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e will never return, and this battleship, Bismarck, will become a legend......” 我小时候有幸看过一部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 )的纪录片,是讲二战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伴随着这句朴素无华的旁白,俾斯麦号的剪影渐渐地融入水天之际,被国家地理的黄色框框捕捉到——这就是我对“史诗”的最初印象。 国家地理纪录片中,俾斯麦号的遗影 随着自己年岁渐长,发现这条船如鬼魅一般已然刻在了自己的灵魂深处,和泰坦尼克一样,她是一艘不沉之船——当然也和泰坦尼克一样,她首航就沉没了,十几天的海上生涯不管作为悲剧还是传奇都足够彪炳史册。很多次顺心或者不顺心的时候,我都会想到这条船,想到如蜉蝣般渺小的人生在命运无常的大海中是怎样的不值一提。 当然我不打算把这个东西写成一个咏古抒情的散文,我只是想谈谈我知道的这条船,她的缘起,她的死亡,会有很多技术和历史的考证内容,但不可避免,也会有很多作者本人的私货——是为序。 1,俾斯麦号的建造 一战之后,曾经可以和大英帝国抗衡的德国公海舰队在斯卡帕湾找到了自己最后的归宿。魏玛共和国的海军一度只有几艘一战时期就已经被淘汰的前无畏舰和一些小型舰艇,甚至到了第三帝国时期希特勒废除凡尔赛和约的时候,海军的力量一时也很难有大的提升——造船又不像陆军扩编几个师那么容易。 1936年英德海军条约签订,这个条约允许德国保有英国三成的舰艇吨位——对于德国而言,这个许可虽然理论上能让自己的海军抗衡英国皇家海军,但要造出这么多吨位的船舶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尤其考虑到纳粹每年的军费预算海军很难占到大头)。同年,德国海军提出了一项预案,建造两艘现代化战舰取代已经老掉牙的前无畏舰汉诺威号(SMS Hannover)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号(SMS Schleswig-Holstein),这就是俾斯麦号(KMS Bismarck)和她的姐妹舰提尔比茨号(KMS Tirpitz)的由来。 俾斯麦号从名义上要替代的汉诺威号,一艘老掉牙的,大清光绪年间下水的前无畏舰 俾斯麦号于1936年7月1日在汉堡(Hamburg)的布洛姆-福斯(Blom&Voss)造船厂铺下了第一根龙骨。1939年2月14日,在元首希特勒和许多纳粹军政要员的注视下,俾斯麦号下水。作为西方船舶下水时一个最重要的仪式,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孙女 多萝西·冯·吕文菲尔德( Dorothee von Löwenfeld) 和造船厂工人在舰首敲碎了香槟,俾斯麦号的舰体随后滑出船坞——对于在场的许多权贵和普通人,这是一个印象深刻的时刻,一个被剥夺了海权的国家正准备又一次向传统海洋强国发出挑战,一个受尽屈辱的战败国正在准备讨回它往日的荣光——没有人会想到这条船日后昙花一现的结局。 俾斯麦号下水当天的照片,巨大的舰体落入水中,水花飞溅。 俾斯麦号随后就开始了舾装工作,1940年8月,所有工程就绪,俾斯麦号正式加入了德国海军,并随即在波罗的海展开海试——虽然1940年8月时德国在二战中的形势一片大好,但德国海军强大的敌人——英国皇家海军并未遭受致命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俾斯麦号虽然战力强大,但也只好在相对安全的海域完成试航和武器测试工作。 俾斯麦号一个很有趣的数据在于,身为排水量超过4万吨的超级战列舰,她只是装备了15英寸炮而已(381mm),而同等排水量的其他国家战舰——比如英国计划中的狮级(Lion),美国的衣阿华级(Iowa),甚至排水量不如俾斯麦的日本长门级(Nagato)都有能力搭载16英寸(406mm)主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大概是这么几个:首先,德国海军历来的主力舰火炮口径都比其对手英国皇家海军小一圈,但依靠其出色的光学瞄准系统和火控系统,这些口径略小的火炮总是能发挥出很不错的战力,比如一战时期的日德兰海战,装备305mm炮的德国战巡就靠着精准的瞄准击沉了贝蒂的好几艘战巡。