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9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徽剧?你了解“徽班”吗?

[复制链接]

2666

主题

2816

帖子

948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8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4 00:0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刘铭传》《徽班》等徽剧大戏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亮相,收获众多观众喜爱。尤其是徽剧经典剧目《徽班》将回忆拉回到233年前的“徽班进京”。
  233年前,为乾隆皇帝祝寿的一次演出,徽班迎来“命运齿轮的转动”,催生了戏曲国粹的诞生。你知道什么是徽班吗?你知道“徽班进京”和京剧的关系吗?
《刘铭传》剧照
《徽班》剧照

01
来自民间 融合南腔北调

  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徽班。
  早在唐宋时期,徽州人已经开始外出经商,用茶叶、木材等当地特产,到外地去换取粮食和其他必需品。明代给予贩盐专利制度的实行,大大刺激了商业繁荣,徽州人的商业活动更为便利,便逐渐形成徽商集团。
清光绪年间茶园演剧图(资料图)
  徽商在商贾之余不失儒雅风度,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这其中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嗜好戏曲。于是徽商畜养戏曲家班风气骤然兴起,特别是在扬州、苏州经商的徽州富商畜养的家班水平较高。与此同时,徽州本地的戏班也日渐成长起来,主要演唱当地流行的徽州腔和青阳腔。到明代成化年间,“天下时尚、徽池雅调”风靡天下,这是徽班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到了清朝以后,安徽境内的戏曲声腔有了很大演变,安庆一带相继出现石牌调和安庆梆子等腔调,到了乾隆中期,这些声腔最后构成了“徽调”。
清代人们最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就是看戏
  徽调的流行,对当地和外地的徽班都产生很大的影响,成为徽商出资经营、徽调为主声腔的戏曲班社。徽调随着徽班行走四方,扬州更是成为徽班云集之地。
  随着时代变迁,徽班所唱的腔调不停地嬗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表演手段也日趋丰富,也正是因为这包容性、创新性,徽班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演百戏、唱百腔,成为百姓、官商等娱乐消遣的供应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历史给了徽班一个重要的机遇,那就是1790年,在乾隆80大寿之时,徽班进京来了。
《徽班》剧照

02
一次命运转折 催生国粹诞生

  再来说说这次重要的命运转折点。
  乾隆五十五年(1790)是乾隆皇帝的八旬“万寿”,清王朝从前一年就开始筹办庆典,来自各地的官员竞相献礼,以示忠诚。盐商江鹤亭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名为“三庆班”的徽戏戏班,由著名旦角演员高朗亭率队晋京祝寿演出。没想到,这个首次在北京亮相的戏班大获成功,很快征服了喜新厌旧的北京观众,赢得了“京都第一”的声誉。这就是“徽班进京”的开始。
  继三庆班之后,四喜、春台、长春、启秀、霓翠、和春等徽班也陆续进京,从而逐渐取代了昆曲和弋腔在北京舞台上的位置,日益受到北京观众的欢迎。在演出过程中,几个班逐步合并到最著名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形成了闻名遐迩的“四大徽班”,占据京城舞台主导地位。
  四大徽班进京独领风骚,一展梨园风采,浓墨重彩地创造了明清戏曲艺术的高峰。徽班也迎来第二个发展高峰。
春台班戏单 (资料图)
  四大徽班在艺术风格和表演特色方面各善其长,当时有这样的赞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春台的孩子、和春的把子。意思是三庆班以演整本大戏见长、四喜班以演唱昆腔戏著称、春台班以童伶出色、和春班以武戏取胜。
  四大徽班威震京师,吸引了许多来自各地的戏班艺人投身徽班,成为徽班主要演员。其中汉调艺人加入徽班,由于徽汉两个剧种的血缘关系,长期同台演出,熔于一炉,最终徽调的“二黄腔”和汉调的“皮黄腔”两调合流并奏,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再与北京语言特点相结合,形成旋律丰富、风格独特,同时又能使北京听众听懂和喜爱的京剧腔调,此后京剧横空出世,在中国艺术时空上划出一道惊艳的闪电。至此,徽班迎来了第三个发展高峰。
  四大徽班以其卓绝的功绩,为京剧的形成到不断发展、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京剧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03
薪火相传 新徽剧绽放新光彩

  在徽戏传承发扬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造诣深厚的艺人,其中最出名的是安庆潜山人程长庚,程长庚幼年学艺,统领三庆、四喜、春台班,他善于创新,擅长老生表演,推动了徽调向京剧演变,在早期的京剧舞台上威望最高、影响最大,因此被后人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除此之外,徽剧的发源地安庆还走出了杨小楼、余三胜等一批表演艺术家。
程长庚
  二十世纪初期,“四大徽班”相继散落,后因战火几近消亡。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徽调复苏,重获新生。1956年,安徽省徽剧团成立,徽调正式定名为徽剧。
  新时代、新徽班、新气象。233年前,徽班进京带来了京剧的诞生,助推了戏曲的繁荣。233年过去,进入新时代的新徽班扎根人民、服务人民,一部部有着徽风皖韵特色的大戏,在江淮大地余音袅袅,在全国舞台绽放芳华。
梅兰芳和徽剧小艺人合影(资料图)
1959年,周总理接见徽剧小演员
徽剧《徽班》生动讲述“徽汉合流”戏曲大事件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27 10:37 , Processed in 0.3047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