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合马路由合肥市区一直向东前行,距离合肥市区15公里处,就能看到一块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的指示牌。根据指示牌所指方向,沿着一条黑色柏油马路,不到8分钟车程,就来到了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所在地。 这是一个人口不足1000人的小村庄——肥东县撮镇镇瑶岗村。盛夏时节,记者来到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只见眼前十里荷塘,一朵朵或白或粉的荷花迎风绽放;白墙黛瓦,一抹青翠的嫩草掩映其间顽强生长;两行白杨,一棵棵葱郁的树木直插云霄…… 这是一个安静的盛夏午后,村落里行人无几,几十年来,瑶岗享受着与生俱来的宁静。可是瑶岗人清楚地记得,65年前,一代伟人邓小平在这个村庄待了28天。听着瑶岗人的叙述,仿佛一切都发生在昨天。 渡江战役指挥中枢在瑶岗 60岁的王永金年轻时就担任了瑶岗村党支部书记,他为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的设立奋斗了半生。他告诉记者,1949年3月31日至4月27日,邓小平在瑶岗共待了28天,研究部署渡江作战具体事宜,并亲自起草了渡江作战的纲领性文件——《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指挥百万雄师打过长江,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 总前委旧址原是清末五品顶戴中书科中书衔太学生王景贤的宅第。1985年,当地政府在此建成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并对外开放,1996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来到旧址时,这里经过了新一轮的修缮。旧址附近设置了太阳能路灯、嫩绿的草坪。旧址是三进四厢两座四合院。一进正屋东间是陈毅的卧室,西间是华东局常委、宣传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的卧室。 刘伯承司令员从桐城到瑶岗来开会亦住于此。两侧厢房是警卫人员的居室。二进正厅是总前委会议室。正面屏风上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的画像。东西山墙上挂着巨幅《敌我态势图》和《京沪杭战役想定图》。在会议室的桌子上还摆放着一部老式电话机。 邓小平的卧室在二进东间,室内木地板、架子床和一套西式办公桌椅,陈列着邓小平当年用的一盏煤油灯。 除总前委旧址外,总前委参谋处、机要处、秘书处、后勤处、警卫营、总前委医院遗址等均在村中。 史实埋藏了35年之久 尽管今天看来,这段历史脉络清晰。然而渡江战役总前委在瑶岗的这段史实曾被埋藏35年之久,直到1984年才浮出水面。 “战争年代,村里有部门进驻并不是稀奇事。总前委在瑶岗村前后驻扎一个多月,村里有见识的老人根据岗哨情况判断,驻村领导的级别应该很高,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是邓小平、陈毅等人。”王永金说。 1973年,王永金退伍返回家乡,他不止一次听到村里有人谈论邓小平曾在村里驻扎的传说。1975年,王永金走马上任瑶岗村党支部书记。如何带领村里走上发展致富的道路,王永金一直在思索。 197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要拍摄电影《风雨下钟山》,摄制组专门提到了肥东瑶岗。1979年舒同给安徽省委写信,提及邓小平在瑶岗的生活。这些点滴激励了王永金,他希望把事情真相调查清楚。 1982年,村里召开了大会。王永金随后邀请本村的退休教师王万高、蒋先功出马,专门寻访调查。王万高、蒋先功都亲眼见证了邓小平等革命先辈到瑶岗指挥渡江战役。在此后两年多时间里,王万高、蒋先功等人怀着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和对家乡瑶岗的深厚感情,五上北京,六下宁沪杭,赴陕甘,去冀鲁,辗转万里路。他们先后拜访了26位曾在总前委工作过的老同志,查阅了中央军事科学院、中央档案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单位的渡江战役资料,征集文物资料186件,终于让渡江战役总前委设在瑶岗村的那段历史真相“重见天日”,揭开了瑶岗所见证的渡江烽火岁月。 83岁的王万高身体依然十分硬朗,聊起当年的往事,他告诉记者,当时最缺的东西就是差旅费和介绍信。当年差旅费都是回村里报销,出门得先自己垫付,可是那时每个月的退休工资还不到50元,出门必须省吃俭用才够用。 介绍信也非常难办,“我们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托老乡,找朋友,寻求老领导帮助,才能拿到通行证,有时候连党员证和退休证都得拿出来当身份证明。” 1984年,瑶岗村依托旧址建立了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1985年,肥东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建立了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