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3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港片里的“打牌情结”,连唐伯虎喜欢的秋香也不例外

[复制链接]

2530

主题

2714

帖子

906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06:4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产出过许多高质量的赌片,甚至包括古装题材。周星驰的名作《唐伯虎点秋香》里,唐伯虎因为八个妻子都痴迷打牌,没有一个知书达理,没有一个会琴棋书画,无法与他心灵相通,他感到很落寞。这边有了后来的“唐伯虎点秋香”的经典剧情,可没想到,终于抱得美人的那一刻,秋香也提出了打牌的要求,唐伯虎不禁昏厥过去,全片以黑色幽默结尾。


来源/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截图

明朝人痴迷打牌

在“唐伯虎点秋香”里出现打牌的桥段合理吗?

唐伯虎生于明成化六年(1470),去世于嘉靖二年(1524),出生于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普通家庭。在当时,起源于唐朝的麻将已经成为明朝人无人不爱、无人不会的全民游戏。明人王崇简《冬夜笺记》说:“士大夫好之(马吊),穷日累夜,若痴若狂。”马吊,就是现代麻将的前身。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也详细记载了士大夫沉醉于马吊之中不可自拔的情形:“万历之末,太平无事,士大夫无所用心,间有相从娱乐者,至天启中,始行马吊之戏。”

由于明朝人太爱打麻将,后来不少人甚至将麻将看作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顾炎武特别指出,在江南和山东,几乎所有的官员都痴迷于马吊,“穷日尽明,继以脂烛,人事旷而不修,宾旅阕而不接”。官员们熬夜通宵打麻将,既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不顾官府的日常工作。


马吊牌。来源/王树村 《中国民间年画史图录 上》

明朝遗老吴伟业曾悲痛地说:“明之亡,亡于马吊。”据记载,1642年,大明已经进入亡国倒计时,大学士周延儒奉皇命视师,“既出都百里,旗牌持令箭,飞马回京”,朝臣们都以为战事告急,事后才知道他不过是回来拿马吊而已。一个堂堂大学士,竟然将打麻将置于国家大事之上,可见明朝的灭亡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明朝人对打麻将痴迷到什么地步。

麻将起源于唐朝叶子戏,它的发明人还是大名鼎鼎的佛教密宗之祖、著名天文学家一行和尚,他以官职名目编制了一套“彩选”纸牌,进献宫中,俗称叶子戏、斗叶子或叶子格。据史料记载,当时唐玄宗跟杨贵妃特别喜欢玩叶子戏。叶子戏也很快成为皇家和王公贵胄的最爱,南唐后主李煜和妃子周氏好斗叶子,李煜的克星宋太祖赵匡胤也喜欢与宫女斗叶子。不过,唐宋之时,打麻将还只是上层社会的专属娱乐,没有普及到全社会。


故宫藏骨制麻将牌。来源/故宫博物院

明朝中期以后,市镇经济蓬勃发展,人口激增、城市文化与印刷出版业兴起,士商阶层界限逐渐模糊。商业的发展繁荣提高了城镇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刺激了人们享受生活的欲望。麻将,以其特殊的魅力,成为人们无法拒绝的娱乐项目。陆容《菽园杂记》就说:“斗叶子之戏,吾昆城上自士夫,下至僮竖皆能之。”无论你是士大夫,还是身份卑贱的仆人,都能学会。所以,《唐伯虎点秋香》里的秋香虽是丫鬟也会打麻将,唐伯虎的八个老婆也能在牌桌上玩得风生水起,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唐伯虎的老婆们。来源/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截图

大明亡了,麻将在大清继续流行;大清亡了,麻将在民国接着流行。很多知识分子一度将麻将视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例如鲁迅和胡适在谴责麻将一事上态度很统一。胡适说:

“从前的革新家说中国有三害:鸦片、八股和小脚,其实中国还有第四害,就是麻将。女人们打麻将为家常,老人们以打麻将为下半生的‘大事业’。麻将平均每四圈费时约两点钟。少说一点,全国每日只有一百万桌麻将,每桌只打八圈,就得费四百万点钟,就是损失十六万七千日的光阴,金钱的输赢,精力的消磨,都还在外。我们走遍世界,可曾看见那一个长进的民族,文明的国家,肯这样荒时废业的吗?”

