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7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她和毛主席的这张照片被印成了年画

[复制链接]

2667

主题

62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78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0: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龙冬花



○“走”进年画中的毛主席和龙冬花



○龙冬花带领女同胞一起学习

18次赴北京参加全国性会议,13次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她向毛主席敬酒的大幅照片,曾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并被印成年画张贴在千家万户的厅堂,她的光荣事迹还被编入当时的小学课本。解放之初,龙冬花,一位普通的池州农家妇女,为什么党和国家会给予她如此之高的荣誉?

不要命的“龙恩人”

龙冬花之所以有着如此不寻常的传奇人生,在她儿子陈建国看来,都缘于她有着一股“不要命”的精神。

解放前因家境贫寒,1929年出生在桐城的龙冬花9岁时就被送到贵池陈家当童养媳。解放后,苦水里泡大的龙冬花,积极投身土改和反霸斗争,站在运动的前列,成为斗争中的积极分子。1952年初,她走村串户成立互助组,带领大家一起发展农业生产。

就在这一年的夏天,连续多日的倾盆大雨,把长江变成了一条发狂的巨龙。当时的贵池县北闸埂江堤在风雨中岌岌可危;一旦破堤,邻近的拥有12万人口、十几万亩耕地的秋浦圩将是一片汪洋。在一次有几百名群众参加的紧急动员会上,领导把排涝保堤的重担压到任劳任怨的互助组组长龙冬花的肩上。年仅23岁的龙冬花,领着几百个人、80部水车奋战在抢险前线,一口气干了整整十天十夜。十天十夜不下火线,谁累了她就替换谁。洪峰袭来的危急关头,她甚至豁出一条命,跳进滔滔洪水,带领群众用身体堵住了决口。

最终,江堤保住了,而区委书记把一纸党员登记表放到了龙冬花的面前。这一年,龙冬花被评为安徽省农业劳动模范。第二年,她又被评为全国妇女积极分子。

不想到了1954年,长江沿岸圩区再次遭受百年不遇的水灾,圩堤被冲塌,不少村民登上了屋顶,危在旦夕。龙冬花不顾个人安危,在咆哮的洪水中撑着小船,迎着滔天大浪,抢救被洪水围困的乡亲们。她先后救出22人,同时还抢出了一批粮食。乡亲们见龙冬花为了集体和他人的利益舍生忘死,都敬佩地称她是“不要命”的“龙恩人”。

据陈建国介绍,“不要命”的龙冬花敢于挑起四五百斤重的石块,虽然累得吐血;“不要命”的龙冬花只身一人被困芦苇荡一天一夜,却带回来整整一船肥料。1956年梅雨季节,农田发生内涝,她夜以继日地带领群众排涝20多天,并抢抓农时,带领社员改种单季晚稻200亩,亩产达500斤,全年增产粮食5000多担……她的事迹在当时全县广为传颂。

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其实,“不要命”的龙冬花很少跟孩子们说起自己的这些事迹。陈建国曾回忆说,对母亲的英雄壮举,他们“都是从报纸和其他人口中得知的”。但是,龙冬花的儿女们对于毛泽东主席接见母亲的事情却能够如数家珍。

1953年,龙冬花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妇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当接到有可能被毛主席接见的通知时,她欣喜若狂。多年来,无论是在家种田、挑堤,还是到乡里、区里开会,哪怕是寒冬腊月,龙冬花几乎都是打着赤脚。如今要到北京去,要去见毛主席,她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一双很少穿的旧布鞋。龙冬花细心地把有些破损的地方补好后,将鞋子洗刷得干干净净,穿上去到北京参加会议。会议一连开了好几天,快散会的时候,代表们被通知到怀仁堂后面的假山前集合。龙冬花隐隐感觉到,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来临了。

果然,当她看到身着黄呢制服的毛泽东和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迈着矫健的步伐向代表们走过来时,站在代表中间第三排的龙冬花激动不已。毛主席坐到前排的中间,与代表们一起合影留念。这是龙冬花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记者拍下珍贵照片

