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1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强中国合伙人:平均年龄28岁,他们为何能创业成功?

[复制链接]

1269

主题

1409

帖子

529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1 09:2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48 年,在湖南大学任教的李达,收到一封神秘来信:
" 鹤鸣兄:
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
现公司生意兴隆
望速前来参与经营。"
落款是:毛泽东
这封用暗语写成的信,所提到的" 公司 ",指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100 年前,一群年轻人,在风雨飘摇中艰难 " 创业 "。
100 年后,我们这一代,享受着他们成功的果实。
他们是 " 最强合伙人 ",改变了中国,书写了历史。
但我们,却从未真正了解过他们。
01
平均年龄 28 岁的 " 最强合伙人 "
1921 年 7 月,中共 " 一大 " 召开,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于我们,这是教科书上的一个知识点,都学过。
然而,对党的建立背景及过程,我们并不清楚;
对参加 " 一大 " 的 13 位代表,更知之甚少,甚至说不全他们的名字。
不过,最近的一部电影,让这些书里的名字,一个个鲜活地走到了我们面前。
他们年轻、热血、有理想、充满魅力……
甚至让人有重翻教科书的冲动,只为更多地走近他们。
这部电影就是——《1921》



1921 年 7 月,上海。
13 个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准备召开一个秘密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他们分别是:
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
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
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
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
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
广州代表陈公博;
旅日代表周佛海;
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



平均年龄 28 岁(45 岁的何叔衡和 35 岁的董必武还拉高了平均年龄),最小的刘仁静仅有 19 岁。
放到现在,就是妥妥的 "00 后 " 和 "90 后 "。
所以在他们身上,很容易看到我们现在年轻人的影子。
比如爱笑爱玩,热衷于新鲜事物。
片中有一段,是说大家在上海集合后,刘仁静他们迫不及待地跑出去逛街。
他们在上海 " 大世界 " 的光怪陆离中穿梭,看什么都很新奇。



而作为心系国家的读书人,他们也同样怀揣抱负,个性飞扬;
对事物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对社会充满思辨和洞察。
曾经,在长沙的新民学会上,毛泽东与好友萧子升,经常就 " 中国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 争论不休。
在 " 改良还是革命 " 上,各有各的主张,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并不会因此把观点强加给对方,而是用一生去实践自己的理念。
" 君子和而不同。"
这一点,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群热血青年聚在一起,即便是在 " 一大 " 会议上,意见也很难达到统一。
在党的组织原则、目标、策略等问题上,大家经常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不过,无论争论过程如何激烈,他们的目标始终一致:
誓死推翻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中国。
02
为什么要 " 创业 "?
彼时的中国什么样?
与我们想象中的 " 浪漫民国 " 截然不同,那时的中国军阀割据、租界混乱、民不聊生。
人们亟需觉醒,却习惯麻木。
即便想要抗争,也不知从何而起。



片中有个情节,能对那个年代的黑暗窥见一斑。
由于常年被残酷压榨,工人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他们开始意识到反抗的重要性,罢工运动初见苗头。
而为了维护 " 洋主子 " 的统治,摆平这些 " 麻烦 ",法租界督察长宴请工头吃饭,意在让他们放弃抵抗。
在遭到拒绝后,督察长竟一不做二不休,命令手下直接在饭桌上勒死了工头。
在他们眼里,工人的命如同草芥,不值一提。
而剩下的工人见此情景,也落荒而逃,不敢再 " 造反 "。
不难想象,在当时的中国,这种事情有多常见。



此外,还有一个片段也令人感慨。
上海的法租界区,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法国人在庆祝自己的建国日。
外出的毛泽东碰到这个场景,感到很好奇,上前一探究竟,却被警察粗暴地拉开,强行把他拖出墙外。
一堵墙,似乎就此将人分成了两个阶级。
墙里,是金发碧眼的法国人,在别人的土地上,庆祝着自己国家的节日。
墙外,是祖国被侵占而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他们麻木地围观这一切。
没有比这个更讽刺的了。



据统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国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竟然有 1000 多个
数字之大,让人难以想象。
" 弱小 "" 悲哀 "" 任人宰割 " ……
都成了外界刻在我们身上的烙印。
而身处自己的国家,竟没法随意走动,没法站起来挺直腰杆,自由地看世界。
还有比这更荒谬的事吗?
面对中国的现状,深感 " 中国亟需改变 " 的青年们率先觉醒,义无反顾地冲在前面。
他们眼中含泪,但心中有光,决心向着信仰前进,无论前路如何也无怨无悔。
因为那时的中国,太需要属于我们自己的 " 火种 " 了。
03
他们和我们一样年轻,却在黑暗中创造了火种
关于火种的描述,来自电影中李达所讲的一个故事:
当时,他带领大家抵制日产,却在准备烧掉日货时发现:
火柴竟然也是日本造的。
" 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



那一刻,茫然、悲哀,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为此,他坚定了一个信念:
要改变这现状,要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火种。
可这又谈何容易呢?
在当时的条件下,每天都有很多组织成立、取消。
而那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还没得到广泛传播。
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是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以复制。
就像有网友说的那样:
" 伟人之所以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伟大和悲壮,是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他们当时看不到的。"
如今我们是知道了,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新中国成立,仅用了 28 年。
但在当时,这个过程是要 50 年、100 年、还是 1000 年?
没人知道。
一切都藏在黑暗中,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胜利,甚至是否会胜利。
在这种情况下,一往无前的勇气,才令人敬佩。
正如片中毛泽东的那句话:
" 为理想奋斗,为真理献身,即便是一无所获,也值得。"



电影看到最后,你很难不为之动容。
前面有多热血,后面就有多悲壮。
参加中共 " 一大 " 的 13 个人,有的牺牲,有的依然在战斗,有的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最终仅有 2 人,站到了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天安门城楼上。
克服我们难以想象的困难,为我们今天的幸福而奋斗。
他们做到了。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段评论,说的是在那个年代中,觉醒奋斗的人们:
" 今天的大多数青年根本无法想象:
他们在政治课上死记硬背的那些他们自己根本不相信的东西,
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
这也是我看过电影后最大的感受。
我很庆幸,有诸如《1921》这样的影视作品,让我看到了那个年代,那群心怀天下、有血有肉的青年志士,曾经那群和我们年龄差不多的人们,如何为了理想,全情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



今年是我们建党百年。
去电影院看一部讲述我党成立背景和过程,传递爱国精神的电影;
一起怀念先辈,缅怀先烈,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对此,我们还和电影中青年毛泽东的扮演者——王仁君聊了聊。
通过他的视角,给我们讲述电影台前幕后的动人故事,让我们一起更好地去理解那个时代。
我们很幸运,先烈们的奋斗,成就了今天的中国,带来了如今幸福和平的生活。
他们不只是历史书上冰冷的名字;
他们值得我们真正去了解和铭记。
文末互动:
对于 1921 那个年代,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感受?
对于那些先烈们,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理解?
让我们一起去电影院,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吧。
铭记,
是最好的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30 11:39 , Processed in 0.22922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