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3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燃烧的太平洋》完美登陆战:提尼安岛战场游记

[复制链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0 10:0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把美军进攻马里亚纳群岛的“征粮者”行动比作一出三幕戏剧,那么登陆塞班岛则是开幕大戏,而第二幕也紧随其后,舞台就是塞班岛南边的提尼安岛(也称天宁岛)。今天这座岛屿人烟稀少,全岛人口仅3000余人,大部分地区被植被覆盖,鲜有游客造访,一派宁静。然而,在1944年7月提尼安岛却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美军陆战二师和陆战四师在此奉献了一场“完美的登陆战”,他们的任务是消灭岛上近万名日军,为B-29轰炸机群取得出击基地,日后将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的“超级空中堡垒”也正是从这座小岛上起飞的。
孤岛困兽
提尼安岛位于塞班岛西南面,两岛仅隔3.5海里宽的塞班海峡遥遥相望。提尼安岛的面积略小于塞班岛,约101平方公里,相比多山的塞班岛,提尼安岛的地形相当平坦,岛上最高点拉索山的海拔不过171米,而塞班岛的塔波查山最高处为473米。提尼安岛和塞班岛一样,都是被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首先发现的,先后成为西班牙和德国的殖民地。一战后,日本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将提尼安岛据为己有,并向岛上移民,建立甘蔗种植园和糖厂,兴建了大量基础设施。到1944年6月时,岛上有15700名平民,其中包括13000名日本人和2700名朝鲜人。



■ 从塞班岛的塔波查山上远望南方的提尼安岛,可见两座岛屿相距很近。
日军最初并未在提尼安岛设防,直到太平洋战争中期才着手派驻部队,防备美军登陆。日本海军在提尼安岛北部修建了战斗机机场,并部署了航空部队和大家吾一海军大佐指挥的海军第56警备队,海军部队总数约4500人,主要在机场周边布防,并且装备了相当数量的岸炮和防空炮,火力颇强。防守提尼安岛的日本陆军部队包括第29师团第50联队和第43师团第135联队第1大队,约4000人,由第50联队长绪方敬志大佐统一指挥,主要依托岛屿南部的高地布防。第50联队是由中国东北调来的关东军部队,训练有素,意志顽强。此外,岛上平民也多被日军强行动员,参与守岛战斗。巧合的是,日本海军第1航空舰队司令角田觉治海军中将在美军发起塞班战役时正从马尼拉前往马里亚纳视察,结果被困在提尼安岛上。角田虽然是岛上军衔最高的军官,却无法指挥陆军部队,对于驻岛的海军部队也没有直接指挥权,实际上成了一个坐以待毙的看客。


■ 提尼安岛上的陆战二师(左)和陆战四师(右)的纪念碑。(作者提供)
在美军眼中,提尼安岛甚至比塞班岛更有价值,志在必得:首先,提尼安岛的地形更加适合修建大型机场;其次,提尼安岛距离塞班岛太近了,为了确保塞班基地的安全也必须肃清该岛。登陆提尼安岛的任务被交给陆战二师和陆战四师,他们在塞班岛上进行了三周苦战后,没有得到多少休整,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登陆提尼安岛的准备中。来自陆军航空队的B-25轰炸机和P-47战斗机已经进驻塞班岛,它们将与部署在塞班岛南岸的美军炮兵一道为登陆部队提供密切的火力支援。进攻提尼安岛的美军总兵力约54000人,而他们的登陆计划安排得相当巧妙,至于妙在哪里,这里暂且卖个关子,下文再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美军发动马里亚纳战役之前,日军已经计划将提尼安岛守军调往罗塔岛,如果美军推迟进攻,他们可以兵不血刃地占领提尼安岛。
J日惊喜
7月16日,美军开始了登陆前的舰炮火力准备,3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和16艘驱逐舰轮番向提尼安岛展开轰击,同时辅以频繁的空袭。在舰炮岸轰行动中,美军遭遇到异常猛烈的反击,包括150毫米岸炮在内的日军轻重火炮与靠近海岸的美军战舰进行对射,“科罗拉多”号战列舰被击中达22次之多,造成43人阵亡,198人负伤。“诺曼·斯科特”号驱逐舰也中弹6次,包括舰长西摩·欧文斯在内的18人阵亡,47人负伤。装甲厚重的战舰尚且如此,陆战队员们乘坐的几乎没有装甲的LVT在这样的火力下结局就更不用讲了。


