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45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同志,咱们来合个影吧

[复制链接]

2410

主题

2606

帖子

897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00:1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 《五同会图卷》(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明 《五同会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杜汭
展览: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
展期:2020年7月15日开展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南9展厅
此次“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中有一幅明代的贤臣“合影”——《五同会图卷》。该图描绘了“弘治中兴”时期五位苏州籍京官的一次聚会。文人雅集图是中国人物画史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梁苑之游的西汉名士、三国时期邺下之游的建安七子、西晋的金谷园二十四友都曾被反复描绘过。此种画作所表现的其实不止于文人雅趣和情调,更多的其实是画中人趋同的人生观和志向,他们不同的身世经历和人生轨迹能够启发后世观者的思考,起到鉴戒的作用。
国家博物馆藏的《五同会图卷》是一幅明人绘制的绢本设色长卷,布局工整,刻画谨细。画中场景为一庭院,五位主要人物均着官服,另外还有五名侍者。此画的一大特点就是画中之人留下了好几篇专门记述此画的诗序,这些文字为后人的解读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这五人其实不仅是此画的立意和构思者,还可能对画家的创作给出直接指导。
卷首所画第一人吴宽(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就写有《五同会序》和《五同会诗》(记录于《家藏集》卷四十四)。据该文介绍,《五同会图卷》产生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画中的五人同时任职于明孝宗朝,从卷首至卷尾(右起)依次为:礼部尚书吴宽、礼部侍郎李杰(1443-1517)、南京副都御史陈璚(1440—1506)、吏部侍郎王鏊(1450—1524)和太仆寺卿吴洪(1448-1525)。因为五人生在同时、来自同乡、同朝供职、拥有共同志向,并且行事同道而称为“五同”,此五人在京办公之余时常小聚,这聚会并非吃喝聊天,而是“以正道相责望,以疑义相辨析。兴致所至,即形于咏歌事之,所感每发于议论庶几”。
卷末最左边的吴洪推荐了来自杭州的画师为五人画了群像(《五同会序》中有“丁君綵妙绘事”之句,此人于美术史并无记载,“妙绘事”指精于绘画,笔者推测画家的姓名应为“丁君綵”),后来五家又找人临摹,各收藏一张。国博此卷后有吴洪第十世孙吴至慎的题跋,可能就是吴洪家收藏那一幅,而且又有署名吴宽、王鏊和吴洪的跋文,有可能就是丁君綵原作。
除了这一卷,故宫博物院藏有另一幅《五同会图卷》,后有画中人陈璚后人的记录,应为陈家收藏的那一卷摩品。此两卷无论尺寸、构图、人物和背景安排都很相似,跋文中所述相关人物事件也能对应,卷后也都有好几位清代重量级文士题跋,所以综合参看两卷题跋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图像背后的深层含义。
大明盛世的“五星聚奎”
这幅画中的五人均直面观者,三人直立,两人端坐,几乎连成一条线,这个构图也与其他文人雅集图非常不一样,画家为什么这么画呢?
与此两卷相关的诗序跋文中,“五星聚奎”这一典故多次出现:吴宽有“乡里衣冠比聚奎”,王鏊也有“佳会初逢日在奎”之句。嘉庆丁卯四月无锡后学秦瀛题跋说五人“如五星聚奎,冠裳耀樽”;其他题跋中也有“星聚京华”“五星交映”等字眼。
“五星聚奎”实际上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天象,是五星交映(五星连珠)的一种,指从地球上看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排列为近乎直线,而且只有五星聚于奎这个星宿才是最好的。古人认为世间人事与天上的星象是相对应的,一些特殊的天象出现,地上也会出现特殊的事件。宋太祖赵匡胤夺天下,天空就曾经呈现“五星聚奎”。后来北宋最卓越的“北宋五子”周敦颐、程灝、程颐、邵雍、张载也被认为是在朝为官的“五星聚奎”,与大宋的天象相对应,所以成就了后来北宋的兴盛。
司马迁认为,五星合的祥瑞只是对有德者而言的,《史记·天官书》云:“五星合,是谓易行,有德,受庆,改立大人,奄有四方,子孙蕃昌。”《五同会图卷》中的这五位高官均效力于明孝宗皇帝,朱祐樘宽厚仁和的政治品行使得弘治一朝出现了君子众多、君臣关系融洽等政治特色,为这一朝带来了美誉,他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成化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其在位期间取得了“弘治中兴”的治绩,而五人中的吴宽正是朱祐樘小时候的老师。
