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3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穿越一个甲子的歌声回响

[复制链接]

2776

主题

635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3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7 00:5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64年,李焕之(左三)在南湖方村教唱《巢湖好》。(资料图片)
  歌唱家斯兰和方金扣老人(左二)在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小学教学生们演唱《巢湖好》。
  李大康凝望父亲教唱《巢湖好》的铜像。
  李大康和斯兰漫步在南湖方村。
  李大康、斯兰和方金扣相见于巢湖民歌展示馆。
  巢湖北岸,有一个名叫南湖方的小村庄,村如其名,清秀文雅。
  1964年,著名音乐家李焕之来此驻点采风,写下一曲《巢湖好》,“巢湖啊好哎,依吔,好呀好风光,好呀好风光……”
  一甲子后,大师远去,《巢湖好》的歌声依然婉转动人,历久弥新;好风光的巢湖也在合肥的怀抱中,璀璨如珠,熠熠生辉。
  12月5日,李焕之的长子、76岁的国家一级录音师李大康,李焕之的学生、1997年将《巢湖好》唱响海内外的皖籍女高音歌唱家斯兰,专程从北京来到南湖方,循着歌声,追寻李焕之先生的足迹……
  往事再回首
  初冬的南湖方,宁静祥和。李大康与斯兰漫步其间,于焕之巷拍照留念,在李焕之教唱《巢湖好》的铜像前驻足,走过李焕之当年走过的青石板路……他们都是第二次来到南湖方,适逢《巢湖好》诞生60周年,往事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1964年1-4月,还是初中生的李大康,隐约知道父亲去巢湖出差了,春节也没有回来。他说父亲在生活中“话不多”,一般你不问他也不说,所以这段工作经历他更多是从父亲的创作札记《在农村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了解到的。
  当时,担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的李焕之,随第二批中央农村文化工作队来到巢湖市(原巢县),抵县不久,就和队长陆进(时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率领十多位中央和省里的文艺工作者,来到南湖方村驻点。
  彼时,李焕之的名字在全国几乎家喻户晓。他曾为国歌编配管弦乐总谱,创作出《春节序曲》《社会主义好》等火遍大江南北的名曲。就是这样一位“国宝级”艺术家,在村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教群众唱革命歌曲。“农村的沸腾生活鼓舞着我要用歌曲去反映它、去歌颂它,同时我也想尽快地为农村的需要多创作一些歌曲。就在这种心情中我写了下乡后的第一首歌曲《巢湖好》……”
  李焕之在创作札记中回忆道,一天早上,队长陆进刚醒来,就坐在被窝里写开了,写完交给他看。原来是一首歌词。李焕之形容这是一首他们共同感受的诗篇,正是自己想要用歌声来表达的,也是社员们所要说的心里话。于是,他抽了一个短短的空隙跑到巢湖岸边,远望巢湖两岸层层山峦在雾中藏,周围一片片麦田里的绿苗迎风含笑,村庄一缕缕炊烟在斜阳的余晖里飘荡……这迷人的景象,使他也顾不得寒风吹动手中的纸片,旋律就从心里流向笔尖,不知不觉中就写下了《巢湖好》的初稿。
  经典咏流传
  如今,《巢湖好》的曲谱被直接印在村中的一整面墙上,十分醒目。斯兰忍不住走上前抚摸着曲谱,动情地唱了起来,“渔民撒下千重网来,万担鱼虾堆呀堆满舱……”
  1997年9月,中央电视台来巢湖拍摄《巢湖好》MV。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李焕之,钦点尚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的斯兰来演唱。MV先后在中央三套、四套连续播出一个月,并获得1998年“CCTV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银奖。从此,这首在巢湖流域传唱了30多年的经典民歌,伴随着斯兰纯美自然的歌声,越飘越远。大美巢湖也名扬四海,被更多人了解。
  斯兰说,当年李焕之老师教自己处理这首歌的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并受用终身,李焕之是她歌唱生涯里的“艺术灵魂之师”。
  南湖方村民方金扣,也是受过李焕之教诲的人。
  当年,李焕之为《巢湖好》谱好曲后,并没有让歌唱演员来演绎,而是在村中来了一场“素人海选”。年仅15岁的方金扣一开口,清脆、明亮、极富穿透力的嗓音,让李焕之赞不绝口。在李焕之的帮助调教下,她成为这首经典民歌的首唱者,享誉一方。
  “名唱”“首唱”难得“同框”,应众人邀请,斯兰亲切地拉起方金扣的手,再次唱起《巢湖好》,愉快的歌声直飞云霄。一曲歌罢,李大康拍手称好,特别为方金扣竖起了大拇指,“这么大年纪了,唱起歌来底气还那么足,声音这么洪亮,真棒!”
  在李大康看来,《巢湖好》是父亲创作生涯中比较重要且有分量的作品,父亲不仅在创作札记中详细记述了这首歌的创作始末,后来还会时不时地提起它。而李大康与《巢湖好》也有着奇妙的缘分,1997年斯兰演唱的那版正是由他在中国唱片总公司录制的。
  在安徽省民间歌曲研究会副会长、巢湖民歌研究会原会长蔡善康看来,《巢湖好》是李焕之先生留给巢湖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传统民歌创新的样板之作,在巢湖民歌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这首歌之所以能60年常青,蔡善康认为,它虽出自名家之手,却不是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非常接地气、通民情;虽是一首新创歌曲,但巢湖民歌的灵魂始终萦绕在旋律中,能一下子扑到老百姓的情怀里。
  明天会更好
  60年前诞生的《巢湖好》,像是历史的一次馈赠,为南湖方留下了一张亮眼的文化名片。2006年,巢湖民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路小道纵横交错,池塘农舍错落有致,音乐标识赏心悦目。近年来,随着李焕之陈列室、巢湖民歌展示馆、民歌研学课堂等陆续建成开放,民歌在南湖方与文旅、文明融合为一,村里常年有人前来参观游览。
  李焕之陈列室,是众人必打卡的地方,也是南湖方人怀念李焕之的情感寄托。在陈列室筹建过程中,李大康提供了父亲在巢时的珍贵图片资料。2016年11月12日,陈列室正式对外开放,斯兰受李大康委托前来揭牌剪彩,将李焕之先生1997年亲笔题写《巢湖好》MV片名的手稿送给馆方展示保存。这次重返南湖方,李大康特意带来了今年9月1日官方发布的国歌标准演奏曲谱。在这版曲谱上,“配器:李焕之”被郑重地标注在田汉、聂耳的正下方。曲谱将会永久展示在南湖方,让更多人了解李焕之先生的杰出音乐成就。
  村庄不远处,就是水天一色的八百里巢湖。站在岸边,遥想李焕之当年在此采风创作,歌唱美好生活,李大康与斯兰感慨万千。弦歌不辍一甲子,历久弥新度华年。眼前的巢湖越发美丽动人,“天在湖心里,城在湖怀抱。云影楼影共徘徊,天上人间乐逍遥”(出自《再唱一曲巢湖好》)。
  “柳荫深处歌声起吔,声声动情赞家乡……”当《巢湖好》的歌声再次响起,远道而来的客人衷心祝福:巢湖的明天会更好!

  合报全媒体记者 俞媛媛 秦鸣/文 赵瑞瑞/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5-2-6 01:57 , Processed in 0.2261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