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32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是皖北?

[复制链接]

135

主题

153

帖子

6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24 09:5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皖北 是什么?
你可以从地理的角度来理解。皖北是安徽北方六市。这里物产丰富,文化灿烂;这里平畴万顷,耕地超过3000万亩,占全省一半,出产全省6成以上的粮食;这里天高土厚养人育物,全省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皖北人。
但大众话语体系中的皖北,还带有文化指向性和经济评价色彩,具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谈到这里时,脑子里往往闪过一个词汇:落后。但剥去时间的包浆,有必要知道皖北从何处来,看清楚它一脸风霜后的赤诚和担当;着眼明天,更有必要看到皖北巨大的潜能,以及龙腾虎跃的崛起态势。
明天,一个高规格的推进大会即将在蚌埠举办。国家部委、沪苏浙与我省将共同推动一大批项目签约落地,在长三角框架内,为皖北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转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皖北的新时代正在开启!
一、璀璨皖北
如果你相信人杰地灵,那么皖北就是“钟灵之地”。
皖北起源于清康熙九年庐凤道,光绪三十四年更名皖北道。不过今天的皖北与昔日皖北道的辖区已大相径庭,为蚌埠、淮北、宿州、阜阳、淮南、亳州六市。由于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楚汉文化、淮河文化、老庄文化在此碰撞、交流,这也令这里的人豪迈、义气、洒脱。

△淮河两岸,平畴万顷


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土地肥沃,河渠纵横,四季分明,宜业宜居,是中国最早种植小麦的地方之一,是商朝的发祥地。地下还有煤田浩瀚。
这里的文化积淀,像它的沃土一样深厚。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孕育杰出的地域文化,涌现无数伟大人物,从“老庄”到曹操,从姜子牙素衣垂钓到管仲辅佐桓公九合诸侯再到淮南王刘安,名人辈出,如星河璀璨。

△亳州庄子祠


至近代,津浦铁路的开通,诞生了“千里江淮第一城”蚌埠,安徽工业近代化的发起城市,也是民国时期繁华的大都市。1947年蚌埠正式设市,为安徽首个,一时风光无二。淮南淮北,地下是辽阔的煤海。1978年淮南地区生产总值就达到7.8亿元,1982年突破10亿元,1996年一跃突破百亿元大关。彼时,淮南与合肥差距并不大。
宿州,黄河改道,留下万亩沙土良田,是中国最顶级的水果产区之一。此时正值秋分前后,砀山的酥梨和萧县的葡萄香气袭人。

△砀山梨子熟了


从历史抽身,将目光投向当下。皖北落后了。
2000年,皖北地区财政收入在全省占比尚达3成左右,到2010年下降到不足25%。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至2020年,皖北六市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28.9%,比五年前回落0.7个百分点。人均GDP(39874元)为全省的65%,相当于全省2016年水平(39092元)。其中阜阳农村人均收入水平最低,仅为长三角平均水平的59.4%。
今年初,一项主题为增强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的专题调研,认定蚌埠、淮北、六安、宿州、阜阳、淮南、黄山、亳州为区域内欠发达地区。这涵盖了皖北全域。
皖北不仅仅是安徽的农副产品主要生产加工基地,更是安徽的人口重地,但GDP总量却只占全省三成左右,这就说明安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口跟经济重心完全不匹配。
二、鲲鹏迎来时代的风
历史上璀璨的皖北,为何落后了?
长期以来,长三角非中心区受制于地理区位、对外通道等制约,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处于边缘地带,产业层次、创新能力、城乡发展、收入水平与中心区差距明显。从规律来说,皖北兴盛的农耕文化,在进入工业时代后,资源、区位、发展的禀赋短板暴露。从产业结构说,皖北承担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同样一亩地,在其他地方可以用来搞工业,但皖北必须用来种地,这是大局决定的。

△阜阳,小麦机收


当前,皖北、苏北地区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阶段,但耕地、林地、水域等生态空间受限颇多。粮食主产区的皖北六市,粮食产量占全省的54.7%,但水资源总量只占全省的13.5%。
作为安徽人,如果你希望外省人理解安徽,那么,你一定能理解皖北的苦衷和奉献。安徽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是全国南方唯一粮食净调出省。皖北大粮仓劳苦功高。

△2020年7月21日,泄洪后的阜南县刘郢庄台成“孤岛”


