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90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苏联英雄”到车臣叛军老大:杜达耶夫的“双面人生”

[复制链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01:5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相由心生,就说下面这位,是不是看着就像是一张反派脸?

焦哈尔·穆萨耶维奇·杜达耶夫(1944年2月15日-1996年4月21日)


年轻时,杜达耶夫长这样。

从格罗尼兹45中毕业,考入了师范学校的杜达耶夫(左),16岁


1960年代,就读苏军航校的杜达耶夫,20岁


还有这样的——1970年代,优秀的苏共党员,苏联空军重型轰炸机航空兵团的参谋长杜达耶夫。


其实,论相貌,三十多年来,除了自然衰老外,杜达耶夫的变化并不大,但前后给人的感觉,却又如此的无法描述........

1944年情人节的第二天,杜达耶夫呱呱坠地,迎接他的,将是中亚荒原上坎坷的童年。
自沙俄帝国时代起,车臣人就跟俄中央政权结下了很深的梁子。早在19世纪,那些没有主动向沙皇效忠的车臣人就曾经被迫离开家园,流放到酷寒的西伯利亚和荒芜的中亚地区。
而杜达耶夫出生的时代,则正赶上车臣人第二次被大规模流放的历史。


原本苏联时代的车臣,表面上看,也被团结起来积极共建社会主义苏维埃。在中央的帮助下,车臣所在的高加索山区,还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少年儿童戴着红领巾,教室里挂着伟大领袖斯大林的画像;
但同时,除了沙俄时代的旧怨,1920年代较为粗暴的集化体改造,曾严重侵犯了车臣的部落利益,强行拿共产主义思想代替《古兰经》的行为,也被一些保守派人士怀恨在心。
这导致,卫国战争爆发后,一小撮儿不安分的车臣人开始尝试同德国人合作,以谋求独立。
苏联高层被彻底激怒,斯大林大笔一挥,掀起了针对普通车臣民众的大规模惩罚行动。
1944年,卫国战争中排名第二的苏军王牌狙击手阿布哈扎伊德里索夫(排名第一的是电影《兵临城下》的原型瓦西里),在伤愈归队后,拿到的,并非应得的嘉奖,而是一纸撤销军籍的文书!

直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才重拾了这位王牌狙击手的功绩,为他追授了勋章


随后,阿布哈扎伊德里索夫被流放至了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在一个农场里放羊。
好在,因为阿布哈扎伊德里索夫的名气很大,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当地人,对他都十分尊敬,还能享受到苏联政府按时发放的特殊津贴。
只是,跟他同期流放的几十万车臣同胞们,可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1944年2月底,斯大林下令撤销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行政区划,分批次将近50万的车臣人流放至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


在哈萨克斯坦,杜达耶夫当兽医老爸在他六岁那年就早早撒手人寰,全靠老妈一人辛苦拉扯他们兄弟四人。
这段背井离乡的童年经历,给杜达耶夫的精神和肉体都留下了巨大的阴影,甚至冥冥中影响了他一生的价值取向。
而且,高加索地区文化中,父权意识十分强烈,这让自幼丧父的杜达耶夫极度缺乏安全感。此种性格和心理往往表现为——崇尚权威和强势主义,同时非常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图。
直到1957年,赫鲁晓夫上台后,修正了斯大林时代的民族政策,重新设立了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行政区划,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的车臣人开始回归高加索。
于是,杜达耶夫全家也从一片不毛之地的中亚迁回了郁郁葱葱的车臣老家。
少年的杜达耶夫,长得白净文弱,看起来就是个书生模样,学习成绩也好。
按照老妈和哥哥们的规划,1960年,16岁的杜达耶夫中学毕业后,考入了北奥塞梯师范学院,就读于物理和数学专业,为当一名合格的中学老师做准备。


44年后,在杜达耶夫就读的北奥塞梯师范学院的不远处——别斯兰第一中学,发生了俄罗斯史上最惨烈的人质事件——别斯兰惨案。
在长达三天的解救过程中,333名人质死亡,其中包括186名未成年人;958人受伤,639名都是未成年人;另有123人落下残疾,26名儿童父母双亡。
而策划制造这起恐怖事件的,正是杜达耶夫的第三代继承者,车臣叛军头目沙米利·巴萨耶夫。



师范生杜达耶夫虽然是一副典型的文弱知识分子模样,车臣人尚武的传统又让他不甘就此当个安稳的中学老师。
1961年秋,正逢坦波夫飞行员高级军事航空学校来高加索地区招生,杜达耶夫瞒着家人去报了名。
经过严格的体检、政审和文化测试(杜达耶夫家世清白,在卫国战争中没有亲法西斯的记录),师范生杜达耶夫正式成为了一名军校学员。
开始的时候,在门槛极高的航空学院,略显单薄瘦弱的杜达耶夫,身体素质并不占优势。
为了出人头地,他玩命地坚持高强度锻炼,苦练空手道,最终晋级到了黑带水平,比专业人士还能打。