■ 提尼安岛上残存的日军150毫米岸炮残骸,当年给美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作者提供)


■ 美国海军“科罗拉多”号战列舰,曾在提尼安岛战役中被日军岸炮击伤。
7月24日,美军登陆提尼安岛的J日,陆战队员们在塞班岛登上登陆艇和LVT,跨过狭窄的海峡驶向提尼安岛,这恐怕是太平洋战争中所有两栖登陆作战中从出发点至目的地最短的航渡距离。陆战二师乘坐100多艘登陆艇和两栖车航行至提尼安岛西南岸,之后展开登陆队形,在他们前方是提尼安岛上唯一适合登陆的开阔海滩。


■ 今天在提尼安岛上还能看到当年美军使用的LVT两栖车,已经锈迹斑驳。(作者提供)
站在岛上制高点拉索山上的绪方敬志大佐望着岛屿西面的海面,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他自知美军实力强大,根本无法守住提尼安岛,但他有信心利用手中的精兵给美军以沉重打击,而眼前的这片海滩早已被日军各种火器标定,他甚至从岛屿北面调来了预备队,加强西南海滩的防御。在忍受了美军整整八天的狂轰滥炸后,他渴望着报复的机会,渴望着看到美军登陆艇化成横飞的钢铁碎片,美军伤兵在无助的哀嚎,还有被鲜血染红的海水……这一切似乎马上就能呈现在他的视野中。然而,就在美军的登陆编队即将进入日军武器射程前,它们突然全部掉头向北驶离!与此同时,绪方大佐接到一个让他脸色惨白的报告:美军在岛屿西北海岸登陆!他意识到自己上当了,出现在西南海面的美军不过是虚晃一枪,真正的登陆点在北面!


■ 1944年7月24日晨在提尼安岛西北海岸涉水登陆的陆战四师。


■ 当年美军登陆的白二滩头,如今人迹罕至,非常荒凉。(作者提供)
这就是美军登陆计划的制定者们所希望的效果。在研究提尼安岛地形时,美军作战参谋们发现,这座被珊瑚礁峭壁环绕的岛屿并没有太多适合登陆的海滩,最理想的海岸是岛屿西南侧,那里沙滩宽阔平坦、潮汐稳定、珊瑚礁壁也相对低矮,而且正对着岛上的中心城镇。但是,日军也很清楚这些情况,必然集结重兵防守。除此之外,提尼安岛西北岸另有两处狭小海滩可供选择,虽然不利于大部队登岸展开,但这两处地点可以得到塞班岛南岸陆战队炮兵的直接掩护。为了达到牵制日军,出敌不意的效果,美军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让陆战二师首先向西南佯动,吸引日军注意,而陆战四师则在西北海岸发起主攻。最初,这个计划受到两栖舰队司令特纳中将的反对,但第5两栖军军长,脾气火爆的霍兰德·史密斯中将决心坚定,不惜越级上报第5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上将并得到支持,从而迫使特纳接受。


■ 美军登陆提尼安岛的行动路线。首先在西南海岸进行佯动,主力在西北海岸登陆。
7月24日清晨7时,陆战四师主力乘坐150余艘登陆艇和两栖车,在陆海空三方的火力支援下向提尼安岛西北岸发起抢滩登陆。美军的大胆得到了回报,在代号白一和白二的两处滩头,登陆部队几乎没有受到阻击,顺利上岸,为这场战役赢得了一个完美的开端。配属于西北海岸附近的海军第56警备队第3中队在美军的火力打击和登陆部队的进攻下全军覆灭。到J日日终时,陆战四师主力、陆战二师的一个营和4个炮兵营登上提尼安岛,建立了稳固的桥头堡阵地。在当天的战斗中,美军有240人伤亡,其中阵亡15人。
白色血夜
负责岛屿北部防御的大家大佐对于美军成功登陆气急败坏,他做出与塞班岛的斋藤同样的反应:夜袭。在他看来,只有在美军登陆的第一夜发起坚决的反击才是战胜美国人唯一的机会。况且西北海岸的登陆场狭窄且布满礁石,能够容纳的部队有限,他判断美军此时一定处于混乱之中。
然而,美军强大的后勤保障实力远远超出日本军人的想象力。绰号“海蜂”的美国海军工程兵在美军登陆后不久就开着推土机在白二滩头推出了几条通道,扩宽了登陆场,此外还用从塞班岛废弃工厂里收集的钢材制作了大量登陆跳板,安装在登陆艇上,可以轻松跨越岸边的珊瑚礁壁,让人员和物资迅速上岸。当夜幕降临时,登岛的美军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反倒是日军在漆黑的夜色里发起了一场缺乏协同、混乱不堪的进攻。


