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1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放前,合肥人的文化生活是啥样

[复制链接]

297

主题

378

帖子

15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00:5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虽然解放前,合肥市的戏剧、曲艺界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民间状态,戏剧大多“出门就唱小倒戏”,曲艺则主要有安徽大鼓和评词,但合肥市的群众文化组织,则经历了宣讲所、通俗教育馆及县立民众教育馆几个阶段的发展。

    话剧表演“女扮男装”

    解放前,合肥地区的人大多“出门就唱小倒戏”。据考证,“倒七戏”形成于清嘉庆年间(公元1800年前后)。直到解放前夕,民间曾经组织过众多的“倒七戏”班社。这些班社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唱戏,少则七八人一班,多则二十人一社。据我考证,当时民间约有“倒七戏”班社20个左右。这些班社主要演“倒七戏”,有的也与“京剧”、“徽剧”班同台演出,人们称之为“四平带折”乱弹班,即“京剧”或“徽剧”与“倒七戏”“两下锅”。“倒七戏”班社常演的剧目有《借罗衣》、《讨学钱》、《卖杂货》、《点大麦》、《王小楼扒沙》等200多个。解放后,经过戏剧改革,民间“倒七戏”班社逐步发展成为国办的“庐剧”艺术表演团体。

    合肥人演话剧,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当时安徽省立第六女子中学、省立庐州师范和三育女子中学的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曾演出过话剧《棠棣之花》和《孔雀东南飞》。当时男女不同台,男校的学生演出,剧中的女角由男生扮演;女校的学生演出,剧中的男主角则由女生女扮男装。而业余话剧团体的首次面向社会公演是在1933年春。当时安徽省立第六女子中学为了解决图书馆建馆经费不足,动员第三届毕业班学生演出话剧《红楼梦》,剧本是由该校语文教师根据小说《红楼梦》改编的。演出获得圆满成功。当时的门票分3元、1元两种,均被群众争购一空,很快就筹齐了建馆经费。

    1937年8月中旬,合肥话剧首次出现男女同台演出。当时部分青年及在校学生为宣传抗日,组成了“铁血话剧团”,首次男女同台演出了3个宣传抗日的话剧:《烙痕》、《芦沟烽火》和《放下你的鞭子》。这次演出相当成功,当剧情进入高潮时,观众纷纷走到舞台前掷钞票、铜元,用行动支援抗日。

    众多群众性游乐场所

    解放前,合肥地区的曲艺活动主要有安徽大鼓和评词,经常说唱的民间艺人约有50多人。演出的场所有鼓楼桥、三孝口、文昌宫、双岗、南七里站、大西门、大东门、府学、木摊街等处,所说唱的曲目均为“蔓子活”,其中有《封神演义》、《月唐传》、《瓦岗寨》、《杨家将》、《岳家兵》等。

    而群众性的游乐场所,有合肥人娄迈三于1928年春开办的城南游艺园(今省立医院处)。这是一所综合性的群众娱乐场所,园内设有杂技、马戏、京戏、倒七戏、文明戏(上海、江苏来肥演出的话剧)等。演出不分场次,观众只须买一张门票,即可任意选看其中一项。到了1928年冬,城南游艺园歇业。此外,城隍庙内的“花戏楼”也是演出场所,当时每当庙会或善男信女还愿时,特别是正月,都要在台下听戏。这里演出的多为“京剧”或“徽剧”。当时台下不设座位,观众一边看戏,一边品茗或嗑瓜子。除了上述场所外,在鼓楼街、三孝口等地还有20多处租书摊、棋室以及戏迷清唱、猜诗韵之类的活动场所。

    解放前的群众文化组织

    而合肥市的群众文化组织可追溯到上世纪之初。据史料记载,早在光绪33年(1908年),合肥即有“宣讲所”及“通俗教育馆”。早先,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以及组织民意班社、兴建文化场所都是处于自发的无序状态。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提倡国民社会教育。民国4年(1915年),教育部明令县治及繁盛市镇设立讲演所,后改为民众教育馆。1927年春,国民革命军进入合肥时,合肥县立民众教育馆已经建立起来了。该馆属县政府为开展社会教育而设立的机构,其首任馆长为刘自强,馆员有赵圣传等五六个人,每人每月工资8块银元。

    县立民众教育馆的馆址设在文庙(现合肥四中处)。他们经常在文庙前用留声机播放歌曲及京剧唱片,招徕群众,然后开始演讲。内容除号召民众读书识字外,还讲文化知识、讲打土豪分田地。如讲“农民种田累死了,粮食都被东家收去了”;“工人做工,生活无保障,资本家为富不仁等”。

    当时,馆长刘自强还联系社会人士李浩华、沙扬庚、谢南谷等组织“新月游艺社”,演出话剧及说唱曲艺节目宣传北伐。1928年,刘自强还帮助正谊中学学生会演出熊佛西编写的宣传抗日的话剧。

    1932年8月,合肥县立民众教育馆迁至城内四牌楼楼北街。人事也有了变化。所举办之事业,有图书室、阅览室、关于卫生生计之陈列室,以及民众学校、民众读书会、无线电收音报告、各种游艺器械、公开演讲等。而到了1936年底,合肥县立民教馆又在三河镇设立分馆,当时馆内共计有书籍百余件,图表80余张,及收音机、乒乓球台,各种乐器等。

    时至抗日战争前,合肥县立民众教育馆馆址又迁至基督教堂北边(今宏图大厦处),内有正房两路6间,厢房4间。馆长是谢维敏(上海大夏大学毕业)。“七七”事变后,刘自强、谢南谷、李晓凤、徐淑英等组织“铁血话剧社”,联系学生张亚作、李东林、杨俊卿等演出抗日话剧《放下你的鞭子》(鲍昭寿导演)、《烙痕》(谢南谷导演)和反映“八一三”抗战的话剧(陈豪导演),激发了人民的抗日爱国热情。

    到了解放前夕,合肥县立民众教育馆又迁至映典路21号(即今宿州路原报刊门市部处),当时该馆有房屋20余间,藏书约5000册,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展览室等。

    刘浩/口述 洪霖 郭娅 程堂义/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27 21:53 , Processed in 0.7703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