高手,有时还须打败前辈国手。因此,王逢既称“国棋”,想必名重一时。或许他只是一位山野高手,而未去考选棋待诏。
18.皮日休《原弈》
  关于围棋的起源,唐朝以前已有种种传说,但也不见有人对这些传说进行研究和探讨。皮日休所作《原弈》,第一次对“尧造围棋”的传统说法表示怀疑,并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
  兹录《原弈》全文如下:
  问弈之原于或人,或人曰:“尧教丹朱征,丹朱作为是,信固有其道焉。”皮子曰:“夫弈之为艺也,彼谋既失,我谋先之;我智既亏,彼智乘之,害也。欲利其内,必先攻外;欲取其远,必先攻近,诈也。胜之势,不城池而金汤焉;负之势,不兵甲而奔北焉,胜不让负,负不让胜,争也。此存此免,彼得彼失,如苏秦之合从,陈轸之游说,伪也。若然者,不害则败,不诈则亡,不争则失,不伪则乱,是弈之必然也。虽弈秋洊出,必用吾言焉。尝试论之:
  夫尧之有仁、义、礼、智、信,性也。如生者必能用手足、任耳目者矣。岂区区出其纤谋小智,以著其术用,争胜负哉!尧之世,三苗不服。以尧之仁,苗之慢,尧兵而熠之,犹罗人杀鵂鹠,人烹鲲鲕者。然尧不忍加兵而以命舜,舜不忍伐而敷之文德,然后有苗格焉。以有苗之慢,尚不加兵,岂能以害诈之心,争伪之智,用为战法,教其子以伐国哉!则弈之始作,必起自战国,有害诈争伪之道,当纵横者流之作矣。岂曰尧哉! 岂曰尧哉!”
  皮日休(约834——883),字袭美,一字逸少,唐襄阳人。性傲诞、工诗文,与陆龟蒙友,时称“皮陆”。从《原弈》对围棋的战法论述看,他也是一位精通棋艺的人。但他把围棋的战法总结为“害、诈、争、伪”,则有失偏颇。
  皮日休认为,尧有仁、义、礼、智、信,而围棋却害、诈、争、伪。因而围棋不会是尧发明的。他的结论是:“弈之始作,必起自战国,……当纵横者流之作矣。”无须说,他的论点和结论都是不够科学的。
  我国的围棋,在战国已有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围棋与六博一起流行于世。不仅出现了弈秋那样“通国善弈”的棋手,而且也出现了一些简单的围棋理论,充分说明战国时的围棋已经脱离原始的低级状态,而进入较高的艺术境界。所以围棋的起源要比战国时期早得多。
  尽期如此,皮日休的《原弈》仍有相当的文献参考价值。这不仅因为皮甘休是第一个认真探讨围棋起源的人,而且因为他试图从社会现象和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比之唐以前有关围棋起源的传闻和浮说,显然前进了一大步。
19.万般思后行,一失废前功
  宋佚名《天定录》中,有一段关于桑维翰的逸事,属于“小人报复”之类。对于初涉人世的年轻人,颇有教益。略摘如下:
  僧可隆善诗,高从诲阅其卷,有《观棋局》云:“万般思后行,一失废前功。”从诲谓可隆曰:“吾师此诗,必因事而得。”隆答曰:“某本姓慕容,与桑维翰同学,少负志气,多恐维翰。维翰登第以至入相,某犹在场屋,频年败衄,皆维翰所挫也。因削发为僧,其句实感前串而露意焉。”
  桑维翰字国侨,五代后晋大臣。他助石敬瑭称帝,并亲赴契丹乞援,割让燕云十六州,算是一个二等的卖国贼。从他一生的所作所为看,上述记载中,挟仇报复,利用权势阻挠可隆登第,倒也符合他的性格。
  僧可隆的诗,是由观棋,联想自己的身世,有所感而发。由于概括比较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对于任何人,只要他想干一点事业。“万般思后行,一失废前功”,是极有教益的至理名言。如果单从棋艺的角度考虑,这句诗于棋理的阐述也很精辟。下棋要深思熟虑,不可随意落子,往往一着不慎,导至满盘皆输。这些道理似乎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很难。
20.李恽别造新局,弈棋如故
  五代时期,也有一些“嗜棋”的记载。如《旧五代史·晋·郑云叟传》载:
  郑云叟,本名遨,云叟其字也,以唐明宗讳,故世传其字焉。本南燕人也,少好学,耿介不屈。……好棋塞之戏,遇同侣则以昼继夜,虽寒风大雪,临檐对局,手足皲裂,亦无倦焉。
