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4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宿州古城复原,斑驳的古城墙见证宿州沧桑的历史!

[复制链接]

143

主题

161

帖子

7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01:3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宿州,唐朝元和四年设州,取古宿国为名。最初的州治在虹县(今泗县),太和三年州废,太和七年复置宿州于符离县埇桥镇。


当时的宿州城,又称埇城,白居易见证了坐落于埇桥镇的宿州城的建立。
《埇桥旧业》
白居易
别业埇城北,抛来二十春。
改移新径路,变换旧村邻。
有税田畴薄,无官弟侄贫。
田园何用问,强半属他人。
唐朝时期的宿州,为上州,辖符离、临涣、蕲县、虹县四县,宋朝时期,分虹县置灵璧县。


唐朝时期的宿州城,是垒土为城,周长六里30步,连垛高三丈三尺,厚二丈五尺。辟四门,东门曰“望淮”,取东望汴水入淮之意。西门曰“连汴”,取西接汴水之意,南门曰“阜财”,为民安物阜之意。北门曰“拱辰”,喻拱卫君王之意。城下有濠,长八里180步。


宋朝时期,宿州为保靖军节度,全名宿州符离郡,宿州和符离县州县同城,因在北宋的经济大动脉汴水之上,为北宋的通都大邑,极为繁华,而唐朝藩镇割据时期仓促建立的宿州城,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宿州知州周佚准备扩建宿州城为周长12里和启动灵璧撤镇建县,可是,苏轼的一纸《乞罢宿州修城状》让宿州的外城修建成了烂尾,所以现在的宿州古城和唐朝规模无异。


唐宋宿州古城复原
唐宋时期的宿州城,汴水穿城而过,东西门皆为水门,故址位于大河南街与环城东路、环城西路交叉口,而埇桥就在城内汴水之上。


元明宿州古城复原
北宋灭亡后,宿州沦为异族之地,古汴河逐渐淤废,到了元朝时期,汴河已沦为平地,东西城门遂为旱门。
元朝废符离县、临涣县、蕲县,并入宿州。
明洪武十年,宿州城垒石为城。


清朝宿州古城复原图


民国宿州古城复原
清朝末年,津浦铁路修建,宿州的“宿”因古时读作“xu”,区分北徐州所以当时的宿州站叫“南宿州”,为了方便旅客下车,所以在宿州东城墙又开了个门,为了区别东城门望淮门,所以叫小东门,故址位于今胜利路和环城东路交叉口。所以1910年以后的宿州古城,有五个城门。


宿州北城楼——拱辰楼


东城门望淮门


南城门阜财门


西城门连汴门
后来,为了城市发展的需要,拆除宿州古城墙修建环城路,仅保留原宿州州署北一段古城墙,宿州城内的72庙宇也随之被拆除大半,仅保留文庙大成殿、地藏庙和城隍庙。


20年前,宿州城隍庙被拆除,成了宿州人心中的痛。


今日走在宿州古城内,古迹难寻,就连当年挖掘的大运河遗址也无法见到,走在宿州仅存的斑驳的那段古城墙下,才能感受到古城千年的沧桑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5-2-5 22:55 , Processed in 0.2136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