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体俱围棋
参加市比赛,经常会在赛场门口看到家长训孩子:一个冠冕堂皇,积极向上,一个耷拉脑袋,神色凝重。家长的思路很清奇,完全没觉得自己孩子的实力不够,谈话的重点总是比赛的态度不认真。我在赛场翻了下牌子,刚才那个孩子的对手至少能让他三子,不禁露出了关爱儿童的神情:赛场内外Double吊打,疼!
作为两个孩子的家长,我也经常陪现在已经上高中的女儿参加市里的各项比赛。因为不知道比赛内容,比赛范围,在家长等候区看其他家长热烈讨论的时候,总插不进话。我会对自己说,原谅这个不走心的佛系家长,我只是来给女儿当一回粉丝的:

时值升段赛之周,一边暗自庆幸这个周末终于不用带这批熊孩子了,一边假模假样给孩子和家长们写下寄语:
投入地去下每一盘棋。
说到投入,第一个跳进脑海里的是2016届低段班的王天元:

即便在洗浴中心,也能把围棋下得白白胖胖的。

标枪一样地站在老师身后,就问你投入不投入?
小天元在三个月里连升3个段位,现在已经是5段小高手了。
投入也有另外一种表现方式:

2017届低段班学员郑峻灏,我们训练营里的小泪包。在对局中有强烈的代入感:他代入的是己方棋子。
下棋输了,痛快地哭一场,没什么丢人的。从体俱走出来的世界冠军常昊小时候就特别爱哭,时任体俱总教练的邱百瑞老师说要把他的眼泪盛起来,装满冰箱。

在这个月的“小企鹅杯”上,小峻灏(右1)站到了领奖台上,虽然不在C位,他可是冠军哦。
围棋有意思的地方是帮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定位:业余大叔下的是情怀,冲段少年下的是计算,人工智能下的是格局,小朋友们下的是乐趣。对于孩子来说,围棋的游戏成分居多,家长的过度压力会让孩子失去对围棋的兴趣。
升段要求7局5胜,赛制决定了大部分的孩子是来打酱油的。只要孩子能投入到每一场比赛中,不论结果如何,家长都要给孩子最温柔的包容。在小目标破灭后,如何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这才是生活的常态。
文章最后,给我的学生们加加油:
祝你成功向每一位对手讨到个2分的小红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