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与才能,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不仅满足了广大民众的审美要求,也传播了传统的历史文化和道德观念。郑振铎先生认为年画“是在新年的时候粘贴于门上、室内墙壁上作为装饰品之用”,其目的是使家庭里“现出无限的生气与喜悦”。 春节期间,“无限的生气与喜悦——中国民间年画艺术展”正在南京明社·璞斋展出。展览分为“门神与门画”“故事与戏曲”“民俗与生活”三个部分,展出的作品全部为天津王树村民间美术研究中心的收藏。在产地上,涵括了中国北方与南方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年画产地,绝大多数展品均为清代、民国古版年画。 门神是最早出现并被历代沿用的年画题材,用于装饰大门的门扉。从最早的神荼、郁垒,一直到我们最为熟悉的秦琼、尉迟恭,都是门神画的常见形象。本文即为对“门神与门画”展品的鉴赏。 尉迟恭 (局部) 过去人们在欢度春节之时,家家户户从大门到住室都要张贴年画,把环境装饰得焕然一新。年画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与才能,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不仅满足了广大民众的审美要求,也传播了传统的历史文化和道德观念。 “年画”一词最早见于清末宝坻人李光庭所著《乡言解颐》,其中“贴年画”被列为“新年十事”之一。当时的情景,在同为清末时人的富察敦崇所撰《燕京岁时记》中可见一斑:“每至腊月,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购之。亦所以点缀年华也。”后来郑振铎先生也认为年画“是在新年的时候粘贴于门上、室内墙壁上作为装饰品之用”,其目的是使家庭里“现出无限的生气与喜悦”。笔者认为,这恐怕是对狭义的“年画”概念最为妥帖的解释了。 门神是最早出现并被历代沿用的年画题材,用于装饰大门的门扉。从最早的神荼、郁垒,一直到我们最为熟悉的秦琼、尉迟恭,都是门神画的常见形象。其主要的职能为驱凶辟邪,把守门户,护佑家宅平安。在宋代出现了紫微天官式的“文门神”,其主要职能是赐福纳祥,祝愿升官发财。而后形成了文、武门神两大品类。 除大门之外,其余房门要贴一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各式门画,其主要形象包括民间传说中的神祗、仙女,后来也出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美女、童子等形象,辟邪的性质逐渐淡化,更注重喜庆吉祥的装饰效果。 宋·李嵩(传)《岁朝图》。采自Wen-chienCheng,YanwenJiang,GodsinMyHome:ChineseAncestorPortraitsandPopularPrints,Toronto,RoyalOntarioMuseum,2019,p.3. 旧时中国,春节的序幕被拉开之后,每逢腊月二十七或者最晚在除夕中午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上贴门神。门神的形象多为武将,凶恶威武,俗称“武门神”,目的是震慑妖魔邪祟,保护全家不受伤害。而二道门或内室的门上,则贴以天官门神,俗称“文门神”,或者贴娃娃、仕女、三星图之类的门画。 传为南宋画家李嵩所作的《岁朝图》描绘了宋代新年的喜庆欢乐场景。从中可见,在临街大门外贴的是顶盔披甲的武门神,而里屋门两侧,则贴有双手捧笏的文门神。 民国时期,大门上张贴的杨柳青门神画。采自1942年1月《北支》。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宣统元年(1909)。 唐宋时代已有雕版刻印门神、钟馗等神像的记载。门神的队伍也在逐渐扩大,钟馗、福神、天官等形象加入其中。