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0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皖北纪事之沱河

[复制链接]

1269

主题

1409

帖子

529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4 00:3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沱河发源于河南虬沟,经宿州紫芦湖,东注灵璧,至固镇县北界,至胡集折南汇入沱湖。下游经郭咀、新开沱河闸归淙潼新河,全长270公里。


(图片:张成伍)
沱河是条天然河,古称洨河,距今约有 3000 年历史。流经宿州市埇桥区城区北部,穿过宿州市埇桥区政府所在地,河岸有滨河公园,夏日两岸郁郁葱葱,是乘凉避暑的好地方。
沱河也是皖北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全国少有的无污染天然湖泊,是镶嵌在淮北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为一手掌形河迹洼地型浅水湖泊,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缘的五河县西北部,呈南北走向,东西宽约1-5km不等,属于北亚热带与南暖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湖水常年平均深度在1米左右,最深处2-3米,水位变化在12.0-15.5米之间,正常水位(13.7米)湖区面积约为8万亩,水位在14.3米时,湖面可达12万亩,其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显著,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


(图片:张成伍)
今日我们看到的 沱河有两条:一条在宿州城南,人称老沱河。一条在宿州城 中 ,人称新沱河,或北沱河,简称沱河。
史载:老沱河位于宿州城南部,自古称洨河,清初才命名为沱河。发源于河南固城,主要用来渲泄古汴堤以南平原的积水。古汴河自宋朝南迁,宋金划淮为界,失去原有航运意义,后历经数朝,洪水冲击,逐渐淤塞,原经古汴河东流水之西部客水,便改道宿州城南入运粮河、老沱河,分两路:一路向南,一路向东南,分别入浍水,汇合后流入淮河。
由于老沱河河床浅而狭窄,不堪承纳宿州四周的涵闸洞口流入的客水,因而每逢汛期客水久存不下,积水成涝,城河水迅速上涨,威协宿城安全。清朝中期,把沱河源头移向古汴河北堤南侧,开凿水道,拦截西来客水,避开宿州城,弯曲向东至五里徐,折向南流入八里集。1951年,治淮委员会决定以保麦标准治理沱河,由于治理标准偏低,没有达到防洪排涝的目的。如今老沱河依然如故,河道狭窄,成为一个排水大沟,源头自宿州城东南后陈营,穿过凌家桥,向南入新沱河,全长八公里。


(图片:张成伍)
新沱河发源于河南省虞城县西北,自宿州城西北进水闸后,在埇桥区境内,由桃园镇前傅村、阎店村入境,流经前傅、东二铺、水池、二郎庙、芦岭、丁桥、八里集,流域面积1184平方公里,流经埇桥区长38.1公里,流域面积893平方公里。沱河的下游为沱湖,沱河经埇桥区向东至灵璧、固镇、五河,在五河流入浍河,由浍河进入洪泽湖。
赵 汗 青


赵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高级记者、文史作家、文化学者、博士。曾任安徽经济报宿州记者站站长、《时代•中国之声》杂志副总编、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2021年歌词“我有一个梦”获全省一等奖。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已出版创作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抗日英雄欧明海》《血染虹桥》等九部长篇作品。
刘 欣 华


刘欣华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蚌埠,英文翻译、文化学者、博士。曾任某市中学校长、麓鹿出版社社长、盐城市规划市政设计院安徽分院院长、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现供职中国网•安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29 20:54 , Processed in 0.2383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