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其实能让人纠结or困惑,从而导致“长考”的原因有很多。
因此要因人而异的去分析,所以接下来我来说一些大家比较容易进入长考的“节点”吧↓
欢乐的布局
布局阶段因为大家一般都会选择自己擅长的定式布局去下,所以正常在“背谱阶段”(很多人熟悉的布局下过100盘+)很难会去长考。
因此布局长考的理由一般都比较欢乐,比如像右上角一样,看见白4突然想不起来定式是啥了…
所以黑棋A位的“大斜”想不起来不敢下,如果走B位的话虽然不亏,但感觉有点怂。
而C位的脱先你知道也可以下,但总担心别人复盘时,说你打不过就跑…
综上所述:你开始纠结,该选哪个呢?
在你头脑风暴的同时,对方已经等的不耐烦了。
于是不知不觉间,别人开始好奇了:棋局刚下了4手棋,你就开始“长考”了,这是想啥呢…
有时候就算知道接下来的定式下法,但一考虑到:棋局配合、对方擅长、风格不搭等原因就…
于是白棋虽然知道A后续的变化,但考虑到黑棋右面大模样很大(棋局配合)。
并且自己虽然知道定式,但没下过几盘,而对手却是下过几十甚至上百盘了(对方擅长)。
以及自己不擅长A的战斗,还有后续的破空治孤(风格不搭)。
所以白棋长考之后,很有可能是选择了B或C的大场,不管右上了(惹不起,躲得起)…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处女座”的棋手会过度追求完美。
比如有人会纠结是选择右上的打吃+长,让对方出头变快+变薄呢?
还是像下面一样简明单长,这样对方出头变慢了,但也变得坚固了。
在白棋思考的过程中,对面又急了:这俩最多也就差0.几目,妳至于要长考嘛…
其实布局阶段的大部分场景,100分的招法和普通80分招法都差不了多少。
所以我们不用“过度思考”,而是只需要保持些许的警惕,防住“骗招”即可哦。
比如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赵治勋老师曾在网络快棋中,仅用8秒就发现了黑1若是打吃,就会不幸中招。
于是他放弃了先手打吃的两目棋,在1位躲过了骗招。
当时文章评论区有很多棋友表示:这计算也不难嘛~我上我也行!
但其实骗招并不是靠长考来防,而是要用“意识”去躲。
所以就和死活题一样,平时能做得出来。但下棋时没人提醒有棋,难度顿时大增…
比如前段时间,我看见连笑九段在网上,就以近乎相同的手段,战胜了檀啸九段。
而连笑下的是升级版的一路打,他在棋局中期锲而不舍的在上方破空。
最终在▲等子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后,终于在角上接回了卧底数十回合的白子众人。
对于大部分棋迷来说,我推荐除了注意这类角落之外,其余拆边等事情最好下的快一点哦。
把时间留到中盘战斗时去思考,效果会更好。
枯燥的中盘
中盘时的大部分长考,都和藤泽秀行老师的这步经典妙手一样。
是在出现复杂对杀时,用来寻找正解的(如能找到正解,就成了发朋友圈的妙手素材)。
到了近些年,因为围棋比赛逐渐快棋化。虽然妙手依旧,但长考却很罕见了。
于是倡棋杯以及应氏杯的延时罚点赛制,成为了长考者们心中的圣地。
2006.12.25 胡耀宇执黑中盘胜古力
比如在第三届倡棋杯半决赛上,首局胡耀宇老师长考后虽然形势赢了,但罚点后遗憾地以1点败北.
而第二局他则将古力的大龙屠杀,白棋全盘标记▲的死子加上此前打劫的提子,竟有81子之多…
除此之外,还有小部分处女座的棋手,会在一些你想不到的地方开始了纠结(A和B选哪个?)。
这里99%的人都会觉得,这™有啥好想的?但其实某些人又开始了头脑风暴↓
比如黑棋在左上角会纠结:如果先小尖再打吃,怕白棋脱先。而右上直接顶,又怕被白棋抢先拐一下…
外面如果较厚,想的就更多了…
是像左下一样先拐一下,强行走到两个先手呢。
还是如右下那般给白棋制造一个陷阱呢?
这么去想虽然“算无遗策”,但复盘时你会经常发现:对方似乎一个图都没想过,直接下了个别的…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高手会在大模样格局的“判断”上进行思考。
总而言之,我推荐大家觉得这个局部满分妙手和普通招法会相差5~10目,甚至能一锤定音时再去长考哦~
折磨滴官子
到了官子阶段,正常大家应该都没有时间去“长考”了。
所以在官子还能用大块时间去长考的人,恕我直言:多半是前半盘遥遥领先,后面突然打勺了。
或是一直小亏退让,点目时才发现形势不对了,于是开始了长考…
对于这种情况,“长考童鞋”也只能尴尬地表示↓
因此官子阶段最常见的长考,一般是以读秒读到9的形式来进行的。
在形势细微时,因为大家都不想因为失误导致输半目。
所以本应噼里啪啦收完的官子,就和NBA比赛第四节的最后几分钟一样,会拖灰常久…
虽然这种每步棋29或59秒的“长考”,对于观众来说是折磨。
但对于对局者来说,能像上图一样下出最佳变化,并最终小胜。
或像这样在对方郁闷的表情中“虎口拔牙”,也算是“痛并快乐着”了…
长考出臭棋
其实棋界还有一句名言是“长考出臭棋”,这句话主要是调侃下棋时想要的东西太多。
因此患得患失,导致效果不佳。
对此我觉得另一个解释是:大家之所以会长考,是因为遇到了复杂的局面(死活对杀,模样判断)。
或是遇到了不擅长的情况(不会攻or不会治孤,不会围or不会破)。
因此面对这些超出你能力范围的局面,处理不好(长考出臭棋)也算正常哦。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尽量避免出现需要长考的地方。
提前避开不会的定式,以及不擅长的格局才是王道。
而若是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头铁的去长考。
虽然思考的过程会让我们进步,但毕竟还是赢棋更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