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65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国演义“36谋士”大排名

[复制链接]

1801

主题

2074

帖子

734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4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9 12:1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何谓谋士?通俗来讲,就是为自己的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之人。我们对“谋士”进行一个不太精确的范畴定义,除了智囊、幕僚、门客、秘书等主流谋士身份外,只要曾经积极献计献策者,均可大致定义为谋士,包括以下几类:1.统帅类型的,包括诸葛亮、司马懿、陆逊等;2.战略家类型的,比如荀彧、鲁肃等;3.军师类型的,比如庞统、法正等;4.参军、主簿等类型,包括马谡、杨修等。
补充说明一点,有几类人,是不宜称之为谋士的,包括以下:
1.一些隐于世外的高人,比如庞德公、黄承彦,以及分别窥透徐庶、诸葛亮宿命的司马徽等等;


2.一些被定义为说客或辩客之人,他们都是口才极佳,但谋略方面却略显不足或戏份太少,比如游说但狂喷刘表的祢衡,受孙权委托、出使曹魏而被曹丕赞为“不辱使命”的赵咨,先后说服孙权与蜀汉重修旧好的邓芝、宗预,说降马超的李恢,智难张温的秦宓等等;




3.一些活跃于君王面前的王公重臣,比如巧使美人计、连环计而力挽狂澜的王允,捉拿伏皇后、威逼汉献帝的华歆,酣战太史慈、怒说诸葛亮的王朗等等。






名将如云,谋士如雨!各方阵营的谋士们,大致都有谁能够荣入“36谋士”名人榜呢?本文推荐下列名单。
曹魏阵营:荀彧、郭嘉、贾诩、荀攸、程昱、刘晔、满宠、桓范、许攸、杨修,共计10人;
蜀汉阵营:诸葛亮,庞统,法正,马良,马谡,黄权,共计6人;
孙吴阵营:周瑜,鲁肃,陆逊,张昭,诸葛瑾,阚泽,共计6人;
西晋阵营:司马懿,卫瓘,共2人;
诸侯阵营:袁绍麾下包括:沮授、田丰、审配、郭图;董卓麾下:李儒、李肃;吕布麾下:陈宫;张鲁麾下:阎圃;刘璋麾下:张松;荆州集团:蒯越;徐州集团:陈登;自由人:徐庶;共计12人。
对于该名单,补充说明几点:
1.尚有诸多遗漏者。比如曹魏的董昭、蒋济、陈群等,孙吴的顾雍、张纮、步骘、虞翻等,他们虽然偶有献计(不乏高光之计),但毕竟戏份太少,像顾雍、张纮、步骘等人就是打酱油;再比如蜀汉的糜竺、简雍、孙乾、伊籍等,诸侯中的逄纪、辛毗、杨松等,他们虽然戏份不少,但谋略能力不足。
比如辛毗、杨松都只会卖主求荣,尤其是杨松,先后坑害了马超、庞德,卖了张鲁,最终被曹操处死;而糜竺、简雍、孙乾等人,只是司马徽口中的“白面书生”,根本不是高级谋士。


2.演义后三十五回,为了赶剧本而匆匆写了近60年的剧情,有严重的虎头蛇尾之感,因此后期的谋士全部略去不用(卫瓘除外)。
3.蜀汉和孙吴阵营的人数严重偏少,这是因为,蜀汉后期的内政人才,基本没什么存在感,而东吴阵营的群儒们都是主降派,却被诸葛亮一战而团灭,也基本没什么突出事迹。


我们判断谋士的高低,准则是什么?其一,主要看能力;其二,注重忠诚度。
谋士的能力有高低之分,有运筹帷幄者,有百无一用者,有黄金段位,有青铜级别;谋士的忠诚度也参差不齐,有的誓死报主,有的明哲保身,有的鞠躬尽瘁,有的却吃里扒外,!
好了,铺垫完了,排名正式开启,直接上数据。
36.杨修。
杨修为丞相主簿,其工作能力甚得曹操心意。杨修天资聪颖,远过于常人,比如“绝妙好辞”一事,曹操在上马远行三十里之后才豁然顿悟,赞叹之余却又嫉妒不已。


至于“一盒酥”、“门阔”等事件,让曹操既赏识他才思敏捷又反感他爱出风头,而真正让曹操对他不满的,是他卷入了曹植、曹丕的夺嫡之争。曹植选择了站队曹植,并且在曹操的数次考验中,杨修都帮助曹植拔得头筹,但是曹操明白内中原委后,就对杨修产生了杀心。汉中之战,曹操连番失利后,杨修又炮制了“鸡肋”事件,曹操终于暴怒,借此机会把他斩首了!
客观而论,杨修并未提出什么实质性的计谋,而其机敏过人之处,也只能算一些小聪明!


35.张松
张松口才一流,曾经在校场上痛揭曹操的伤疤,那叫一个口灿兰花,怎一个爽字了得!张松过目不忘、倒背如流,能够顷刻间通读并背诵《孟德新篇》,让曹操疑惑之下,竟然将自己的新学著作当垃圾处理了!


张松为益州别驾,深得刘璋的器重,但他却依仗主公的信任,干着吃里扒外的龌龊之举。他借出使曹魏之机,暗中画出了蜀中的山川险要、府库钱粮都绝密文件,准备献给曹操,却不想被乱棒打出,于是就转手献给了刘备。


此后,张松又力劝刘璋招刘备入川。他不仅引狼入室,还惟恐此狼不便吞并益州,就写了密信与刘备暗通款曲,可惜被其兄张肃告发,最终被刘璋斩杀全家!张松不为主公献一计,却绝对是坑害主公第一名!
34.许攸。
许攸与袁绍、曹操都是发小。许攸在袁绍账下时,能力并不算出众,地位也比较一般,而且屡次想要进言都被袁绍驳回。许攸与逄纪不和,在家人犯法被逄纪收监后,许攸也被逄纪弹劾,因此被袁绍当面斥责驱逐。


许攸萎靡之下曾想要自杀,后来听了别人的劝告,转而投奔到曹操麾下。许攸为曹操带来了绝密的军事情报,受到了赤足相迎的格外礼遇,许攸向曹操献出了奇袭乌巢的计策,让不利于持久作战的曹操彻底扭转了劣势战局。


其实,许攸之计并非多么高明,他只是手握着袁绍的命脉罢了!曹操攻破冀州后,许攸恃功,飘到分不清主仆,多次当众呼叫曹操的小名而令其难堪,甚至跑到邺城东门在虎痴面前疯狂叫嚣:“你砍我呀”,像这种要求,许褚一辈子都没见过,于是一剑成全了他!