■ 提尼安岛上的“海蜂”部队纪念碑,行动高效的海军工兵是美军取胜的幕后英雄。(作者提供)
最先出现在美军阵地前的一支约600人的海军部队,他们顺着海岸向白一滩头发起突击。让美军深感震惊的是,这些日军居然排着整齐的队列穿过战场,仿佛是19世纪老式线列战术在20世纪的复活。在从惊愕中回过神后,美军当然不会放弃如此绝佳的机会,劈头盖脸地一阵扫射,日军留下476具尸体后仓皇撤退了。
一支日军陆军部队跟随着6辆坦克沿着海岸线从南面向白二滩头进攻。美军的照明弹马上将黑夜变成白天,严阵以待的美军炮兵瞬间将6辆坦克中的5辆打趴在地,后面跟进的步兵也遭到火力覆盖,日军最后遗尸267具,败退而去。


■ 提尼安岛战斗中被美军击毁的日军九五式坦克。


■ 当年日军发起夜袭的道路之一,如今两侧已经长满茂盛的草木。(作者提供)
相比沿海岸进攻的日军部队,另一支从南面机场发起夜袭的日军更为狡猾,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精于隐蔽和近战,他们悄无声息地靠近美军前沿,然后突然发难。在随后的混战中,部分日军成功地渗透到美军后方,破坏了部分物资装备。然而,面对美军强大的火力和优势的兵力,突袭的日军终归死路一条,突破美军防线的日军在次日凌晨被陆续剿灭。日军的夜袭彻底失败,也失去了取胜的可能性。后来,美军在登陆场周边的战场上清点出1241具日军尸体,其中包括三个大队长!


■ 白二海滩上日军碉堡的遗迹,上面还能看到累累弹痕。(作者提供)


■ 布满礁石的白一海滩,由于地形所阻,笔者无法抵达海滩。(作者提供)
今日的提尼安岛居民很少,很多地区都恢复为自然状态,道路荒废,人迹罕至。美军当年登陆的滩头以及日军发动反击的地方都已经杂草丛生。不过,后来被美军作为主登陆场的白二滩头还能够轻易抵达。笔者在这里发现了一座日军碉堡的废墟,由于美军记录中没有在滩头遭到阻击的记录,所以这处碉堡应该在登陆之初就被摧毁了。相比之下,白一滩头早已淹没在茂密的灌木丛和碎石堆中,无路可走,以至于笔者只差最后几十米距离而无法到达滩头,留下了一丝遗憾。
肃清全岛
J+1日,陆战二师主力也顺利登上提尼安岛。在随后一周时间里,两个陆战师小心翼翼地向南推进,然而出乎美军意料的是,除了在马加山附近遭遇零星阻击外,日军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预计会遭到顽强抵抗的提尼安镇、拉索山也都被日军拱手相让。当然,在美军的前进道路上不时会遇到日军的散兵游勇,无一例外地被美军歼灭,日军似乎已经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 提尼安岛中部日军修建的通信大楼遗迹,当年此处被日军主动放弃。(作者提供)
在探访提尼安岛的过程中,笔者在拉索山上找到了日本人修建的神社。然而,由于日本经济不景气,近年来上岛悼念的日本人越来越少,山路已经完全荒废,神社建筑也破败不堪,东倒西歪,无人问津。想必看到如此荒凉景象的我和当年美军到此感受的诧异是差不多的。


■ 提尼安岛拉索山上破败的日本神社。(作者提供)
直到7月31日,美军抵达提尼安岛最南部横跨东西的山岭时,终于遭遇到猛烈的阻击。美军将山岭上的三处高地从西北向东南分别命名为580、560和500高地。山岭东西两侧均是垂直的悬崖,无法翻越迂回,唯有山岭中间有一条穿梭于密林中的盘山小路由山下平原延伸到山顶,除了正面强攻别无他法。


■ 从远处观察500高地,由于树木茂盛,只能辨别出大体的山形。(作者提供)
为了在步兵进攻前尽可能削弱日军的防御,美军以“太平洋战争以来最为猛烈的炮火”反复轰击山路两侧的山坡沟谷,还首次使用了凝固汽油弹,由P-47战斗机投掷了120枚汽油弹,烧毁了阻碍美军视线的丛林,这种武器对于破坏日军工事的伪装非常有效。经过高强度的炮火准备后,陆战二师和陆战四师齐头并进,通过遍地的灌木丛抵达山脚下,与山岭上的日军展开激烈对射。陆战23团的一个营在夜幕降临前顺着山路摸上高地。


