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号重巡洋舰 进入阵地战阶段后,海军的炮火在双方对峙的情况下仍然发挥了很大作用。1951年9月3日—4日,巡洋舰“洛杉矶”号对位于库底附近的敌军目标发射203毫米炮弹197发,127毫米炮弹123发。据报告:敌方伤亡很多,大火蔓延,至少摧毁了3个敌炮兵阵地。接着,“洛杉矶”号在11月21日夜间,在同一地区以91发炮弹击退了向南朝鲜军攻击的敌人,使之获得了喘息的机会。战列舰“新泽西”号则在9月23日—10月3日断续地在轰击线上作战。9月24日对1190高地和951高地发射406毫米炮弹27发,摧毁不少掩体;10月2日对802高地和951高地先后四次发射136发炮弹,摧毁掩体25处,给敌军造成亡200人、伤400人的损失;10月3日,又对796高地和802高地发射81发炮弹。 当海军陆战队第1师接替了南朝鲜军东线的阵地后,其阵地虽然并不临海但仍然处于战列舰和巡洋舰的远程舰炮火力的射程之内。为了取得密切的海军炮火支援,陆战1师与封锁舰队制订了一个炮火支援计划。在后来的4个月中,通常是一艘新来的军舰首先向陆战1师报到,并参加联络会议。在会议上,陆战师向海军提供前线和轰击线的必要地图和复制图,向海军说明地形状况和目标情况,并提供有关无线电通信和频率的资料。海军方面,由新报到的军舰上的枪炮官向陆战师提供弹药的适用性、到达阵位的时间、补给需要的时间及其他问题。这样就可以使双方对彼此的情况和要求有一个相互了解,后来证明这一会议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一时期,陆战队所面临的是深沟固垒的敌人,坚固而隐蔽的工事除了巡洋舰和战列舰的炮火外,其他都是无能为力的。海军陆战队认为,了摧毁位于山的反斜面的坚固工事(应该是坑道工事),舰炮是唯一有用的武器。此后的2个半月中,重型军舰在轰击线上一直对陆战1师进行火力支援。1952年4月7日,陆战队少将塞尔登在一份报告中提到了海军炮火的战果:战列舰“威斯康辛”号在43次炮击中,发射406毫米炮弹977发,平均射程约16海里,估计敌军死70人,伤359人,摧毁炮位3个,击伤7个,摧毁掩体81个,击伤105个;巡洋舰“圣保罗”号和“罗彻斯特”号发射203毫米炮弹977发,平均射程约11海里,估计敌军死239人,伤47人,摧毁炮位2个,击伤3个,摧毁掩体116个,击伤127个;巡洋舰“曼彻斯特”号发射152毫米炮弹470发,平均射程约11海里,估计敌军死163人,伤47人,摧毁炮位1个,击伤8个,摧毁掩体28个,击伤20个。每次舰炮射击平均要用15~23发炮弹击毁的目标,陆军火炮通常要用50~60发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美军认为,舰炮对于敌军精神上的打击是巨大的。这是因为敌军通常认为山地反斜面的工事是对方无法打到的,但是这些工事却遭到了在海上自由游弋的军舰的打击。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军特别是美国海军对于海上舰炮火力支援的效果是非常满意的。
朝鲜战争中的“圣保罗”号重巡洋舰 海军对敌方交通线的封锁主要是切断其海上交通线和近岸的陆上交通线,此外还包括对朝鲜方面的禁渔行动。这一行动从战争一开始就已经展开,并取得了极为令人满意的效果。对此,早在1950年8月,海军第6巡逻机中队中队长法韦尔中校就曾保证说:“通过我们用雷达和目视的昼夜巡逻,我能够向远东海军司令保证,敌人的供应品即使是极少数量也不能由海路运来。”此外,美军还对元山港进行了重点的封锁围攻作战。这一行动是从1951年2月16日开始的,并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共长达861天。除了用海军炮火轰击和飞机轰炸外,美军还采取了夺取元山港外小岛的办法加强封锁,致使元山港一直没有能够发挥不冻港的作用,而且始终保持了一定的压力,牵制了敌军的部分作战力量。 对近岸陆上交通线攻击最主要的行动是对桥梁的轰击。史密斯海军少将认为,用海军炮火不分昼夜和气候条件地轰击朝鲜东北部的交通线,将能阻止75%~80%的交通,并一定能使交通大大迟缓下来。他相信,海军不只能完成海上封锁任务,而且对封锁陆上交通线也将有所贡献。