德国的光学仪器在二战之前的确是世界一流,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的舰船设计师和海军军官就很有资本把自己军舰的主炮口径减小一圈——这是我瞎猜的,当然也可能是基于一战技术继续发展的结果。 我瞎猜的第二个,在我看来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主力舰的设计是严重受着国家战略的影响。德国海洋战略的悲剧在于,明明实力远不如对手英国,出海口也被对手卡的死死的,却一心要挑战对手的海权。在这种情况下,打了就跑的袭击舰是一战时期德国海军非常青睐的水面舰艇——那么,完全有理由相信俾斯麦号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了这些战略和经验的影响。 在一定的排水量下,战舰的三个重要指标——火力,防护和动力是一个很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在20世纪上半页各国的主力舰中,有重火力和动力牺牲防护的,譬如英国的战巡,后果就是日德兰玛丽女王号和丹麦海峡的胡德号都被命中弹药库瞬间爆炸沉没。当然英国人这么做有充足的理由,作为七大洋的霸主,英国很需要在世界各地展示自己的存在——这种情况下,战列舰太慢,续航力低下,没有办法作为快速反应部队投入突发事件;而航速和续航力足够的巡洋舰却很可能遭遇敌方战列舰的威胁。所以,建造速度如巡洋舰,火力如战列舰的“战列巡洋舰”是英国在那样的处境和战略上的必然选择,一战时期围歼斯佩舰队的行动中,战巡展现了很好的“巡洋舰杀手”面目,不能说战巡的设计是失败的。 作为战巡的代表,英国的胡德号在一战之后作为大英帝国的代表寻访世界,其变态的续航力是完成环球航行的重要保证。 当然也有注重火力和防护,牺牲动力的。代表就是日本一战后建造的一系列战列舰。日本自从打赢了日俄战争就开始拿美国当假想敌,而在假想的对美作战中,日本海军是要如日俄战争时一样坐在家门口等着美国人打上门的,于是日本海军的军令部充满了各种“九段作战”的幻想——美国海军出动之后先用潜艇航空兵之类的骚扰削弱敌人,最后在日本海附近,日本海军压箱底的这些战列舰才会尽数出动,把鬼畜送到海底——既然是穷国有数的镇国之宝,自然要在单舰火力上压倒对手,尽可能小船扛大炮(事实上甲午战争时候的三景舰就已经这样了);既然是“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省下的战列舰”,就自然不能莫名损失,防护也要做好——那么自然牺牲的就是动力了——反正近海作战,不需要那么高的航速和续航力,只要能再现东乡大老爷的T字头,一切都是好的——这种幻想直到山本五十六当了联合舰队总司令才开始破灭,等这种幻想完全破灭,大日本帝国也快歇菜了。 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时日本海军的战舰终于排出了梦想中的战列阵势,可这也是最后一次了。 德国海军的战略和英国,日本是完全不同的。德国海军的船只数量远不如作为敌人的英国海军,每一艘主力舰都弥足珍贵,所以德国海军的主力舰非常重视防护——日德兰海战时好几艘德国战巡进水几千吨都没沉都是明证。对于二战前重建的德国海军而言,军舰更是从零开始,相应地军舰防护做的更彻底。与此同时,考虑到英国是一个岛国的事实,德国海军一战时的重要战略就是掐断英国的补给线,靠着潜艇和袭击舰,这个战略差点成功了。作为水面舰艇的袭击舰,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打了就跑,这样的袭击舰如果不靠伪装,就必须依靠高速摆脱敌人的追击,与此同时,考虑到德国在海外几乎没有任何可供军舰补给的据点,袭击舰必须有很强的续航力。在这种情况下,对防护和机动的重视影响了德国一战之后的军舰设计师,他们的许多作品都是这个思想的体现,比如一系列的“袖珍战列舰”,主炮280mm,介于典型的巡洋舰(203mm)和战列舰(300mm以上)之间,航速25节以上,能够追上她们的巡洋舰是打不过她们的,而能够战胜她们的战列舰又很难追上她们——新的袭击舰诞生了,而俾斯麦级战列舰可以被视作放大版的“袖珍战列舰”。 典型的“袖珍战列舰”,斯佩伯爵号,1937年的照片。 当然德国海军的这种战略在一战和二战时都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惨败。