■ 提尼安岛战斗中,美军炮兵将75毫米野战炮搬到山头高处,对日军进行火力压制。
随后,提尼安岛战役的高潮上演了。在发现美军登上高地后,日军从隐蔽处涌出来,发起波次冲锋。当天半夜,绪方大佐向第31军司令小畑英良中将发出诀别电,之后命令部队发起反击。最初,日军还以试探为主,但很快就演变成数百人规模的万岁冲锋!疯狂的日军士兵沿着陡峭的山坡冲进美军的火网之中,犹如扑火飞蛾般化为灰烬。美军动用各种火器玩命地开火,阻止日军靠近,其中效果最为恐怖的是37毫米反坦克炮发射的霰弹,爆炸时会散射出数十颗钢珠,将冲锋的日军打得血肉横飞,经常一发霰弹就能将十几个日本兵撂倒在地。尽管美军火力炽烈,还是有不少日军趁着黑夜渗透到美军后方,其中一股100多人的部队甚至一度切断了公路,击毁了一辆美军救护车。然而,美军马上组织兵力展开清剿,包括书记员、炊事兵等后方人员也拿起武器投入战斗,以坚决的进攻将日军消灭。


■ 美军装备的37毫米反坦克炮,在提尼安岛战斗中使用霰弹杀伤了大批日军。
当8月1日的太阳升起时,经过整晚疯狂冲锋的日军丧失了几乎全部有生力量。在一门37毫米反坦克炮前方,堆积起来的日军尸体足有一人高。伤亡殆尽的日军无力阻止美军的推进,很快陆战队员们就站在了提尼安岛最南端的悬崖顶上。之后的清剿行动又持续了两天。8月2日夜间,绪方大佐焚烧了军旗,纠集残部和被胁迫的平民约1000人发起自杀冲锋,毫不意外地被美军粉碎了,绪方大佐死于乱军之中,海军部队指挥官大家大佐也是同样的下场。角田觉治中将在美军逼近时连续投出手榴弹,炸死炸伤数名美军,然后引爆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自杀,他的参谋幕僚也全体自尽。


■ 在提尼安岛南部清剿日军残部的陆战队员。
到8月3日黎明时,提尼安岛日军有组织的抵抗基本结束,超过8100名日军殒命,仅有313人生还,另有不少于4000名平民死于炮火或自杀。美军有389人阵亡,1816人负伤,以相对较轻的代价取得了胜利,提尼安岛之战也因此被誉为“完美的两栖登陆行动”。这还要感谢绪方大佐的配合,他命令部下展开自杀冲锋,毫无意义地消耗了有限的兵力。假如日军在山中坚守不出,恐怕美军的伤亡还要翻倍。实际上,提尼安岛及周边小岛上仍有日军残存,他们潜伏在山林中不时袭扰美军,直到战争结束,提尼安岛上最后一位幸存的日本兵藤田峻治迟至1953年才向美军投降。








■ 上三图是提尼安岛南部山地中曲折的山路,路面早已被荒草掩盖,最后一幅图上一棵倒下的树木挡住了去路。(作者提供)
租车前往当年激战的山岭是我此次旅途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战时被炮火烈焰烧得光秃秃的山坡如今已是植被丛生,越野车在那条在地图上根本不存在的曲折山路上缓慢爬行。由于当地刚刚遭遇台风侵袭,我们不得不经常下车,动手清除倒在路上的树木。这段路途让我们体会到美军进攻的艰难,毕竟除了面对崎岖的地形和无处不在的蚊虫,他们还要在夜间防备随时可能从树林洞穴中冲出来的日本兵。


■ 战后日本人在提尼安岛上竖立的纪念碑,在被打趴后他们也知道祈愿和平了。(作者提供)
从提尼安到广岛
在提尼安岛的战斗尚未平息时,超过15000人的“海蜂”部队就已经开始在岛上筑巢,修建供B-29轰炸机使用的机场设施,将提尼安岛建成太平洋上规模最大的航空基地。岛上除了少数山地外几乎所有平原都变成了工地,成片的设施拔地而起,以北机场和西机场为中心的基地群迅速成形,两座机场拥有6条2400米的跑道,而附属滑行道的长度达18公里!机场设施可供上百架B-29轰炸机进驻,基地可以容纳50000人!值得一提的是,海军工兵按照纽约曼哈顿岛的布局进行基地规划,连岛上的道路都按照相应的纽约街道来命名。