此后,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历史或虚构人物越来越多地加入进去,如赵公明与燃灯道人、赵云与伍员等,其中最著名的是秦琼和尉迟恭。有关秦琼、尉迟恭门神,《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不仅有绘图,记载也颇为详尽。明清以降,在多数年画产地,特别是在杨柳青,秦琼、尉迟恭门神画皆占有主要地位,且长盛不衰。 《三教搜神大全》中神荼、郁垒的形象。 梁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对于最早的门神——神荼、郁垒的记载。 《清俗纪闻》中神荼郁垒门神的张贴。 钟馗,彩色套印,纵45厘米,横32厘米,江苏苏州,苏联科学院民族学博物馆藏。 南阳汉代画像石中守门神形象。 根据文献材料,“桃符”最早是桃枝,后来变为桃板,其上或写有“神荼”“郁垒”,或图二神之像,或兼而有之,“符”字是强调其辟邪的功能。《荆楚岁时记》引《括地图》中的记载:“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则鸣。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论衡》《风俗通义》中皆有记载,但文字略有出入。图中题字“古桃符神荼”,可知所绘即为传说中的古代门神。“神荼”头戴判官纱帽,右手持剑,左手捋髯。右脚踩红发、红裤的异族样貌小鬼,左脚抬起,其下伏一斑斓猛虎。老虎的神态显得乖顺天真,更衬托出神荼的威武凶悍。神荼身后可见桃树结果,果实压枝。 古桃符神荼 清代版/门神/木版套印/纵36.1厘米·横24.2厘米/永远纸局/山西新绛 《古桃符神荼》为直接根据文献记载而创作的门画,细节丰富,造型生动,套色明艳古朴。其形象与《搜神大全》插图差别较大,反而更接近民间流行的钟馗形象。这是民间艺术中常见的“借用”手法。此门神原为一对,另一侧应为“古桃符郁垒”。 经历代流变,春节期间门上贴“神荼、郁垒”的习风固定下来,世代流传。据北宋末年的袁褧所写《枫窗小牍》中记载,“靖康以前,汴中家户门神多番样,戴虎头盔,而王公之门,至以浑金饰之”。台南彰化二水“玉记”纸行产品中门神的扮相正是此类古风之遗存。该套“玉记”产出的“神荼、郁垒”便有此特征。图绘二神皆戴虎头幞帽,一手按佩剑,一手执金瓜锤。锤身印有画店款记。闽、台地区所流行的门神面貌基本一致,从中可见海峡两岸在民俗艺术上的交流和传承。另外,此作中的“神荼、郁垒”已与旧时传说中的凶蛮形象大不相同,反和民间常见的镇殿武士形象的门神更为接近,应是二者的一种融合。在民间,门神早已成为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不仅仅是锦上添花的装饰之物,即使是贫苦家庭,也会在新年时将它们贴在门上,以期神明护佑,驱凶纳吉。 神荼、郁垒 清代版/门神/墨线/各纵34厘米·横25厘米/玉记/台湾彰化 在《西游记》和《隋唐演义》等话本、小说的影响下,明清时期一变前代门神形象多为神荼、郁垒或钟馗的局面,流行贴挂秦琼、尉迟恭门神。正如清人顾张思《土风录》谓:“(门神)俗多用秦叔宝、尉迟敬德,盖本唐小说。”自明清交际时,大量闽粤百姓迁居台湾,形成以汉族、汉文化为主体的社会结构,过年贴门神的风俗自然也成为社会习惯的一部分。而彼时门神除神荼、郁垒外,也多流行秦琼、尉迟恭,本图版样正是台湾地区沿革这一历史风俗的实物证明。凤目长髯者为秦琼,手执双锏。环睛虬须者为尉迟恭,手执钢鞭。二人相对而立,均顶盔掼甲,悬剑背旗,袍带扬起,威仪非凡。从面部与装束的特征来看,是福建、台湾一带门神画的典型式样。艺术造诣上,刀刻爽劲,用色明丽且强调对比,背景也为这一地区门画惯用的大红色,鲜艳夺目。整体观之,气息古朴,生动喜庆。 秦琼、尉迟恭 清代版/门神/木版套印/各纵41.5厘米·横28.5厘米/福建漳州 《立刀门神》为河南省卢氏县“中和恒”老店古版刷印。二将提刀相向而立,右将凤目长髯,面容和善。左将豹眼虬须,威武凶猛。皆头戴帅盔,内着绣袍,外披铠甲,腰悬弓韬,身体壮硕,颇具气势。