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0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昌:御山峡里历史故事多

[复制链接]

164

主题

176

帖子

6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8 00:5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御山峡位于永昌县城以北10公里处,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和“丝路”印记在这里回荡。
与敦煌莫高窟渊源颇深的皇家寺院圣容寺在这里风韵犹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唯一现存的圣容唐塔在这里巍峨耸立;被誉为“天然长城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西走廊保存最完好长城(段)之一的永昌汉明长城在这里绵延横亘;起于西安,盛于北京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卍”字灯俗在这里复原亮相;史前时期的岩画,西夏时期的六体文石刻、千佛阁遗址、花大门石刻等沿线而存。隋炀帝、唐玄奘、霍去病等帝王、高僧、名士的造访,更是给这个“御山”增添了传奇色彩。
西夏石刻花大门
御山峡入口,相传正是北丝绸之路途经永昌至新疆的咽喉要道,两边为山体,中间有一座独立的,形如睡佛的陡峭崖壁,是被誉为“珍珠林海”——花草滩的入口,又像是打开的一扇大门,故而得名“花大门”。这座悬崖峭壁上留下了西夏至明朝时期形状大小不同的石窟石刻50余处,相传是西夏名僧高僧的一种“葬式”——塔龛悬葬,每个石窟外套刻一尊佛塔,石窟里刻有西夏文字和岩画,形成了“阁中有塔,塔中有画”的西夏建筑文化特征。
珍贵的石窟石刻历经千年的风雨剥蚀而风韵独存,清晰的佛龛和古朴的浮雕,见证着千年历史的兴衰演变。一崖壁上刻有的“永昌卫正”字样和一佛龛内的西夏文“佛”等字样和“马”的画像,是研究西夏石刻艺术和西夏文化的重要资料。
西北孔道古长城
永昌,地处河西走廊蜂腰地段,扼守着丝绸之路的咽喉,既是古代军事防御的边塞重镇,又是商贸文化交流的要道,素有“控扼甘凉”“西北孔道”之称。
永昌境内的汉明长城由东南向西北延伸,横穿永昌北部,东段与民勤县蔡旗镇长城相接,经朱王堡、水源、河西堡、城关、红山窑五个乡镇,西段与山丹县绣花庙长城相连,全长150余公里。现存的汉明长城有夯土墙长城、垒石墙长城、劈山墙长城,水险,山险和壕堑等多种类型,被誉为“天然长城博物馆”。2001年6月,永昌汉明长城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昌汉长城是西汉初期在河西走廊修筑的第一段长城——令居塞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面是戍边移民,北面是匈奴铁骑,同时又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碰撞之地,对推动民族融合,维护西汉王朝的稳定,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永昌明长城俗称“边墙”,主要是防御元朝残余势力和鞑靼、瓦剌等民族部落的侵扰。长城沿线的各种城、关、隘口、敌台、烽火台、堡子与“边墙”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陕西都督府曾派遣名将毛忠守卫永昌长城,在御山峡点将台上,他分布兵马,摆军布阵,守护着一方安宁。
皇家寺院圣容寺
圣容,即皇帝的容貌和气色。圣容寺,又名瑞像寺,感通寺。敦煌莫高窟第231窟壁画记载了该寺与圣僧刘萨诃的传奇故事。
刘萨诃(法名慧达),生于东晋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代赴印度取经并最早归国弘法的大师,相传他有超凡的先知先觉感应力,被称为圣僧,深受人们爱戴。
北魏太延元年(公元435年),刘萨诃西去印度,行至河西走廊凉州番禾县(今永昌县城西二十里的水磨关一带)北望御山峡预言:“此山有奇灵祥光,将来会有宝像出现”。并说,“若身首合一,则天下太平;若身首分离,则天下离乱”。在他预言后的第85年和第122年,也就是公元520年和公元557年,他的预言分别得以应验。
北周皇帝宇文邕知道了这些神奇的传说后下旨派宇文俭于保定元年(公元561年),调集凉、甘、肃三州力役三千人用三年时间在这里建成大寺,敕名“瑞像寺”。
隋大业五年(609年),炀帝西征吐谷浑得胜之后,专程前往瑞像寺礼拜,并御笔题额把瑞像寺改名为“感通寺”。该寺自此香火兴盛,在河西走廊久负盛名,被誉为河西“第一名寺”。
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三藏法师从天竺取经归途中,曾亲自拜谒感通寺。北宋、西夏时期,感通寺改为“圣容寺”至今。
圣容寺,从北周初建到隋、唐、西夏、元 、清等维修都为朝廷所为,因此,圣容寺曾为皇家寺院。
圣容寺与敦煌莫高窟渊源颇深,目前,至少11个洞窟中绘有番禾瑞像和有关刘萨诃故事的壁画和榜题,敦煌藏经洞中也有许多关于他们的绢画、文书和档案
(第72窟南壁 刘萨诃因缘变 五代)
在圣容寺南、北两侧的山顶上,屹立着两座七级佛塔,为唐代早中期所建,是甘肃省现存最古老的佛塔,弥足珍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侧大塔附近有一块巨石,酷似玄奘戴的五指冠。相传为玄奘在此诵经时,一阵风把五指冠帽吹至此地而形成。
摩崖石刻六体文
六体文石刻位于御山圣容寺对面偏东的摩崖石壁上,内容为西夏时期刻制的佛教六字真言“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咪(mēi)吽( hōng)”。石刻自左至右横写,共两方,每行6字,每字大小20厘米。左边一方共四行,第一行为八思巴文,第二行为回鹘文,第三行为西夏文,第四行为汉文;右边一方共两行:第一行为梵文,第二行为藏文。
六体文石刻,包含有吐蕃、西夏、蒙元各个时期的因素,反映出完整的建寺史迹。该石刻国内仅存三处(另外两处分别为莫高窟六字真言小型石碑、北京居庸关过街塔楼),具有极高的历史民族研究价值,是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历史见证。
国家非遗卍字灯
“卍”源自梵文,意为“吉祥之所集”,是“瑞相”“万德吉祥”的标志。据记载,卍字灯诞生于唐朝武则天时期的长安,明朝洪武年流传至北京,被永昌县在北京做生意的民间艺人毛卜喇人绘制图谱带回家乡,落户于这条丝绸古道上的毛卜喇村。千百年来,“卍”字灯辗转各地,目前在外地均已失传,留存于毛卜喇的“卍”字灯俗已成为华夏大地上独一无二的珍宝。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0年亮相上海世博会。
为进一步加大其保护传承力度,现已在毛卜喇村建成“卍”字灯城,标志着将这一国家级“非遗”以工程的形式根植于毛卜喇村,必将成为发展永昌乃至甘肃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9-20 14:43 , Processed in 0.4317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