谈到奉献,就不能不说阜阳,不说王家坝。为了全局,阜阳多有牺牲,上保河南下保江苏,王家坝精神就是这样形成的。皖北地处淮河以北,黄泛区以南,是黄河泛滥和淮河冲积形成的。近代淮河水患频发,是两岸欠发达的重要原因。而黄淮地区又是中国历史上开发最早,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农村人口密度极高,但土地承载能力十分有限,再加上频繁的流域水灾,导致该地区难以发展壮大一个中心城市。
当地人说,在沿淮地区全家人的家当都系在一套绳上,洪水来了系好了就跑。

△1954年淮河流域大洪水,受灾群众撤离家园。


说到这里,必须说说为人诟病的“皖北习气”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人的成长童年非常重要。一个人的习性,环境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一个区域和一个群体同样如此。历史上水患和战乱频繁,再加人口众多,生计艰难,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社会风气和人群的习性。这皖北人虽然豪爽、大气,但确实存在民风彪悍,爱说大话、规矩意识相对差的问题,人情社会特点鲜明。历经苦难的皖北人特别“抱团”,在乡村大家往往以姓氏群居,周遭都是叔伯兄弟、婶姨姑婆,谁家出事了,大家都倾力相助——“他是俺老哥,得罪他就是得罪俺!”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仗义”,我也“仗义”,别人的事不管是好事坏事,也要当成自己的事办,该讲原则时则“抹不开面儿”“能通融则通融”。在这样传统中国式的“人情”社会里,现代市场经济的法则、规矩就看起来不那么重要了。
但今天的皖北,一路走来,没有沿海区位优势,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倾斜政策,但是他们养活了自己,还源源不断外调电力和粮食。他们也会有抱怨, 但更多的是把沉重的苦难生生咽下,杀出个黎明。多么了不起,多么不可思议,他们靠的是什么?他们所依靠的,只有一片黄土。还有一个帮助我们华夏文明千百年来不断传承下去的伟大品质——“勤劳”
当勤劳质朴的皖北人,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风口,一定能扶摇直上,像2000多年前这片土地上的那位先哲所言:“转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三、落后者的追赶
不管你在异国他乡发展的有多飞黄腾达,还是在老家朝九晚五,不论你是党政官员、企业老板,还是普通白领、工人农民,千千万万的皖北人,无不惦念着这片土地,心里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愿望——“俺老家啥时能发展起来?”
怀揣着这个愿望,这些年来皖北一直在努力着、奋斗着:近五年来,皖北六市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大关,从7020亿元增加到11195亿元,年均增长7%;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3%;铁路总里程1880公里,五年增长29.7%,公路密度180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15.1%,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2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8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蚌埠高新区一家企业里的工业机器人


蚌埠的硅基新材料、阜阳的现代医药、亳州的中药材、淮北的陶铝新材料、淮南的大数据、宿州的云计算……各市都形成了自身的“拳头产业”,建立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或依托资源做强主业,或全面转型另辟蹊径。

△宿州高新区云计算基地数据中心


比如中药材资源丰富的亳州,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450亿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和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健康饮品生产基地。淮南、淮北,这些曾经“家里有矿”的“矿大哥”华丽转身,通过产业“换柱”,“黑大粗”变成了“高精尖”。淮北产的陶铝新材料已经用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量子卫星、气象卫星等关键部件,翱翔太空之上;淮南发力大数据产业,形成以中国移动长三角(淮南)数据中心为基础,以数据存储、应用、交易、服务为发展重点的产业布局。
更难得的是,皖北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在发生显著变化。保留爽快好客的同时,市场意识,规矩意识明显增强,发达地区带来发展要素的同时,也带来先进思想和理念,正在这里蔚然成风。当皖北人的直爽、大气与市场经济的规则意识相融合,扬弃之间,皖北习气未尝不会成为助力发展的文化力量。当然,这还有很多路要走。
但这还不够。皖北,还有一个更大的梦。
四、与“富邻居”合作
去年的一天,当浙江诸暨商人汪国新告诉家人,打算在阜南县会龙镇投资开办袜厂时,他的母亲和妻子大哭了一场:“为什么要去那个穷地方?”
同一时间,左手残疾的阜南县会龙镇贫困户张春玲正愁着怎么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自己身患残疾和慢性病,一儿一女还都要上学。
11月1日,会龙镇袜业产业园内,安徽屹步坊袜业有限公司开业。开业当天,汪国新的妻子、母亲都来了,看着大气的厂房、专业的设备、训练有素的员工,她们开心的不得了。而张春玲也幸运地成为厂里首批60多位工人中的一员,每天只要做简单的“套袜”工种,月收入好几千元。随着企业产能的不断释放,后期收入还会走高。

