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的越来越强,棋手的训练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世纪以及人工智能时代之前的围棋,更着重的是棋手的“求道”。
在我们传统思维中,围棋是绝对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同样的棋,别人有思想这么下,就可以;你没思想一味模仿,只会是画虎类犬。
此外,棋手还必须要有个性,下出自己风格的棋,并且最好能体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人棋合一”。
日本六超时代的围棋极具个性鲜明棋风
再者,还应该注意综合素质的提升,功夫在棋外。尤其当你的棋遇到一定的“瓶颈期”,你应该暂时放一放。譬如走出训练室,游历一下自然风光,开拓眼界,如此方可提升境界。
这一切,都给我们绘下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个充满传奇色彩棋手的成长历程。我们在围棋之路上的“求道”,只有我们心中向往的终点,却没有明确的道路,只有自己摸索、自己“强烈的努力”。
而如今的情形则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AI诞生之后,围棋似乎一下子有了“标准答案”。虽然我完全同意现在的AI绝对不是“围棋上帝”,相比围棋的博大精深,现在的AI虽然已经匪夷所思的强,但还有提升空间。
但当AI现有的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人类,那实际上,对于现代棋手而言,AI的选择基本上已经等同于这个“标准答案”。
现在棋手的训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首先是简单的模仿。通过平时的训练或比赛后的复盘,经过反复演练并不断扩大变化分支,不断提升自己和AI的相似度。尤其是布局阶段,不少用功的棋手,对于一些布局的主要变化研究已经非常非常透彻,前半盘仿佛AI附体,重合度非常之高。
然后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棋风,自己偏爱的布局和下法。虽说AI时代之后,棋手个性的棱角已经大幅度被磨平,目前几乎所有职业棋手都带有AI属性,但终究还是棋风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再辅以AI训练,显然更有效。
最后是基于AI理解之后的总结和归纳,这显然比前两层次要更上一层楼。AI的一些推荐招法和形势判断常常会出人意料,这时不能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需要棋手静下心来悟,这同样需要相对应的实力做保证。
虽然困难,但悟到的东西却有不可言传之妙味,也是最能提升棋力的,在潜移默化中或是殚精竭虑之后,还能归纳出一些规律和总结,这一切,显然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