军校生杜达耶夫和老妈——这娘俩儿像不像?他老妈一看就是受过苦的人


四年后,杜达耶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了苏军某团轰炸机组,担任副机长。
1967年,23岁的杜达耶夫还光荣地加入了苏联共产党。
杜达耶夫同志不但政治思想方面追求上进,专业能力也非常突出,26岁的时候,就被提拔为空军少校。
在当年,别说是车臣这样的少数民族,就算在俄罗斯族军人中,26岁的副团级空军少校,也是不多见的。

和战友们一起聚餐的杜达耶夫,这应该不是清真餐厅


之后,杜达耶夫又被调动到重型轰炸航空兵第1225团担任指挥官。
1125团的驻地是遥远的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一般的军官被派到这种荒凉之地,多会心存抱怨,带着情绪干活。可是杜达耶夫不同,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基地日常建设训练当中,仍然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

苏联空军训练录像中的杜达耶夫


这一切,都被领导看在了眼里。
三年后,杜达耶夫作为党的“优秀青年储备干部”,被送入加加林军事航空学院指挥系就读。
这个加加林军事航空学院是苏联空军的高级干部进修基地,学员毕业后,都会得到重点提拔。
可能,在西伯利亚的那段调动经历,更像是对一名“储备干部”的考察锻炼。
加加林军事航空学院毕业后的杜达耶夫,一路高升,从苏联空军重型轰炸机航空兵团的参谋长、轰炸机支队长、团长一直做到了航空兵师参谋长。他治军严格,业务素质强,思想还特别上进,深受上级的信赖和下属的拥护。


当然,要说杜达耶夫同志仕途如此顺畅,除了本身能力强,思想上进外,也跟他擅长“走门路”有关——杜达耶夫的老丈人是弗兰格尔岛守备司令,在苏军高层中非常有“人脉”。
杜达耶夫的妻子杜达耶娃是俄罗斯族,作为“军二代”,也在苏联空军系统工作,还是个业余画家。杜达耶夫两口子育有两子一女,夫妻和谐,儿女乖巧。
整个苏联时代,杜达耶夫跟老丈人一家走得很近。

1980年代初,杜达耶夫一家同岳父岳母的合影。俄罗斯丈母娘的表情和面相,跟他的车臣亲娘比,反差明显


在上级眼中,杜达耶夫同志被认为是一名思想上进的好干部、好党员,不仅业务突出、重视荣誉,而且言行十分端正,坚定地信仰共产主义。
作为党和军队的中层干部,杜达耶夫同志还负责其麾下官兵的政治工作,经常搞组织生活会,传达学习最高苏维埃新精神,表达对党和国家的“忠心”。
而且,据杜达耶夫的同事们回忆,后来搞独立时号称自己属于逊尼派穆斯林的杜达耶夫,在苏军中,从未表现出过对宗教的丝毫热情,也根本不在乎食物是否属于“清真食品”,更别提什么穆斯林日常的做礼拜、读经书了!

正在给下属发放食品的杜达耶夫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杜达耶夫作为苏联空军某航空兵师的参谋长,进入阿富汗战场。虽然苏军在阿富汗战争中遭到惨败,但杜达耶夫却节节高升。
在阿富汗战场上,杜达耶夫多次亲自驾驶图22轰炸机,对阿富汗“圣战武装”据点(基地组织的前身)所在区域,进行地毯式轰炸。
杜达耶夫炸死的阿富汗人,正属于逊尼派穆斯林。
在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中,杜达耶夫先后12次获得苏军嘉奖,一路高升到空军师长,授少将军衔。1989年,鉴于他在阿富汗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立功经历,杜达耶夫少将被授予红旗勋章和“苏联英雄”称号。

挂满军功章的杜达耶夫



1991年秋,正在担任爱沙尼亚驻军司令,苏联空军第46集团军某师师长的杜达耶夫,没跟上级打任何招呼,就突然出现在了正乱作一团的车臣老家。
要知道,自从他18岁离家读军校后,杜达耶夫几乎没怎么在老家呆过,每次去看老妈哥哥们,也总是住一两天就匆匆离去。
这次,他来了....然后就不走了,甚至最后,也丧命于此。
苏联强大的时候,杜达耶夫是个好同志、好党员;苏联要垮掉的时候,他竟然也是冲在前面,拆砖瓦最卖力气的那一个。
自此,杜达耶夫开启了他的另一面——带领车臣人搞“独立”的穆斯林阿爸。

在车臣带领属下做祷告的杜达耶夫


趁乱,杜达耶夫凭借着自己的军事组织才能和声望,召集到了大量追随者,其中不乏跟他一样的车臣籍苏军“变脸者”。他们合力推翻了车臣苏维埃政权,宣布车臣共和国独立。当年10月,杜达耶夫自封为车臣首任总统。
毕竟,要说苏联时代车臣籍的军政界名人,杜达耶夫少将可算是里面地位最高的一个,不管是论能力还是资历,在车臣独立阵营中,他都属于妥妥的老大地位。
更何况,搞独立的下一步,就是要应对前来讨伐的俄军,杜达耶夫作为前苏军高级将领,实战经验丰富,深谙对手的战术战法。

