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广州是最具岭南气息的城市。 上周,老艺术家发现越秀区水荫路出版大楼旁悄然开了一家新书店——“楠枫书院”。 无论是书院门前的鸡蛋花、正中心的岭南文化展区、融合民居的落地窗、茶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还是咖啡台,都透着一股浓浓的岭南风味。 △书院里有书香,也有花香。/摄影师@邝阳升 △像岭南园林一般的书店空间。/摄影师@梁力然 疫情之下,新书店上线,自然成为了老广们的心灵慰藉,附近很多市民行过路过,都被吸引进来歇一歇,摸一摸书架上的书。 这或许是将广州岭南文化与书香结合得最好的书店。作为广东省出版集团旗下的书店,楠枫书院也陈列了一整墙的照片,秀了一把肌肉,展示了岭南出版人与全国文化人的交游,还有岭南文化大家的珍本图书。 喜欢阅读的人,可以在这里看到沈从文、巴金、施蛰存、关山月等作家和艺术家的信札,还有很多珍本书,包括欧阳山的小说《三家巷》、刘逸生《唐诗小札》、戴厚英《人啊,人!》、《花城》《随笔》创刊号等,都是博物馆级的藏品。 △书院中的照片墙。/摄影师@禤灿雄 △书店的灯光,照亮了城市人的心灵空间。/摄影师@梁力然 一座城市的人文温度,太需要书店的温暖灯光了。正如楠枫书院的设计团队对我们说: “作为一个城市文化场所,书店不只是书的展示空间、销售空间、储藏空间;也应该是阅读场所、社交场所、创意场所;更有必要是城市文化记忆的保藏处、经验和知识供给处、思想交互且富有文化创建的交流处。” 一家书店到底要怎么讲出一座城的岭南文化?随老艺术家一探究竟。 △走,一起逛逛楠枫书院。/摄影师@邝阳升 水荫路下的岭南味 灰砖白墙的楠枫书院,坐落在车水马龙的水荫路旁,显得清雅安静。未见书香,便有一阵鸡蛋花的香气袭来。 鸡蛋花普遍长于岭南,清新淡雅,立于门前,园林中阅读的感觉便油然而生。“楠枫”谐音“南风”,加上了木字旁,便更显岭南文化的生生不息和温和厚重。 推门而进,便有一条中央大柱。视觉正中央,一尾金鱼摇曳缸中,从左往右,是《佛山剪纸》《寻美岭南》和《潮州木雕》。 △书院内巨大的中心柱,陈列很多粤版好书。/摄影师@禤灿雄 △柱上有《广府风》《潮州韵》《客家颂》《广州传》《十三行》等岭南文化好书。 /摄影师@邝阳升 柱上摆满了岭南元素摆件、书刊和杂志,涵盖了学术、文学、书画、音乐、工艺、建筑、民俗、饮食等领域。既有陈献章、湛若水的儒学文章,也有张九龄、屈大均的诗作;六祖惠能的禅宗思想被置于案上,广州十三行的光辉被誊写于书。 △一座由书搭建的光塔。/摄影师@张国华 最引起老艺术家注意的是叶曙明老师所著的《广州传》,以恢弘细腻的笔触写出广州这座城“从无到有”,从生活、饮食到经济、文化,使整座广州城的生命历程跃然于纸上。 抚于指尖读罢,才感慨自己终于把脚底的这座城真正从过去到如今的面貌串联起来。 △《广州传》,叶曙明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书店运营团队在接受老艺术家的采访时说道:“我们把畅销书都摆在了门口,但没想到广州人购买的竟是岭南相关书籍居多,说明他们也很关注传统文化。” 随后老艺术家观察到的,果真如此。两名土生土长的越秀老阿姨,一推门便询问店员:“有无《广州话正音字典》呀?” 看来广州师奶们也经常刷抖快。她们都是附近居民,年过六七旬,在疫情之下多了大片的光阴阅读,不用含饴弄孙,便在这里寻找这座城和自己过去的轨迹。 △楠枫书院成了附近居民的好去处 / 摄影师@cherry 关于岭南茶文化的文创,在楠枫书院随处可见,精心烤制的陶瓷茶具、充满故事的茶饼,还有各种充满岭南风味的小摆件。 对了,楠枫书院还是“故宫文创在广东的唯一代理”,喜欢故宫文创的粉丝不妨前往这里淘宝。 △岭南园林风格的展区,衬得书院别有洞天。 /摄影师@禤灿雄 书院里面别有洞天。除了一楼的阅读区,二楼还有艺术长廊、会客厅、儿童区和听书区域。 △艺术长廊。/摄影师@邝阳升 △艺术长廊书架上陈列了精选的艺术好书。/摄影师@cherry △听书区。/摄影师@cherry 楠枫书院的设计,还融合了岭南民居的特点。大大的庭院和落地窗,与越秀老城区的风格建筑融为一体,旁边便是广州动物园、大学校区和居民楼。 在人来人往中,楠枫书院辟得一处安安静静的角落;园林景观,拉近了普通读者与岭南文化的距离,当读者在阅读岭南风物书籍时,抬头便是岭南民居设计的书店角落。 △书院里提供了很多阅读空间,可以会客,可以阅读,也可以来这里安静写稿。/摄影师@梁力然 △在书店里流连忘返的时光。/摄影师@禤灿雄 书店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而与在地文化结合地如此之好的书店,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会客厅。