33.郭图。
郭图是主战派,曾经以名正言顺而力劝袁绍讨曹,并建议让陈琳编写了讨曹檄文。颜良、文丑被斩杀后,郭图曾经力劝袁绍斩杀刘备以除后患,当刘备借口游说刘表而离去时,郭图又坚定地告诉袁绍,说刘备肯定一去不复返了!总之,郭图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火烧乌巢时,张郃建议前往营救,但郭图却坚称要围魏救赵,袁绍听了,因此派张郃、高览袭击许都,但是遭遇败绩;郭图惧怕张郃等人对质而蒙受追责,就说张高二人故意卖阵,早有降曹之心,袁绍又听了,因此成功把张郃二人逼反!


郭图是袁潭的心腹。袁绍死后,袁潭、袁尚陷入夺位、夺地盘之争,郭图曾经为袁谭献计,想要谋杀袁尚,但被审配识破,最终导致兄弟交兵。南皮之战,袁潭被曹洪乱刀砍死,而郭图也被乐进一箭射死,摔入到城壕下!


32.张昭。
“内事不决问张昭”,但张昭却是个利己主义的投降派!赤壁之战期间,张昭诘难诸葛亮,却被反驳到哑口无言,而孙权对张昭的评价也是“甚失孤望”。


为了讨要荆州,张昭向孙权连续献出两计!第一次,让周善潜入荆州,竟然以吴国太病重为由,把孙夫人骗回;第二回,建议把诸葛瑾的全家老小拘禁起来,然后让他跑到西川向刘备、诸葛亮哭求;类似于这种馊主意,也只有张昭能够想出来了!


刘备伐吴,孙权问计于张昭,但张昭一筹莫展,当陆逊登台拜将时,张昭又认为陆逊少不经事;曹丕伐吴,孙权再次问计于张昭,但张昭却说,陆逊比较有鬼点子,还是问问他吧。
31.诸葛瑾。
演义中的诸葛瑾,属于鲁肃那种忠厚长者。诸葛亮游说东吴期间,诸葛瑾以兄弟之情招降之,反被对方游说了一把,只好苦笑作罢。诸葛瑾跑到西川讨要荆州,却被刘备、诸葛亮、关羽耍得团团转,在东吴、西川、荆州之间往返奔波而徒劳无功。


襄樊之战前,诸葛瑾向孙权提议,希望与关羽结成联姻,然后跑到荆州为孙权之子保媒,却被关羽怒骂拒绝;关羽战败后,诸葛瑾又跑到麦城劝降关羽,又被关羽臭骂逐出。关羽死后,刘备起倾国之兵伐吴,诸葛瑾又跑到对方营中劝退,却被刘备乱棒打出。


诸葛瑾与孙权私交甚厚,其子诸葛恪也因此深受孙权的庇护,但诸葛恪自幼锋芒毕露,因此诸葛瑾深深担忧,恐怕诸葛恪将来不能保全宗族,后来果然应验!


张昭、诸葛瑾,虽然贵为东吴重臣,在内政方面均有突出能力,但在谋略方面,其表现实在不敢恭维,或许,是演义把他们严重弱化了吧!
30.李肃。
李肃是董卓帐下参军,同时也是吕布的同乡。满宠说降了徐晃,李恢说降了马超,而李肃却以引人入彀的演技和口才,说降了天下第一猛将吕布!


汜水关之战,李肃为华雄出谋划策,他看出了孙坚已经粮草不济、军心哗变,就极力建议华雄连夜截营,果然大败孙坚(本文乃演义,与历史无关)。在王允、吕布谋诛董卓期间,李肃比较识时务地选择了同谋,然后亲自到郿坞假传禅位的消息,然后佯装为董卓扶车而行,后来又推车直入未央殿,把董卓送到了王允、吕布的面前。
董卓死后,牛辅为岳父报仇,吕布谴李肃迎敌,败北,吕布大怒,竟然不顾同乡之情而将其斩杀。严重怀疑吕布是故意的,他就是想杀李肃,谁让他害得吕布烙了个三姓家奴的头衔呢!


29.黄权。
黄权为刘璋的主簿,为人志虑忠纯、刚正不阿。
刘备入川,刘璋亲自到涪城迎接,但黄权极力劝阻,认为刘璋必被刘备所图,但是刘璋受到张松的蛊惑,根本不为所动,黄权急切之下,竟然“叩首流血,口衔璋衣而谏”,刘璋大怒,猛扯衣袖,竟然折断了黄权的两颗门牙!黄权无奈,最终大哭而回。


等到刘备与刘璋撕破脸之后,黄权又不计前嫌,为刘璋出谋划策;刘璋投降后,黄权抱病不出,刘备亲自登门相请,黄权才诚愿归降。夷陵之战前,黄权曾经极力劝阻刘备,但不被接受,此后,黄权又依照刘备的军令,渡江作战。火烧连营后,黄权的归路受阻,只好率部众投降到曹魏阵营。
曹丕对黄权极为赏识,加封为镇南将军,但黄权坚辞不受。曹丕又让人故意传出谣言,说刘备将黄权的家族老小全部诛戮,但黄权却坚称“臣与蜀主,推诚相待,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令曹丕钦敬不已!


28.马良。
关羽镇守荆州期间,马良是首席参谋,但是在围攻樊城期间,马良并没有献出什么高招,而只是与关羽下了盘棋而已。


关羽兵败后,马良星夜赴成都求救,因此得以幸免。
夷陵之战期间,马良担任刘备的文书,曾建议刘备要多加防范陆逊,但刘备不听;陆逊选择坚守不出,马良认为对方在隐忍待机,而刘备却不以为然;刘备连营七百里,马良深深担忧,连夜去劝阻刘备,但是不被采纳,于是马良将各处营寨画成图本,赶到诸葛亮面前传达情报。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良当称得起这个赞誉!
27.阎圃。
阎圃是汉中张鲁的首席谋臣。
曹操大破马超后,封张鲁为镇南中郎将、领汉宁太守,张鲁想要自立为汉宁王,但是苗圃当即反对,他认为曹操必有取汉中之意,而刘璋暗弱,不如先取西川四十一州为本,然后称王未迟。


