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的黄昏,我们从古皖国所在地潜山出发,乘坐大巴穿越绿色的时光隧道,盘旋到达佛光寺,良宵擎山月,梦游天柱山。 没听到传说中的暮鼓,没看见披着晚霞的僧侣,佛光寺在暮色中闪着寂寞金光。佛光寺前身是马祖庵。唐代著名禅师马祖道一经常行脚天柱山,住洞习定。五代时,山民就地建庵,以示尊崇,世称马祖庵。明万历年间扩建,诏赐马祖庵为佛光寺,后屡毁屡建,为天柱山人文胜地。山林得名马祖,是天柱山八大景区之一。 方春摄 马祖道一师承南岳怀让,上接六祖慧能,创洪州禅,主张“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是中华禅宗发展史上重要人物,被胡适称为“中国最伟大的禅师”。马祖家风吹拂山冈,满山石头皆佛子,草木知音课晚禅。佛光寺是天柱山南大门,步行登山由此入口,沿着寺旁石阶折转而上,树影沙沙,一棵巨大的古树守在山门口,它是我同事,护山千年已经晋级为神。马头墙的山门似一枚王莽时期巨大的裤衩币,门头刻“天柱山”三字,舒同题写。乌黑的大门紧闭,黄铜门环、门钉点亮金灯。 从一侧检票口进,潜入天柱山黑暗丛林,手电筒次第打开,灯火点点,一条会说话的灯带快速拉长、蜿蜒攀升、转折向上,丈量天柱山寂静的高度。很快,人以群分,或三五一组,或结伴同行,或彳亍独往,灯带断裂成破折号、省略号、感叹号、冒号、顿号。夜色下的天柱山是一部混沌巨著,我们行走其间,句读大自然的诗章辞海。再回首,山门已跑到脚下,两侧出入口像一对巨大的灯笼。月亮在竹尖踏浪,在松风上凌波微步,银色裙裳被树枝划伤,裂帛嘶嘶。 很快到了霹雳石,举灯逼视,巨大的圆石张开一道弧形裂缝,上刻“混元霹雳”四个大字,为清都统李云麟题刻。李云麟痴迷天柱绝景,曾在药农帮助下攀上天柱绝顶,题刻“孤立擎霄”。霹雳石俗称雷打石。“混元霹雳”这四字绝了,深得禅宗棒喝顿悟的意趣。天地混元,生此巨石,呆萌静坐如一沙弥,一日天降霹雳,石头顿悟,开口说法。或许,马祖道一正是面对霹雳石悟出棒喝的妙处,从此课徒授法,冷不丁就当头一棒大喝一声。 这一带大石蛰伏堆垒,洞罅幽深,霹雳石旁边就是马祖洞,上刻“嘉平馆”三字,马祖道一在此习定修禅。我平日里数次去拜访,洞下问石头,言师传法去。月在青天泉在林,禅师是否在洞中晚课?我欲旁逸斜出去寻访,无奈荆榛挡路,这些草木都是马祖的护法,哪容我初夜打扰。 石阶两侧,金沙脊连着银沙沟,裸露的树根遒劲奇绝,断断续续,或群蛇缠绕,或虬龙腾跃,或鳄鱼扑食,或大鲵浮沙,或蜈蚣蠕动,或爬虫赛跑,或麻绳跳舞,或古藤作揖,大地青筋毕露,山体血脉贲张。 月亮在身后追,我们跟着自己的影子向深林逃逸。银衫女子在眼前飘一缕幽云,黑衣女子身后隐身,圆脸如月暗中浮游。峰回路转,天上大星闪烁,人间烟火迷离,一村灯火骑上近处的树干,一城灯火飞上稍远的枝头。遇到一段长长的竹篱笆,隔开石阶与山林,人在路上,兽在林中,谁在篱笆里?谁在篱笆外? 路过望岳亭,亭中坐着几个神仙。想起苏轼说的话,“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我气喘吁吁,一屁股坐到神仙中间,神仙变回了同事。石凳微凉,不可久坐,我们重新上路。一座山峰扑面而来,穿林打叶,窸窸窣窣。沿途一些石头潜伏在两旁密林中,如大佛、如头陀、如神仙、如山大王、如小妖、如鬼、如魅、如贼、如寇、如恐龙、如猛虎、如老鹰、如鹦哥……或圆融、或混沌、或厚朴、或奇巧、或凌厉、或狰狞,山风吹拂,满眼树影晃动,满山怪石奔跑,满天月光荡漾,满耳虫鸣鸟唱。其实,万相如如不动,是我心头恍惚。 