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8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涯棋客》自传纪念应昌期先生 参加应氏杯

[复制链接]

2512

主题

578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3 12:5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 江芮围棋公众号
  今年是应昌期先生百年诞辰。应先生建立应氏围棋教育基金会,在世界各国推广围棋,支持围棋事业的发展。他创办了围棋奥运会——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为职业棋手搭建了一个辉煌的舞台。
  我们有幸参加了应氏杯,也在美国应氏围棋教育基金会的支持下,在旧金山湾区一带开展围棋活动。应昌期先生为围棋做了很多,也为职业棋手做了很多。我们怀念他。
  以下文字节选自我们的自传《天涯棋客》——
  参加应氏杯
  江铸久:
  1988年前,世界职业棋坛只有双边的围棋交流,如中日围棋擂台赛,中日围棋对抗赛,没有世界性的赛事。那一年,听说台北的应昌期先生要举办一个世界性的围棋比赛,日本方面也赶紧筹备富士通杯世界围棋大师赛,并赶在4月初推出。1988秋天,第一届应氏杯世界围棋比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开幕仪式。
  一年里能有两项世界比赛,对棋手来说真是可喜可贺,特别是我那段时间正处于上升阶段,很想在世界比赛中打出好成绩。
  参赛棋手们都住进了北京的香格里拉饭店。我是第一次住进那么豪华的酒店,记得一碗面要十八元人民币兑换券,好像那时北京还没有这么贵的面,也可能是我市面见得太少。
  很多厉害的棋手都来参加了应氏杯,我第一轮抽签抽到的是武宫正树九段。应氏杯的规则是黑棋贴八点(相同于七目半,当时世界棋坛都还是黑贴五目半),猜先方式是由猜中者选择黑白棋。之前,很多人对我说,如果我猜到的话,应该选择白棋,因为武宫九段执黑的“三连星”虽然厉害,但他白棋的“自然流” 更厉害。我被他们说得心里没底。结果武宫九段猜中了,他选择了黑棋。那盘棋我早早地读秒了。下到后半盘好像还是黑好一点,在大官子之前我顽强了一下,我觉得没有棋了,也就没补,其实是有棋的。可是同样读秒的武宫也没有下出棋来,结果我的局面一下又好了。战胜武宫老师后我进入了前八名。
  第二局我对林海峰老师,林老师选择了白棋。那盘棋我下三连星,围起了大模样,下到中途的时候我还可以,可是林老师后半盘的收束下得非常好,黑棋就没什么机会了,我输给了林海峰老师。武宫老师来给我们复盘时,我说,我这盘棋要是让武宫先生来下就好得多。他只是笑了笑。武宫老师是当年富士通杯的冠军。
  比赛前,应昌期先生发给每位参赛棋手一个可以折叠的应氏棋桌。开幕式上应先生问:“你们有谁用过我带来的桌子,觉得怎么样?”我说:“挺好的,旁边还可以放茶杯,很方便。”应先生说:“那就好。”我很尊敬应昌期先生,我觉得中国人能主办高规格的世界围棋大赛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而且应昌期围棋基金会每年都要分别提供价值十万美元的经费和棋具给美国和欧洲的围棋协会,用于推广围棋和应氏记点制规则。
  说到这个应氏记点制,我是这样认为的,世界上各国的围棋规则本来就不统一,应氏规则出来得晚,反对它的声音时有听到,有人说它繁琐。我觉得应氏规则有一点应该肯定,那就是它的严谨性,应氏规则是可以靠书面的东西,也就是已经定出来的规则来判定输赢的。而有些规则,比如日本的规则,发生在吴清源老师身上的事就没有规则可依,最后是通过委员会来判定的。我觉得从这点看,应氏规则就比它强,不管发生什么问题,找规则就能解决问题,至于繁琐还是不繁琐,那是另一个问题。
  我还觉得,应老先生能用自己的金钱来推广围棋是件了不起的事。世界上比应老先生有钱的大有人在,爱好围棋的有钱人也不少,但像应老先生这样不遗余力地推广围棋的有钱人,就他一个。我非常尊敬应老先生。我认为,围棋能走向世界,应昌期老先生功不可没。
  芮乃伟:
  1991年下半年,我接到台湾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的秘书长杨佑家先生的电话,杨先生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好好摆棋吧!”我一下子没弄懂他的意思,紧接着他又说,“应昌期先生已经决定邀请你参加第二届应氏杯,所以你要好好努力啊。” 巨大的狂喜突如其来,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要参加应氏杯了!