1950年8月8日,美军2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先后摧毁了三陟和清津附近的铁路桥。这次攻击是由直升机观察弹着点进行引导的,开始进行齐射但只造成了很小的损失,因为同一时间内弹着点众多,根本无法搞清楚是哪门炮发射的炮弹偏离了目标。后来采取单炮发射的方式并加以修正,才把清津的铁路桥击毁。1951年5月间,美军驱逐舰“斯提克尔”号进行了一场非常典型的“桥梁战”。它的目标是城津以南介于2个隧道之间的小桥梁。为了节省炮弹和提高射击精度,一艘加拿大驱逐舰先用舢板和小型扫雷具在100浔水深以内扫清扫出一条航道。然后,“斯提克尔”号驶入距岸边2286米以内,以单炮近距离射击,击毁了这个桥梁。朝鲜人民军对被毁桥梁进行了抢修。但就在快要完工的时候,“斯提克尔”号再次轰击将之摧毁。后来人民军放弃了抢修桥梁而改以填满峡谷的办法进行抢修,但一直受到美舰炮火骚扰。等峡谷就要被填满时,“斯提克尔”号又选择城津以北的桥梁开始了第二次“毁—修—毁”的封锁周期。
朝鲜战争期间的元山港 1951年4月14日,乔伊指示要将水面舰艇和飞机的封锁行动协调起来,因此命令第95特混舰队接受第77特混舰队(该舰队以航空母舰为主力)的指挥。1952年1月11日,提出了名为“填空”的作战计划,以使舰炮火力和飞机进行协同攻击。“填空”计划是指攻击一个既适于舰炮攻击,又适于飞机攻击的海岸目标。据此,沿着城津——兴南铁路线选出了5个地点,冠以“填空”1号—5号的代号,其中有3个目标包括桥梁。在目标附近设置雷达反射器,以引导轰炸和炮击。首先由飞机轰炸这些目标,并反复攻击以防止修复。当航空母舰进行补给或恶劣天气阻碍空袭时,水面舰艇就会进行接替以舰炮进行轰击。此外,巡洋舰也在不确定的时间进行炮击,以阻止修复工作。另一项名为“出轨”的计划则是专门为舰炮制定的,一共选出了11个目标。这些目标位于清津到兴南的铁路线上,负责炮击的舰船每天24小时都要对目标发射一定数量的炮弹。通过对桥梁和铁路的炮轰,美军发现大口径舰炮(如203毫米以上舰炮)的效力要远高于中小口径舰炮(如127毫米以下舰炮)。驱逐舰上的127毫米及更小口径舰炮只适于阻止对方修复铁路,不过在射击山上和堤上铁路时要好一些,因为没有命中的远弹可能造成塌方从而堵塞铁轨。1952年7月,封锁部队成立了一个协会组织,称为“火车碎裂者”协会,军舰只有通过击毁一列火车才能成为会员(从这一点来看,感受不到什么威胁的美国海军水面舰艇的日子过得非常惬意)。协会第一个会员是“奥雷克”号驱逐舰。7月15日,它偷偷驶到距“填空”2号约2743米的阵位上并关掉上层建筑的所有鼓风机,安静地停在那里。该舰指定一门127毫米炮为破坏炮,其余火炮为照明炮。在16日1时听到火车行驶的声音后,照明炮立即向隧道处发射照明弹,随即破坏炮将一列火车击毁。次日夜间,“奥雷克”号又击毁了一列火车。到最后,这个协会的18艘会员舰共击毁28列火车。 从海上对陆上交通线的封锁还用突击队登陆的方式进行。首次派遣登陆突击队和爆破队的任务是由轻巡洋舰“朱诺”号执行的。该舰搭乘爆破队于1950年7月7日对朝鲜东海岸罗津附近的铁路进行了袭击。当爆破队返回海上时,一列火车触发了爆破队设置在铁轨上的炸药,任务得以完成。8月6日,一个包括陆战队第1侦察连和第1水中爆破队组成的特种攻击分队成立。从8月12日到25日,分队共进行了6次突击,东西海岸各3次,主要破坏目标是铁路和桥梁以及获得必要的情报。有时,这些突击队也采取偷偷登陆,引导舰炮对发现的目标进行轰击的方式。这样的小规模突击行动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没有中断。除了美国海军外,南朝鲜海军也实施了一些类似的行动。
亚特兰大级轻巡“朱诺”号绘画 总的看,海上封锁在截断中朝方面的海上交通线上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对岸上的舰炮火力支援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虽然封锁近岸陆上交通线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绞杀战”一样并没有起到令“联合国军”满意的作用。对于美军对朝鲜半岛的封锁没有起到理想中的作用,《美国军事战略与政策史》一书作了这样的分析:中国军队介入后,麦克阿瑟交给空军的战斗任务是“沿鸭绿江和图们江切断朝鲜半岛,把它彻底切断使整个地块漂浮在大洋之中;在那里,与海军的封锁相配合的阻断行动可以掐断共产党人的供应线,从而迫使他们溃退并战败”。