刘备进攻益州,刘璋向张鲁求救,但阎圃认为刘璋是“事急求救,诈许割地”,因此不宜发救兵。曹操进攻汉中时,阎圃又慧眼识英才,力保庞德出战迎敌;张鲁受到杨松的蛊惑,想要斩杀庞德,又是阎圃苦谏,才保住了庞德的性命。


杨松诓骗张鲁出城与曹操决战,阎圃再次苦谏,让鲁休坚守不出,可惜张鲁不听,随即被杨松摆了一道,被曹操围困后无奈投降。曹操平定汉中后,厚待了张鲁,而阎圃也被封为列侯。
顺便提一句,历史上的阎圃,还娶了马超的庶妻董氏。
26.蒯越。
蒯越是荆州的大士族代表,威望极高,他有一项异于常人的本领,就是能够相马,曾经在刘表面前直陈的卢马之要害。
孙坚跨江击刘表,蒯越认为对方远道而来,应该避而不战,则对方不战自退,但蔡瑁却不听良策,依仗刘表的宠信而强行出击,惨遭败绩。蒯越认为,应该对蔡瑁军法处置,但刘表认为新娶了蔡夫人,就没有追责;蒯越还私下建议,不要对蔡瑁委以重任,否则很可能造成外戚专权,但刘表不置可否。


蔡瑁专权后,蒯越又与蔡瑁站在了同一阵营。刘备寄住新野后,蔡氏姐弟欲除之而后快,于是蒯越向蔡瑁献计,设下了鸿门宴专请刘备,但蔡瑁惧怕赵云,蒯越又提出让武将们单独缠住赵云灌酒。


刘表死后,曹操南征,蔡氏姐弟主降,而蒯越表示坚定支持。曹操得荆州后,将蔡夫人、刘琮灭口,后来又误杀了蔡瑁(毫不惋惜),但对于蒯越,曹操曾亲口表示,“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
可以说,蒯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荆州士族的利益,但他基本都做到了,算是一位合格的人生赢家!
25.审配。
审配是袁尚的死忠党,他虽然与郭图各为其主,但都是坚定的主战派。
官渡之战期间,审配向袁绍献出了“土山计”,在曹营对面当住咽喉要路,构筑了五十余座土山,“上立高橹,分拨弓弩手于其上,令下视曹寨中放箭”,但见箭如雨发,曹军皆蒙盾伏地而不敢动,令袁绍为之大笑。此后,审配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认为乌巢乃屯粮之所,必须分拨大将、重兵前往把守,但袁绍却派去了酒神淳于琼。


袁绍临死之际,审配就在刘夫人的授意下撰写了袁绍的遗书,让袁尚继位;袁绍死后,审配又与逄纪主持丧事,然后屡次向袁尚献计去攻打袁谭,最终把袁谭逼到投降曹操(非真心,后又反复)。
在袁尚外出与袁谭连番交战期间,审配负责镇守邺城,凭一己之力而坚守数月不倒,甚至在曹军发起猛攻时,还指挥乱箭射中了曹操盔盖。后来审荣(审配之侄)出城投降,邺城最终难保,审配在城中披挂上马,却被徐晃一招生擒。
在曹操面前,审配慷慨就义,并且呵斥行刑者,“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于是向北而跪,引颈就刃!曹操怜其忠义,命厚葬于邺城之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1

主题

2074

帖子

734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4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9 12:14:24 | 只看该作者
本文“36谋士之中篇”,将排出第24-13名。排名前,我们先聊一下姜维、钟会、邓艾。
毌丘俭叛乱,钟会建议司马师必须亲征;诸葛诞造反,钟会又献出了“三面攻城,容贼自走”的战术。此后,钟会又料定了司马昭必将伐蜀,于是暗中画好了蜀汉地图进献,令司马昭惊叹不已,并亲口盛赞钟会,“君真吾之子房也”!


天水关,姜维将计就计,让赵云、诸葛亮先后吃瘪;陈仓关,诸葛亮久攻不下,姜维又献出了诈降之计;铁笼山,姜维诱敌深入,差点把司马昭困死!战洮水,姜维背水破大敌;此外,姜维还曾斗阵破邓艾、弃粮胜魏兵等;刘禅投降后,姜维又使出诈降计和反间计,但可惜最终无力回天。


当然了,邓艾与这两位相比,一点儿都不差,随便举一例,比如邓艾曾经数次围困姜维,还曾经在洮阳之战中伏杀了夏侯霸!至于偷渡阴平而一举攻陷成都,则是无比辉煌的灭国之计了!
如果抛开主帅身份,钟会、姜维、邓艾都属于一流谋士!


这三人是友友们提名较多的重要人物,为什么他们不能上榜呢?其实在“上篇”中已经明确说明,对于三国大后期的谋士,我们只选用了卫瓘,在“一计害三贤”中,卫瓘是最后赢家,而姜维、邓艾等三人,他们的角色定义,已经不适宜称为谋士了,而是武将和统帅,因此未能入选。
好了,我们步入正题。
24.满宠。
满宠第一次出场,就成功说降了徐晃。徐晃出身于黄巾余党,前程暗淡,可以说,是满宠帮助徐晃成功上岸洗白了!


水淹七军后,关羽声威震天,因此曹仁胆寒,而樊城周围又呈现出“白浪滔天、城垣浸塌”的景象,于是打算弃城而走。满宠极力劝阻,他认为如果一旦弃城,则必将丢掉黄河之南的全部防线,此外,城外水势来的急则必将退得也快,因此应该坚守以待救援。


曹仁茅塞顿开,于是骑白马登上城楼,亲自带领众将修补城墙,因此百姓们也受到鼓舞,一起担土填石。果不其然,水势数日后就退了,在徐晃驰援后,樊城之围很快就解了!
23.阚泽。
在东吴阵营中,阚泽第一个识破了周瑜、黄盖的苦肉计,他也是唯一一人!阚泽主动请缨去献诈降书,在曹操面前临机应变,以“背主作窃,不可定期”反驳了曹操的质疑。


阚泽献降书,对手是狐疑而又多智的曹操,却能够不辱使命,这个过程相比于邓芝、赵咨、宗预这些高级说客的表现,其实存在更大的变数和风险,因此难度更大!