转个一个山嘴,忽见灯光泼了一地。到了老杨店,这里原先是个村民组,住着十几户人家,如今山民飞下山,老房子被拆,只留下一片废墟,村庄已经死了,只有名字还活着,小路还活着。贴着废墟外的铁皮围栏走,眼前出现一个三岔路口,向左是上主峰的路,我们向右一拐,沿着一条长长的笔直的石板路去天柱山庄,两旁高树耸立,灯火成行。石板路尽头,我闻到了烧烤的香气,预感一场狂欢就埋伏在森林深处。 古树举着灯盏,淡绿的灯光从浓密的树荫间泻下,回廊半抱古木掩映的石板广场上,篝火伸出长长的红舌头,舔着晃动的人影与深情的歌声,有人围火拍照,有人对火直播,有人与火共舞,有人倚火放歌,歌声穿过茫茫月色,鸟兽躲在暗处屏气凝神。烧烤摊冒着缕缕白烟,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做烧烤的大姐笑脸如花,喊我品尝滋滋响的羊肉串,一滴露落在我脸上,馋嘴的星星流下口水。 杨贤林摄 靠近回廊一侧广场坐了许多人,有人翘起二郎腿,有人勾肩搭背,有人葛优躺,有人鲶鱼钻,有人高声喧哗,有人窃窃私语,撸着串,喝着酒,聊着天,吹着牛,或正襟危坐,或放浪形骸,或交头接耳,或低眉顺目,举头望天柱,低头想心思,回头一笑百媚生,沧海明月无颜色,天上星星参北斗,该出手时偏出丑,月下千杯酒,踩着影子吼。 靠近回廊一角,四个女子打牌,八个男人围观。“万人如海一身藏”,我坐在人群中,打开平板,记下眼前曼妙时光。月上中天,酒兴渐阑珊,高潮忽然来临,有人高歌一曲,一唱众和,嗨起来,舞起来,森林狂欢夜,燃爆互联网。 夜里十一点,狂欢戛然而止,空山鸣鸟,大月西沉。一部分人住进了林荫深处的晴雪居酒店,一部分人住进了设在广场的帐篷营地。我平生第一次户外露营,挥手向月亮作别,蜗牛缩进壳里,锁紧帐篷的拉链,躺在波涛起伏的充气垫上,地面传来此起彼伏的齁声,有女子窃窃私语,有虫唧唧鸣叫,很快进入梦乡,不知过了多久,有什么轻敲帐篷,我拉开一道小缝,原来星星敲门,喊我重开夜宴。我婉言拒绝,星星哼了哼鼻子,悻悻离去。我转身入梦。 凌晨两点五十,被闹铃唤醒,耳边脚步咚咚,我钻出帐篷,匆忙去晴雪居洗漱,十分钟后,我们结伴出发,向更高处攀登。我知道地球另一侧,太阳已经起床,我们和太阳赛跑,看谁先登上主峰。 才过几个时辰,月亮长大许多,毛了边,羊脂白变成了琥珀黄,似贵妃醉酒,假寐于千山之上。松风凉彻,想加快脚步取暖,无奈前腿已在登山,后腿还在梦里涉水。我曾多次在这道上行走,双眼拍下无数美妙的瞬间,花开花落,云走云飞,奇峰奇石,秀木秀气,此刻,皆被夜色省略,俯首只见月影斑驳的石板路,抬头只见被树枝切割的深蓝色天空,遥望群山逶迤苍茫如一笔笔浓墨淡墨划过宣纸,侧耳流泉讲述着大自然深邃的秘密。 王毛摄 循着泉声,到了“牛马城”,一处山洼,一溪静水,一枚袖珍石拱桥,有人俯身桥上,有人蹲在水边,灯光扎进水底,忽闻轻声惊叫,“小鲵!”人头迅速向水面集聚,石子,白沙,树叶,若隐若现的脸,被电筒光驱逐的月,小鱼如中魔咒一动不动,小鲵悠然自渡。天柱山生态极佳,隐居着大鲵和小鲵,大鲵俗称娃娃鱼,小鲵又称蝾螈,都是稀罕物种。早年来天柱山旅游,山民们用矿泉水瓶养着一寸来长的水狗子,说是娃娃鱼或蝾螈的幼苗,卖给城里人当稀罕。我在山里长大,一眼认得出真假,水狗子有着红色的肚皮,山中常见,十分可爱,让我不忍心拆穿山民美丽的谎言。路旁有风景牌,灯光下,牛马城往事浮现。““南宋末年,抗元义军首领刘源率众驻扎天柱山,曾在此放养牛马,囤积粮草,古名牛马城。刘源坚持抗元作战十八年之久,这里是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山外百姓和元军都不知晓。” 