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1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楚都寿春千年古镇——隐贤镇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2157

主题

2273

帖子

76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00:2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明期间,我回到了家乡,古称寿州寿春,也就是今天的安徽淮南寿县,历史上曾是楚国的国都汉淮南国的国都。


楚汉文化在这里积淀,文物富集,被称为“地下博物馆”。

两日寿州行,遍游古城及各乡镇,风物尽揽。故乡如诗如画,田园风光醉人,民风淳朴,乡情浓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哺育了我,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诸多乡镇中,有一处古镇老街,厚重的历史文化,尤其熏陶我,这就是隐贤镇。





隐贤镇位于寿州西南部,西滨淠河,由于淠河的分割,历史上的隐贤“鸡鸣狗吠听三县”。隐贤是历史文化名镇,素有“千年古镇”之誉,被列入省级古村落保护单位。






淠水长流给这里的工商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有舟楫之便,鱼盐之利,帆樯林立,水运发达,商业繁荣。




据史料记载,明代时隐贤是江淮一带的重要商埠,也是徽商聚集地。



隐贤镇,顾名思义,隐居贤人,而这个贤人是谁呢?
就是唐代的董邵南,史称“董子”。


隐贤镇,古称“百炉镇”,位于淠河之畔。据传,曹操在赤壁大战前,率领十万大军,在此处支起数百火炉铸造兵器,并在淠河上日夜操练水军,百炉镇因此得名。





唐代时,寿州安丰人、著名才子董邵南中举后,到京城考进士,未中,在淠河里乘船路过百炉镇,看到街市繁盛,就弃船登岸。


刚上码头,就看到一个妇人,怀里抱着一个大孩,手里拉着一个小孩。董子十分疑惑,一般都是抱着小孩,拉着大孩,这个妇人为何反其道而行呢?妇人说,小孩是自己亲生的,大孩是自己领养的。
董子对妇人的仁义大为赞赏,喜欢一个地方的人,就会喜欢这个地方。于是,董子毅然弃考进士,在百炉镇隐居下来。

董子,自幼家贫,孝亲而好学,刻苦上进。他隐居百炉镇后,行侠仗义,慈爱乡里,品德高尚,有口皆碑。后人为了纪念他,改“百炉镇”为“隐贤镇”,沿用至今。
镇以人名,可见董子贤名,深受老百姓爱戴敬仰。

董子处于大唐盛世末年,时运不济,屡试不中,与进士无缘。十年寒窗苦,平生志难求。心灰意冷之际,想到去河北投靠藩镇幕府。就跟李白一样,报国无门,投靠永王李璘。
藩镇割据为叛逆之道,好友韩愈作了一篇《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名为送行,实为劝阻,规劝董子莫行不忠之道。幸有诤友韩愈的劝止,否则董子一念之差将会铸成大错。


韩愈
可见,人生得一诤友,真是幸事。大诗人李白因永王李璘叛乱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差点丧命,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李白
看看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写给董子的肺腑诤言。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韩愈同情董子的怀才不遇,惺惺相惜,还写了一篇《嗟哉董生行》。


淮水出桐柏山,东驰遥遥,千里不能休。淝水出其侧,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
寿州属县有安丰,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门外惟有吏,日来征租更索钱。
嗟哉董生。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或山而樵,或水而渔。入厨具甘旨,堂问起居。父母不戚戚,妻子不咨咨。
嗟哉董生。孝且慈,人不识,惟有天翁知。生祥下瑞无时期。家有狗乳出求食,鸡来哺其儿,啄啄庭中拾虫蚁,哺之不食鸣声悲,彷徨踯躅久不去,以翼来覆待狗归。
嗟哉董生。谁将与俦?时之人,夫妻相虐,兄弟为雠。食君之禄,而令父母愁。亦独何心?嗟哉董生无与俦。
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董子,也是那个时代很多志在报国、生不逢时的读书人的真实写照,虽然未能被朝廷重用,但是董子的侠义和孝行,流芳百世,也不失为人生的一种成功。
人生一世,若不能实现兼济天下的抱负,就学学董子,以他为榜样,不也挺好吗?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在隐贤老街南边的广场上,伫立着董子的塑像,至今仍为人们所思慕追仰。他的贤者之风,也濡养着隐贤镇一方百姓,世世代代。
从老街的南门进去,也就是哈德门。隐贤老街有四条古街,呈“十”字状,入口处建有四个城门,南门:哈德门,西门:长胜门,北门:德顺们,东门:文昌门。


四门因年久失修,有安全隐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拆除,现存哈德门为后来重建。

从哈德门进去,老街上是明清时期的店铺民居,多是砖块泥坯房,保存至今,实属难得。


历史古建筑,
是我们的宝贝啊!
这就是地上的文物!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
拆了之后不可再生的宝贝!
内心由衷地赞赏家乡保护历史古迹的明智之举。文化人,才懂得历史文化古迹的珍贵价值。当我看到上海松江的明清老街被拆除时,内心深深地痛惜。纵使有名人故居,在眼前利益面前,也难逃被拆毁的厄运。鼠目寸光,毁了真正价值连城的宝贝。

行走老街,古韵悠悠,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古代。在历史古迹的气场磁场里,内心非常宁静。


街心用青石条与青砖铺砌,在悠久的历史时光的洗礼之下,青砖残碎,青石条被轧得光滑。
两边的房屋是清一色的徽派古建筑,前为商用门面,后为居家闺室,青砖墙,天井院,风火墙,铺板门,雕梁画栋,萦梁绕壁,木雕石刻,栩栩如生,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显得有些支离和朽败,仍能看出曾经的雄姿与繁盛。