刘备伐吴期间,曾一度在猇亭之战中势如破竹,孙权窘迫,而阚泽又站出来保举了陆逊。张昭认为陆逊只是一书生,而步骘认为陆逊只不过是治郡之才,这让孙权为之犹豫不决,但是阚泽以全家性命担保,于是孙权才决定让陆逊总督三军。


可以说,正是阚泽的慧眼识珠和坚守己见,才得以间接地挽救了吴国的命运!
22.桓范。
桓范是曹爽的亲信,也是三国时期真正被称为“智囊”的谋士。曹爽为了架空司马懿,就听从了桓范的计策,奏请魏主曹芳,封司马懿为太傅,因此夺取了兵权。


司马懿诈病之后,曹爽彻底放松了戒备,与两个弟弟一起,奏请皇帝共同出城狩猎。桓范在曹爽的马前苦苦劝阻,认为曹爽兄弟们全部出城,一旦城中有变,则难以应付,但曹爽却认为这是多虑了,离开许都扬长而去。


司马懿发动政变后,桓范迅速逃出城外,司马懿当即大吃一惊道,“不好,智囊跑了”!
曹爽抓住桓范的手问他怎么办,桓范建议以大将军之印绶调集全国军马,但曹爽顾及到城内妻子老小的性命,最终妥协,并且说了句“愿做富家翁足矣”,桓范当即被气得大哭说道,“曹真如此英雄,为什么会生出如此猪狗一般的不肖儿子呢!”


司马懿一旦得手,就将曹爽夷灭三族,而桓范也惨遭连坐之罪。
21.马谡。
南征之前,诸葛亮曾经向马谡请教平定南蛮之策略,马谡认为,应该“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其实,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按照马谡的战略方针进行的!


在首次北伐前,诸葛亮深深忌惮镇守雍、凉的司马懿,因此马谡献出了反间计,他秘密派人潜入洛阳、邺郡等处,散布谣言,声称司马懿有造反之心,然后伪造了司马懿诽谤魏主的告示榜文,连夜张贴在各处。这招果然奏效,曹睿很快将司马懿削职为民,于是诸葛亮启程北伐。
诸葛亮接连胜利后,马谡主动请缨去守街亭,获批了!


其实,街亭失守,诸葛亮要负全责!马谡只是智谋出众的参军,但让他带兵打仗,真的不行!刘备托孤时再三嘱托“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却忽略了,最终在自责中挥泪斩了马谡。
马谡之谋略最容易被低估,仅定孟获、除司马这两条高光之计,就足以令绝大多数谋士汗颜了!
20.田丰。
田丰为人刚直,很容易触怒上级,同样也容易得罪同僚,比如逄纪就对他深恶痛绝,早晚欲除之而后快!


曹操东征刘备,田丰建议袭取许昌,但袁绍以“幼子患疥疮,致心中恍惚”为由驳回,田丰气愤到当众以杖击地,令袁绍心中极其不满。此后,袁绍听从刘备的进言,以“天下大义”而准备伐曹,但是田丰认为时机已逝,然后提出了“三年疲曹”的计划。但袁绍执意出兵,田丰顿首于地说道,“若不听良言,必出师不利”,袁绍大怒,直接将田丰关押了起来!
袁绍惨败后,担忧遭到田丰的耻笑,而逄纪趁机猛进谗言,说田丰拍手大笑,等着看您的笑话呢。袁绍大怒,于是将田丰赐死于监狱内!


田丰最大的缺陷,按照荀彧的评价,就是“刚而犯上”,这也注定了他最终的命运。
19.卫瓘。
邓艾灭蜀,然后胡乱分封,给人留下了致命把柄;姜维诈降,以图复国;钟会手握重兵,企图自立为王;而卫瓘作为监军,既要与这三人斗智斗勇,还有考虑如何向司马昭复命;这四人各怀心思,而卫瓘笑到了最后!


卫瓘仅带了一千人马,就连夜生擒了邓艾,又以巧计安抚了邓艾的部下,然后用囚车监禁邓艾入京。
钟会在姜维的煽风点火下,开始谋反,将不肯入伙的胡烈等将领软禁起来,但钟会棋差一着,而卫瓘略施小计就骗过了钟会,然后先下手为强,与胡渊(胡烈之子)成功平叛,将钟会杀死,而姜维也自裁而死。卫瓘来不及喘息,他惧怕邓艾回到京城会反告一状,就派出田续追上了囚车中的邓艾父子,将他们灭口。


到了晋惠帝司马衷时期,卫瓘可以“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但可惜的是,他得罪了丑魔女贾南风,被以“谋图废立”的罪名夷灭三族!
18.李儒。
李儒是董卓的女婿兼首席谋士。十常侍之乱、何进被杀后,李儒趁机建议董卓进京勤王;在北邙救驾后,李儒又建议董卓在温明园中立威,以此来推动废立之事;董卓独掌大权后,李儒又建议擢用名流、以收人望,然后举荐了蔡邕;可以说,董卓能够登上人生巅峰,全拜李儒的高招所赐!


孟德献刀,董卓、吕布均怀疑,而李儒一招就试探出了对方意图!虎牢关之败后,李儒以“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劝说董卓挟持天子迁回长安。荥阳之战,李儒再次献计,让吕布断后、徐荣埋伏,差点要了曹操的性命!
王允连环计,李儒成功识破,然后建议董卓重赏吕布,再把貂蝉让出来,但董卓受不了貂蝉的魅惑,反问他“你怎么不把老婆让给吕布呢”!


等到了董卓欣喜接受禅让时,李儒已经预感不妙,于是托病不出。董卓死后,吕布派人捕获了李儒,并亲手宰了他!
17.刘晔。
刘晔也是一位最容易被忽略的高级谋士,而曹操同样忽略了他,或者说有意疏远了他,就是因为他的汉室血统身份。讨吕布期间,田氏按照陈宫的授意,约曹操连夜劫寨,但刘晔认为必须防范,曹操才顿悟后加以防范,也因此得以在火烧濮阳之后躲过一劫。官渡之战,审配的“土山计”大显神威,而刘晔献出了投石机,因此土山计顷刻间土崩瓦解。


曹操平定汉中,刘晔担任主谋,在张鲁投降后,刘晔又积极进言,应该趁刘备立足未稳之际,乘势进攻西川,可惜未被曹操采纳。但事实证明,曹操后来连肠子都悔青了!
关羽死后,曹丕认为刘备不会轻易大动刀兵,但刘晔认为,刘备一定会以报仇为名而重振声威,后来果然应验。当刘备大进、孙权称臣后,刘晔有认为孙权并非真心臣服。在孙权反目后,曹丕准备三路伐吴,而刘晔认为不可,而最终结果也是曹魏惨败而回。