过牛马城,很快到了振衣岗服务点,一屋子长方型的光,微型超市琳琅满目,食物、水、登山装备一应俱全,大家各取所需,为最后一程的冲刺做准备。竟然有人点了支雪糕含在嘴里,果真是男女结伴同行,美丽的火烧着年轻的心,非一剂彻骨凉镇不住蓬勃。我选了一只手杖,移步室外,对着斜月侧照的飞来峰,振衣作揖,重归山林登阶而上,木杖击石如古人击缶,头顶上已经灯火迷离人声窸窣。 张永富摄 凌晨四点左右,到了南岳亭。汉武帝登山拜岳,后人建亭记事。羞答答的月亮终于一头钻进群山的被窝,星光满天。自南岳亭开始,进入主峰景区精华部分,山陡然站了起来。路旁大石累累若奔浪滚滚,若群兽下山,依然保留着亿万年前造山运动时的凌厉与惨烈。那一刻,山崩石裂,无数大石头怒吼着、嘶喊着、尖叫着、喘息着、捶打着、哭着、嚷着,带着绝望与不甘,翻滚而下,在转折局促处互相推搡,狂堆错垒,形成无数奇洞幽穴秘谷危峡,在开阔陡峭处前赴后继,波推浪涌,形成一处处石浪景观,而那些腿长的大家伙,一路狂奔,孤身探险,遇稍稍平坦处,停下来回首同类,不料立地生根,成为孤家寡人……这些狂乱的大石头,又经亿万年风雨剥蚀,磨掉了棱角,褪尽了浮华,留下一团硬骨头。诗云: 狂石隐大岭, 聚散白云边。 金刚化般若, 圆融赛圣贤。 王毛摄 天柱山是典型的崩塌堆垒型花岗岩地貌,我于今年情人节写了一首“情诗”,讲述了天柱山形成的过程: 2.4亿年前 只因为在宇宙间多望了彼此一眼 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激情碰撞 一头扎进对方一百多公里情深的怀里 成就了一次沧海桑田爱情传奇 地壳上升 带着地球深处的爱情密码 天柱山冲出海面拔地而起一柱擎天 成就万古风月 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碰撞的结果 当之无愧全宇宙爱情圣山 矗立银河之滨 日月在此朝朝暮暮 星星在此卿卿我我 王毛摄 天柱山数十座千米以上的石峰,或拔地而起孤峰傲立,或削石雕崖群峰联袂,危岩绝壁,玉山将倾,骨骼雄奇,风神独秀,千奇百怪,妙不可言。 王毛摄 东方泛白,峰随路转。天柱群峰的剪影在次第展开,一支石头军团,飞来峰头戴官帽,壁立千仞,是带头大哥,后面石峰追随,参差转折,绵延数里如巨龙摆尾。石浪仍在奔涌,发出轻微的喘息,如夜兽叫春。星光勾兑晨光,粘合了危岩绝壁之间无数的裂隙。入通天谷,太阳能灯埋伏在松影下,路旁石头上绽放璀璨花火,摸索而上,过窄门,头顶大石摇摇欲坠。 上高隐亭休息,举目东望,云海笼罩群山,长长“海平线”上,横卧千里红光,如烧红的锻铁,神在天边铸剑。自下而上,光色渐变,火红的宝剑,橙红的剑锋、黄红的剑气、浅黄的剑光、淡蓝的剑韵,终至广袤的深蓝。忍不住拍摄,镜头自东向南,天光由红转白,继而转蓝,眼前不远处,危石错乱,欲奔,欲坠,欲飞,风扶摇承之,上苍的游戏,剪影危险而绝妙,不敢高声语,生怕凡夫的鼻息会破坏空气中微妙而紧张的平衡,再次引发美的崩塌。 传说天柱山上住着神仙,护佑潜阳大地,掌管人间生死。我们重新出发,踏着云海晨光,扶着镶金的松影,御风而上,开始访仙之旅。黑黝黝的石壁上显出七彩光圈,神秘谷三字若隐若现。 我们挂身谷口。西侧悬崖上浮现出一张巨大的老者的脸,五官生动,眉目传神,慈祥而肃穆,深情遥望潜阳大地,若有所思,若有所愿,万千子民还在梦中。这块巨石亿万年来隐居于此,餐风饮露,友星辰而侣烟霞,早已修炼成仙。约三千年前,逸兴湍飞,赴人间做了一回皖伯大夫,将山下古皖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从此山称皖山,水称晥水,城称皖城,今日安徽称皖,概源于此。