鲁迅在小说《阿Q正传》中,写阿Q从城里回到未庄后,大谈特谈麻将:“乡下人不过打三十二张的竹牌,只有假洋鬼子能够叉‘麻酱’,城里却连小乌龟子都叉得精熟的。”可见鲁迅对麻将是多么反感。

不过,麻将显然不必背起祸国殃民的全锅。只能说,百姓的日常娱乐生活中,实在无法回避打牌的存在。

港产赌片的盛衰

其实,打牌在《唐伯虎点秋香》中只是一个前后呼应的元素,而在很多港片中,打牌(包括麻将牌和纸牌等)是贯穿全片的主题。1972年,张曾泽导演、倪匡编剧的《吉祥赌坊》,算是港产赌片的鼻祖。这部警示片透过江湖人士经营赌坊的遭遇,揭示赌博的害处。


电影《吉祥赌坊》海报

1976年,程刚导演的《赌王大骗局》,则奠定了此后香港赌片幽默诙谐的基调。


电影《赌王大骗局》海报

1989年,王晶导演的《赌神》夺取当年的香港票房总冠军,开启香港电影的赌片风潮,在此之后,香港赌片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冒出来,这些赌片中塑造的赌神、赌侠、赌圣、赌霸、赌王等等,都成为华人世界共同的“童年回忆”。


电影《赌神》片段

1990年,出道十年的周星驰也是靠着一部《赌圣》,一炮而红。《赌圣》的无厘头喜剧风格也成为周星驰此后的个人风格。


人工慢动作。来源/电影《赌圣》片段

虽然欧美国家也有赌片,但像香港电影这样把赌片翻着花样讲故事的屈指可数。赌博、打牌元素在港片中无所不在,就连在恐怖片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比如1986年由蓝乃才执导、王晶、王祖贤、高丽虹等主演的《俾鬼捉》,片中王晶到王祖贤家跟她父母见面,顺便打打麻将,“贡献”点钱,结果由于麻将鬼捣乱,“贡献”过头,吃了大亏。

在香港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麻将、扑克、牌九是消遣和娱乐的伙伴。王晶曾在一次饭局里讲到他的母亲生性好赌,曾把家财输光两次,让家人痛不欲生。这也能说明香港人是何等痴迷于打牌。所以,拍赌片,很容易拉近与香港观众的距离,再加上王晶、周星驰等鬼才导演非常擅长在片中加入武侠、黑帮、警匪、无厘头、特异功能等新奇有趣的元素,名义上的赌片逐渐变成了一锅大杂烩,老少咸宜,贫富都爱。


来源/电影《赌圣》片段

不过,太阳总有下山的时候,90年代中期开始,香港赌片的市场日渐衰落。尽管20世纪末,《赌侠1999》《千王之王2000》曾获得不错的票房,仍不过是香港赌片的“回光返照”。21世纪后,香港赌片越来越少,渐渐走下历史舞台。2014年,王晶找来周润发拍摄《澳门风云》,取得5.2亿元的票房。此后,王晶一口气打造了《澳门风云》三部曲,终于耗尽了内地人对香港赌片的情怀,以及赌片在内地市场的剩余价值。


来源/电影《千王之王2000》片段

赌片,从此如春水落花,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赌博、打牌作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依然作为重要元素存在于各种电影,如李安导演的《色戒》。女主人公王佳芝正是借着打麻将和大汉奸易先生的太太建立关系,从而混进易家接近易先生。而她跟易先生眉来眼去,也是在麻将桌上开始的。

改编自麦家原著小说的谍战电影《暗算》,女主角地下党张学宁将自己假扮成活跃在上海、香港的女作家、社会名媛,靠跟达官贵人的太太们打麻将来套取情报。小小的麻将桌上,风云变幻,暗流涌动,不亚于赌神们在牌桌上的较量。


来源/电影《色戒》截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5-1-12 06:16 , Processed in 0.21525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