刘晔之才,不亚于程昱、荀攸等人,但碍于身份,始终未能跻身于曹魏的核心谋士行列。刘晔也算是三朝元老,在曹睿时期遭受猜忌,最终发狂而死!
16.陈宫。
刘晔曾经评价“陈宫多计”,而陈宫确实称得上一流谋士。吕布正是因为有了陈宫,才得以屡次痛击曹操,比如以田氏的书信将曹操骗入濮阳城,然后差点将曹操烧死,还用画戟敲了曹操脑壳。


此外,曹操讨伐陶谦,陈宫让吕布袭取了兖州,而刘备讨伐袁术,陈宫又建议吕布连夜袭取了徐州。
遗憾的是,陈宫无识人之明,他追随曹操,却看不惯曹操的心黑手狠,他追随吕布,却不料吕布勇而无谋!在错跟了吕布之后,陈宫没有选择良禽择木而栖,而是一条道走到黑,再无回头之路。总之,陈宫的很多行为,都略显矛盾。


此外,在徐州期间,陈宫虽然计策高光,但也有表现不足之处,比如他斗不过陈登父子,而被吕布渐渐疏远,甚至被陈登牵着鼻子跑,被狠狠摆了一道之后,与吕布在夜间互相残杀,最终接连丢了徐州、小沛。在困守下邳期间,陈宫献计,而恋妻的吕布也没有采纳。
吕布之败,他自己承担主要责任,但陈宫作为主谋却不被主公信任、未能挽回败局,还是略显失败!按照荀攸的评价就是,“有谋而迟”,十分中肯!


15.陈登。
陶谦时代,陈登父子备受器重;刘备时代,陈登被聘请为幕僚;在吕布袭取徐州后,陈登看出吕布并非雄略之主,就假意拜在吕布的帐下,然后与曹操、刘备暗中勾结,此后屡次用计,把吕布、陈宫耍的团团转,帮助曹操攻下徐州和小沛。


在车胄镇守徐州期间,陈登在夹缝中又一次站到了刘备方,与关羽联合杀了车胄,但是曹操击败刘备后,陈登主动献出徐州,得以保全家族。
历经陶谦、刘备、吕布、车胄(曹操)、刘备、曹操等几任徐州之主,而陈登屹立不倒且每次都能受到重用,可见他有过人之处!陈登并没有真正的主公,他只是忠于家族的利益和自己的内心,但他却做到了浑水摸鱼,按照曹操的话说就是,“陈元龙身处惊涛骇浪之中,犹弄潮耳”!


陈登爱偷吃鱼腥,染了怪病,得华佗医治后,吐虫三升,三年后病态复发而死!
14.法正。
涪城之会,法正与庞统一起策划了鸿门宴事件,但被刘备打断;在刘备夺取益州后,法正劝说刘备亲自出征汉中。定军山一战,法正充分展示了军事奇才,他作为总指挥运筹帷幄,促使黄忠斩了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大捷夯实了基础。


法正排在14名,很多人肯定认为低了!法正确实有能力,仅凭帮助黄忠斩杀夏侯渊,就足以令众人望尘莫及!但他更多的是军事能力,而且早夭,因此未能展示出更多的谋略。
法正之死,令刘备连哭数日;而夷陵惨败后,诸葛亮却又感叹,“若法孝直在,定能劝阻主公不致如此”。


13.徐庶。
徐庶为人豪爽而又善剑,因此深受关羽、张飞的待见;徐庶又是个大孝子,而且还是个相马高手,能够一眼看出的卢马的门道。
徐庶初次用计,就帮助关羽、张飞、赵云等人斩杀了吕旷、吕翔兄弟;徐庶二次用计,又杀败了曹仁和李典,还看破了八门金锁阵的命门,让赵云大破之!此后,徐庶再次用计,一举夺取了樊城!


曹操在刘备面前还没栽过这么大的跟头,而刘备在曹操面前也初次找到了自信。曹操打听徐庶之才,而程昱却说“胜昱十倍”,令曹操咂舌不已。此后,程昱使出阴招,模仿了徐母的笔迹,让徐庶乱了分寸、失了判断,最终被骗到曹营,随着徐母的羞愤自残而死,徐庶也悔恨交加,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


火烧赤壁前,徐庶一眼识破了庞统的连环计,然后全身而退,逃离了是非之地,最终跑到西凉地区归隐了!徐庶未能人尽其才,实在屈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1

主题

2074

帖子

734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4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9 12:15:14 | 只看该作者
在终极排名开启之前,我们需要对“评判标准”重新进行明确定义,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如果要综合评判一位谋士的能力,大致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略>谋>计。这一条是从计谋策略的角度来讲,国家级战略(比如诸葛亮的隆中对、荀彧的挟天子),区域性谋划(比如陆逊示弱关羽、司马懿计赚曹爽等),事件性计策(比如程昱诈骗信、庞统鸿门宴),这是三个高低立现的层面,必须分级划分。
2.谋国>谋家>谋身。这一条是从谋士本身的初衷来讲,也就是说,为国家(或主公前途)谋发展,为小家(或家族利益)谋前景,为自身谋出路,这三种初衷的立意高低有所不同,也不能同等对待。例如陈登、蒯越、张昭,他们也称得上知谋善变,但都是以本家或当地士族的利益为根本,因此算不上顶级谋士;至于杨松、郭图、许攸等人,他们从来只是考虑自身的利益,太没有职业操守了,甚至算不上合格的谋士。
3.主要依据。献计献策的次数多寡;计策的执行率和正确率;所斩获的功劳和贡献,均为重要参数。
4.统帅能力。之所以将统帅能力考量在内,是因为它能反应统帅的各项综合能力,比如对国家的引领、对三军的统御、对形式的预判、对敌我的分析、用兵之调度、知人之善任、执行力度、管理能力等。
5.忠诚度。这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参数,如果谋士都像卖主求荣的张松一样,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6.其他参考。比如书中的评语、别人的评价等。
好了,排名正式开始。
第12.鲁肃。
鲁肃的主要表现如下:
1.为孙权提出了“榻上对”,原文引用如下:
料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今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祖之业也。
2.鲁肃是鹰派,强势主战,并协助周瑜说服孙权。
3.主动与刘备接洽,并引诸葛亮至江东,最终促成了孙刘联合。
4.被诸葛亮忽悠,为刘备担保,将荆州外借,但此后多次讨要不成,让自己陷于两难的境地。


