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7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中国茶叶博物馆看竹间茶事:煎茶、点茶、碾茶

[复制链接]

2522

主题

2705

帖子

901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18 00:2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澎湃新闻获悉,“竹下对茶——中国古代文人的竹间茶事”近日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不以朝代、时间为脉络,而是选取煎茶、点茶、碾茶这三桩常见于古代文人笔下的竹间茶事,通过茶诗、茶书的引入与阐释,传世名画的烘托与对比等等,以器物为中心,来展现中华古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览现场

  文人与茶,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他们已相伴数千年,共同演绎了趣闻轶事无数。展陈方希望观众能经由展览,对茶诗中出现的茶器获得直观、具象化的认识,消除阅读茶诗时可能会产生的“无从想象”之感,并且能进一步了解茶与茶器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展览现场

  展览共分为煎茶竹里烟、点茶竹阴底、隔竹曾敲茶三个部分,逐一呈现茶诗中提及的茶器茶具,如茶鍑、茶釜、茶铛、执壶、茶盏、茶臼、茶碾等等,详细地介绍器物自身以及饮茶方式的发展演变。

展览现场

  煎茶竹里烟
  气味余禅榻,煎茶竹里烟。
  ——宋·虞俦《罢郡游何山》
  《罢郡游何山》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离开官职,游历何山的情景。虞俦寻找山峰的胜景,不舍得离开船只,偶然停留片刻。南浦的景色一片烟迷雾茫,东风突然变幻莫测。曾经的小径上桃树和李树已经退去,人们离去后只剩下蝴蝶和蜜蜂嗡嗡声。禅榻上还残留着淡淡的气味,竹林中飘荡着煎茶的烟雾。

唐《托盏侍女图》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古人们将茶烹煮而饮——诗人们也常名之为“煎茶”。煎或煮这一步骤,用到的器物有茶鍑、茶铫、茶铛等。
  作为不可或缺的煮茶器,它们常常出现在诗人的笔下,如皎然:“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吴融:“烟冷茶铛静,波香兰舸飞”;元稹:“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也好茶,其斋中无它物,“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唐  黑釉乳钉纹瓷鍑口径10.4cm 底径5.0cm 高10.3cm

  这件唐代的黑釉乳钉纹瓷鍑,直口,深腹,腹下渐收,平底,口沿立双系。器内外施黑釉,器腹部以乳钉装饰,施釉不到底。

  唐  巩县窑外茶叶末釉里白釉茶铛
  口径9.6cm 高4.0cm
  直口,深腹,圆底,下承三外撇式足,并附叶形把柄。
  巩县窑外茶叶末釉里白釉茶铛的型仿唐代金银器,陕西何家村窖藏出土的文物中有此类金银器。茶铛是煎茶用具之一,在唐宋诗文中多次被提及。
  巩县窑位于河南巩县,是唐代重要的窑口,烧造品种丰富,除了白釉、黑釉、黄釉器外,还有著名的三彩器。此茶铛的独特之处,在于外茶叶末釉、里白釉的组合施釉法,在巩县窑同类器中也属少见。

展览现场

  点茶竹阴底
  上合井泉甘若醴,蓬山点茶竹阴底
  ——宋·张耒《直庐联句》
  张耒以自然景物来表达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上联描绘了泉水的甘美,暗示了宁静和平和的生活环境。下联则以蓬山茶竹的点缀和阴凉之处来呼应上联的意境,进一步强调了宁静和舒适的生活状态。
  宋人不像唐代那样直接将茶末放在鍑、釜、铛或铫中煎煮,而是将茶末置于茶盏中,用茶瓶煮水注汤,以茶匙或茶筅击拂、搅拌茶末,最后用茶盏搭配茶托品饮。因此,汤瓶、茶匙、茶盏等为宋代茗饮活动中的重要器物。

宋人《春宴图》卷中的仆童事茶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宋人的风雅生活不知沾染了几许茶与竹的颜色,如苏东坡“茶烟竹下孤”,敖陶孙“竹间是茶烟”,姚勉“有竹近茶灶”;陆游“阴阴竹坞安茶灶”,“竹院随僧自在茶”,等等,不胜枚举。