尤其是二将衣袍飞扬之状,兼有“吴带当风”之妙。虽未持鞭锏,但其形貌特征都酷似秦琼、尉迟恭的形象。此对门神尚未套色,但线刻之刚劲浑厚与造型的饱满充盈却正得以直观地展现出来。提刀之外,二将又分执银锭与如意,合取“必定如意”之意。正如明冯应京编纂《月令广义》所载:“后世画将军、朝官诸式,复加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等状,皆取美名,以迎祥祉。世俗传来既久,未考昉于何代。”可见此对门神除看家护院的职责外,还具有招财祈福的功能。 立刀门神 清代版/门神/墨线/各纵82.6厘米·横58厘米/中和恒/河南卢氏 立刀门神 清代版/门神/墨线/各纵82.6厘米·横58厘米/中和恒/河南卢氏 《桧门观剧诗》注云:凡戏登场,先一人抱笏缓步而出,谓之“跳加官”。文门神形象与此记载颇为相似,多为天官执笏或手展“天官赐福”条幅。此类“仙官”对幅,民间俗称“文门神”。多贴于家庭大门内的第二道门上,在传为南宋画家李嵩所作的《岁朝图》中可见其张贴位置。此作中二位天官头戴乌纱,足蹬朝靴。一手执笏板,另一手扶腰间玉带。二人胸前皆绘有仙鹤补子,与周围所装饰的流云纹相互呼应,画面整体繁复华贵,细节亦细腻丰富。云纹之中又分布暗八仙纹样,更显精美。 仙官门神 清代/门画/版印笔绘/各纵51厘米·横28.5厘米/天津杨柳青 仙官门神 清代/门画/版印笔绘/各纵51厘米·横28.5厘米/天津杨柳青 此对门神年画破损至此,应是经过实际使用后,从门上揭下保留的。年代相对较早,艺术水准也颇高,或是熟练的画工师傅所制。 仙官门神 (局部) 仙官门神 (局部) 以童子形象为主的门画,多贴于新婚夫妇卧室门上,俗称“门童”,寓意多子多福。“麒麟送子”是“门童”的经典题材。麒麟为古代想象中之瑞兽,出现麒麟是国家祥瑞太平的征兆。古人又把聪明超群的儿童称为“麟儿”,因而衍化出麒麟送子之说。《拾遗记》中记载孔子未生之时,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书“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和“徵在贤明”等字样。次日,麒麟不复得见,孔子出生。民间把“麒麟”“玉书”视为祝生贵子的吉祥之兆。此对门画表现了两两骑于麟背之幼童,大的童子头戴太子冠,身着锦衣绣服,一手护持身前小童,一手执龙首杆灯笼。小童子皆手举红花,俏皮可爱。 童子们所乘麒麟外形酷似纸扎,相传过去北方民间多令儿童坐在纸扎的麒麟之上,由不育妇女扶送在宅子里转一圈,以求“早生贵子”。此类门画中也常常出现“麒麟送子”“天赐麟儿”等寓意早生贵子的吉祥话,而在本幅中,为响应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号召,已将文字改为“一子光荣”“实行晚婚”,颇具时代特色。 麒麟送子 1949年后/门画/版印笔绘/各纵54.9厘米·横33.1厘米/江苏南 “刘海戏金蟾”源自道教典故,传说中刘海是五代时燕国丞相刘操,后来受到神仙点化,出家修道,取号海蟾子。民间有“刘海戏金蟾,步步洒金钱”的俗语,故刘海也被称为招财之神。因儿童额前所垂头发也谓“刘海”,故刘海在年画里多为孩童形象,图中榜题“刘孩”之称也因此而来。有趣的是,此对刘海却并非这种发型。二童面相丰润憨厚,朴实可爱,相对而立,均以钱串逗引金蟾,身后隐现牡丹花。二童的形象装束基本无异,只以设色分作差别,色彩明快,对比协调。 刘海戏金蟾 清代版/门画/木版套印/各纵52.5厘米·横34.3厘米/东增盛记/山东平度 刘海戏金蟾 清代版/门画/木版套印/各纵52.5厘米·横34.3厘米/东增盛记/山东平度 刘海戏金蟾(局部) 此对门画来自山东平度宗家庄,是山东地区除杨家埠之外影响较大的年画产地。最迟晚清光绪年间杨家埠年画传至平度,清末民初宗家庄年画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东增盛画店是唯一位于宗家庄西部的年画大户。此图乃是该画店后人以旧版新印之作,风采依旧,元气犹存。(姜彦文)
|