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都皇城遗址,一座六百年前的烂尾工程 凤阳明中都的营建始于洪武二年(1369年),彼时国家刚刚统一,太祖与大家议论建都之事,提出“临濠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为中都,何如?”朝臣中将领多为淮西人,也都愿意衣锦还乡,当下君臣一拍即合,因中都宫阙建在凤凰山之阳,于是改濠州为凤阳。中都的营建可谓兴师动众,都城分为内、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长30公里,开九门;中为皇城,周长8公里,开四门;内为宫城,周长3.68公里,开四门。 河蚌绘·明中都宫城一直分布图。
中都建筑调动了全国物资,所用木材不仅向全国征调,还大量从附属国进口。建筑墙体先用白玉石须弥座或条石作基础,上面再垒砌大块城砖。而砌筑时则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浆,关键部位甚至用生铁溶灌。建设期间,曾征调工匠、民夫、罪囚、移民、军队共一百五十余万人,凤阳俨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凤阳明中都宫城午门,拍摄于2014年。
中都皇城中轴线南端自凤阳桥跨涧水,进洪武门,过洪武街,穿过云济街至大明门。进大明门,沿御道走完宽阔的凸字形广场,入紫禁城承天门,经端门,过外五龙桥至皇城午门。进午门,过内五龙桥,入奉天门至正殿。正殿是中轴线的中心,往北入后宫,出皇城玄武门,经苑囿,越凤凰山巅,出禁垣北安门,下凤凰山,径北直指中都城北门。此条中轴线全长13.5千米,两侧建有东西对称的左右千步廊、中书省、大都督府等中央文武官署,太庙和社稷坛,文华殿和武英殿、文楼和武楼、东宫和西宫。大明门前,云济街上,向东排列着城隍庙、金水桥、国子监、鼓楼;向西排列着功臣庙、金水桥、历代帝王庙、钟楼。 河蚌绘·明中都皇城。
明中都皇城周长九里,开四门:南为承天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北安门,门内向北为外金水桥。明中都紫禁城,周长七里,开四门: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位西华门,北为玄武门。 西华门门洞
然而如此兴师动众的工程竟然在洪武八年(1375)突然停止了,此时中都的大部分基建已经完工,有些宫殿甚至都可以入住了。《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的罢建原因是:“初,上欲如周、汉之制营建两京,至是以劳费罢之。” 明中都皇城西华门,拍摄于2014年。
明中都宫城城墙,拍摄于2014年。
经过了李自成的纵火、清前期的缩建、近代农业生产的破坏,明中都如今仅剩下了残垣断壁。皇城遗址中保存较完整的是午门城台,呈凹字形,与北京故宫午门的形制相同,正中有三个门券。皇城西华门三个门券洞和城楼台基基本保存完整。皇城东华门、玄武门及东南、东北、西北角楼尚存有高7至10米的夯土台基。城外护城河宽80米,与北京筒子河相当,基本保持原状,城中金水河故道蜿蜒曲折。 明中都金水河里的鸭子,拍摄于2014年。
我们在黄昏时分登上城墙,夕阳西下,长长的背影在时光中交错。城头上草木方生方死,昔日的皇家禁地早已变成农家菜畦,护城河中村民养的鸭子游来游去,田埂里高耸的土坡就是昔年奉天殿的台基。 明中都宫城三大殿城台遗址,拍摄于2014年。
凤阳鼓楼,明中都的最后地标凤阳鼓楼。
凤阳鼓楼建于洪武八年(1375年),是中都城最后建起的一座地标建筑,位于今日县城中心。台基正中间开三个门洞,上方有太祖亲书的“万世根本”四个大字。毕竟朱元璋幼年失学,书法基础不好,楷书没练好就直接写行书,书法气势有余章法不足,这几个字只能算横平竖直,写的非常用力。 朱元璋书法·大军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鼓楼通高47米,台基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米,高15米。台基上楼宇初建时,“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登焉则江、淮重湖萦紏渺弥,一目而中都诸山空濛杳霭,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终明一代,高大雄伟的凤阳鼓楼一直为国内之最,不仅台基高大,而且台基上的楼宇为皇家建筑特有的“九五开间”,采用如此高的规制,在中国鼓楼中是绝无仅有的。 河蚌绘·凤阳鼓楼
鼓楼内部如今设为朱元璋展览馆,正堂内塑有太祖坐像,威严雄武,是根据官方主流画像为蓝本塑造的。屏风后面挂着一张巨大的大明疆域图,上绘南北两京十三省,这些地盘大都是太祖亲自打下来的。永乐年间,明朝又在东北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统辖黑龙江流域。在西部地区设立关西羁縻七卫以及乌斯藏、朵甘都司,掌管新疆西藏事务。明朝极盛时期的疆域面积达到997万平方公里,这对于开局一无所有的朱元璋来讲,无疑是个传奇。 朱元璋官方版坐像
沿鼓楼向西三公里,曾有座同样高大的钟楼。两楼曾巍然耸峙在洪武大街两侧,高耸雄伟的布局是符合中都城总体规划的,也是对“席山建殿,枕山筑城”的点缀和平衡。东西向的云济街与南北向的洪武街形成十字对称,在历代都城中都是比较独特的布局。可惜凤阳钟楼毁于明末战火,康熙六年(1667年)凤阳县治移入明皇城内,钟楼所在区域变为农田,此后再未修复。乾隆二十年(1755年)缩建凤阳城墙,钟楼台基城砖被拆做他用,1974年平整土地时遗址被彻底移平。不过2017年后,当地政府按照鼓楼的形制重建了凤阳钟楼,再次形成了东西对称格局。 大明疆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