  “临檐对局,手足皲裂”,这是身心倾注棋局,忘记了寒冷,云叟嗜棋可谓深矣。同时稍后有一位李恽,因下棋而误政事,结果惹得皇帝发怒。元托克托《宋史·李恽传》载:
  李恽字孟深,开封阳武人。汉(指后汉)乾祐中举进士,客游岚州。会刘崇(北汉)自立,署州从事,擢知制诰、翰林学士,累至司空平章事。时母在乡里,恽不知存亡,居常戚戚。但以弈棋沈饮为务,政事多废。刘继元频以为言,恽不介意。后方与僧弈棋,继元命近侍直抵恽前,取局焚之。恽怡然,徐诣继元,继元因切责之。明日别造新局,弈棋如故。……性疏达,善谈名理。年少时好滑稽,及为相,颇事持重。
  刘继元乃北汉第四个皇帝,御下甚刻,杀伤不可胜纪,所以才会出现“命近侍直抵恽前,取局焚之”的粗俗举动。李恽身为朝廷重臣,以棋废事,连皇帝的指责惩罚都不以为意,仍旧“别造新局,弈棋如故”,可见对围棋迷恋之深。
21.李璟李煜喜围棋
  在战乱频繁的五代时期,除了西蜀较少受到兵祸以外,还有偏安于江南的南唐。在这块自然条件优厚的小王国里,封建统治者尽情地过着酣歌醉舞的享乐生活。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不仅是当时重要的词人,也十分热衷于围棋。南唐竟成为当时中国文艺繁荣的中心地带。
  李璟是一个昏庸之君。南唐地处富庶地区,社会相对安定,本是“地大力强,人材众多”的隐然大邦。李璟却没有抓住中原多事、北土离乱的时机,发奋图强,实现统一大业。而是终日沉缅于饮酒、赋诗、下棋,以至声色之中。有关李璟弈棋的情况,史料无多。然而南唐著名宫庭画家周文矩所绘《重屏会棋图》,真实地再现了南唐宫庭中帝王下棋的景像,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形象资料。
  《重屏会棋图》描写的是李璟兄弟会棋的情景:正中坐在长榻上的长者是中主李璟,側坐者为大弟晋王景遂,对弈的两位是齐王景达和江王景逷。右首景达神色自若,成竹在胸,正在用手指点催促。对面的幼弟景逷右手执子,面露迟疑而举棋不定。景遂亲昵地扶着景逷肩膀,面带微笑。李璟一手抚膝,一手持册,不露声色地端坐观战。画家细微地刻画出会棋者各不相同的心理状态。
  周文矩,金陵句容人,是李璟在宫内所设“翰林图画院”的翰林待诏,也是最受李璟宠遇的画家。他所作的传世名画《赏雪图》、《宫中图》、《韩熙载夜宴图》,以及《重屏会棋图》,都是表现李璟和兄弟或侍臣的生活。大约是由李璟授意,专为自己留迹存影,播扬后世。由于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也就成为南庭宫庭生活的“史画”。
  《重屏会棋图》所展现的会棋情景,既无豪华场面,又非声色之娱,强调的是文人雅趣、手足情谊,其意明显是在唱赞歌。由此我们却可知道,李璟在日常生活中,常与弟兄们弈棋为乐。
  李璟的儿子:后主李煜、吉王李从谦也都喜爱围棋,可知这个帝王之家弈风是很盛的。《全唐诗》中载有李从谦一首《观棋诗》,注云:“后主燕闲,尝与侍臣弈,从谦甫数岁,侍侧,后主命赋《观棋》诗。”诗曰:
  竹林二君子,尽日竟沉吟。相对终无语,争先各有心。
  恃强斯有失,守分固无侵。若算机筹处,沧沧海未深。
  后主李煜好读书、善作文,工书画、知音律,是个高级文士。也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词人之一。政治上可谓乃父之肖子,昏庸的程度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他因与嬖幸弈棋,大臣萧俨反对,君臣之间发生了一场有趣的争执。据陆游《南唐书》载:
  俨贬舒州副使,俄召还。后主初嗣位,数与嬖幸弈棋。俨入见,作色投局于地。后主大骇,诂之曰:“汝欲效魏征耶?”俨曰:“臣非魏征,则陛下亦非太宗矣。”后主为罢弈。
  萧俨颇有点魏征敢于直谏的遗风,后主虽然昏庸,却也想学唐太宗。自然,他的“罢弈”不过是作作样子。对于这位亡国之君来说,萧俨的一两次直谏,也不可能改变他征歌逐舞、纵情享乐的秉性。