■ 被美军占领的提尼安岛日军机场,近处可见日军飞机残骸和机库的钢架结构。


■ 1945年初由北向南拍摄的提尼安岛航拍照片,可以看到北机场和西机场,规模很大。
从1945年初开始,第58、313轰炸机联队的B-29从提尼安岛起飞,开始对日本本土展开持续轰炸,特别是1945年3月8日至9日夜间的“东京大轰炸”成为历史上破坏力最大的空袭之一,超过300架B-29投掷了大量燃烧弹,烧毁了大半个东京,至少8万人死于非命。然而,让提尼安岛真正留名史册的却是1945年6月进驻的第509混合飞行大队,这支部队将让日本人感受到一个新时代的恐怖震撼。


■ 1945年初进驻提尼安岛西机场的美军B-29轰炸机群。


■ 今日从空中看到的北机场遗址,还能看到数条跑道。(作者提供)
从1942年开始,从芝加哥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到新墨西哥州沙漠深处的阿拉莫斯试验场,盟国最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将全部智慧和精力都投入到名为“曼哈顿工程”的绝密计划中。美国政府为此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却无法预计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收获,总之这是一场世纪豪赌,直到1945年7月16日人类历史上第一朵蘑菇云升上云端,美国人才到了肯定的回报。


■ 原子时代的先驱之一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左),曾获诺贝尔奖,完成了人类首次可控核裂变,右图是芝加哥大学内为核裂变试验纪念碑。(作者提供)


■ 位于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科学博物馆,这里展示了很多与曼哈顿计划相关的实物和史料。(作者提供)
1945年8月6日,第509大队的一架名为“埃诺拉·盖伊”的B-29从提尼安岛北机场的A跑道腾空而起,径直北飞。数小时后,从这架飞机的弹舱内投下了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在剧烈的闪光、高热和强烈的冲击波下,广岛遭到毁灭,数万人瞬间灰飞烟灭。8月9日,另一架名为“伯克卡车”的B-29用一枚起名“胖子”的原子弹摧毁了长崎,伤亡同样惨烈,人类以极为残酷的方式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 向广岛投掷原子弹的“埃诺拉·盖伊”号机组成员。


■ 向长崎投掷原子弹的“伯克卡车”号机组成员。


■ 在广岛(左)和长崎(右)升起的蘑菇云,它们造成了十余万人的死亡。
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赌赢了”。在原子弹的打击下日本于8月15日宣布投降。尽管对于是否应该使用原子弹至今仍存在争议,但笔者认为此举加速了战争结束,拯救了众多盟军士兵、占领区人民和日本民众的生命。假如没有使用原子弹,美军按计划在1945年11月登陆日本本土,预计将蒙受100万人的伤亡,而日本的死亡人数更是数倍于此,相比两颗原子弹造成的十余万人的死亡,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 当年执行核轰炸任务的B-29正是从这条A跑道起飞的。(作者提供)


■ 北机场附近当年用于装载“胖子”的壕坑,题图为装载“小男孩”的壕坑。(作者提供)
今天,提尼安国际机场的主跑道就是战时西机场起降B-29的跑道,而北机场早已废弃,但跑道还大体完整,甚至可以开汽车。乘车在昔日B-29起飞的跑道上飞驰,别有一番风味。当年用于将原子弹装载上机的壕坑如今用玻璃罩封住,作为历史遗迹。机场附近日本人修建的空管大楼、防空洞、发电所和弹药库也被保存下来,让参观者们自行脑补战争时期机场上的忙碌景象。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的“埃诺拉·盖伊”号轰炸机如今陈列于杜勒斯机场附近的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分馆中,供历史迷们瞻仰。相比之下,提尼安岛在战争结束后渐渐被人们遗忘了,但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此进行的奋战不应该被遗忘,正是他们与日军的生死相搏奠定了胜利的基石。








■ 今日遗留在北机场附近的日军建筑物,包括空管大楼、指挥部和防空掩体。与之前的游记照片对比可知,日军的机场建筑基本按照标准图纸修建。(作者提供)


■ 今日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分馆内展出的“埃诺拉·盖伊”号轰炸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16 23:12 , Processed in 1.2583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