1956年2月,龙冬花作为全国政协特邀代表,第三次到北京参加会议。2月7日下午,一位新华社记者悄悄对她说:等一会毛主席可能要接见会议代表,如果跟你握手,你别急着放,我给你和毛主席拍张照片。

果然,毛主席来接见代表了。龙冬花上前握住了毛主席的手,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既幸福又紧张,早把记者的话忘了。记者按下快门的时候,毛主席已经在同其他代表握手了。为此,龙冬花后悔不已。

当天晚上,怀仁堂举行招待宴会。龙冬花幸运地被主席团批准向毛泽东主席敬酒。参加宴会的代表1000多人,各行各业都派代表去敬酒,而农民代表只有龙冬花和王玉坤两个人,代表全国几亿农民。宴会还没开始,龙冬花就急不可耐地来到毛主席桌边,向他敬酒。据当时现场工作人员回忆,这里还发生了一点小“状况”:因为心情过于急切,本应从右边敬酒,龙冬花却跑到了左边。周总理看到了她,提醒主席道:“主席,龙冬花来敬酒了。”毛泽东正聚精会神地看代表名单,听到后,立即放下代表名单,紧紧握着龙冬花的手,微笑着连连点头,说:“好,好,姑娘你多喝,我少喝点。”龙冬花点点头,把酒一饮而尽。新华社的摄影记者迅速按下了快门,让这一历史瞬间成为永恒。

今天我们看到,照片上毛主席有力的大手紧握劳模的手,目光中充满着慈祥,表现了人民领袖关注农业、关爱农民的殷殷之情。“这幅给毛主席敬酒的大幅照片,后来刊载于全国各地报刊上。最让母亲自豪和没想到的是,这幅照片后来还印成了年画,挂进了家家户户的厅堂,从此母亲的名字真的是家喻户晓。”陈建国说。

永葆劳模本色

据了解,作为亿万农民的楷模、妇女界的骄傲,龙冬花先后18次赴北京参加各种全国性的会议,其中13次见到毛主席。尽管从区里农业社社长到县、省不脱产的农业社副主任,从全国团代会、妇代会代表到全国政协委员、党代会代表,龙冬花的身份和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但她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坚持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带头劳动,拼命工作,劳模本色始终不变。

龙冬花参加1956年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时才27岁,在委员中几乎是最年轻的,又是全国劳模,周总理能直接喊出她的名字,这使得她成了“明星”。

每次从北京开会回来,龙冬花总是发奋工作,拼命劳动,处处带头,别无所求,就连平常到上面开会的补贴金和省里奖给她的两条大水牛,也都交给了集体。龙冬花曾说:“去北京开会,我这个农民代表多次坐在主席台上。毛主席每接见一次,对我都是很大的鼓舞。我们应该像毛主席说的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的事,事事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

上世纪60年代,龙冬花转为国家正式干部,开始拿工资了,但她仍留在大队参加生产、指导生产。后来组织上认为,按规定劳动模范不应该拿工资。龙冬花当即办理了退职手续,但仍数年如一日,投身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只是由于长期劳作在圩区水乡,龙冬花得了严重的风湿病,工作起来力不从心。虽然在1979年组织上恢复了她的干部身份,但她还是提出了提前退休的申请。

陈建国告诉我们,母亲退休之后依然关心着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关心着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始终保持着一位老政协委员、劳动模范的本色。退休后,集风湿病等多种疾病于一身的龙冬花,经组织特别批准,看病费用实报实销,但她从不允许家人“搭车”,每次住院总是一再要求提前出院,尽量节省开支。她的话很质朴:“我老了,不能再为国家做贡献,唯一能做的就是少花点国家的钱。”

2004年9月7日,龙冬花因病逝世。得知消息的干部、工人、农民、学生、解放军,甚至街道上的大爷大妈,一拨又一拨地赶来为她送行……

龙冬花的故事感动着一代又一代池州人。人们从龙冬花的身上学到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勤劳朴实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的道德品质。正是因为有了众多像龙冬花这样的建设者,70年来,池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80亿元,财政收入107.2亿元。池州市先后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

□李运动洪欣程堂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9-22 13:41 , Processed in 3.49825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