一个本来在地理位置上先天不足的国家对海权的妄想可以在短时间内造出腓特烈大帝,俾斯麦这样的主力舰,也能让对方蒙受惨重损失,但海外基地的匮乏,海洋战略的短视和出海口的封锁使得这个国家的海军除了悲剧不可能有第二个结局——考虑到希特勒对征服陆地的痴迷,俾斯麦号的悲剧就更明显一些,她如果首航能够不沉没,想必也会被英国人严密监视,动弹不得,在百无聊赖中迎接最后的命运吧——许多悲剧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无论如何结局都不可能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2,莱茵河演习 俾斯麦号建成之后就开始了兵员和物资的补充。1941年4月,舰长林德曼报告海军部,俾斯麦号已达到可以出击的状态。 俾斯麦号的舰徽 此时德国的局势是非常有利的——纳粹占领了西欧并拥有和苏联的同盟关系,美国在参战问题上犹豫不决,德国的敌人只剩下英国。纳粹空军正在执行轰炸英国的任务,德国海军的潜水艇正在收紧套在大英帝国脖子上的绞索,而在北非,隆美尔将军指挥的为数不多的德军正在向埃及进发,对面的英军兵败如山倒。大英帝国的末日似乎指日可待了。 我不清楚德国海军此时是否知道元首希特勒已经准备入侵苏联的计划了,种种迹象表明德国海军是知道的,并且配合巴巴罗萨计划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但德国海军的领导层始终把英国海军当做自己最大的敌人。1941年春天,海军司令雷德尔鉴于潜艇对英国航路的破坏不彻底的原因,准备把自己手头为数不多的水面舰只投入到对英国商船的袭击中去,行动代号是莱茵河演习(Rheinübung)。 自己手绘的德国海军莱茵河演习预想计划。 当时德军驻扎法国布雷斯特(Brest)的西战斗群有沙恩霍斯特号(KMS Scharnhost)和格奈森诺号(KMS Gnaisenau)战列巡洋舰,这两艘船装备了280毫米火炮,航速超过30节,战斗力相当可观。而在波罗的海这边,战舰俾斯麦号和她的姐妹舰提尔比茨号均已建成。德军的计划是首先出动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诺,从南边包抄英国的海上航路——当英国海军的力量被吸引到南部时,俾斯麦号和提尔比茨号从北海绕道丹麦海峡,从北面打击英国的航路。当时英国的主力舰虽然不少,但真的能和俾斯麦,提尔比茨这种级别的军舰交手的只有战巡胡德和两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战巡声望和反击的主炮口径固然可以和俾斯麦一战,但装甲太脆,面对沙恩霍斯特都有危险;战舰纳尔逊的主炮口径也足够击沉俾斯麦,但航速太慢——所以对于英国皇家海军来说,手头的资源是有限的,要么放在英吉利海峡方向围堵德国的战巡,要么放在北海出口围堵德国战舰。如果这个莱茵河演习的作战真的按计划实施,德国一定会有大型作战舰艇进入大西洋对英军商船进行打击,这样的打击如果能够让英国的海上航路瘫痪一到两个月,英国就真的完了——笔者认为,这是二战期间德国击败英国最好的一次机会。考虑到德国空军在1941年春季对大西洋局部的制空权,这个计划成功的概率是很大的。 但是1941年3月,战巡沙恩霍斯特主机锅炉冷却管出了故障,直到7月都无法出动;4月初,英军对布雷斯特港的空袭重创了格奈森诺号,一架鱼雷机以神风自杀的姿势一头撞向了这艘巨舰。与此同时,战舰提尔比茨还没有完成试航和设备调试,无法出动——到了4月下旬,情况很明朗,德国海军如果继续这次莱茵河演习作战,能出动的主力舰只剩下了俾斯麦号。 我不知道德国海军在如此倒霉的情况下为何还要坚持进行拟定的作战计划。没有了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诺的掩护,英国海军可以把每一艘国内的军舰,每一架能用的飞机都集中起来看着北海通向大西洋的出口。在这种情况下,俾斯麦号就算能够单舰突破英国人的防御恐怕也会遭遇层层围堵,估计是回不来了。或许德国海军真的相信自己的无敌战舰是不可战胜的,从当时留下不多的影像资料来看,当时俾斯麦号上的水兵大约是无比真诚地相信,自己脚下的战舰是不沉之舰。至于元首希特勒是不是这么想我就不清楚了,1941年5月5日,希特勒造访了俾斯麦号,在船上吃了顿饭并同军官水兵谈笑风生——但有证据表明希特勒对于俾斯麦号和德国海军的下一步行动一无所知,以至于俾斯麦号当真出海之后他错愕不已,还想着把船叫回来。 