吴宽是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状元,他行履高洁,志操纯正,做孝宗老师的时候,宦官大多不愿让太子接近儒臣,多次用他事间断讲读。吴宽率领僚属上疏说:“东宫讲学,寒、暑及风雨天就停讲,每月初一、十五和节日停讲,讲学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是进讲的时间少,停讲的日子多,怎能容许又借其他事妨碍讲学。古人八岁时就随师学习,居宿于外,是想他远离不好的环境亲近君子。百姓尚且如此,况且是天下之本的太子呢?”孝宗赞许并接纳了他的意见,这其实就为孝宗之后的清明统治埋下伏笔。
五人中官职做到最高的是文渊阁大学士王鏊,他也曾给孝宗做过侍讲学士和日讲官,当时孝宗宠信宦官李广,整日在李广陪伴下游玩。王鏊便以周文王勤政的典故反复劝谏,终使孝宗感动。日讲完后,孝宗对李广说:“讲官指的是你们。”王鏊还曾与吏部尚书韩文等请武宗诛刘瑾等“八虎”,他在任上尽力保护受刘瑾迫害之人,并屡次劝谏刘瑾,终因无法挽救时局而辞官归乡。此后家居十六年,终不复出。王鏊居官清廉,全无积蓄,被人称为“天下穷阁老”。文徵明说:“人臣之义要当出于正也。”唐伯虎赠他一副楹联:“海内文章第一,朝中宰相无双。”王阳明更是赞其为“完人”,他评价王鏊博学深刻,于祖宗先辈无憾,结交智友,声名显扬于世。从童子到耄耋老人,从在朝文臣到归隐文士无不学习他、仰慕他。王鏊晚年退居苏州后,倾心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国家栋梁之才,其遵循古法的治学理念对吴门画派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我们熟知的文徵明、唐伯虎和祝枝山都曾师从于他。画中李杰、陈璚、吴洪三人也都与上述吴宽、王鏊一样身居要位、正直不阿。
吴门士大夫的“姑苏志”
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朱熹也说:“圣贤之道,进则救民,退则修己,其心一而已矣。”在《五同会图卷》画成的第二年(1504),五人中最年长的吴宽去世,王鏊在《姑苏志序》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撰写编修苏州府志是苏州自古以来历代文士的传统,传到吴宽这儿,他更是恳切地想继续把这件事做下去,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录成,吴宽虽然病了也不释手,去世时留下“积案满箱”。当时广州林侯世远任苏州,他抱着吴宽的遗稿嘱咐王鏊说:“文定之志不可不就也。”于是他们延聘同志者七八人(其中就包括文徵明),参考诸家文献历经八个月写成了《姑苏志》。
王鏊在序言中还说:“续而正之,能无望于后之君子乎?姑苏,山名,在城西南,昔以名郡,故今以名其志。”《吴郡图经续记》记录“姑苏山,一名胥山”,这里正是吴王阖闾的旧宫。姑苏山就是现今苏州西南古吴国姑苏台的位置,姑苏台也叫胥台,苏州这个名字就是从此而来。这里不仅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与伍子胥强盛吴国之地,也埋葬了历代苏州文士,可以说是苏州文士精神的寄托。以山名志,就是家国天下的抱负与追求不能动摇,要代代传承。王安石的《伍子胥庙记》中说:“子胥之节有以动后世,而爰尤在于吴也。”也就是说忠孝取义的伍子胥精神一直感动后世吴人,得以传承。
故宫版《五同会图卷》后有清代“古文第一人”姚鼐对该画的评价:“衣冠仪貌昔贤存,展阅增恭况子孙。此卷欲教千百载,长留故事向吴门。”吴门历代都有名臣出仕成为国家栋梁,家国天下重任的担当正是吴门精神传承的核心,这也正是《五同会图卷》产生的初衷。
“六合同春”的愿景
画面中颇具苏州园林风格的背景中,动植物姿态各异、种类丰富,其实也都有着各自深刻的含义。图中的太湖石,就是产自苏州西南的太湖,象征坚贞、孤峭的气质与风骨。右边的松树代表青松之志,也就是成为国家的支柱,体现了士大夫的追求。画中除了琴棋书画等文人所长,桂树象征着五人身份尊贵,蕉竹配植是最为常见的组合,二者生长习性、地域分布、物色神韵颇为相近,有“双清”之称。
画中最左侧有一梧桐树,庄子在《秋水》中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鹓鶵是古书上说的凤凰一类的鸟。它生在南海,而要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栖身之处,吴王夫差就曾建梧桐园招引凤凰。梁任防《述异记》记载:“梧桐园在吴宫,本吴王夫差旧园也,一名琴川。”梧桐树下方就是溪流,有一书童抱着琴,这个图像正使我们想到吴王的琴川之梧桐。画中五人皆是南方人,至北京为官为孝宗重用,这一图像的设置,也许正表明他们将自己比喻成北飞的凤凰,栖身于明治的朝廷。
五人中间位置的背景中,有一鹿一鹤,正是此画的点睛之笔。鹿鹤谐音“六合”,意味“六合同春”,明人杨慎专门讨论过“鹿鹤同春”与“六合同春”谐音的问题。“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也意味着天下太平,正是这个家国天下的共同追求将五位圣贤的心凝聚在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9-22 16:52 , Processed in 0.2174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