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七条建议确实切中了要害:修明史正天下视听;兴修水利、根治黄河;洪泽湖大练水兵伺机收复台湾;聘请洋人造炮加强军需;澄清科举恢复书院、延请名儒重视汉学;改革官职,一职之内设文武缺各一人,以考绩优胜奖励提拔;祭明皇陵收服遗老之心,以此昭示天下易主,这些建议刚好契合当时康熙心中所想,康熙顿起人才难得之心,于是以奏事有功下旨擢升高士奇,一日七迁成为一时美谈,那么这一日七迁是连升七级还是连升七次?
从旨意可以看出,康熙一共给予了高士奇这些官职和待遇:内庭供奉职,詹事府录事、双俸、内阁中书职、御前行走,双俸非职位不算升迁,所以只能算是连升四次,那么是否是连升七级呢?不妨一个个来看一下这些职位。
内庭供奉可能就是南书房行走,这算不上是一个正式的官职,大概是先给高士奇一个名分,之前高士奇说过要做帝师,康熙先给高士奇一个内庭供奉职其实就是默认他帝师的身份,你可以理解成是康熙身边的机要秘书。
詹事府始设于明朝洪武年间,清朝沿用,设詹事、少詹事、主簿、录事等职,詹事府最高长官詹事是正三品,录事品级较低只是正九品,这也很好理解,康熙一开始不可能给高士奇品级较高的官职。
明清两代于内阁中设中书一职,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之事,官阶为从七品,内阁中书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进士朝考以后名次落后者,二是举人考授(清朝尤其是前期举人是可以做官的),三是特赐,高士奇有举人身份,康熙特赐他内阁中书职说得过去。
“行走”是清朝特有的一种待遇,意思是额外派充也就是在原定人数的基础上再加上之意,一般只有皇上看重之人才会授予“行走”,从后面高士奇查账和两江总督阿席熙差点爆发冲突,阿席熙说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六品官来看,高士奇这个御前行走估计是从六品。
清朝官员品级沿用魏晋以来的“九品十八级”,最高的是正一品,最低的是从九品,高士奇一连跨过从九品、正九品、从八品、正八品、从七品、正七品到从六品的御前行走,刚好就是七级,所以高士奇一日七迁意思就是从一个无官身的举人连升七级一跃成为从六品的御前行走,而且还是皇上身边的人,明眼人都清楚高士奇迟早会一飞冲天成为和索相、明相并称的高相。
历史上的高士奇致仕之前官居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礼部侍郎是正二品,翰林院学士是从二品,不过康熙对高士奇极为宠信,特意加其为正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