苏联解体后,杜达耶夫拒绝在《俄联邦条约》上签字,公开和俄罗斯叫板,彻底抖起了独立的大旗。

杜达耶夫公开拒绝《俄联邦条约》的发言现场——军装虽然还是苏联老样式,但各种苏联时代的军功章全都摘掉了


需要区分的是,在苏联时代,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等被叫做“加盟共和国”。而车臣则属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俄罗斯联邦内部的“自治共和国”。
也就是说,虽然名字里也有“国”的字眼,但车臣并非主权国家,仅类似于俄联邦内部的一个高度自治的民族自治区而已。那么,苏联解体后,当然也归俄罗斯管。

俄罗斯境内的22个自治共和国,现在还得再加个克里米亚地区


所以,面对车臣分裂势力,俄罗斯联邦自然有充分理由去维护主权领土完整。
在同俄方两年多的谈判中,杜达耶夫立场死硬,而且他旗下的武装不但收拢了大量苏联时代的轻重装备,还得到了境外势力的“暗中资助”。
眼瞅着愈发嚣张的车臣叛军不断做大,俄军决定主动深入高加索平叛。这就是异常惨烈的第一次车臣战争,具体的,大家可以看看一部电影,叫做《炼狱》。
然而,俄军麻痹轻敌和战术、指挥方面的屡屡失误,导致其陷入了异常被动的局面。尤其是1995年的格罗兹尼战役,第一轮巷战后,俄军惨败。打头阵的那支俄军装甲作战旅几乎团灭,短短半个小时后,300多辆坦克装甲车开进去,200多辆被击毁,阵亡官兵1000多人。最终,只有1个军官带着9名士兵活着走出了格罗兹尼。


战争中,俄军为数不多的亮点,当属成功“猎杀”掉杜达耶夫。
正如前面说的那样,杜达耶夫非常熟悉苏军的战术和作战习惯(俄军还是沿用老一套),有很强的侦察和反侦察能力。
他打电话都是坐在车里,从来不会超过3分钟,打完就跑路,让俄军根本来不及去定位通话的具体坐标位置。
1996年4月21日,杜达耶夫再次驱车到野外打电话。
因为通话过程中出现了中断,杜达耶夫着急讲事情,就多说了两句。结果,两枚反辐射导弹循着电磁波方向,直接送通话中的杜达耶夫提前见了真主。

杜达耶夫用的是海事卫星电话


当场被炸死的,除了他本人,还有四名保镖外,现场其他人,包括据杜达耶夫的俄罗斯族妻子杜达耶娃,都没有受到严重伤害。
杜达耶娃事后回忆,爆炸发生时,她就站在离丈夫约20米远的位置,见证了这个“最后的通话”。

正在清理中的袭击现场


杜达耶夫死后,叶利钦并没有难为过杜达耶娃和她的子女。目前,杜达耶娃定居瑞典,二十多年来,坚持在各种西方媒体上给自己的丈夫“正名”;杜达耶夫大儿子跟老妈一直在瑞典生活;二儿子拿到了格鲁吉亚国籍,是格鲁吉亚反俄阵营的骨干分子;唯一的女儿定居德国,行事低调。
继杜达耶夫之后,前苏联作家协会会员、儿童文学家扬达尔比耶夫;前苏军炮兵上校马斯哈多夫先后成了他的继任者,也依次被俄军“定点清除”。

左起杜达耶夫、扬达尔比耶夫、马斯哈多夫


此时,车臣已经被糟蹋得千疮百孔,极端宗教势力还趁虚而入。车臣叛军,开始演变成真正的原教旨恐怖主义武装,他们心中的报复对象,已经不单纯是俄军,而是所有的俄罗斯“异教徒”。


第二次车臣战争后,马斯哈多夫的继任者,前苏联消防队员沙米利·巴萨耶夫自封“总统”,带着残余的车臣分裂势力,溃逃到了深山,开始跟俄军打游击。
跟之前相对世俗的叛军首领不同,有着“高加索之狼”之称的巴萨耶夫,是个狂热的原教旨主义分子,自诩为俄罗斯的本·拉登。
巴萨耶夫连续制造了一系列惨烈的恐怖袭击事件。其中,最耸人听闻的有2002年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事件,和前面提及的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
2005年,在接受美国ABC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时,巴萨耶夫嚣张的宣称——如果俄罗斯不撤军,车臣战争将持续至少100年.....所有俄罗斯平民都是他的袭击的目标。

采访视频截图


一年后,巴萨耶夫去验收军火的时候,被俄特工用装满炸药的卡车给“定点清除”了。
只是,在地下“团聚”了的杜达耶夫和大搞“圣战”的巴萨耶夫之间,是不是有点尴尬呢?
因为,根据教义,一名真正的穆斯林,是不得帮助异教徒杀害自己人的,否则,他本人就属于“异教徒”。
而杜达耶夫还是杜达耶夫同志的时候,在阿富汗战场上对“穆斯林兄弟”做的那些事儿,由此获得的诸多苏联时代的崇高殊荣,面对后来的这些原教旨继承者们,又将作何解释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30 14:31 , Processed in 0.2462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