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造共和 段祺瑞对中国历史的最大贡献当属“三造共和”。 一造共和,兵谏清帝退位。1912年1月26日段祺瑞领衔,联合四十七名北洋高级将领发出通电主张共和。2月4日,又联合八名将领发出通电,敦促清帝退位,把自己的司令部由孝感迁到保定,做出进军北京的姿态,吓得太后皇上、王公大臣毛骨悚然。2月9日他参与了直隶总督张镇芳领衔的通电,要求清廷“宣布共和”。2月10日,段祺瑞在北上途中再次通电,给清廷连续施压。被逼无奈之下,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宣布退位,统治中国长达260多年的清王朝寿终正寝。 二造共和,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对段祺瑞有知遇之恩,段是袁的第一骨干,是列袁之后的北洋二号人物。但是,当段祺瑞发觉袁世凯恢复帝制的野心后明确表态反对,而且辞职苦谏。他说:“我当年曾发出采取共和之电,如果又拥项城登基,将何以面对国人?恐怕二十四史中,找不出这样的人物吧!所以论公,我即使死也不会参与;论私,我从此退休,决不多言。”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登基,册封文武百官,段祺瑞自然不会名列其中,这显然是老袁对段祺瑞不合作的回应。老袁被迫取消帝制后,又是段祺瑞废除封建体制,恢复共和政体。 三造共和,粉碎张勋复辟。1917年7月1日,逊帝溥仪在辫帅张勋和康有为等的拥戴下复辟登基,段祺瑞立即组织“讨逆军”,自任总司令,讨伐张勋,7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复辟闹剧匆匆收场。 直皖战争败北 段祺瑞飞扬跋扈、刚愎自用且又好意气用事,这为直皖战争的发生与败北埋下了伏笔。 段祺瑞排斥异己,极力扩大和培植皖系的力量,引起了以曹锟和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集团的不满,直皖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日趋尖锐,无法调和,于是双方磨刀霍霍,剑拔弩张。当时皖系无论军队数量还是装备上都优于直系,因而段祺瑞认为稳操胜券,于是,1920年7月13日,老段发布讨伐曹锟、吴佩孚的檄告,14日下达总攻击令。一开始,皖系取得了几场胜利,战场上处于有利地位,但是,皖系军队将领具有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那就是军事理论丰富而实战经验少,他们哪里是能征善战、不可一世的吴佩孚的对手。当双方打得难解难分之时,原先保证严守中立的奉系头子张作霖突然宣布参战,通电讨伐皖系。一场声势浩大的直皖战争仅仅六天时间就结束了,段祺瑞于7月19日发表通电,自请罢免官职,解除定国军名义,皖系把持中央政权的局面结束,作为政治和军事集团的皖系从此一蹶不振,北京政府被直系和奉系联合操纵。 吴佩孚是保定军校的学生,其上学期间军校由段祺瑞管理,故二人有师生之论。吴佩孚没有过度难为他那战败的段老师,也算尽了师生之谊,但是老段却恨恨地自言自语:“吴佩孚本学问不错,兵练得也不错,学会打老师了!” 民族气节忠贞不渝 段祺瑞的人品德行堪为世人楷模。被称为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的“六不总理”,他性格直爽,光明磊落,对家人和下属要求苛刻,他生活简朴不贪欲,从不收受贵重礼物,只有冯玉祥送给他的一个大南瓜全部照收。他的清廉之气的确难能可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一些说客劝老段出山组织傀儡政府均被他严词拒绝,当他的旧部王揖唐游说时,他怒斥道:“我是中国人,决不做汉奸傀儡,就是你自己也要好好想想,不要对不起祖宗、父母和子孙后代。”日本每任驻屯军司令必去拜访段祺瑞,他总是托病不见。为了脱离日本人的纠缠,老段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机智地摆脱汉奸和日本特务的阻挠而去了南京,不久又移居上海,在各种场合表达了抗日的立场。 这个人们心目中的亲日派在国家和民族的大是大非面前表现的如此决绝赢得了国人对他的尊重。1936年11月老段病逝,享年72岁,南京国民政府给予国葬,很多显要亲临吊唁。他当年的仇敌冯玉祥敬献的挽联云:“白发乡人空余涕泪,黄花晚节尚想功勋。”他的学生和最大的对手吴佩孚不亏为秀才,他的挽联非常精彩:“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著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时局至此,皆误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战,忧民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