  南唐宫庭中围棋的活跃,有着深刻的原因。这是因为,南唐较少战火的侵扰,社会相对安定。李璟、李煜父子文化造诣极高,他们用人的标准是文学加谄谀,因此一些著名的文人,如冯延巳、冯延鲁、江文蔚、潘佑、徐铉、韩熙载等都因擅长文学而得美官。南唐宫庭中的文化空气十分浓厚,文学艺术也比别国兴盛。这样的环境自然会给围棋的活跃创造极好的条件。只是由于李璟父子的昏庸无能、无所作为,围棋的积极作用并未发挥,而是成为南唐君臣点缀升平、填补精神空虚的一种装饰品。
22.史虚白边弈棋、边作诗赋
  南唐文学兴盛,文士之间爱以才能相标榜,作诗、弈棋成为文士炫耀自己才能的主要内容。据宋郑文宝《南唐近事》载:
  处士史虚白,北海人也,高尚不仕。尝对客弈棋,旁令学徒四五辈各秉纸笔,先定题目,或为书启、表章,或诗、赋、碑、颂。随口而书,握管者略不停缀,数食之间,众制皆就。虽不精绝,然词采磊落、旨趣流畅,亦一代不羁之才也。
  史虚白边弈棋,边作诗赋,一心二用,可谓有才。但是,他为什么非要“对客弈棋”时作诗赋呢?说穿了无非是炫耀自己的才。文士既存有逞才之心,不免流于肤浅,而难成大事。大抵象史虚白这样的才,只能称为小才,炫耀有余,真要写出传世的佳作却不容易。
23.徐铉改古棋图为十九字
  徐铉(916—991),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任南唐,为吏部尚书。后归宋,为太子率更令,累官散骑常侍,淳化初贬为静难军司马。精书法,善写篆隶,曾续编《文苑英华》,有《骑省集》传世。
  徐铉喜爱围棋,在围棋史上也是一位小有影响的人物。其所作《赌棋赋诗输刘起居奂》云:
  刻烛知无取,争先素未精。本图忘物我,何必计输赢。
  赌墅终规利,焚囊亦近名。不如相视笑,高咏两三声。
  “本图忘物我,何必计输赢”,表明徐铉下棋,为的是追求其中幽妙的意境,而将输赢看得很淡泊,确有文人雅士的风范。
  为什么说徐铉在围棋史上小有影响呢?原来在清代,有人将中国棋局改制(由十七道改为十九道)的功劳归于徐弦。例如方濬颐有诗云:“十七十八道,汉唐截然分。徐铉改十九,宋以后咸遵。”清末民初著名棋家邓元也说:“唐时棋局十七道,十九道增从徐鼎臣。”
  以上说法只是见闻不广的臆说。实际上,无论从出土文物,还是史料记载,都已证明唐代已广泛流行十九道棋局,故无法将棋局改制的功劳归于徐铉。
  然而,徐铉曾对古棋图的记叙方法进行改良,对棋谱的流传作出过一定贡献。据明陈继儒《珍珠船》载:
  古棋图之法,以平、上、去、入分四隅,为乱交杂,难辨。徐铉改为十九字:一天,二地,三寸, 四时,五行,六宫,七斗,八方,九州,十日,十一冬,十二月,十三闰,十四雉,十五望,十六相,十七星,十八松,十九客,甚为简便。
  或许,这即是后人传说徐铉“棋局改制”的由来。
24.花蕊夫人《宫词》
  花蕊夫人姓徐,五代前蜀徐耕女。王建据西川,后又兼并东川和汉中等地,自称皇帝,国号蜀(前蜀)。王建纳徐耕二女为妃,姐为淑妃,妹为贵妃。人又称妹为“小徐妃”,別号“花蕊夫人”。有才思,尤长于诗,著有《宫词》百首。今录共有关围棋的一首如下:
  日高房里学围棋,等候官家未出时。为赌金钱争路数,专忧女伴怪来迟。
  诗人写的是蜀宮中的围棋活动。诗中的主人公或许是诗人自己,但多半是宫女。这里的“官家”即指皇帝。蜀宫中的宫女学围棋是很普遍的现象,有诗形容她们“尽对君王称妙手”,可知皇帝也常与她们混在一起下棋作乐。
  蜀地富庶,前后两次立国(前蜀、后蜀),境内都比较安宁。当时唐名家世族多避难在蜀,韦庄、张泌、毛文锡等文士百馀人,也都得到优待。蜀君臣虽然奢侈成风,但文化空气高涨,蜀与南唐同为五代时期文学的重镇。这也是蜀宫中围棋比较活跃的原因之一。
  九二五年,后唐李存勖发兵灭蜀,花蕊夫人随儿子后主王衍归唐,被杀于长安秦川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30 07:32 , Processed in 0.25887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