在演义中,鲁肃被黑惨了,他的形象就是一位忠厚老实的长者,在诸葛亮面前,他不是被蒙在鼓里就是一惊一乍,在刘备面前,他的古道热肠也总是被恶意利用,在关羽面前,他却成了被拽在手中的超级陪衬。
鲁肃虽然献计不多,但他献出的都是谋国之略,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榻上对”甚至可以媲美“隆中对”。孙权对于鲁肃的评价为“二长一短”,其中“二长”即为榻上对、力主抗曹,而“一短”则是借荆州,但整体来讲,“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
第11.庞统。
庞统的主要表现如下:
1.献连环计。但客观地讲,该计策并不太高明,徐庶一眼就看破了,而程昱、荀攸也看破了,只是曹操被蒙蔽而已,而程昱二人又不敢据理力争。


2.为徐庶献计,让徐庶全身而退。
3.极力建议刘备取西川,“今日不取,终被他人取耳”。
4.鸿门宴事件。庞统劝刘备谋杀刘璋,不被接纳,于是在涪城相会时,庞统主导了鸿门宴事件,在刘备尚不知情的前提下,庞统对魏延说,“事已至此,由不得主公了”,于是魏延上前舞剑,不过立即被张任识破。庞统有点僭越了,而这场闹剧也被刘备呵斥而退。
5.提出“攻蜀三策”。在二刘决裂后,庞统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为“选精兵径袭成都”,但刘备认为操之过急;下策为“回荆州徐图进取”,这个等于没说;中策为设计擒杀杨怀、高沛,“先取涪城,后向成都”。刘备最终选择了中策,也最终成功夺取了益州。


6.夺取涪城之后的庆功宴上,刘备劲舞飙歌吃火锅,但庞统却说了句“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当初不是你极力鼓动我入川的吗?如今又对我说这个?于是刘备也不高兴了,说了句“汝言不合道理,可速退!”
7.攻雒城,黄魏争功之后,庞统可能是感触颇多,竟然疑忌诸葛亮,还对刘备说“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言以疑主公之心”。于是急功冒进,在风吹帅旗、马失前蹄的不祥之兆下,还要轻骑突进,最终被张任设计伏击,惨遭乱箭射死。
庞统最大的功劳,是入川战略以及后续的“中策”,但他最终并未能实现入川的夙愿,还半道搭了性命。综合评定,不吹不黑,庞统的名气太大,但他的实力并没有过多彰显。
第10.程昱。
程昱的主要表现如下:
1.防吕布,程昱力保鄄城、东阿、范县三处,“死守得全”。曹操惶急班师,对程昱说,“非卿之力,吾无所归矣”。


2.识刘备,认为刘备终不为人之下,“不如早图之”。
程昱知曹操已遣玄德进兵徐州,慌入谏曰:“丞相何故令刘备督军?”操曰:“欲截袁术耳。”程昱曰:“昔刘备为豫州牧时,某等请杀之,丞相不听;今日又与之兵: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3.擒关羽,程昱献出了里应外合+诱敌伏兵之计,诱敌而出、攻破下邳、并最终将关羽围困在土山上。。
4.破袁绍,仓亭之战时,程昱献出“十面埋伏”之计,并最终取得大捷。
5.赚徐庶,程昱主导了“诈骗信”事件,将徐庶骗至曹营。
6.识诈降,当黄盖疾驶而来时,程昱急忙进言,“今观来船轻浮,更兼东南风甚紧,倘以火攻,何以当之?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其实,庞统献连环计之时,程昱就让曹操防备火攻,后来东南风乍起,程昱又再次冲入营中提醒曹操,可惜曹操都没有听进去。


此外,程昱比较有识人之能,除了看清刘备的本质外,还对关羽了解颇深。白马之围,程昱举荐了关羽,“非关羽不可”,还说如果关羽斩了颜良,那么袁绍必杀刘备,则关羽就会安心留在曹营了;关羽封金挂印,程昱建议曹操不能纵虎归山,必须杀之以绝后患,但曹操不听,以至于后来“几欲迁都”;华容道,程昱又点破了关羽“欺强而不凌弱”的本性,建议曹操亲自卖惨求情。
整体来讲,程昱之谋略,执行率、正确率都非常高,而力保三城、攻破下邳、十面埋伏等战役,都是厥功甚伟。
最后提一句,程昱之子程武,在凤鸣山之战中向夏侯楙献计,最终围困了赵云,如果不是小关张营救,老赵云必然扑街!
第9.周瑜。
周瑜的主要表现如下:
1.设计生擒太史慈。
2.拒绝“质子入魏”。曹操曾两次要求孙权遣送质子,但周瑜晓以利害,让孙权回绝了曹操。
3.周瑜是典型的鹰派,在孙权坐领江东后,主张讨伐黄祖,在曹操南征时,又极力主张与曹操决战,还连夜跑到孙权营中劝说,让孙权坚定了决心。
4.三江口。周瑜调度有方,大破曹操的水军,取得开门红。


5.反间计。糊弄蒋干,计杀蔡瑁。
6.苦肉计。但严格来说,这条计策有一多半是黄盖、阚泽的功劳。
7.火烧战船。客观实际地讲,没有庞统的连环计,没有诸葛亮的东风,没有黄盖的忠勇担当,周瑜的火攻之计根本无法施展。
历史上的周瑜到底有多强,不必赘述,但本文非历史,完全基于演义之基调。在演义中,周瑜被黑到双目无光、两眼发黑。


在诸葛亮面前,周瑜只能屈居垫脚石的角色,输到一塌糊涂,案例比比皆是,诸如以下:周瑜听诸葛亮说“铜雀春深锁二乔”,方寸大乱后大骂曹操不要脸;周瑜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但人家搞了个草船借箭;周瑜以为苦肉计能骗过诸葛亮,却是自作聪明;周瑜卧病在床,诸葛亮写了个“只欠东风”;周瑜拼命攻南郡,却被诸葛亮黄雀在后;周瑜搞了个美人计,却丢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假道伐虢,却被打到狼狈而回,心火急攻之下撒手人寰。
如果没有拒绝“质子入魏”以及赤壁之战的天功,周瑜甚至进不了前12。
第8.荀攸。
荀攸的主要表现如下:
1.建议攻击吕布。徐州风云期间,荀攸主张先拿下吕布,再处理袁术。“吕布骁勇,若更结连袁术,纵横淮、泗,急难图矣”。
2.诱敌文丑。延津之战,荀攸与曹操心照不宣地使出了粮草诱敌之计,让文丑的骑兵纵队溃不成军。