三面临海的朝鲜半岛极像麦克阿瑟在二战中所极为熟悉的太平洋岛屿战场,以至于他把他在二战中的战法重演了一遍——运用海军封锁切断敌人的海上通道,利用舰炮火力和航空母舰空中力量果断地补充陆基空中力量和地面部队的火力以及把两栖包围作为一张王牌使用等。但遗憾的是,半岛和岛屿之间在战略上的差异是根本性的。岛屿可以用海空力量进行完全的隔离,而半岛却不是这样。二战中西方盟国在意大利战役中非常艰苦的作战就说明了这一点。其原因就是尽管意大利三面临海,但是对布伦内罗山口的昼间轰炸并不足以切断在意大利的德军与欧洲大陆的联系。而朝鲜如同在意大利一样,半岛的第四边至关重要。此外,海上封锁在客观上还起到了掩护地面部队侧翼的作用,使得“联合国军”不会像中朝军队一样总是担心海上的侧后安全。对此,史密斯海军少将说过:“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一个陆军的侧翼竟由海军守得那么坚固,像我们在朝鲜战争中那样。1951年3月,我和斯特鲁布尔在大邱见过李奇微,他很关心其部下对他说的,因为西海岸水浅,有时还是干地,敌人可能迂回美军等西线军队的侧翼。当时,我们对他保证说,海军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他答道,这样他就不再关心这件事了。” 除了以上作战行动外,美国海军还进行过另一种并非是实战行动却对整个战局起到了重大影响的行动方式——两栖佯动。在西方军事理论中,两栖登陆作战包括三种行动方式:两栖攻击、两栖撤退和两栖佯动。两栖佯动的目的是欺骗敌方,以虚假的两栖登陆行动吸引对方的注意力或牵制其作战力量。
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将二战中的“蛙跳”两栖登陆作战发挥到了极致 早在开城进行的停战谈判开始谈判军事分界线问题时,美国海军就组织了一场两栖佯动行动(不过严格地说,此次行动并不能算是一场两栖佯动,因为并没有组织两栖登陆兵力参加,为行文方便姑且将之放在这里一并叙述)。这次行动是为了抵制中朝方面提出的军事分界线方案而进行的,以显示通往汉城的汉江上游完全处在“联合国军”控制之下。巡洋舰“洛杉矶”号于1951年7月26日开始执行这一任务,直到11月27日为止。执行任务时的行动方式是沿汉江河口附近航行并炮击沿岸目标。按照美军的说法,这一行动迫使中朝方面同意了一条临时的停火线(不是正式的军事分界线),将包括瓮津半岛在内的地区划入了“联合国军”控制区。 真正的两栖佯动发生在库底地区。在战争的后两年,美军不断考虑对朝鲜海岸进行两栖登陆作战的可能性,尤其以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最为积极,但总是被不希望扩大战争和力图减少伤亡的上司否决。而库底地区的两栖佯动实际上是来源于海军一个预想的登陆计划。1951年夏天,这一计划由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参谋长希尔海军少将首先提出。计划上岸后向西南推进与第8集团军会合,切断东线朝鲜人民军的后勤补给线,并可以将战线向前推进一大步。但是,这一计划在当年10月份被来朝鲜视察的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否决了。到了1952年,布里思科海军中将提出了库底两栖佯动的想法,企图吸引地下工事内的敌军出来并以海空军加以消灭。9月25日,制订出了规模为1个军和1个团的两栖佯动计划。第7舰队司令克拉克海军中将命令实施这一计划,并于10月4日决定实施团级登陆计划(也就是说按照1个团进行登陆的规模进行)。此次行动的舰船集结开始于10月1日,部队装载开始于6日。第8骑兵团战斗队于9日开始从北海道驶往行动区域。这次代号为“诱饵作战”的行动最大的特点是除了行动的最高层指挥官外,所属部队的指挥官包括航空母舰和扫雷舰的指挥官都不知道这只是一次佯动。克拉克海军中将曾强调说:“为了达到欺骗的目的,演习方面的消息,仅限于最高指挥层知道。”