唐  越窑青瓷瓜楞形执壶口径5.5cm 底径8.0cm 高18.5cm

  这件唐代的越窑青瓷瓜楞形执壶,器短颈,瓜楞状圆鼓腹,浅圈足,有盖,盖面微凸,刻划几何状纹饰,肩部贴长弯流及环扣形小鋬,鋬手顶部盖滴水状遮挡。灰白色胎,通体施青绿色釉,釉色绿中泛黄,肩部有些许开片。底部落有“方元十”三字楷书款。

唐  凫首铜匙长6.7cm

  凫首铜匙的匙面为椭圆形,微凹,短柄上翘,柄尾端为鸭首的形状,鸭嘴长扁,眼睛为内凹小洞,整个器物小巧精致,特别是鸭首的制作,线条简单,特征鲜明,展示了工匠的巧心和巧技。

唐  长沙窑青釉褐彩云气纹瓷碗口径15.2cm 底径5.4cm 高5.2cm

  唐代长沙窑大量烧造釉下彩绘瓷器。这盏长沙窑青釉褐彩云气纹瓷碗内外施青釉,器外壁以四块褐斑装饰,外壁釉不及底。碗心以釉下褐彩勾描云气纹,褐彩线条内涂釉下绿彩,整体图案线条流畅。它突破了青瓷的单一釉色,丰富了唐代瓷器的装饰技术,开创了釉下彩瓷器的先河。
  长沙窑初期是单一的褐彩斑点,逐渐发展为褐绿彩斑点。装饰内容从斑点纹发展到花鸟动物纹,或者诗文。其装饰手法是,借助毛笔用彩料在生坯绘画纹饰,然后罩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中烧成。

宋  邛崃窑酱釉茶鍑及风炉口径3.0cm  高24.2cm

  这件邛崃窑酱釉茶鍑及风炉将风炉和茶鍑合为一体,不可拆分。风炉呈直筒状,略高,平底,砖红色胎。腹部开炉门,炉门为壸门式。炉门两侧各刻划半身鸭子,形态自然,活泼可爱。茶鍑折沿,浅弧腹,口沿有两环形耳。炉身不施釉,茶鍑及炉口沿施黄褐色釉。

宋 刘松年(传)《撵茶图》中的茶碾

  隔竹曾敲茶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唐·柳宗元《夏昼偶作》
  清代诗人朱昆田用壶沏泡友人赠送的岕茶后,不无讥诮地写道,“因笑唐宋人,纷纷贵团饼。研须倚石臼,打或藉银梗”。诗人似在嘲笑饮用团饼茶须研磨、击拂之繁琐,其中的“石臼”便是唐宋人曾经使用的研磨器之一。另两件曾风行一时的研磨器则为茶碾与茶磨。

出现于晚唐,流行于宋元时期的点茶法步骤示意图

  尽管唐宋的末茶饮用法确实不如明清时期的叶茶㵸饮法简便,但从唐宋诗文看,诗家墨客听敲击茶臼的脆响,观茶末如绿尘或者雪花一般纷纷飘落,也有另一番趣味。

唐  褐釉茶碾碾:长29.9 宽5.2 高4.7轮:直径10.9

  褐釉茶碾由碾槽与碾轮组合而成。碾槽呈船形,中间峻深,以承碾轮。外壁装饰有菱形图案。碾轮如圆饼状,中有一圆形孔用于穿插横柄。

宋  白釉瓷茶臼口径16.3cm 底径6.1cm 高8.4cm

  这件宋代的白釉瓷茶臼敛口,弧腹,圈足。器外壁施白釉,施釉不及底,有积釉的现象,足部露胎呈白色。器内无釉、错刻斜线,便于研磨。宋代饮茶多用茶饼研磨成茶末,此类器物便是用于研磨茶末,配合杵使用。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5月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2-24 04:22 , Processed in 0.2327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