3.官渡之战。荀攸提出了三条规划性策略,分别为利在急战、袭击韩猛、声东击西,曹操全部采纳,也全部成功。
4.接纳袁谭。当袁潭前来投降时,程昱认为不允投降,但荀攸认为可以接纳,必能拔除袁氏兄弟,事实证明是对的。
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若二子和睦,共守成业,天下事未可知也;今乘其兄弟相攻,势穷而投我,我提兵先除袁尚,后观其变,并灭袁谭,天下定矣。此机会不可失也。”
5.献诈降计,攻破了壶关的高干(袁绍外甥)。
6.威逼孙权。得到荆州后,荀攸建议曹操“驰檄江东,请孙权会猎于江夏”,并许诺“共擒刘备,分荆州之地,永结盟好”。这算是一条毒计,让江东群儒跪了,而孙权也一度彷徨无措。


7.与程昱意见相同,识破了庞统的连环计。
8.设计诱马腾进京,然后伏击而杀之。
9.渭河之战,曹操一度无险可守,荀攸让曹操“取渭河沙土筑起土城”。
纵观荀攸的表现,堪称无往不利,基本全部被曹操采纳,也全部取得了预想的成效。曹操对于荀攸给予了极高评价,“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
其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荀攸都是曹操的谋主!
第7.沮授。
沮授的主要表现如下:
1.建议袁绍“迎奉天子以令诸侯”,这条战略规划要早于荀彧;
2.建议袁绍不要“诸子分封”,袁绍不听,导致家族最终分崩离析!
3.极力劝阻袁绍南下讨曹。


可悲的是,上述三条战略性计策,均未被袁绍采纳,如果袁绍听从了第一条,那么就没有曹操什么事了!其实,在田丰下狱后,沮授就已经预见了袁绍之败以及自己的命运。
沮授见田丰下狱,乃会其宗族,尽散家财,与之诀曰:“吾随军而去,胜则威无不加,败则一身不保矣!”
在官渡之战前,荀彧就对河北谋士们进行过点评,“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但唯独对于沮授,荀彧却没有指三道四。
官渡之战爆发后,沮授又建议“速遣精兵巡哨,以护乌巢屯粮之所”,但是袁绍又不采纳,还以“妄言惑众”之罪将其监押。官渡惨败后,袁绍仓皇逃命,而沮授坐等被擒。在曹操营中,沮授宁死不降,即便受到厚待也要逃回河北,最终被曹操斩杀。
其实,沮授之才,不在荀彧之下。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既有气节,又怀忠义,在河北阵营中,堪称第二号人物!如果沮授的谋略能够得到充分实施,袁绍几乎必成霸业,但袁绍毕竟不是曹操,他只善于自毁长城。


可以说,沮授属于“得其时,而不得其人”。沮授死后,曹操叹息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也”!
第6.郭嘉。
郭嘉的主要表现如下:
1.十胜十败计。说实话,这条大名鼎鼎的对比分析,并没有实质性的谋略或计策,更像是一篇唱高调的拍马文章。
2.荀彧、程昱都劝曹操杀刘备,但是郭嘉持反对看法,曹操听从。
操曰:“荀彧劝我杀玄德,当如何?”嘉曰:“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穷而来投,若杀之,是害贤也。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
当刘备逃离后,郭嘉又说“丞相纵不杀备,亦不当使之去。一日纵敌,万世之患。”看来,郭嘉对于刘备的价值挖掘以及知人之深,非他人可及。


3.水淹下邳城,生擒吕布。
4.劝曹操先攻刘备,再伐袁绍。
5.预言了孙策之死。这是一条神乎其神到具备玄幻色彩的预言,我不知道郭嘉是怎么做到的!
6.袁绍死后,郭嘉力排众议,建议曹操乘胜剿灭袁氏余党。
7.遗计定辽东,让曹操平定了大北方。
操遂出郭嘉书以示之。书略曰:“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
8.赤壁惨败后,曹操痛哭郭嘉。
郭嘉在当今网络上被吹捧到了宇宙战神的地位,但客观地讲,他那条遗计,让曹操丢下辎重而轻骑突进,是有很大风险的,与邓艾的偷渡阴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一旦遭遇不可预测的阻击,将会处于进退两难的绝境之地!


此外,曹操哭郭嘉,并不能无限拔高郭嘉的排名,譬如刘备惨败后,诸葛亮还哭法正呢,难道法正就强过卧龙、凤雏了?
补充一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都是当今网络盛行的无脑言论,一笑置之即可!
第5.贾诩。
终于到毒士贾诩了,他的主要表现如下:
1.反攻长安,三国最恶毒的计策,没有之一;2.劝王方、李蒙不要出战(二人不听,被马超宰了);3.鸿门宴诱杀樊稠;4.说跑羌兵,离散李傕的主力部队;5.定下反曹之计,并亲自灌醉典韦,毒计×2;6.贾文和料敌先知,计战术的高光时刻;7.二次劝降张绣;8.劝阻曹操不要发动赤壁之战;9.反间计,大破马超、韩遂,毒计×3;10.反间计,收买杨松,擒获庞德,毒计×4;11.在曹操立储的问题上,贾诩不摆明立场,却说在思考袁绍、刘表之事;12.庞德抬榇决死战,但贾诩认为他是“恃血气之勇”;13.劝阻曹丕不要南征(曹丕不听,惨败;)。


纵观贾诩之计,只要采纳则全部成功,只要不听则全部失败!
贾诩数易其主,先后跟随了董卓、李傕郭汜、段煨、张绣、曹操、曹丕,但每次都能得到信任和器重,他在董卓、李郭之乱后成功洗白,又在宛城之战后受到曹操的亲自接待,曹操还当面说出“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此后,贾诩又得到曹丕的亲自请教,最终帮助曹丕夺嫡成功,最终又极力支持曹丕称帝。曹丕登基后,贾诩最终位列三公,寿终正寝,堪称人生大赢家!
在曹操五大谋士中,贾诩的人生是最成功的,但他全程都是在为自己谋出身,比如他三次劝降主公(曾劝李傕投降)。如果抛开战略层面、统帅层面,只考虑利己主义的话,那么贾诩则是最牛批的谋士!