漫步老街,一派宁静祥和的气象,时光显得悠长而静谧,静静流淌。
鸡犬祥宁。一户人家的门头上插着柳条,院子里,几只老母鸡在悠闲地踱步,小花狗趴在地上,闭目酣睡。
我被眼前这祥和美好的情景吸引了,犹如甘泉缓缓流过心房,忍不住探身回来向人家院子里张望,一只老母鸡跳到了老人的椅子上。我的心变得柔软而温柔。



老街悠长,家家户户的木门上贴着楹联。这一幅幅楹联,春风化雨,给予我精神上的洗礼,可见当地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们的志趣追求,犹如甘霖,犹如清泉,滋润人心。比如:

上联:大方处世和而不流
下联:正路是由義然后取
横批:心宽增寿德厚延年



上联:学能知命此心安
下联:才不及人凡事让
横批:人心爽快物阜年丰



上联:心收镜里求真乐
下联:眼放长空得大观
横批:政策英明山欢水笑



上联:读有益书精力壮
下联:行无愧事梦魂安
横批:富贵吉祥如意平安



上联:读能明达耕能富
下联:成自谦虚败自骄
横批:小店开张门迎春夏秋冬福



上联:心未曾求过分事
下联:身常少有不安时
横批:入宾盛集户纳东西南北财



路过一栋八字门房屋时,我驻足停留,问一位老先生,这条老街有多少年历史了?老先生说,有几千年历史了。顿时心生敬意。


老先生随后介绍起来这栋八字门房屋,他说自己八十多岁了,在他小的时候,就从这个八字门里跑进跑出。有四进院落,最里面的房屋通到后面的淠河大坝。以前房屋被充公了,后来被私人买了下来。
老先生说,以前外面还有三扇门,拆掉了,一般人只能从旁边侧门进出,中间的门不能走。老人还指着门当和户对,让我看上面雕刻的图案,还有门前拦着的一块高高的门槛,可见这栋房屋以前主人的身份地位,要么是官员,要么是富豪。







老先生慈眉善目,淳朴热情,面相透露着书生文化气,可见老街厚重的历史文化滋养下,淳朴的民风。
在这条老街上,我见到的大都是耄耋老人,守着老街,年轻人多外出奋斗,老人留守家乡。
八字门对面的一户人家,有三位老人在门口吃饭,像是六十多岁的儿子和八十多岁的老父母,应该是平民人家。
这户人家只有临街三间房,也没有院子,旁边房间就是烧柴的锅台,与农村无异。但是一见这户人家的客厅,我立即就被吸引了。



在征得几位老人家的同意后,我进入客厅参观。客厅正中挂着红底黄字的中堂:
一堂香火乾坤久
万代宗支日月长
天地国亲师位


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油然而生一种骨子里的归属感,一种五体投地的流泪的冲动。
这是我们先人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愿跪伏在祖祖辈辈面前,敬先人,传承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精华,智慧精华,家德家风。
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要守住我们的根,守住我们的传家之宝——传统文化。

再次征得几位老人家的同意,我拿手机拍下了这个中堂。老人家非常和善友好,让我如沐春风。
离开的时候,我亲切地与他们挥手告别,言谢,如沐甘霖。

传统文化不仅滋养着人,所营造的祥和之气也滋养着动物。老街上很多人家养的狗,没有一条恶犬,它们的神情极其温顺和善,从眼神就流露了出来。这是我很少见到的,而且是老街上的普遍现象。




传统文化,春风化雨,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化育万物。

说起文化的力量,不禁让人想到“编笆接枣,锯树留邻”的故事,说的就是隐贤镇。
在隐贤镇涂家巷,有一户陈姓人家和王姓人家比邻而居,两家院子以一道土墙相隔。陈家栽了一棵枣树,有一半枝头伸到了王家院子,每年枣子成熟时纷纷掉落到王家院子里。
王家不想背上贪占邻家枣子的污名,于是在树下编织了一片倾斜着的竹笆,这样掉落的枣子就会顺着竹笆滚落回陈家院子。
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枣子掉到王家院子里。为了自己的清誉,王家决定搬家。陈家得知后,毅然锯倒了枣树,以此挽留邻居不要搬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养一方人。
文化,是精神的食粮,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潜移默化的。
什么样的文化,教化出来什么样的人。

文化离不开教育,隐贤中学历史悠久,人才荟萃,培养出一大批国家栋梁之才。单是从隐贤镇第一小学的两栋教学楼的名字,就可见一斑。一栋名为:尚贤楼,一栋名为:崇德楼。
隐贤中学校歌李清 - 隐贤中学校歌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繁华富庶的寿州水上名镇,如今洗尽铅华,静默在历史长河中。
不禁让人想到首任淮南王英布,曾多次从国都寿州出发,巡视隐贤镇。那时,英布位高权重,一呼百应。巡视的马队激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沿途百姓官吏皆伏地不敢视。
后来,英布反叛败逃,再过隐贤镇时,却发现昔日淠河河道由东西移,竟连一只逃生的渡船都找不到。百姓见之,纷纷闭门,躲犹不及。英布感叹: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风水轮流转。经历过了蛰伏,随着祖国这条东方巨龙的崛起,相信隐贤镇这座寿州名镇将会和古城寿州一样,焕发新生,在江淮大地上,再次腾飞!
寿州名镇隐贤人
流芳百世美名存
风水宝地逢盛世
人杰地灵蛟龙腾
2020年4月8日 作于上海
——楚申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29 15:29 , Processed in 0.2662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