作为后人我没有办法完全站在一个军人,一个老派绅士的角度推测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和舰队司令吕特宴斯的想法。海军大约是视荣誉高于生死的,哪怕是对马海战被揍得完败的俄国海军也还是为荣誉而战,更遑论此时的德国海军——一旦命令撤回,水兵的士气恐怕会受到极大影响,这可能会导致兵变,一如1918年基尔港发生的事情一样。又或者海军的军官非常想在元首面前证明自己大型军舰的战斗力,就像戈林想方设法证明德国空军有能力干这干那一样。至于还有什么原因让俾斯麦号走向了不归路,站在七十多年后,我实在想不出。 1941年5月19日凌晨,俾斯麦号离开了港口,去完成那在后人看来注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个时候,俾斯麦号上额外增加了80名海员,用来操纵破交战时俘获的英国船只——伴航的有几艘驱逐舰和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Prinz Eugen)。在通过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的海峡时,这支舰队被瑞典船只发现,英国人也知道了俾斯麦号的出动。5月20日,俾斯麦号抵达挪威,在战舰抵达泊位之前,一架英国侦察机掠过港口,拍下了俾斯麦号的照片。 为数不多的英国人拍摄的俾斯麦号(最右侧的大船),1941年5月21日,来自侦察机。 在挪威,欧根亲王号的船员拍下了俾斯麦号短暂一生中最著名的一组照片: 战舰俾斯麦号,来自欧根亲王号的摄影,1941年5月21日,挪威。 在挪威停泊期间,俾斯麦号的舰员重新涂装了舰体迷彩,那些明显的黑白条纹被抹去,以适应大西洋作战的环境。 离开挪威之后的俾斯麦号,舰体已经没有明显的黑白条纹。 1941年5月21日晚,重新涂装却没有补充燃料的俾斯麦号离开挪威,驶向大西洋——英国的巡洋舰和战舰已经在此恭候多时了。 3,瓦尔哈拉 5月23日夜,俾斯麦号驶入冰岛北面的丹麦海峡,英国的重巡洋舰诺福克和萨福克号已然在不远处尾随,这意味着英军主力舰的到来——5月24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北大西洋的时候,遥远的天边出现了两个高大的舰影——英国皇家海军的骄傲胡德号(Hood)战列巡洋舰和勉强完工的新战舰威尔士亲王号(Prince Wales)来拦截俾斯麦了。 5点53分,胡德号首先开火,30秒钟后威尔士亲王号也朝着23000米外的俾斯麦开火了——但英军的前四轮齐射都没有命中。 5时55分,俾斯麦号开始还击。1分钟后,威尔士亲王号击中了俾斯麦号舰首,造成两个油舱的燃油泄漏。5时58分和6时整,俾斯麦号又被威尔士亲王号命中两次,2号锅炉舱的两座锅炉停止工作,速度下降。 与此同时,俾斯麦号的炮弹命中了胡德号的弹药库,这艘英国皇家海军的骄傲在五分钟内沉没,1800余名舰员仅有3人生还。 威尔士亲王号的枪炮官回忆的丹麦海峡之战双方航迹 后人画作,战巡胡德的末日、 丹麦海峡之战中,俾斯麦号向英军开火,照片摄自欧根亲王号。 胡德沉没,威尔士亲王重伤,丹麦海峡之战在战术上以英军的惨败告终——但从战略上德军失败了(纵观一战和二战,德军屡次上演战术胜利战略失败的故事,丹麦海峡之战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俾斯麦号航速下降,燃料泄漏,无法进入大西洋进行破交战了。不得已间,俾斯麦号向着法国返航,然而不幸的是,漏油导致航速下降,而海上闪闪发光的油迹被英国侦察机捕捉到,俾斯麦号再也无法隐蔽自己的踪迹了。英国海军命令大西洋上所有能动的军舰都过来围追堵截俾斯麦,但这些船许多都没有足够的燃料——到了5月26日,俾斯麦号还能维持28节的航速,距离从法国起飞的德国轰炸机作战半径只剩不到一天航程了,这个时候只有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HMS Royal Ark)和胜利号(HMS Victorious)的剑鱼飞机投下的鱼雷能够阻止俾斯麦号的归航。 5月26日傍晚,看起来有点过时的剑鱼飞机挂着鱼雷冲向了俾斯麦号。一艘勇敢的巡洋舰谢菲尔德号(HMS Sheffield)在距离俾斯麦号不远的地方为剑鱼们指示着目标的方向。两颗鱼雷命中俾斯麦号,一枚打在左舷中部,爆炸的威力被水下防御带化解,但致命的第二枚鱼雷击中了左侧舰尾,打坏了船舵,左边的舵片被卡住了。