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9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安徽寻红色记忆 听老物件讲述红色故事!

[复制链接]

863

主题

1129

帖子

379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3 11:0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个老物件,见证一段段红色岁月。安徽,作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革命遗址遗迹众多,革命文物丰富,诞生了无数红色故事。今天,让我们听听一只茶壶,一叶小船,一盏油灯,一串手印的故事。
01
  一只茶壶,
  见证淮海战役峥嵘岁月
  “累了吧,喝口茶歇歇脚吧,当年在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的文昌宫里,我可是亲自为总前委们泡过茶。”

  淮北市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图源: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没有人会注意到,我这只茶壶有何特殊的地方,直到那一天,他们来了。”在淮北市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的文昌宫,一只老茶壶打开了话匣子。

  总前委用过的茶壶// 图源:中共濉溪县委宣传部
  1948年的11月11日,原本安静的院子里突然来了几位“贵客”。走在最前面的五个人分别是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和谭震。老茶壶的眼睛里仿佛有了光彩,“而后的12个昼夜,我见证了淮海战役作战方案的诞生,见证了解放军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并肩作战,见证了无数老百姓推着小车支前,见证了一场势如破竹的胜利。”
  “我分明看见,昏黄的油灯下,他们的眼睛里写满了希望,那是不畏敌人的坚毅,是对革命必胜的信心。”老茶壶情绪激动,话语里满是自豪。

  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图源: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无数个日夜过去,院子仿佛又回归平静。直到1988年,文昌宫修缮一新,青砖灰瓦,古朴优雅,目之所及,恰是记忆里的时光。总前委会议室、通讯处、警卫处,6间展室,复刻了当年景象。“还有房内陈列着的历史资料和20余幅照片、木桌与椅子、睡过的木床,我就这样看着,静静的看着,那些记忆、那些峥嵘岁月、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便时常在脑海浮现。我要大声告诉你,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
02
  小小木船,
  讲述雄师渡江磅礴气势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我可是渡江战役第一船,百万雄师过大江气吞万里如虎,那种磅礴的气势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包河区渡江战役纪念馆// 图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直到现在,每当我听到解说员说到这句话时,我依然会热血沸腾。”在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一条木船微微晃动了一下。

  渡江第一船// 图源:渡江战役纪念馆
  72年前,在人民群众大力支援下,人民解放军一举突破长江天险。“‘冲啊!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我的耳边传来了惊天动地的口号声,眼前的黑夜被炮火撕开,冒着枪林弹雨,我和战士们冲锋向前,直到登上胜利的彼岸……”
  小木船至今没有忘记,渡江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如今,他静静的躺在纪念馆里,身边都是当年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咳咳,我也老了,但我并不孤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跑过来听我讲故事,每当讲到感人处,我看到他们的眼中饱含热泪,我就深感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03
  油灯不灭,
  照亮大别山区革命道路
  “你竟然以为我只是一盏普通的油灯?我可是和洪学智将军一起征战过沙场,一起吃过苦打过仗的!”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 图源: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年轻人,快来这边,让我给你讲个故事吧。”随着油灯的开口,时光仿佛倒流,周遭的一切慢慢回溯,转眼间便回到革命的年代。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陈列 油灯// 图源: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别看我老,但是我经历了很多很多让你意想不到的事。”老油灯娓娓道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见证了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看到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抗日战争初期,我的微光照在那些战士脸上,他们高喊救亡图存,义无反顾的冲向敌人;解放战争时期,我顶着大雨,照亮了刘邓大军光辉的足迹……”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 // 图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在战争年代烽火连天、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里,革命的红旗在大别山高高飘扬。如今,老油灯和他的“战友”安静地坐在六安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里,向来往的游客诉说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故事。
04
  鲜红手印,
  讲述小岗改革光辉历程
  “当年,我们可是冒着坐牢的危险秘密搞起农村大包干的,现在看到改革丰硕成果后真是无比自豪。”

  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 图源:小岗村之窗 公众号
  “严宏昌、严金昌、关友江、严立华……我清楚的记得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里,一个红手印慢慢睁开了眼睛。

  18个红手印 // 图源:小岗村之窗 公众号
  1978年12月的一个冬夜,在小岗村一间破旧的茅草屋里,18个村民聚集在一起,就着昏黄的油灯,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契约上的文字我都记得,上面写道: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就在那天,我明白了自己存在的特殊意义,我守护的这份契约,就像农民守护的土地,珍贵无比。”红手印不紧不慢地说着。
  一纸虽薄,却重千钧。正是得益于按下红手印的18个村民当年那种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才有了“大包干”,解放了生产力,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时间一晃,百年而过,安徽的老物件们用着不紧不慢的语气,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去博物馆、去纪念馆里看看他们,听听他们讲述红色故事,砥砺奋斗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27 09:09 , Processed in 0.93169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