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畔明珠城蚌埠,是一片有着厚重历史人文底蕴的沃土,无论是深藏地下七千年的双墩陶面人像,还是欢腾起舞的花鼓灯,时时都在闪耀着历史的光辉。上个世纪初,当津浦铁路线上的火车从淮河铁路桥轰鸣驰过,现代文明在这块古老土地上崛起,成为了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地情文化篇--津浦大塘公园 津浦大塘位于蚌埠市蚌山区,原为修建津浦铁路取土留下的水塘。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津浦大塘见证了蚌埠的发展历程。 津浦大塘原名“珠园”,较早被称为“大塘公园”,总面积6.9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4公顷。尽管坐落在闹市中心,这里却是一处环境清幽、闹中取静的天然氧吧。既有江南园林的格调,又有北派古建的神韵,充分展示了蚌埠横跨淮河两岸、南北文化相融合的风采。 “津浦大塘公园”历史变迁 (1)1946年,提议将津浦大塘开辟为公园 1946年3月,城市的生态绿化工作提上日程。12月,市园林事务所提出将津浦大塘开辟为蚌湖公园。但因时局动荡,经费无着,原先的计划不了了之。这段时期内,在大塘南岸陆续形成了一片棚户区。 (2)1957年,“大塘公园”初形成 1957年秋季,蚌埠市委市政府组织全市人民义务劳动,再次挖填大塘的土方,并堆置到塘中间形成小岛。1958年7月,公园初具雏形,被称为大塘公园,8月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3)1966年,更名“延安公园” “文化大革命”后,大塘公园更名为延安公园,一度被迫停止开放,直到1970年。1973年,在多方努力下恢复了大塘公园的名字。 (4)1981年,公园建设突飞猛进 1981年,公园建成游船码头。1982年,在塘中岛上建成钢筋混凝土的八仙亭。1983年, 建成九曲桥、三角亭,在公园东南角建梅园。1984年,时任省政协主席张恺帆为公园题写“大塘公园”园名。1985年2月,溜冰场改为童车场。此后建设了具有传统古典建筑特色外观的醉仙楼餐厅,与西南侧八仙亭遥相呼应。 (5)1999年,更名“珠园” 1999年,市政府对大塘公园及周边地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并将大塘公园更名为“珠园”,实行免费开放,还绿于民。园内改造后的主要景点有风荷桥、八仙亭、醉仙楼,东三亭两廊、西三亭两廊、南大门牌坊等。
(6)2016年,更名“津浦大塘公园” 2016年11月,市园林部门根据前期向市民发出的名称征集令,将公园更名为“津浦大塘公园”。公园依托湖湾、半岛等地势,重点打造轻舟泛漪、风荷夜咏、舞文弄墨、博弈天地等八处景观,色、香、形、游俱全。
公园的名字几经变迁,但留给蚌埠人的却是不变的美好记忆。时至今日,津浦大塘公园依然是诸多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打卡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