俾斯麦号在马上就能得救的时候,无助地在海上转起了圈子,与此同时,英国的其他军舰扑了上来——俾斯麦号的末日到了。 艺术画,冲向俾斯麦号的剑鱼 俾斯麦号的船舵,鱼雷破坏了左边船舵的操纵,使这枚舵片卡在左15度的位置。 作为后人,很难想象1941年5月26日晚上俾斯麦号上的氛围,这不同于几年后日本战舰大和号菊水特攻时的悲壮和荒诞,可能这更像是黑色幽默和绝望混合的产物。到了这个时候,舰上水兵大约没人相信不沉之船的鬼话,也大约没有人指望自己能活下来。1941年5月27日一早,英国的拦截舰队出现在天际线上,两艘完好无损的战列舰,乔治五世(HMS King George V)和罗德尼(HMS Rodney),后者还装备着比俾斯麦号威力更大的16英寸(406mm)主炮,面对的是一艘遍体鳞伤,原地打转且濒死的德国战舰。 罗德尼号的第四轮齐射就废掉了俾斯麦号一半的火力,这之后英国战舰越打越准的炮火使得俾斯麦号成了一座漂浮的地狱。主力舰炮火之后,巡洋舰多塞特郡号(HMS Dorsetshire)对俾斯麦号发射鱼雷,最终,10点35分,俾斯麦号向左倾覆,德意志海军的骄傲,永不沉没的战舰俾斯麦号的处女航结束了。 随后英军对俾斯麦号的幸存者展开了救难工作。但11:40分,英国军舰以发现U艇为由终止了救援——俾斯麦号上的2200名船员中,获救的只有114人。有不少俾斯麦号上的水兵是眼睁睁看着英国军舰离自己而去,然后在海里活活冻死的——这可以被解释为英军对胡德号悲剧的某种报复。 4,后记: 1941年6月1日,俾斯麦号沉没不到一周之后,德军伞兵在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占领了克里特岛。国防军公报大肆宣扬这次胜利,俾斯麦号的事情作为小小的不快,大约很快就被普通的德国人忘记了。 1941年6月22日,元首希特勒入侵苏联,俾斯麦号的姐妹舰提尔比茨号和护航舰奉命组成波罗的海舰队参加对苏联的作战。 1942年1月12日,部署在布雷斯特的德国大型战舰穿越英吉利海峡回到德国。此举虽然让英国人颜面无光,但德国海军永远失去了直接威胁大西洋的大型舰艇基地。同年3月28日,俾斯麦号永远没能抵达的圣纳泽尔港口(Saint Nazaire)遭到英军突袭,英军彻底破坏了能够容纳大型军舰的干船坞,德军利用大型舰进行大西洋破交的最后一丝可能失去了。 1943年12月的北角海战,沙恩霍斯特号被击沉,在一连串的惨败之后,希特勒对海军水面舰艇失去了耐心,他盛怒之下命令拆毁德国海军所有的大型舰艇。 1944年11月12日,俾斯麦号的姐妹舰提尔比茨号被英军炸沉在挪威。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当年护送俾斯麦号的欧根亲王号完好无损地迎来了战争的结束。战后,欧根亲王号作为比基尼核试验的靶标同日本战舰长门等老旧舰只一起沉没在南太平洋。 1989年6月8日,俾斯麦号的残骸在大西洋底4791米的深处被海洋地质学家Robert Ballard发现。随后的许多调查详尽绘制了沉船的样貌,也引来了许多争论,俾斯麦到底是被英国鱼雷炸沉的还是被德国人自己炸沉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后人绘制的俾斯麦号残骸被探测时的样子。 俾斯麦号的传奇直到今天还在被人们争论,除去“俾斯麦和大和谁厉害”这种无聊的争论,除去舰娘和战舰世界的许多设定,战争如此残酷大约是件好事,不然会有许多人爱上真正的战争。 而当年俾斯麦号上的水兵也算是完美地诠释了纳尔逊在特拉法尔加挂出的Z字旗的旗语——England expects everyone to do his duty. 不管是不是英国人,恪尽职守一向是非常崇高的美德,无论俾斯麦还是胡德,她们的水兵都是好样的——我想,历史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PS,俾斯麦号的资料在网上真的如汗牛充栋,说是已经形成了一门“Bismarckology”亦不为过。除此之外,我手头有一本Kagero的俾斯麦号3D图集,是非常好的资料,小到每一个舷窗的细节都有考证的清清楚楚。 kagero出版的俾斯麦号和提尔比茨号的3D图集,以后有机会我要把提尔比茨号的事情也一并写一下好了。 ——余生也晚,不能早几年同章骞先生谈笑风生。先生的学识和涵养晚辈实在是高山仰止,希望能够在海军史这个领域继续做些有趣和有意义的探索,以告慰先生在天之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