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历史,感受城市遗留的只语片言” 东作门位于龙眠河畔,是桐城一座古老的城门,原城门被战火摧毁,现存为08年原址复建。 ![](http://p3.pstatp.com/large/31dc00039a75545b5f19)
桐城旧有隋同安土夯城,颇具规模。据《皖志述略》《桐城县志》载:宋元县治两徙,历代迭遭战火,土城顷圯。明万历三年(1575),知县陈于阶,邑人户部待郎盛汝谦,河南布政使吴一介营建砖城,周长三公里,城高12米,雉堞1673垛,城门楼六座,东曰:"东作门";东南曰:"向阳门";南曰:"南薰门";西曰:"西城门";西北曰:"宜民门";北曰:"北拱门"。耗银21200两,三月城成。 ![](http://p1.pstatp.com/large/31e200021d659efe3554)
古城西北负山,东南瞰河,正园形城池,国内罕见,礼部尚书翁大立为之勒石撰记东城外。崇祯八年(1635)张献军农民起义军攻城未克。故有"铁打桐城"之称。 ![](http://p3.pstatp.com/large/31e700043193d6690255)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破城,并以县署(现公安局)作运筹决策之所,民国二十八年(1939)因避日寇空袭,县长罗成钧下令拆城。今城墙虽毁,城基犹存,辟为长2250米,宽10米,光滑平坦的"环城马路",交通称便。 ![](http://p3.pstatp.com/large/31e0000398e254e1eaf6)
而今东作门已成为我市市民晚间散步的最佳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