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39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代围棋诗词精华赏析(12)妙手佳句,相得益彰——杜牧《送国棋王逢》赏析

[复制链接]

2792

主题

636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3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26 16:08: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送国棋王逢

〔唐〕杜牧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猛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伏柱,鏖兵不羡霍嫖姚。

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中国古代棋手的社会地位是很低微的。因为棋是“小道”,所以史官是不屑于将棋手录入史册的。即使是王积薪、刘仲甫、黄龙士这样的绝顶高手,正史中的记载也语焉不详。那么,由于种种原因而被历史所遗忘,湮没无闻者就更多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晚唐国手王逢无疑是幸运的,幸运的原因是他有大诗人杜牧这样一个好朋友。恰似遇良史而托名,正因为杜牧那首《送国棋王逢》,我们才得以知道王逢其人其艺。


杜牧


诗人并没有一上来就写王逢招法的高超精妙,而是只用了一个“一路饶”(对弈时让对方一路)轻轻带过。这就为后面的描写埋下了伏笔。
首联中,作者为大家描绘了一个雅致的对弈环境。“玉子”之于国手,显然如名剑之于英雄、良砚之于墨客,会愈发衬托出王逢棋艺的不俗。而“檐雨竹萧萧”则是对弈的绝佳景致。清人张潮在《幽梦影》里说:“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与此可谓异曲同工。试想,窗外有绿竹掩映,清风拂来,竹叶萧萧,龙吟细细,凤尾森森。再加上檐间雨声沥沥、水滴泠泠。而此时,雅室之中,正有二三素心人落子声声。竹声、雨声、敲棋声交织在一起,怎能不兴味盎然?诗人偏偏又在前面加了“最宜”二字,其高雅的审美情趣便跃然纸上。
颔联开始转入对国手高超棋艺的描写。“羸形”,即弱形、薄形。这也是在照应首句的“一路饶”。因为王逢下的是让子棋(或让先),那么,开局阶段他的棋局自然要处于下风。而他的棋艺高就高在能在不知不觉中将局势扳平。这一过程就像春天里泉水潺潺的流动一样,让对手浑然不觉。而厚势一旦形成,便妙手连发,如野火燎原,一举奠定胜局。这两句诗,对仗严整,比喻精到,把一位国手不俗的棋艺表现得淋漓尽致。杜牧不愧是一位精通围棋的大诗人,在他的笔下,国手王逢的棋还真的颇有今世高手曹薰铉“柔风快枪”的味道。


明·剔红人物楼阁棋书桌

颈连联用了两个典故,来称颂王逢。“守道还如周伏柱”一作“守道还如周柱史”,这里用的是老子的典故,因为他曾做过周王室的柱下史。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道”的思想讲求“知其雄,守其雌”,以弱胜强、以柔克刚。这是说王逢弈棋,能如老子修道一样,以静制动、不贪不躁。“霍嫖姚”指的是西汉时的嫖姚将军霍去病,霍去病曾多次大破匈奴,是年轻有为的一代名将,用霍去病的典故,是写王逢果敢善战,不怯不慌。
杜牧是以有这样一为位朋友为骄傲的,所以,他在尾联中说,如果我能活到70岁的话,那还有1万多天呢(杜牧此时大约40岁),就和你一起把这些时光都消磨在棋局之上吧!这既是写王逢的棋艺高,也是在写自己的棋瘾大,更是在写他们友谊的深厚。作为一个痴爱围棋的诗人,能得国手为友,夫复何求啊。
全诗以清新的格调、流畅的语言、精妙的比喻,让我们领略了1100年前的国手王逢的过人棋艺。棋是好棋,诗是好诗。真是:妙手佳句,相得益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5-2-25 20:39 , Processed in 0.40457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