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五年(1946)《文艺复兴》创刊号上有俞铭传的诗歌《祖国》 1997年巴金向现代文学馆捐赠了四份手稿,四份手稿作者分别是穆旦、孙毓棠、曾卓和俞铭传,前三者都是曾在中国文坛名噪一时的人物,唯有那个叫“俞铭传”的人,显得很陌生。俞铭传的手稿《诗三十》,宣纸材质,线装成瘦长的一册,薄薄的82页,时任现代文学馆副馆长的舒乙查了图书总目,不见记载,他错误地认为可能从未出版。 次年舒乙写文章提及此事,还是不知道俞铭传何许人也,但说俞诗倒是真好。一个月后有了回应,闻立雕撰文说他父亲闻一多1937-1944年间编写的《现代诗抄》收录了俞铭传7首诗作。可见这位神秘的诗人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受到闻一多关注。但仅此而已,俞铭传究竟何许人也,依然是一个谜。 随后又有一些关于俞铭传的史料陆续被发现,这个神秘诗人引起更多人注意。 194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的英国学者罗伯特·白英编译出版了《当代中国诗选》与《小白驹:中国古今诗选》,这两部诗选首次为英语世界读者打开了一扇遥望中国新诗和中国新诗诗人的窗口,是英语世界了解和鉴赏中国新诗最早最重要流传最广的诗选。 在这两部重要的诗选中,俞铭传的地位不同寻常。《当代中国诗选》收录了闻一多、冯至、臧克家、田间等9位诗人的作品,其中就有俞铭传11首,比徐志摩、何其芳、艾青都多。《小白驹:中国古今诗选》所选诗歌上至周代下至民国,民国部分只选了闻一多、俞铭传等8位诗人。在诗选中罗伯特·白英毫不掩饰对俞铭传的偏爱,称俞铭传是“中国诗人中最为年轻的一代”和“最具希望的诗人”。 近些年,随着一些学者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挖掘,俞铭传这位神秘诗人逐渐从历史的深处浮岀水面,他的生平和诗歌成就也渐渐清晣起来。 俞铭传,原名俞胜怠,字逢吉,又字者吉,号咸休,1915年出生南陵县麟潭村谢家坝,先后就读于芜湖襄垣小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联大清华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在文科研究所学习期间担任西南联大外文系助教、云南大学外文系讲师,后任北京大学西语系讲师、副教授。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后出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相当于副校长)、中国教育工会北京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等职。 因为俞铭传是英语教授,精通英语文学,熟悉济慈、叶芝、弥尔顿、艾略特等伟大诗人及其作品,因此和同时代诗人相比,俞铭传的诗能更好地融合中西两种文化元素,从而更具“世界性”和“现代性”。罗伯特·白英说,俞铭传像冯至一样,在东西方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于西于东他皆穿行自如,认为俞铭传或许比他两部诗选中收录的任何其他诗人都更有希望。闻一多和俞铭传有师生之谊,闻一多对俞铭传的诗歌也非常青睐,曾经说过如果重新写诗,他将像俞铭传那样写。闻一多对自己的爱徒毫不掩饰的喜爱和重视半个世纪后依然令人动容。 俞铭传的诗极具先锋性和现代性,即便用现在的眼光看,依然朝气蓬勃充满力量,好像就是写于当下。 就像他的一首短诗《夜不寐》: 一千只墨鱼受惊了 哪儿是鳄之齿呢? 徒然望断秋水 也不见一朵咸的花。 锦被上长满大蓟小蓟 翻转来吧,再翻过去…… 钟摆拖曳着沉重的时间, 可怜的Atlas的兄弟呵! 这首诗1937年写于武汉大学珞珈山。全诗文本开放、动态,充满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乃至跨学科的意象与符号,正如上海交通大学汪云霞教授认为的那样,俞铭传的诗更喜欢追问与探讨一些具有超时代意义的人类普遍性问题,如生存与死亡、有限与无限、进化与永恒等,并能从东方与西方、科学与人文的宏大视野中加以观察与思考,因而更有超越具体时代和民族地域的限制,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被阅读与接受。 俞铭传的想像力是惊人的。夜的“黑”是一千只墨鱼受惊扰后疯狂吐岀的墨,这样的夜表面上是宁静的,其实危机四伏、惊心动魄。而诗人的锦被长满大蓟小蓟,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刺,在西方世界,“蓟”相传是圣母玛利亚将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钉子取下来后,埋在地下长出来的植物,代表反抗或严格,诗人裹着长满大蓟小蓟的锦被,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然而诗人渴望这样的夜,渴望惊心动魄,愿意承受时间之重,做时代的Atlas(希腊神话中的神),用头和手顶住天穹。这首诗具备令人惊艳的硬度和尖锐,而诗人生命又是如此坚韧,朝气勃勃,足以让当下某些无病呻吟、牢骚满腹、软弱胆怯的诗人汗颜。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已经有许多学者开始重视这位沉寂半个世纪的诗人,当代诗人、北大教授臧棣说他在做博士论文时看到俞铭传的诗集,突然产生了对比冲动,觉得自己的写作有很多毛病,跟当年这些有朝气、有锐气的诗人比较,私下里感到脸红。而北大教授姜涛在比较上世纪40年代西南联大诗人群体时说,俞铭传写诗很多也很好,一看就是才气逼人,他的写作,如果要排名的话,穆旦最好,俞铭传能排第二。 春谷俞氏是南陵望族,民国时期春谷俞氏家族的乡绅思想较为开明,热心办新式学校,积极送子弟外岀接受高等教育,培养出不少青年才俊。他们当中很多人参加了党组织,投身于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名气最大的除了名扬江淮的俞昌准和俞昌时兄弟,还有俞鼎传、俞道传、俞铭传三兄弟。其中,俞昌时、俞昌准、俞道传组织发动了谢家坝农民武装暴动,打响了安徽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俞昌准为革命献岀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1岁。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俞铭传辗转任职于外文局、《人民画报》编辑部,河北师范大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去世。(盛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