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徽墨》(部分)
徽墨(资料图) 笔墨纸砚,是属于中国人文化基因里的浪漫。安徽省档案馆的《向中共中央及毛主席报告我们徽墨的情况》《徽墨》《宣纸与徽墨:安徽省博物馆罗长铭的讲话》等珍贵档案呈现在眼前,胡开文墨业在徽墨的发展史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几经沉浮,不断变革,一次次焕发新生。翻阅档案中记载胡开文墨业的文字,就像打开了一部徽墨文化的编年史,这些零星的历史碎片或许能为你串起徽墨的点点滴滴。 胡开文不是人名是店名 古人曾云:“得徽墨者,如名将之得良马”。一两徽墨一两金,徽墨如此受人器重,价值如此之高,是制墨人的荣耀,也是一代又一代徽墨传人精湛技艺的非凡回响。 通过档案《宣纸与徽墨:安徽省博物馆罗长铭的讲话》我们得知,从南唐李廷珪创制出千金难求的“李墨”,到宋代徽州制墨业“流派纷呈、名工辈出”,再到后来的曹素功、汪节庵、胡开文等制墨名家将徽州制墨业推向高峰,徽墨渐渐成为墨的代名词,华丽精致、雕镂工巧的徽墨,也成为兼具实用与艺术的文房雅物甚至藏品。 值得一提的是,“胡开文”是清代徽墨业中的佼佼者,也是集大成者。但您可能不知道,胡开文不是人名而是店名,胡开文墨业的创始人是绩溪县上庄的胡天注。1755年胡天注13岁时,经人介绍到墨家林立的休宁县城汪启茂墨店当学徒,因勤劳、诚实、善经营被汪启茂招为上门女婿。此后,胡天注承租屯溪汪采章墨店,这是他最初的创业轨迹。 胡天注在屯溪创业期间,休宁的汪启茂墨店却出现了经营困难,且将墨店转给了姓叶的人家。1765年,胡天注出资收购汪启茂墨店。他受到徽州府孔庙的“天开文苑”金匾的启示,于是把店名改为“胡开文墨庄”,胡开文墨业的正式创立。 “胡开文”一枝独秀 为了在墨家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制作高质量的产品,胡天注挑选旧墨模中之精品,斥巨资购买上等原料,聘请良工巧匠刻模制墨,并沿用“苍珮室”记号精制徽墨。“(胡开文)通过长时间深研钻究,精取油烟,并结合当时的书画家、木刻家,利用石龙树雕刻而成模,形种极多:有长方、六角、人物、书卷、宝塔、扇子、如意……板纹更加细丽,山水、花卉、飞禽、走兽、远近古物,无所不有。”省档案馆馆藏的1955年《徽墨》中关于胡开文墨业有这样的记载。 胡开文墨店既有高档墨品又有普通墨品,以物美价廉、经营有方而声名鹊起。因经营日盛,在休宁总店设场烧烟制墨,有职工百余人,年产高级墨300担。后又在屯溪设立销售分店。 最为重要的是,胡开文墨店制墨原料极为考究,并在墨中加入名贵配料,使成品墨香四溢,成为“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的名墨,书于纸上,可谓“一点如漆,万载存真”。它制作的“苍佩室墨”“千秋光” “乌金”“鱼戏莲墨”等一批墨质极佳的珍品成为贡品。值得一提的是,胡天注创制的“八宝五胆药墨”,他以熊胆、蛇胆、青鱼胆、牛胆、猪胆等,和入水牛角、羚羊角 、蟾酥、珍珠、牛黄、麝香、朱砂等多种珍贵药材入墨,具备药用功能。 从创立到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胡开文墨业凝聚着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与心血。《向中共中央及毛主席报告我们徽墨的情况》档案中提到,“老胡开文墨厂创设于1782年,虽非徽墨之祖,但正值徽墨的成名时代。徽墨在这个时间不但兴销全国,名闻中外,并曾获得巴拿马万国赛会金质奖章和南京南洋劝业会优质奖状。” 胡氏后人世代制墨,集各家之长,既坚持按易水法制,又有所创新,既重经济效益,更重质量,胡开文墨店得到迅猛发展,除休宁胡开文墨庄、屯溪首家胡开文老店外,先后在歙县、芜湖、汉口、长沙、九江、安庆、南京、镇江、扬州、杭州、上海等地,或设分店,或开新店,其经营范围几覆盖大江南北,徽州制墨业呈胡开文一枝独秀之势。 几经沉浮,创新传承 有关徽墨的珍贵档案,不仅能使人们从丰富的档案信息中捕捉到胡开文墨业发展的点滴,也展现了徽墨发展的一个侧影。 从档案中我们得知,到了清朝末期徽墨已由盛转衰,歙县的墨业从业人员也大量减少。新中国成立前,歙县只剩下胡开文一家在苦苦支撑了。 至于徽墨业衰落的原因,1935年《中国经济志》分析说,“徽墨自墨水盛行,而墨之销路顿小。自洋烟输入,而墨之品质一变。沿海通都大邑之墨庄,以廉价之洋烟自制,而不须批购于徽州。即徽州墨庄,反自沪杭购洋烟制墨,徽州售价往往高于沪杭。而本烟墨则成本更高,无人过问。墨业之衰,遂缘于此。”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能工巧匠的回归,使历经两百年的胡开文店重新焕发生机,重振墨业,发展成为一个半机械化的制墨全能工厂,不仅改进了制墨技术而且产量也大大地提高,以1957年为例,仅屯溪、歙县两地墨厂一年就生产了3万多斤墨。 史料记载,1956年,屯溪胡开文仁记、义记与程氏木材商店合并成立墨品工业社,后又与胡开文墨店及胡开文大记、仲记、日新化工厂合并成立公私合营胡开文墨厂。《宣纸与徽墨:安徽省博物馆罗长铭的讲话》档案中提到,胡开文墨厂还保存了清圆明园全图(128面)、12生肖图、棉花图以及燕山八景、西湖十景、匡芦八景、黄山图等徽墨。 薪火相传,墨香悠远 上世纪70年代,胡开文墨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历代制墨配方和技艺基础上,生产出高档油烟墨,一时名噪全国,远销海外。1977年集锦墨“十大仙墨”首次在美国销售,受到华侨的欢迎。1978年歙县墨厂的超漆烟墨达到国家一级品标准,次年屯溪墨厂的超顶漆烟墨获国家银质奖章。1983年屯溪墨厂的超顶漆烟墨和歙县墨厂超漆烟墨双双获得国家银质奖章,1984年歙县墨厂的李廷珪牌黄山松烟墨获外贸部颁发的“徽墨优质出口产品”荣誉证书。这一时期,胡开文墨厂生产的徽墨保持着较高水准。1984年7月2日《关于选送优质产品参展的通知》档案中提到,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徽州胡开文墨厂的获奖产品胡开文牌超顶漆烟徽墨参加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歙县老胡开文墨厂推出的一套“中国书画家墨”墨模,依据张大千、刘海粟、唐云、黄胄、程十发、林散之、李苦禅、陆俨少等著名书画家为该厂题作精心刻制而成,为当代中国墨苑精品。 进入新世纪后,徽墨制作技艺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胡开文墨厂上演了老字号的华丽转身,既保持了传统特色,又不断创新。在品种造型、图案上年年推陈出新, 既有各种档次的徽墨,也有上百年的老墨。许多制作精良的徽墨,集工艺、使用于一体,深受消费者喜爱。 胡开文墨业与徽墨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一路风风雨雨,一路兴衰沉浮,成为中国制墨史上的一块金字招牌,沉淀岁月中墨香气中。 □何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