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代人的穿着,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古装剧了解的,无论男女老少,都是一副长衫加身的打扮,尤其是平民的粗布麻衣,不但衣料厚重密不透风,而且收腰束腹。 所以普遍会认为,封建社会的人思想会比较保守,在衣着上也会比较保守,个个穿着长袍马褂。那么夏天也太热了吧。其实现实中,古人绝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古板。 古人非常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思想,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时节换上不同的衣服。“冬穿暖,夏穿薄”,这样才不会违反自然规律。 古人在夏天穿的衣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富人的衣服,另一种是穷人的衣服。富人在夏天一般都是穿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纱衣。 马王堆曾出土过一件“素纱禅衣”,它的重量还不如一枚鸡蛋重,非常薄,铺在报纸上,叠十层都能看清报纸上的字。 纱衣最早只是用来披在衣服外面装扮的,增加一种朦胧美。后来,纱衣因其轻薄,夏天穿起来非常凉快,逐渐成为富人们的夏季首选。也因为它的透肤,使得它成为当时的一种非常大胆的穿衣风格。 据说唐代一个官员,穿了五层衣服仍可见其身上的痣,这足以看出纱衣确实非常轻薄,可见当时纺织技术的高超,因此深受官员们的喜爱。但纱衣价格不菲,老百姓消费不起。 那么普通老百姓怎么办呢?在很早之前,古人就学会了从葛、麻等植物皮中提取纤维制作衣料。《韩非子·五蠹》中说,尧就是“冬日麑裘,夏日葛布”。 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夏天穿的衣服都是由葛布做的。当时越国织出来的是细葛布,极其精细,这种葛布做出来的衣服在夏天穿既凉爽又舒服。 贫穷人家会穿一些麻的衣服,因为葛这种植物生长周期慢,而麻生长周期快,麻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植物,当年就可以收获。 于是,用苎麻纤维编制而成的布,渐渐成为老百姓们夏天衣服的专用布料。麻衣穿起来肯定不如纱衣清凉舒服,但比纱衣便宜,老百姓都能穿得起。 但夏天还是要下地干活,经常会汗流浃背,为了避免汗水打湿衣服,古人一般会在衣服里穿件“竹衣”,穿在身上具有透气和隔汗的功能。“竹衣”是由竹子编制的,和如今夏天睡凉席效果相当。 古时的人们为了抵御炎热,发挥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中国历史里每个朝代的文化风俗都不一样,所穿的服饰也各有不同。 近年来,汉服作为古典服饰代表悄然兴起,大街上身着汉服,款款而行,总让人眼前一亮。这为传统文化的回归带个好头,有利于重塑今天的人们对本民族的认知、自信和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