书香、茶香、花香环绕,城市的阅读空间因此有了更多的层次。 △一个理想的文化客厅。/摄影师@禤灿雄 书院岭南味,从何而来 一间好的书店,会带领你阅读一座城。 楠枫书院便是如此。 很多人谈起广州时只知食在广州,却不知广州的岭南文化何其深厚。如今,便从楠枫书院掀开的千万言中,一窥这座城的岭南气质。 △从小巷子中遥望广州塔,广州人的生活隐藏在老城区的角角落落。/unsplash 远古的远古,广州本是一片汪洋沼泽,后来陆地逐渐显现出来了,在风沙水文的日夜冲刷下,人们唤它——珠江三角洲。 这片土地,本就有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岭作为天然的屏障,因处岭之南,故谓之“岭南”,在公元前214年秦朝的任嚣、赵佗进入并建城以前,这里就已有了一定的古越人风俗文化。 △在楠枫书院里,读懂新老广州的文艺气质。/摄影师@梁力然 到了赵佗当上南越王,奉行“百越和集”的政策,虚怀若谷地接纳越族文化,崇教化、美风俗,中原人与越人互相融合,便逐渐成了如今岭南人的先祖。 岭南之地何其大,目光远大的任嚣和赵佗偏选中了地处西江、北江、东江三江之汇的广州作为城址,于是,这里便成了2200余年来岭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教中心,岭南文化也随着滚滚千年一路而下,镶嵌到如今每个广州人的日常生活里。 △有图书,有文创,有风物。/摄影师@邝阳升 他们崇尚“得闲饮茶”。老广滚烫的生活,往往从一壶普洱开始,伴随着报纸翻动的窸窸窣窣,九个声调的粤语在言谈间此起彼伏。 据《各地本土出生人士方言使用情况调查》,广州年轻人的粤语使用率达到70%,而上海只有22%的年轻人能流利使用方言。 △每一代广州人都对本土文化充满了热爱。/摄影师@梁力然 广州的岭南气质,街头巷尾,一眼便见。 从荔湾的西关大屋、两三层的骑楼街、千年的六榕寺,到大量具有岭南木雕特色的祠堂、“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荔枝,无论从建筑到风物再到语言,广州都有区别于其他一线城市的岭南气质。 当然,这股气息不止于广州,早就沿着珠江水,朝四周蔓延开去,又衍生出佛山剪纸、潮汕木雕、舞龙舞狮等风俗民情。 直至这些被记录成书,嵌入楠枫书院中。 △楠枫书院既有传统文化气息,也有现代文艺气质。/摄影师@梁力然 茶与咖啡,岭南人的三点三 岭南文化,不会被楠枫书院只作为干瘪的文字收录其中,茶文化、咖啡和书店,也是其中一种活文化。 茶元素也在楠枫书院中特别显眼。 △书院中的精致茶具。/摄影师@邝阳升 △喝茶是一门生活哲学,少不了三两好书相伴。/摄影师@梁力然 茶具、茶杯、茶壶、茶饼,等店员一整套“烫-洗-冲-泡-分”流程下来,老艺术家竟有置身于唐宋时期的茶艺静心之感。 “其实喝茶和看书很配,它们都需要很安静,才能欣赏其美。”店员说道,她专注茶艺已有多年。 △临街的阅读阳台,读者可以在这里享受一份清闲。/摄影师@禤灿雄 △从街道望进书院,花香与书香隐约飘来。 /摄影师@cherry 茶文化并非岭南特有,但岭南人说的“饮茶”又往往区别于其他地区。 岭南人习惯起早,便有了“饮早茶”的说法,如今广东人说的“饮茶”,早已不局限于茶,还有早点。 明清时期,广州的茶市林立,人们讲求“一盅两件”“叹早茶”,茶要喝龙井、普洱,点心得是独具岭南特色的烧卖、虾饺。 当然,在书院,老艺术家只能品茶。品的是来自云南的生普,入口甘香微涩,每一泡都有口感不同的丰富层次。 △这个手势,多少广东人了然于胸 至于咖啡,广州人也是最先尝到的。清末闭关锁国,只留广州一个通商口岸,洋人喝不到咖啡,便在十三行开了家咖啡馆,这便是“中国第一家咖啡馆”。 嘉庆年间编纂的《广东通志》,第九十五卷《物产·谷类》记载:“有黑酒,番鬼饭后饮之,云此酒可消食也。”这里的黑酒,便是最初的咖啡。 △曾被称为“黑酒”的咖啡,在楠枫书院也可以品尝。 楠枫书院里有手冲咖啡,满足咖啡爱好者对传统的追求。一杯咖啡要从研磨、冲泡到拉花,需极大的耐心,与纸质阅读不谋而合。 老艺术家在店内品尝的是厚乳拿铁,据说是比较热销的一款。不同于拿铁的小口品尝,厚乳拿铁需要一口闷,因为上层的厚乳比较黏稠,大口喝下去,便能品到厚乳醇滑与咖啡焦香分层的美妙。 △咖啡与书更配噢。/摄影师@cherry 书店之于城市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只是卖书?绝非那么简单。 一间好的书店,会挑起你对这座城市文化、地域特色的思考。 从装潢,到书籍,到空间,再到饮品。 来到楠枫书院,一株简单的鸡蛋花,点上一壶茶或一杯咖啡,选读一本岭南书籍,望老城区的人来人往,待上一个下午,便泡出了广州绵密的岭南风味。 △楠枫书院在水荫路等着与你相遇。/摄影师@禤灿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