  应氏杯是世界上最大的围棋比赛,由应昌期先生倾一人之力创办。应氏杯每四年一届,冠军奖金40万美元,被称为围棋奥运会。第一届应氏杯的第一阶段于1988年在北京举行。应氏杯的章程是,上一届的前八名参加下一届的比赛,另外再邀请十六名棋手参加。现在,应昌期先生把这其中的一个名额给了我,理由是我是世界上唯一的女九段,我参加比赛能对世界女子围棋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真是漫卷诗书喜欲狂啊!心情稍稍平静下来后,立刻有了紧迫感,我要好好准备,要格外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
  我当时在东邦生命保险公司挂着名,事情虽然不多,但总还有一些。另外,我还要去下指导棋。只有暂时推掉一些指导棋的工作,才腾出时间来全力以赴做准备。这样收入会锐减,但有应氏杯在前面等着,收入啥的完全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内。我给我的学生一个个打电话说明,他们都为我高兴,也很理解我,说,老师你安心准备比赛。等下完了,随时欢迎回来。至于那些已经安排好的大的活动,不能取消,还是得参加的。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赛推迟到7月份举行。我很着急,除了希望自己能顺利比赛,还非常希望江铸久也能来参赛。这样我就能见到他了,自从离开祖国,我们还没有相聚过。
  最后,第二届应氏杯围棋比赛于1992年7月在日本东京举行。铸久提前一周飞来东京。我们去中国驻日本领事馆确认了我们的婚姻。
  从第一次知道我能参加应氏杯,到比赛正式开始,前后大致有十个月。这期间,我全心全意地准备,去师父吴清源老师家学习,去依田纪基九段家和他对局,去林海峰老师家的研究会和王立诚等棋手一起下棋摆棋。。。早晨和傍晚还跑步锻炼身体,力争以最佳状态投入比赛。
  比赛终于开始了。第一局我执白战胜小松英树八段。
  好不容易参加比赛,我对自己没信心,所以定的目标也不高,能赢下一盘就高兴得不得了。更高兴的是,应氏杯是一次性抽签完毕,赢了小松后,等着我的是种子选手李昌镐。那时,昌镐刚刚获得了东洋证券杯世界冠军,他虽然年轻,在我眼里已经是大高手了。我非常兴奋和期待。
  不曾想我居然又二连胜,赢了李昌镐和梁宰豪,进入了四强。这是赛前万万没有想到的。见到应老先生,他显得非常高兴。应老先生总是希望中国棋手能取得好成绩,第一届,他就特别希望聂卫平老师拿冠军。应老先生说:“下得不错!下一轮,我们到台北去下吧。”说完,他拿出一条珍珠项链,说,“这串珍珠项链很贵的,要十万日元,是人家刚送给我的。我要它没什么用,就送给你吧,算是奖品。”谢过应老先生,我开心地收下了项链。
  跟应老先生熟了以后,他说:“你们不要老是一本正经地叫我‘应先生’,我比你们大那么多,就叫我应公公吧。”后来,我们都喊他“应公公”,感觉非常亲切。
  应氏杯第一阶段结束,铸久回美国去了,我在日本一心一意地准备半决赛。半决赛定于11月在台北举行,对手是大竹英雄九段。大竹九段是日本六超之一,这一年他状态极佳,刚刚拿了富士通杯世界赛的冠军,又获得了名人战的挑战权。
  11月的东京已经很冷了,到了台北,我们好像又回到了夏天。铸久也从美国赶来,应氏基金会邀请他来台北观战。
  半决赛的三番棋,我一比二输了。感觉还是有机会的,但是乱战中我没把握住。也说明我实力不够。
  赛后,应氏基金会特地为铸久、我还有张璇安排了一次台湾游。基金会的杨佑家先生和姚祥义女士开着车,从台北到高雄,尽心尽力地带我们游览美丽的台湾。
  可以这样说,应氏杯是我流浪生涯中的一根救命稻草。没有应氏杯,可能我会在日本一直以教棋、看棋这样的方式机械地生活下去。为了应氏杯我一年没有教棋,收入大减,但是有她在前面召唤着我,我渴望在世界赛的舞台上拼搏,所以精神状态很好,每一天过得很充实。我真心地感谢应公公的关心和邀请,如果没有他给我的机会,我的围棋生命可能延续不到韩国。1997年,应公公去世了,我和铸久都很悲痛,我们觉得应公公的去世,是台湾围棋的损失,也是世界围棋的损失。我们将永远怀念和感激应公公。应公公去世了,他的公子应明皓先生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应氏杯还在继续办下去,继续对世界围棋的发展起着推广和促进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1 17:09 , Processed in 0.28454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