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9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人口第一县临泉为何拥有230万人口

[复制链接]

2157

主题

2273

帖子

76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0 12:1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我们聊聊安徽省的临泉县,临泉县隶属于阜阳市,属于安徽省50个县之一。临泉县拥有230万左右的人口,堪称是全国第一县。那么,临泉县为何拥有这么多人口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聊聊临泉县的位置。临泉县位于淮北平原的西北部,这一带地形平坦、耕地充足,而且周围好几条河流,便于农耕和灌溉。例如谷河、润河、延河、流鞍河等等,再加上气候适中,从古代历史上,临泉县就属于人口大县。我们需要聊聊安徽省的历史,安徽历史悠久,孕育了璀璨的文明,出现了一系列的历史名人,例如曹操、朱元璋等等。
不过,安徽省出现的时间比较晚。13世纪中期,北方的元朝迅速崛起。在几十年时间里,通过不断的南征北战,先后消灭了北方的西夏国、大金国和南方的南宋、大理国等一系列政权,建立了一个疆域面积空前辽阔的王朝。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元朝也开始发愁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面对地图上的几百个州府、几千个县,元朝有点懵,因为根本管不过来。


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对于元朝并不合适。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又属于监察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元朝结合了宋朝23路的经验,在金国行尚书台制度的基础上,推出了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甘肃行省、江浙行省等等。当时,安徽省的北部地区,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因为,这一地区各方面的情况都差不多,属于黄淮流域。
在古代历史上,由于农耕文明占据了主流。耕地肥沃、充足,气候适中,降雨量充足,再加上河道完善,这样的地区非常适合生活,基本上都会省会大量的人口。例如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人口大县,现在的人口也不算少。元朝虽然建立了行省,但各方面的问题很多。元朝行省的区划太大,管理存在难度。管理机构过于粗犷,同时过于重叠。


1368年,安徽凤阳出身的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后。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结合各方面的情况,进一步调整了各省的格局。在燕王朱棣迁都以后,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从而形成了两京一十三省的区划模式。当时,北直隶相当于现在的河北省,南直隶相当于现在的安徽省、江苏省等地。
17世纪,清朝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以后,在明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最终,形成了内陆18个省的区划。其中,由于南直隶的地位下降,被更名为江南省。江南省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按照那个时候的条件,管理难度太大。1667年,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清朝把江南省拆分为安徽省和江苏省。截止这个时候,安徽省设立。


不得不说,明清两朝确立了我国大部分省份的大体轮廓,很多省份的区划都是这一时期设立的,例如河南省、湖北省、甘肃省等等。临泉县属于一个年轻的县,截至1912年清朝灭亡,还没有出现临泉县的名字。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阶段,各路军阀相互进攻。与此同时,安徽省的部分地区遭遇了水患,一些河流开始决口和泛滥。
直到1934年,为了治理安徽省西部各地的水患,安徽省在阜阳县部分乡镇的基础上,设立一个新县。在设计县名的时候,由于县府驻地正好在泉河旁边,因此,得名临泉县。此后,临泉县的县城开始逐步扩大和发展。从区划面积来说,临泉县的下辖区域并不算小。因此,在1947年,临泉县曾经被拆分为临泉县、泉南县、泉阳县等3个县和临泉市。


直到1949年春天,临泉县的区划才重新合并。建国之后,临泉县先后隶属于阜阳专区、阜阳地区、阜阳地级市。在7普之后,临泉县的总人口达到了229万多人,接近230万,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县之一。从人口总数来说,几乎相当于一个中小规模的地级市。
临泉县下辖了5个街道、21个镇和2个乡,从乡镇数量来说,也是比较多的。因为,一些县只下辖了10多个乡镇。阜阳市总计820多万人口,临泉县占了将近30%。安徽省总计下辖了50多个县和县级市,临泉县所占的比例也很大。这与临泉县的地质结构、地理位置、水源灌溉、耕地面积等各方面的情况有关。例如河南省的周口市,与临泉县属于邻居。


当年,周口市拥有1160多万人口,比河南省会郑州市,还多了300多万。当然,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各省的人口流动很大。尤其是河南省、安徽省这样的人口大省,按照统计,临泉县拥有将近230万人口。但只有160多万人生活在临泉县,有超过50万人在全国各地工作、生活,基本上是各个乡镇的青壮年和新一代的大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22 04:18 , Processed in 0.23906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