两栖登陆作战前的炮击对于进攻部队的士气至关重要 行动开始于10月12日,而预定的上陆日期是15日。12日当天天气状况恶劣,超过25节的台风使行动开始时间推迟了2小时,大风浪还阻止了那天计划中的扫雷演习。而在将登陆艇放到海面后,立刻就有4艘倾覆,另有1艘在吊放过程中损失掉了。14日夜,“衣阿华”号战列舰和一些巡洋舰及驱逐舰整夜炮轰库底海滩。15日11时30分,编队指挥官宣布攻击时间为14时。14时开始,运输舰在距岸23000码处开始放下登陆艇以装载登陆部队。但在登陆艇驶向海滩之前,登陆部队又返回了运输舰(可能是因为不想让登陆兵在登陆艇上白挨炮击的缘故)。45分钟后,登陆艇到达距海滩5000码处时就转向返回。这个过程中,海岸上只有寥寥几炮射来,没有造成损失。16时30分,除了部分登陆艇在回收时损坏外,所有登陆艇都回收完毕。接着,编队驶往浦项洞卸载第8团战斗队。但对库底的海空火力袭击仍然继续进行,并且一直持续了16日一整天。直到16日19时,两栖佯动编队才宣布解散。后来,美军认为中朝方面对于库底佯动很少有做出反应的迹象。第77特混舰队司令在战斗报告中称,仅有10名敌军在10月12日到18日的空袭中死亡。如果这次佯动已使大量敌军暴露出来,也只能是在夜间。在库底佯动3个月内,中朝方面在从内陆阵地到元山和库底周围的海岸地区,重新布置了人民军和志愿军的预备队各师,但却不能做出结论,认为这一变动是佯动造成的结果。美军预想的将中朝军队吸引暴露出来并加以歼灭的想法也未能实现。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样的佯动行动无疑会加重中朝方面对于海岸线所受威胁的忧虑。
朝鲜战争中的美军空运补给虽然昂贵,但是在一些关键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海军在朝鲜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美国海军的官方说法是:有一件事是清楚的,如果没有在“自由世界”和朝鲜之间,以及在朝鲜半岛附近的海域内掌握制海权,则朝鲜战争的确会在军事上和政治上被打败。美国海军的这一结论主要是从海运的重要性而得来的:到朝鲜去的每七个人中,有六个是经由海路的;每一吨横越太平洋的空运,就有270吨横越太平洋的海运;每一吨空运需消耗4吨航空燃油,也要由海运保障。然而,海军所起的重要性在中朝方面看来却并不仅限于此。从中朝方面来看,美军的制海权使得己方后方的海岸线时刻受到登陆威胁,不仅牵制了我方大量兵力,而且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争进程。第五次战役发起的企图之一就是抢先攻击破坏敌方的登陆企图,急于求成造成此次战役成为我方在运动战期间最得不偿失的一次。相对于可以预期的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克服的空中威胁,来自海上的登陆威胁更难以预料和致命。如果没有登陆威胁,那么中朝方面的后方兵力就可以大大减少。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国外资料中通常认为如果没有登陆威胁,那么我方被牵制在海岸线上的部队就可以增加到正面战线,有一些国内资料也这样认为。但笔者不敢苟同,且不说正面战线的容量能否再增加这么多部队,仅就后勤保障方面的困难就不允许这样做。因为海岸防御部队离鸭绿江一线要近得多,这实际上等于减少了这些部队后勤补给线的长度,也就相应地减少了保障这些部队所需的后勤努力(补给线越短,同样多的运输力量就可以越快地周转)。如果将这些部队增加到正面战线,因为补给线的延长,那么同样数量的位于前线的部队比海岸防御部队就需要更多的后勤兵力予以保障,这在当时条件下我方是难以办到的。更合理的看法是,如果没有登陆威胁就可以将海岸防御部队撤回国内一部分,这就大大减轻了后勤保障的压力(当时,志愿军曾采取过精简部队的方式,将各部队的老弱人员等撤回国内,以减轻后勤压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减少用于保障人员的粮食、被服数量而增加武器弹药的运输量,对于增强志愿军的战斗力作用更大。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海军对于朝鲜战争的影响是全局性的,不仅仅对“联合国军”一方有正面影响,而且对我方有重大的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