△屹步坊袜业公司车间


比他老婆和母亲更开心的,要数汪总了。这家厂将建成拥有2000台袜机、年产2亿双袜子、产值4亿元的袜业生产基地,成为汪国新浙江总公司在全国布局的三大基地之一。
为什么来皖北?那要说说像汪总这样老板的“小烦恼”。自己常常手捧着钞票,在浙江当地却面临“招工难”。而沪苏浙等发达地区企业,把厂迁到安徽皖北,问题就解决了,甚至实现多赢。对皖北来说,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承接产业转移就是最大机遇。
绝不仅仅是制袜一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中,许多沪苏浙的工业厂房也会开到皖北,对于当地的经济提升、就业拉动、老百姓的收入增高,无疑是强力的刺激。
既要“搬来产业”也要搞“产业合作”。产业的互补,让一体化合作实现了共赢。比如,农业是皖北的优势,沪苏浙市民想吃到地道的砀山酥梨、萧县羊肉、怀远石榴、淮南豆腐、五河螃蟹和新鲜的蔬菜、优质的小麦,皖北就能供应。通过农业合作,让皖北成为长三角的“大粮仓”“大果园”“大药库”。

△萧县葡萄


五、“得劲”的政策与规划
皖北有句土话,叫“得(dei)劲”,这在阜阳一带读轻声,在宿州一带读三声,不管哪个声,都是形容很带劲、令人振奋。现在,皖北人觉得最“得劲”的机遇,莫过于国家及省里对振兴皖北的支持政策。
2020年9月,经国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为皖北量身定制了“24条”专属政策,在皖北引起强烈反响。这24条既包括能耗指标、建设用地、电力、天然气、人才的支持政策,也有支持集聚区规划建设、探索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引进优质项目、灵活用地等支持措施,堪称国家层面支持皖北振兴的“黄金24条”。
今年2月,安徽制订《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落实国家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任务分工方案》,在省级层面成立加快皖北地区发展领导小组,以集聚区建设为突破口,启动“6+2+N”产业承接平台体系建设。
从战略规划上看,安徽也是将皖北发展放到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
安徽提出,以“1+5+N”格局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其中“1”就是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放在了全省长三角一体化总格局的顶前面。在我们看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更有利的是像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黄山这样的毗邻地区,为何要把皖北集聚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这要放在全国大棋局中看,时间回到一年前的2020年8月20日。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考察,他亲自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


沪苏浙皖一市三省中,安徽明显是相对欠发达地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重点在安徽,短板也在安徽,而人口最多、经济最薄弱的皖北地区,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短中之短”。没有皖北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安徽全域的高质量发展,更无法实现长三角欠发达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9月10日,省委主要领导在皖北考察时,提出了把皖北打造成高质量现代化的“一极四区”这一全新战略定位。

△“一极四区”


明天,一场高规格的“增强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大会”在蚌埠召开,一批批项目签约落地,再次吹响了振兴皖北的新号角。皖北,已进入阶梯递进、厚积薄发的积势蓄能期,战略叠加、优势集聚的机遇窗口期,爬坡过坎、跨越赶超的承压前行期。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共同富裕示范区在长三角先后落地,皖北迎来了跨越发展的历史拐点,全面振兴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萧县凤北新区


饱受战乱的你,忍受饥荒和水患的你,人杰地灵、物产富饶的你,迷茫却倔强不放弃的你,胸有大局多牺牲的你,如今心怀梦想乘势而上的你,都是最最亲爱的家乡。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当你离家在远方奋斗,读到这样的话总会热泪盈眶;“一阵阵歌声随风传,谁不说俺家乡好……”当你不经意间听到这样的歌声,总有自豪萦绕心胸!
在这皖北振兴的关键历史节点,所有皖北人想自豪地说一声:
“加油皖北!祝福皖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1 11:41 , Processed in 0.2380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