然而,仅仅“反攻长安”一条毒计,就导致生灵涂炭、饿殍遍野,甚至汉献帝都要跳河逃命,这是永远洗不掉的污点!当今网络,贾诩备受推崇,但笔者想说,做人不能太贾诩!
第4.荀彧。
荀彧是一位超级战略家,他的主要表现为:
1.为曹操规划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的宏伟蓝图;
2.“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世纪大战略,乃曹操发家之根本;


3.“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之计;
4.建议先剿灭吕布再图河北;
5.“四胜四败论”,坚定了曹操与袁绍决战的信心。
6.在与袁绍僵持不下时,曹操急躁惧怯,荀彧一封信就让曹操满血;
7.建议曹操南征刘表,然后不动刀兵而得荆州。
8.为曹操举荐了多位重要谋臣,如郭嘉、荀攸、程昱、刘晔等。
荀彧之功劳,仅仅看1、2、8条就可以了,这是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但凡曹操出征,比如征吕布、张绣,比如官渡、赤壁,都是荀彧在后方坐镇,可以说,荀彧是曹操的大后方,可以让曹操毫无后顾之忧,然后全力进击。
没有程昱、荀攸、贾诩,甚至没有郭嘉,曹操都可以承受,但是没有荀彧,曹操根本建立不了曹魏帝国。曹操也给予了荀彧最高评价,“吾之子房也,”这也是郭嘉等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但荀彧是一位悲情谋士。他忠于汉室,却为曹操卖命,当曹操加九锡而称魏王后,荀彧又提出反对意见,因此被猜忌冷落。不久后,曹操送来空食盒,荀彧服毒自尽。
第3.陆逊。
陆逊的主要表现如下:
1.扮猪吃虎,以卑辞赞美关羽,“以骄其心”。非陆逊之计,则吕蒙难以袭取荆州。
2.夷陵之战,火烧连营,细节不再赘述。
3.南郡之战,陆逊伏兵于内,让诸葛瑾伏兵在外,内外夹攻,大破曹真。
4.石亭破曹休,细节不再赘述。


如果说夺取荆州属于区域性规划,那么夷陵败蜀、石亭破魏则是规模超大的国家级战事!这两场战役中,陆逊表现出了超强的统帅能力,展现了极强的谋略规划,提出了诸多可行性的计策,自始至终算无遗策,命中率达到百分之百!
如果说,东吴前期的开拓者是孙策、门面是周瑜,那么东吴中期的定海神针就是陆逊,当然了,东吴后期的擎天柱则是陆逊之子陆抗。
如果论统帅,陆逊可与诸葛亮、司马懿相提并论,如果论功劳,则陆逊明显强于其他谋士,似乎不在荀彧之下。
第2.司马懿。
作为整部三国演义的最终大赢家,司马懿的主要表现如下:
1.劝阻曹操不要迁都;
2.提出毒计,让曹操勾连孙权,促使孙权背刺关羽;
3.千里奔袭擒孟达,创造了闪电战的记录;
4.当获悉马谡守街亭时,司马懿笑着说,“孔明用如此人物,焉能不败?”


5.空城计,司马懿真的没看出来吗?笔者有专门文章深入探讨该命题,大家可以踊跃发言。
6.在与诸葛亮的对峙中,虽然屡次受挫,但也小有斩获,总体来讲败多胜少。但司马懿能忍啊,甚至“养敌为己”,而且司马懿能阴啊,把张郃这个最后的五子良将逼死了,最关键的是,司马懿能耗啊,最终把诸葛亮送走了。
7.平定辽东,堪称灭国之略。
8.诈病赚曹爽。
9.高平陵政变,为子孙铺路。


其实,写到最后,肯定是司马与诸葛的终极对决,因此,司马懿的其他献计献策,就不再过多赘述了。
整体来讲,司马懿除了受制于诸葛亮,在其他任何对手面前,都是雷厉风行,在取胜后经常夷灭对方三族,实在是太狠了!
第1.诸葛亮。
作为演义中的“智绝”,诸葛亮被塑造成了“智多近妖”,我们简单粗暴一点,象征性地说几点:
1.隆中对,给刘备点亮了人生明灯;
2.火烧博望坡、新野、藤甲兵等;
3.舌战群儒、三气周瑜、七擒孟获;
4.生擒张任、李严,智激张飞、黄忠;
5.八阵图退陆逊,安居平五路;


6.骂死王朗、气死曹真、射死张郃;
7.智取三城、计取陈仓;
8.斗阵辱仲达,死诸葛能走活司马;
9.一些BUG,比如草船借箭、借东风、诸葛装神、缩地之法;
10.发明创造,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
太多了,限于篇幅,估计读者都不愿意看了。
我们看一下诸葛亮的失误之处:
1.关羽说出了“除死方休”,但诸葛亮还是将荆州帅印交割于他;
2.天水关,被姜维摆了一道;
3.街亭之失,诸葛亮负主要责任;此外,对于魏延,无力吐槽。


4.被郝昭严防死守,数万人打不下三千人的驻守之城;
5.北元渭桥之战,败绩;
6.上方谷,没有考虑天气因素;
7.送女装羞辱司马懿,逼迫对方决战,但司马懿直接玩起了女装大佬。
据不完全统计,诸葛亮生平用计90余次,而成功80余次,次数最多、命中率位列前三。此外,在攻克城池、战役胜率、以少胜多的记录上,诸葛亮遥遥领先他人!如果论功绩,诸葛亮帮助卖草鞋的刘备干到了皇帝,这是任何人都无法相提并论的!
至于论统帅能力和军事能力,诸葛亮与司马懿孰高孰低,可谓见仁见智,那将是长篇大论,本文不再展开。
最后谈一点个人心得。
不以成败论英雄。诸葛亮鞠躬尽瘁而死,司马懿蝇营狗苟得天下,难道诸葛亮就不如司马懿吗?诸葛亮能够流芳千古,武侯祠印证了他的功绩,司马懿却遗臭万年,最终子孙辈几乎把华夏全部葬送了。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时代,似乎人人都在鼓吹司马懿,个个都在贬低诸葛亮,难道社会的价值取向都反过来了吗?逆臣贼子要被标榜,而忠烈千古则被选择性遗忘?
笔者家谱中有句祖训,“忠孝持家远、诗书处世长”,这是终生铭记的人生准则。我们读书,就是为了学贾诩、学司马懿吗?我们祖辈所秉持的忠孝仁义,难道都要被视如草芥了吗?
笔者自始至终都信奉一个理念,“为国为家,忠义是人之根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7-2 16:46 , Processed in 0.28635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