皖公自人间归来,心中再也放不下哪一方百姓。 作别皖公,折身进入神秘谷。神秘谷古称司元洞,又称司命洞府,是道家三十六洞天中第十四洞天,传说洞里住着主管生死的司命真君。《道经》曰:“司命洞府在潜山,司命,天神也,主治在舒之潜山。”《名山记》:“天柱山九天司命真君在舒州”。神秘谷乃天下奇观,自然遗产。我自二十多年前初探神秘谷,疑为仙镜,梦寐难忘。去年来潜护山,几乎每周都要登山拜岳,每次进入神秘谷,总期待与传说中的司命真君不期而遇,结果可想而知,访仙不遇,却有云归幽府的恍惚和人入天宫的喜悦。 一行人举着电筒,鼻息抑扬顿挫,脚下迂回曲折,凡四百余米,皆奇石醉叠疯垒,百洞千穴,断续连环,绝谷危罅,空邃幽深,大洞阔可走马,能藏兵百十,小缝窄不透风,仅一人侧身,忽明忽暗,忽峻或缓,忽高忽低,忽进忽出,忽巨岩挡路,忽怪石悬空,忽虫鸣唧唧,忽鸟鸣啾啾,忽细风宛转,忽泉声幽咽,忽天漏星光,忽地藏冥府。 绝壁多奇松,皆扎根崖缝,向阳而生,风剪雪压,若虬龙,若苍鹰,若仙鹤,若碧云,若舞女,若飞天,剪影闪着金光。秀木藏幽谷,珍珠黄杨为千岁老者,虬干曲枝,满树绿叶如珍珠如鱼鳞,传说司命真君的印章和拐杖就是黄杨木做的,云锦杜鹃是花中贵族,天柱山的情人,香果树、天女花、青冈栎、红豆杉,这些花木中名角都是她的伺从。 天色渐亮,太阳在云海中喷薄欲出,群峰大野从梦寐中醒来,沿途题刻也依次醒来,白居易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在悬崖上睁开眼睛,挂在树上成千上万枚许愿牌子跟着醒来,红手掌风中互击,如满山鸟鸣,无数青春梦想和美丽诺言晨曦中醒来。 王毛摄 自下而上,依次穿越逍遥宫、迷宫、龙宫、天宫,如读四卷神秘诡谲的天书,我们洞幽烛微,勾玄提要——原来司命真君只不过书中传说,而那些奇松怪石,雨露星辰,芸芸众生,以及无数登临天柱的古圣先贤,才是神秘谷主人,早已位列仙班。独步天宫,蓦然回首,众神却在,烟霞明灭处。凌晨五点,加快脚步,我知道太阳在有意等我们。 通过一段长长的罅缝,洞门忽开,天光大白,出神秘谷。左侧两山裂口,石栏钮之,扶栏遥望,红光渐白,眼前一峰兀立,峰顶孤悬一石,似天外飞来。向前数十步,又见两片飞来石,大石冠盖飞来峰顶,小石云栖无名峰上,两石相望,如祖孙留守。如此一想,先前看到的那块飞来石,当是在外打工养家的儿子了。天地造化隐喻人间百态。 云海之上,太阳已经露出半边脸,松影欲燃,我两肋生风,双腿腾跃,完成最后五十米冲刺,直上天池峰顶。就在此刻,太阳蹭蹭蹭跳出云海,红光万丈,天地一片辉煌,众人一片欢呼。一夜攀登,终于与太阳同时到达。太阳君临天下,我与群山一起沐浴金光。潜立诸峰之后的天柱峰扑入眼帘,铁骨铮铮,顶天立地,金冠加冕,无限风华。礼拜天柱峰,诗云: 一峰擎宇宙, 万古起空无。 迎风长作揖, 我来君不孤。 待我礼毕,凡人早已占领天庭,有人闲庭信步,道貌岸然,有人自拍直播,搔首弄姿。天庭者,天池峰顶石阁也。移步天庭,俯瞰人间,皖城哈着雾气,皖水潜河白练双飞,炼丹湖如一块巨大的翡翠,挂在群山胸前。沿山冈迎着朝阳漫游天街,有人在拜岳台对着天柱峰打躬作揖,有人在搁笔台张开双臂拥抱朝阳。双乳峰圆润饱满,正对着天柱峰,难怪天柱峰如此壮硕健美,原来是喝着大地之母的乳汁长大的。最佳观日点在青龙背,左边万亩竹海连天涌,右边奇峰怪石抱翠湖,背后天柱一峰擎碧宇,眼前日浮云涛万里红,我们乘龙而飞,共赴山海。(舒寒冰) 方春摄 吴志和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